-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4-6-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188
- 点评币
-
- 学币
-
|
[原创]“俗”“雅”之辩——“流行书风”再探讨
这个尚意书风又恰恰是在反叛传统二王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书法审美风格,其中以米芾为最。米芾是二王的最大继承者和集成者,然而米芾又是二王的最大叛逆者,这并不是米芾的癫狂和病态,而是一种艺术的实质发展规律。米芾及宋代书家的这种状态又恰恰证明了艺术发展的一个稳定的定律:来源于传统和背叛于传统。' H8 a+ u( `* K
1)此处用背叛一词,可能不太恰当.
6 O" `/ W4 [* ?, b衡量一个书家在书史上的分量
# Z* R4 g( @* S3 l0 \5 c是有一个尺度的,就是有无自家笔法,章法* P2 `8 y7 Y1 x5 Y* S+ A5 f8 c& z4 D
王羲之是书法集大成者,集大成者乃全面继承之意,如果仅止于此,逸少还很难被尊为书圣.羲之高就高在,还搞出了"古质今妍"这样一种自家的书法风貌.
' y9 V6 R2 B6 Q0 `/ y; G王献之在乃父基础上又创出自家新体.<晋书,别传>云:幼学父书,次习于张,后改制度,别创其法, i1 o; ~: _- w
那么,顺着书史的脉络往下看
. o) [; @4 D9 ~苏黄米书法虽然表面上笔法与王羲之大异,但是都写出了自我的风采,这不是背叛而恰恰是真正继承了二王创新的嫡传正脉.2 k3 ~ o! ^* y( k
其实继承与创新才是书法史的一根主线8 F8 Y9 I m P* ^1 V ]0 O2 ^ c
2)关于民间取法及所追求的“简”、“淡”、“朴”、“拙”的审美趣味的提法. {/ z; B! Q6 e5 X6 o
, n: j6 `/ v) a# E
我更倾向于杨牧青的表述“民间书法......率真,是天趣自成的,天然形成的, 是由秉性灵慧中依凭深厚的学识修养来体现的.”$ S v6 O9 g! q* n
天趣自成的,天然形成的这是古代民间书法的精髓. a! w! o2 r% v
而现在民间书法地取法者只落于刻意做作地泥沼里无力自拔,与“天趣”,“天然”旨趣真有霄壤之别也。
$ Y- R9 T' w' o( |3)这一段而那种固守传统的人却只能算是对传统的依附和亦步亦趋,既不敢踏出传统半步,又没有真正地靠近传统。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俗书”!“俗书”之“俗”在哪里?俗在僵化、俗在持守、俗在矫情、俗在做作、俗在虚伪、俗在俗在习气太重、俗在不能变通、俗在太过程式化、俗在太过完美、俗在太过精巧、俗在缺少性情、俗在缺乏天真。能进得书册,未必能得书卷之气;能进得书房,未必能得庙堂之气;能入得山野,未必能得山林之气。书法之妙,最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书法之玄,最在于变化莫测。, T) R2 s. M7 j4 `; z
似乎只有搞流行书风的人们才是真正的创新者,须知民间书法既有“天趣”,“天然”之元素,亦有书写随意之特点,流行书风地作者似乎对前者是无能为力的,而对后者却是趋之若骛。因为书写随意可以为其胡涂乱抹大开方便之门。这非常符合当代人急功近利地特点。而要在二王一系进行创新,难度是非常大的,除了天赋外,没有几十年的硬功夫是难以搞定的。难易之别,也就是流行书风与传统书法在创新方面的分水岭。由此可见,搞流行书风的都是聪明人,却非大智大勇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