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外字外看飞飞
——《许飞飞书法作品集》序
田中禾
我是个搞文学的,我更愿意站在书法圈外谈谈对许飞飞书法的印象。
初看飞飞的字,我为一个刚满三十岁的人的艺术成熟程度感到欣喜。这个后生很有天赋。任何一个搞艺术的人都知道,过程不可避免。由摹习到创作,由随流到创立个人风格,这个过程,有些人一生也走不出其中一环,而飞飞却能在短短不到十年的工夫里走出来,形成个人风格,这首先得力于他的悟性。艺术的残酷正在这里。天赋,悟性,艺术感觉,决定了一个人的艺术前途。没有悟性,再努力也白搭。飞飞作品里有股袭人的灵气,使人能够感受到他的才华和自信。
悟性固然重要,只有同时勤奋努力,才能使事业步入良性循环。飞飞这几年的作品,清楚地标示了他勤奋、努力的足迹。这勤奋是由热爱书法艺术的激情激发出来的。任何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必须认真解决专业与学养的关系。虽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若把语言技巧看做文学本体,那是不会成为好作家的。同样道理,书法是学养与人格的体现,不只是写字的技巧、技法,精研技法,钻营有道,也许能卖钱,离艺术却会愈来愈远。所谓金石气,魏晋风,并不是学来的,而是修养出来的,摹写金石,师法二王,并不能真正解决风骨问题,积学养、修心性,自然而然就有风骨。所以,我更愿意从字外来观察飞飞。他走过的三十年人生道路,不但注重师古、学今,而且注重文化修养,求学,读书,广泛涉猎,视野开阔,注重个人素质建设,他笔下的文字就透出了内涵。我看书法很简单,一是美不美,二是有没有灵魂。许飞飞的作品是美的,也是有灵魂的。
这里必然要提出另一个问题,——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一种艺术都必须在认真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张扬个性,对于书法,继承与创新尤为重要。问题是,如何继承,如何创新?从飞飞的作品里可以看出他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金石、魏晋是书法的精神之源,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之中,后世无论重帖、重碑,概莫能外。身为洛阳人,飞飞有幸逃脱“中原书风”的藩篱,一是因为他不在体制之内,因而较少沾染主流的污秽浊气(这一点,对于年轻的他,特别重要),二是他知道学王铎决非正道。他从二王、三张、怀素那里找到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的精神,从清末、民初书家那里看到革新的气象,虽然我能清楚地看到他作品中学习经典的痕迹,但他毕竟走出了何绍基,走出了于右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艺术界视野的扩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融,中国书画面临革新的迷茫与危机,书法界也掀起了一股革新热潮,把夸张、变形、视觉冲击这些西方现代派观念与手法引入书法,精神固然可贵,但也引起诸多质疑。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艺术形式,把汉字瓦解掉,那就变成了行为艺术,不再是书法。如何创新,是当代书画家面临的严峻考验。我从许飞飞的作品中看到了一种态势,那就是,在传统汉字艺术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寻求书法的现代美。这无疑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子。
最后,必然要归结到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如何平衡的问题。这是当代艺术家无法回避的考问。用一句俗语说,人各有志,不可强求。远在元代就有盛懋、吴镇之分,当今之世,更应该是谁想追求什么就任他追求去。既然飞飞叫我为老师,我想借此小文给他几句建议:如果你真把书法当做艺术,那就不要往主流挤,那里太热闹,会毁掉人的才气和人格,要安于边缘,安于民间。人生短暂,世界上的诱惑太多,艺术要求人心无旁鹜。不妨听听钱选的“不以赞毁挠怀。”学学吴镇的“心手两相忘,融化造自然。”放开眼界,放开胸怀。艺术既要比才气,也要比耐力。修养在前,艺术在前,价值就会有。
田中禾
当代著名作家,历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