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名家书经典名篇丛帖——杨剑篆书千字文》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全国发行(另附杨剑书法篆刻近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剑篆书千字文》原作照片29张

《名家书经典名篇丛帖——杨剑篆书千字文》(纸本43.5cm×31cm,P2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剑篆书千字文》原作照片29张

《名家书经典名篇丛帖——杨剑篆书千字文》(纸本43.5cm×31cm,P2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圆实精纯  正大气象
——读杨剑篆书《千字文》
薛元明
《千字文》是中国历史中知名度最高的启蒙读本,内容精文辞美,独领风骚,长盛不衰。不独于此,《千字文》逐渐成为历代书家所喜爱的书写内容,有数不清的版本,因此也让人不免有“崔浩有诗在上头”的感喟,出新意难,愈往后则愈难。形式和书体已经穷尽,最终还是要从风格上来实现突破。
第一眼看到杨剑兄所写《千字文》,不禁想起第一次和他见面时的情景。差不多在十年前,杨剑兄到南京考察筹建艺术馆事宜,回程时经过我住处。电话相约,而后一见如故。我告诉他当晚有一好友相约,有家宴款待,邀请同往。他很高兴,当即和我同行。虽不胜酒力,却从不推脱,三下两下便满脸通红,而后就只能靠在椅子上休息,不时开心地大笑着。看来,他是酒醉心明。数日之后,他给每个在场的几位书友每人寄了一件作品,请求批评指正。这件事令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所以多年不忘,时常念及他的随和、实在。
之所以想起这段往事,是因为由人及书,一直以来都很关注他的篆书创作研究。篆书虽难,幸赖始终有执著之人。
身处当代,必须对历代篆书进行必要的梳理,直接面对的就是清隶。清代碑帖更替,篆隶大兴,越过宋元明三朝低谷,直追秦汉,有突破性发展。乾嘉朴学兴起之后,训诂考据、明经访碑,一时间,篆书与整个社会的崇古之风结合日渐紧密,为篆书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清朝大大小小名头的篆书家就有数百人之多。这些对于当代书家来说,既是一种有效的取法借鉴资源,也会带来强大的限制性。很多人写篆书,玩弄所谓的形式感,不惜夸张变形,变态扭曲,以至于怪异肆虐。其实从某个角度说明了个人心虚,说穿了,也是一种逃避。真正有志于篆书的书家,必须做到迎难而上,在笔法、结体、章法和意境上有所开拓。篆书的难度在于,首先是文字的释读,其次是体系的廓清,再次才是风格的锻造。篆书成就的取得最终要看学问、修养高低,清杨守敬曾言:“未有胸无点墨而成为书家者”。篆书为五体之祖,要求更高。
记得里尔克曾说过,“艺术是万物朦胧的愿望”。杨剑极善于深入挖掘内心深处的一闪之念,强化升华,故而佳作频频。此册《千字文》笔法更为成熟老练,以个人笔墨语言来驾驭、主导,不刻意于一种风格而能有一种风格。我概括为“圆实精纯”四字。
圆。中国古典美学是一种“圆形思维”,这一点突出表现在理论逻辑和实践过程等两个方面。刘熙载论书时有云:“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不工求工。不工者,工之极也”。书法最初处于一种不成熟、不自觉的状态,经过千锤百炼,脱离素朴、幼稚的原生态,逐步走向成熟和自觉,但如果过多地受到理智和意志的严密控制,就会表现出过强的目的性和人工性,难免流于雕琢、做作,最终必须过渡到一种纯任自然、无拘无碍的状态,即所谓的“复归于朴”。杨剑篆书《千字文》的“圆”,具体来说,就是笔画上的圆润,结构上的圆整,对整个篆书体系理解的圆通。书法与人生保持同步,才能够做到最终的圆融。
实。基础扎实,老实人的老实功夫,不刻意于夸张变形,平中见奇。如果经常看杨剑的博客,就能了解他每天的日课。将前后期作品进行对比,明显地感觉他动了很多脑筋。下功夫但不是死功夫,是一种懂方法的勤奋。千万别小视这一点。书坛有很多“伪勤奋”。以为参加大量的培训班就一定会脱胎换骨,以为每天只睡五小时就可以成为名家。如果觉得自己很努力,但最终结果却显示出退步,这就是“伪勤奋”。靠虚假的参训来安慰自己,喜欢他人评述自己是多么努力,却长期劳而无功,直至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书家不能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需要有自己的判断,脚踏实地、问心无愧足矣。一个人内心强大了,才是真正的强大。当勤奋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对待书法就和三餐饭一样,持之以恒,远远胜过时不时的突击强化。
精。主要是篆法上,能够做到识篆、用篆、写篆,精益求精。篆书是静态化的,体系最为复杂,想要塑造出个人风格,较之行草书难度大的多。而从当下来看,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两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对立差异和多样复杂性,正是当下书家所处的现实环境。无数书家尝试以自己的独特模式构建个人图景,期望能够在这个时代中留下印记,角度、理念、方式不尽相同,各显神通,有的直接生硬嫁接,有的不惜混乱搀和,最肤浅的则是直接抄袭、模仿他人、亦步亦趋,必须有深度融合才能有个人风格,经过消化、提炼,直至融会贯通。
纯。主攻学吴昌硕一家而能成自家面目,变短笔为长笔,不失其神韵。沈括《梦溪笔谈》有言:“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以形器求也。世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很多人过于看重书法的外在的形式,却往往忽视了内在本质。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书法会呈现不同发展状态。过去偏重实用和研究,而在市场经济下,多数人趋于迎合口味——这些只是暂时浮在表面上的,始终会有一些书家,保持以往那种一成不变的执着精神。只有保持自己精神的纯正,才能有风格的纯粹。那些搔首弄姿、故意卖弄者,动机不纯,难成大器。
如果说,“圆实精纯”四字是就细节而言,整体上则有一种正大气象。篆书需要正大气象。奇只是为了变化,不能刻意成怪。当下为了适应展厅需要,夺人眼球,拼命使用色宣、泥金,挖空心思拼接粘贴,镶色弄巧、制作装潢,弄得花里胡哨,不过是为了掩饰书写技能的低劣,篆书多见生造讹误,不惜夸张变态,在这条歧途上难以止步,看起来是高头大马,却意蕴浅薄。强调“大”,并不是单纯的宣纸面积大,而是内在的大气。“正”是正宗、正脉、正气,“大”即大气派,大大方方。我大致测算了一下,此册《千字文》格子宽高的比例接近3:4,字形大多体势近方,着意高古,有一种掩不住的大气、正气。但其中也有少数字,可能因为字形本身笔画的原因,如“宇、宙、宫、宿、量、如、于”等,过圆少方,显得有些滑,“背、求、箱、康”等字的局部处理显得局促,当然,这些都是瑕不掩瑜。另外,希望整体上能再多一点随意性。
真正的好作品,并不是要一瞬间吸引眼球,而是能够打动人的心灵,持久回味。记得尼采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最高贵的美是这样一种美,并非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不作暴烈的醉人的进攻,而是那种渐渐渗透的美,人几乎不知不觉把它带走,一度在梦中与它重逢,悄悄久留我们心中之后,就完全占有了我们,使我们的眼睛饱含泪水,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憧憬。

薛元明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评论家、篆刻家、书法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的归属与信仰
               ——读《杨剑篆书千字文》
                                  陆永建         
我曾为杨剑写过一篇评论,对其做人做事、从政从艺进行叙述,刊登在福建日报上。前不久,又收到杨剑寄来的新作《名家书经典名篇丛贴——杨剑篆书千字文》(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装祯别致,古朴典雅,令人耳目一新。
    看《杨剑篆书千字文》,整个心情都沉浸在激情的澎湃里,这本用篆书写经典的普及读本,其绚丽多彩的书法和文采斐然的文字,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中国书法与经典文学交相辉映的美妙,这种纯美的境界,纯粹精神游鹜的状态,令人陶醉,引人动情,发人深省。
    杨剑的篆书千字文带来的信息是,他的书法创作有追求。其追求往大处说,是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维护了经典的尊严,他用一支柔弱的毛笔,在中国书法的汪洋大海中撑竿划桨,乘风破浪。往小处讲,作者的篆书汲古涵今,追寻纯粹的精神归属与信仰。《杨剑篆书千字文》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看待历史的方式:历史由记忆、叙述变成了直观的欣赏。让读者有机会聆听先哲的教诲,感受先哲灿烂的思想;让读者从书法中观看历史,使历史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同时,又以历史的维度观看书法,使书法更具艺术魅力。
    透过《杨剑篆书千字文》回望中国历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书法、文学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秦嬴政统一六国后,“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昭告天下“书同文字”开始启用小篆,当然,此前还有甲骨文、金文等文字。《千字文》是我国六朝以来最盛行的一种字书,但之前也有类似的字书:如东周《史籀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有李斯《苍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等,西汉有司马相如《凡将篇》、扬雄《训纂篇》和史游《急就篇》,为推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过较大的启蒙作用。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文化发展的结果,就书法来说,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到隶,从行到楷,中国书法一脉相承;就文学来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源远流长。“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中国人的学问与道艺,即美在历史亦美在当下。
    昔日的篆书,今人大多都已十分陌生,它早已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走进了“艺术殿堂”,成为纯粹的“艺术品”,这固然令人怅惘,《杨剑篆书千字文》为我们推开了一道门缝,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在杨剑出版的几本书中,《杨剑篆书千字文》与《杨剑书柳永词作品展图录》异曲同工,千字文用篆书创作,柳永词用草书创作,对两种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采用相应的字体进行创作,赋予了经典的时代感。杨剑说他的书法都是“率性和理性相结合的产物”,我想这是他创作心态的真诚袒露,事实上,所有的优秀书法作品都不是铆足力气刻意得之,而是真性情的流露。翻阅《杨剑书法篆刻艺术》、《杨剑印存》、《杨剑书柳永词作品展图录》和《杨剑篆书千字文》等,就会发现其性情之美无处不在。
    历代大书法家中有很多人用各种字体写过《千字文》,成为传世名贴,如怀素、智永、欧阳询、宋徽宗、赵孟頫、文徵明、启功等,字字珠玑,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掩卷思考,使我们对书法和《千字文》有了新的认识,艺术源于生生不息的现实生活,由此产生的艺术作品,最终要返回到社会生活中,接受时间的检阅。如今,在这个改革创新的时代里,不仅要有“旧邦新命”的责任感,更要有自由的学术氛围和朝圣般的情怀以及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美学思想,我想这就是《杨剑篆书千字文》给我们的启迪。


                                                2013年7月17日于福州三闲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杨剑篆书《千字文》所想
                      陈濂波
杨剑兄的篆书《千字文》字帖出版了,很值得庆贺。我在多年前已熟悉杨剑兄大名了。经常是电话或书信往来,但至今未曾谋面,也经常在全国书法报刊杂志及全国书展看到他的作品,杨剑兄是在书法界出道较早的一位书法篆刻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加入中国书协,后来又被西泠印社吸收为社员,这个着实不易,是值得我学习的。
比起当今书坛中青年俊彦,杨剑既没有什么骄人的学历,也没有什么了不得师承关系,不过九十年代中期杨剑经常到全国各地拜师访友、交流书艺。他曾得到书法篆刻大家钱君匋先生指点,给他书法篆刻帮助很大。知天命之后,进而赴湖上从颐斋师学习草书,赴海上从豆庐师精研篆刻,像他这样已经成名的书法篆刻家能够如此勤勉好学,可知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我与杨剑虽然未有见过面。透过他的作品及我们的电话、书信交流中,感觉他平和中夹着一丝矜持,多年的艺术苦苦磨砺及耐得寂寞使他谙熟了世俗的追求与满足,但同时又自觉地远离了它们,而当他进入拈管挥毫时,却又有着一种如面至尊的感觉,与古人交流,他以心灵之光契入历史遗存,于杨剑兄而言不仅可以忘却生存的烦恼,而且又启发着他的智慧。
从杨剑兄的篆书《千字文》中可以看出他对《石鼓》、《散氏盘》用功较勤,作品中有《石鼓》的古朴、厚重的笔意,另外,又能看出结体紧凑而又奇姿横生的《虢季子白盘铭文》,由此拓展,他将能找到的这类金文都下苦功夫临习。在这方面他日积月累,终于打下了深厚扎实的篆书功底。
晚清吴昌硕曾说过:“近时作篆莫友之用刚笔,吴让之用柔笔,杨沂孙用渴笔,欲求三家之外别树一帜难矣”。但吴昌硕本人就能在刚、柔、渴笔之外,以《石鼓文》为根基,参以钟鼎铭文而成为一代篆书大家。杨剑兄则用刚、柔、渴笔兼施,以《石鼓》参以《虢季子白盘》的笔意,然后再以金文为用,吸收小篆圆润之优点,融会贯通,成为当今书写篆书之高手。他的这件篆书《千字文》用笔精准到位,每个篆字用笔体势都有很清楚的交待。运笔时他能举重若轻,又能以轻得散宕之致。
杨剑兄的《千字文》篆书十分重视用笔,他不是一味追求硬挺或柔美,而是发挥篆书笔法中圆劲的特点。笔笔富有弹性,写来轻松自如,从容不迫;在用墨上也有他独到之处,他通过用墨的干、湿、浓,恰到好处运用飞白,这样写出的字笔酣墨活。通篇具有精、气、神和苍劲之态。
苏东坡曾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者,终不能尽妙”。以此观之杨剑兄篆书《千字文》书法所折射出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学习,源于他未必是日日临池,但必是日日读书的态度。
杨剑兄书法面貌多,但总体风格是属于古朴、静雅一路的书风。这与他学书平和的心态有关。
此外,杨剑兄又雅好金石,对两汉印章和周秦古玺有研究,其印力求古趣、雅正,曾被专家和同道所认可并多次在全国篆刻展览中入展获奖。
书如其人,杨剑兄为人敦厚和易,在繁忙的文联政务工作之余,孜孜以求,孔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心所欲不愈矩。”这两句名言,这即是他的人生态度,不偏不倚而允执其中,不阿世、不趋从,从他的作品中向我们呈现的也正是一种正派,从容而雅的儒士风度。

2013年7月9日于中州随安精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篆情草韵  婉约遒美
          ——杨剑先生篆书《千字文》册页蠡测
                        何  东
岁次己丑初夏,书法报社在江西省横峰县举办活动,特邀专家的笔会上,我目睹了杨剑先生挥毫泼墨,当时所写的行草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剑,这位篆刻和书法兼擅的双栖艺术家自然成为我一直关注的对象。近年来,他的作品在书法篆刻大展、大赛中频仍入展、获奖,特别是他各方面修养均有造诣以高票通过被西泠印社吸收为新社员,为很多同仁所熟悉和瞩目。拜读他的近作篆书《千字文》,令人作婉约遒美、整饬端庄之想。
观其用笔,整幅作品皆用中锋。杨剑先生所作《千字文》,以细线为界格,要在每个分割的小区间书写,必须做到意在笔先、字居心后,非有娴熟的功力而不可为之,此所谓“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者也。篆书的中锋用笔,需做到泯其棱角、直下不欹,如此才能做到笔法精熟,心手相忘而自中规矩。杨剑深谙此理,精熟的用笔,使其在小小的界格里面尽情地挥洒演绎,这样的书写就是“戴着镣铐跳舞”。而在藏露上,杨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很多人的篆书是藏头护尾,杨剑在起笔时候亦用藏锋,收笔时候却是一任自然,饱含浓墨的毛笔在挥运之中,自然会出现由浓及淡的变化,这种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效果,从他的笔下汩汩流出。藏锋回收是为了保证收笔时候亦是中锋用笔,杨剑省去了回收的动作,同样达到了中锋的效果,而且做到了圆起方收、浓起枯收、实起虚收,神奇于此出焉,此盖其妙处。
再看其结字,或方或圆、亦疏亦密,随形赋势,不拘成法。篆书以其静谧的体势,所表露出来厚重、端庄、整饬的美感,令很多书人沉迷其中。大凡自古至今大书家,无不通晓篆籀之法,如此结构方能淳古,篆书肇始于先秦,历周及秦、自汉逮唐,经元至清,篆籀大家代不乏人。篆书或契刻龟甲、或熔铸符玺、或铭于鼎钟、或书于旌鉞、或题于书封、或签于裱轴,皆因其整饬而端庄的结体所带来的审美享受。杨剑先生的这件作品,以斯篆为基,胎息于石鼓文,参以钟鼎刻铭的金文笔意,对杨沂孙、吴昌硕亦有所借鉴,示人以遒婉冲丽、圆活清蕴、骨韵兼擅的美感。这件篆书写在册页上,每列六个字,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杨剑巧妙的空间布白、丰富的墨色变化、多样的结构取势,故而在方寸之间表现了万千气象。
张宗祥论书绝句云:秦人小篆能容墨,汉代碑头不见锋。想是《说文》遵宋刻,读书万卷气从容。以此观照杨剑先生篆书亦无不可。杨剑先生的作品,其书法在篆书之外对行草亦着力甚多。篆书独立成为一种文人的艺术样式,是从清朝开始的,很多大家精研小学、金石学、碑版考证,清代篆书作品给人的感觉是饱学之士的学究味,通常题款以隶书或者章草或者楷书写就,而少见到行草书写得非常好。杨剑的篆书作品,通常以温文尔雅的二王一派行草题写款识,故而他的作品让人欣赏到的是功力和才情毕现的诗卷气。篆书是极为工细的,行草却是写意的,杨剑作了有益的探索和熔铸。他的这件篆书册里面融入了草韵,虽字字独立却无不可以窥见笔意的流畅,安静的线条蕴含着律动的张力,故而端庄而不板滞,厚重而很流畅,沉着而见痛快。《千字文》在书法史上留下了很多大家书写的墨迹,智永、欧阳询、怀素、宋徽宗、赵孟頫等所留下的作品被后世奉为圭臬,因其字数众多,要写成篆书而且形成一种风格,在文字学上就需要查阅典籍,杨剑取精用弘、上下探微书成此作,其所耗费很多精力不难想象,正所谓“一艺之成、良工心苦”。
为艺者需要以最大的力气打进去,花最大的功夫打出来。杨剑先生诸艺兼修,深潜传统,博收约取,不管是书艺水平还是为艺精神,都是初学者的楷模。他的近作篆书《千字文》出版发行之际,嘱我写点文字,或有隔靴搔痒之嫌,其中玄奥,读者诸君自会有所感受和体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剑篆书对联--

杨剑篆书对联《东壁图书,西园翰墨;南华秋水,北苑春山》(纸本137cm×23cm×2,2013.8.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剑篆书对联--

杨剑篆书对联《古来画师非俗士,此间风物属诗人》(纸本137cm×23cm×2,2013.8.5.陕西西安董扬藏).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剑篆书对联--

杨剑篆书对联《行而不舍,若骥千里;纳无所穷,如海百川》(纸本137cm×23cm×2,2013.8.15.第十一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南北书坛精英联展).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剑篆书对联--

杨剑篆书对联《好书不厌看还读,益友何妨去复来》(纸本137cm×23cm×2,2013.7.31.湖北武汉何东藏).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