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第一现场】“心如既往——谢汉彬书画艺术展”在京举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9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如既往

谢汉彬书画艺术展


>>>学术研讨会现场报道

谢汉彬书画艺术展2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9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如既往

谢汉彬书画艺术展


>>>学术研讨会现场报道

谢汉彬书画艺术展2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9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如既往

谢汉彬书画艺术展


>>>学术研讨会现场报道

谢汉彬书画艺术展2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9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如既往

谢汉彬书画艺术展


>>>学术研讨会现场报道

谢汉彬书画艺术展2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9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如既往

谢汉彬书画艺术展


>>>学术研讨会现场报道

谢汉彬书画艺术展2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9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3-6-9 20:57 编辑

序言
——〖心如既往〗国画作品有感


刘彦水

时雨夜过,春泥皆润。晓起,碧翁开霁颜,舒经活络,可谓畅悦。
   
适逢汉彬造访,邀之品茶游艺,其乐融融。谈及近况,获闻其作品新集即将付梓问世,甚喜。嘱余序稿一篇。基于共勉,亦允作之。
   
结识汉彬,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授课之时。机缘巧至,师友相待,甚为融洽。
   
汉彬,中国书法院研习书艺、篆刻。书印皆能,乃自然而然之事实也。尔后又得知其修画艺多年,并于学士学位后攻读广州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研究生课程,一路风雨,马不停蹄,实属意外,甚为感动。
   
前贤从艺,艺心为本;艺品为上。若论艺心,今谓之态度,必正心、诚意、格物、致知、进以修身、齐家,达济天下。汉彬禀性谦和、进德修业、心正意诚、含忍涩行、孜孜不倦,今之时世,亦为难得,实感欣慰。
   
论及艺品,亦即素养,必要有三:其一、树哲人思辨之能;其二、含诗者之情怀;其三、植将军之气魄。三者互养,不可划缺也。
   
以之对照,汉彬,哲学学士,参悟圣贤,礼拜宗学;天性烂漫,感怀真挚;果敢担当,乃翘楚之质也。
   
今观赏汉彬所作松梅竹石、禽鸟虫鱼皆顾盼生情,格调秀逸,韵致隽永,画面明丽,入幽出朗,别样新颖,禽鸟相逐,合和吉祥,翳荟之趣,如坐幽谷。得此之气象,表为意料之外;实为情理之中。
   
假以时日,持之以恒,脱尽凡近,用功弥勤,则以期钜丽之观,此众可待耶!
   
简文素句,籍以共勉,述至如此, 是以为序。
                                                            
刘彦水
癸已初夏于北京季丰堂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9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后 记


从艺至今,风雨兼程,歌之泣之。一路走来,一路反思。深知它不是一件可以速成的事情,是含忍涩行的,是韬光养晦的,在某些方面必须是有些悲情的,但又是英雄的;甚至会在爱与痛的情愫里、生与死的生命体里极端的纠结的状态下去担当、去取舍的。历代前贤之所以大成于正果都善于或自觉的体味着含忍涩行带来的沉着痛快,韬光养晦的赋予真实永恒;善于把极端生命历程中转化为极致生命个体。作为真正地艺术个体在此是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坦然直面以对,持之以恒。
   
作为真实生命个体,灵魂与肉体共生,两者常有距离感,要不断勇敢的把灵魂放飞出去;又不断理性的把她找回来。灵魂可以出窍,但不能丢了,如果飞走了找不回来就会无病呻吟、行尸走肉,那不但是艺术方面这样,就从事任何一个行业的人们来说都是很可怕的。只有灵魂及时的归位,艺术以及其它才有存在的意义。
     
人有两性,社会性和动物性,两者会以温和与热烈、平静与激情、理性与感性、内敛与外扬等性征出现;就个体人而言,两者相互制衡、相克相生。因而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能达到无欲无求或者一生不求的境地。人不可无求,不求物欲亦求信仰,终有一求以伴之,于我而言,无欲无求是无上境界,可以供养于心以规我思行。
     
艺术本体是与社会共生的,关照自我同时需要拥抱世界大千。要学会对话。对话古人;对话自然;对话当下;对话自己;对话未来。
     
路漫漫其修远,纵然有时会忐忑,却从未为此而止步,只因心如既往……


二0一三年五月二十一日于北京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9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4-3-12 15:11 编辑

民族精神   多彩才情
——读谢汉彬先生书画、篆刻、彩陶作品有感


丁尚谦

认识汉彬缘于一个画家朋友的引荐,这位画家说:“向你介绍一个篆刻家,此人很年轻,但才华横溢”及至见到汉,我方知,他不仅绘画好,书法好,篆刻好,诗文等方面俱佳。过了多日,我又得知,他还是一个很有成就的陶艺家。如此看来,汉彬真是一个全才。
在汉彬的画室,我见到了他的书画。众多作品挂在墙上,铺在地上,透着古雅、透着文气,透着汉彬聪颖的个性,凸显着这位年轻艺术家卓越的才华。
汉彬的书法诸体皆擅。他上从甲骨、金文研习,于秦篆、汉隶下过苦功,对二王、米芾崇拜有加,又爱张旭、怀素、黄庭坚草书汉彬是聪明人,也是性情中人,他写的篆隶古朴雅拙,行草潇洒飘逸,而他的楷书,特别是小楷,题在他的画上,字如蝇头,习习有神,耀人眼目。
汉彬的篆刻,一如他的书法一样浑朴,运刀果敢,劲健犀利,嗤嗤有声,真可以说如名将用兵,布阵奇诡,于险中藏巧,密中放疏,观之,视觉强烈,品之,尽现才情。
汉彬的画,有山水,有花鸟,但以花鸟居多。他的画作上学五代黄荃、宋元诸家工笔,又学明代林良、徐渭,清代金农、赵之谦、虚谷等人写意,工写俱攻,颇得古人神韵。清雅、秀润,于浓浓的书卷气中透着大自然的美好,这是我看了汉彬画作后的强烈感觉。那画中,有花的灿烂,鸟的啾鸣,月的清辉,水的潺流他画作是有强烈的人文关怀,且画的清逸秀美,挂于居室清韵四溢。这些画,是传统题材,很难在表现上有重大突破。汉彬对绘画虽灵动,但更用脑,他深知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含义,也深知一个当代艺术家必须具有时代责任感,因而,在绘画创作上,他除了融各种技法,努力使传统题材出新外,更以一腔真情去开拓描写新的题材。如南方的木棉、棕榈、紫荆花都被他画得溢满乡情。在众多题材中,我特别喜欢他画的蒲公英。那花纯用水墨写出,灵动轻盈,或飘,或欲飘,在大自然中展现,不与牡丹争美,不与桃李斗艳,但那生命的自由,与天空的亲昵,岂是它花可比。蒲公英是有个性的,汉彬的画也是有个性的,这就是众多读者和藏家喜爱汉彬先生画作的原因。
彩陶,亦称陶瓷绘画,是我国的国粹。早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彩绘。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有着独特的审美性,因此倍受人们喜爱。汉彬是从什么时候爱上彩绘的,当地人都不知道,只见他近年来常常往返于家乡广东清远与江西景德镇之间,寒暑以往,吃了不少辛苦。直到有一天,他从景德镇拉回了大批新出炉的彩陶精品,令清远人不禁惊讶。这些色彩斑斓的艺术品透着典雅、瑰丽、梦幻似有着生命,静静地与欣赏者对视,美润着人的心灵。可当人们欣赏美时,有谁知道,汉彬在瓷上创作时用了多少心血,他在窑前的高温下受到了怎样的炙烤。
写到这里,我要向读者说,汉彬的爱好虽广,但这些艺术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即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汉彬注意从传统文化中去发现美,汲取美,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从而去创造美。他的书法中有着金石美、画意美他的国画中有着书法美、篆刻美同样,他的篆刻、彩陶也有着其它艺术美。
汉彬从美院毕业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习艺术,本有稳定的工作,但为了心爱的艺术,他不惜辞职,赴北京与众多名师益友交流学习,以期在艺术上再攀高峰。
德国大文豪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谢汉彬很年青,我们期冀他在艺术道路上的不断努力!成功属于创造者!


丁尚谦
二0一三年四月十二日于北京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9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字画画刻人生
——谢汉彬艺术欣赏


姜玉波

艺术是一种修行。
虽然不是青灯黄卷,暮鼓晨钟。但也需要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在这条寂寞之路上默默前行;
艺术是一种选择。
在富贵和清贫之间,在热闹和冷寂之间,在快乐和郁闷之间,在开心和纠结之间;
艺术更是一种品格。
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品味、胸怀、历练。
看谢汉彬的书画和紫砂作品,我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么几点。

认识谢汉彬是从他的画开始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后,他神采奕奕地背着小背包,笑脸盈盈地去同学的寝室。他个子不高,清瘦的脸上透着南方人的精明与干练。在路上遇到我,将我一起召唤进同学的房间,随手从背包里拿出一幅小画,小声地让我指点。说实话,于艺术之道,对我熟悉的研究过的,我还能点评两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对于画无论山水还是花鸟,我总也不敢随便地枉加评点,因为对方把我当成老师,把老师的话当做一种诣规,说的当还可,说得不当就会是缪种流传,为害不浅,与人与己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看到他的画,我很惊讶,那不大但精致的扇面上,画着两只小鸟,一上一下,一浓一淡,一动一静,一只张着小口似在倾诉,一只则侧头如在聆听。那种呼之欲出已跃然纸上。我不能不为画作所感动。谢汉彬又把存在手机里的一幅幅小品画给我看,口中反复地说着让我点评的话,他说,有些作品还不成熟,还有很多想法没有画出来。在我看来,为艺一道,无论古人还是今人,一看笔墨二看意境三看思想。而我固执地认为,那些在历史上开宗立派的人物,他们的艺术作品其笔墨会虽着时光的推移而渐渐隐去,而所表达的思想境界会成为艺术家所表达的重点。尤其是花鸟画,他不一定非要把某种花或鸟画的细致入微,惟妙惟肖,而是要表现画面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谢汉彬的画作中,我看到他对技法的娴熟的操控能力和对画面安排的从容把持,他有时惜墨如金,有时浓墨重彩,都用心去驾驭,去经营。我不得不对站在我面前的广东学员刮目相看。我真的不知会点评出什么,只是一种期待,期待他能更多地将自己的思想、情趣、境界、品味乃至人生的历练幻化到他的画中,从中表现出一种大气淋漓的气象。而能做到这一点,或许是一生的追求。
在接下来的日子,我就对这个叫谢汉彬的人特别关注,看他的书法,和他聊天,他甚至拿了一些作品到我家里让我点评。对于他的书法,我还是有些期待,可能是他在画上用功的原因,他的书法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自己说,用于书法的时间不多,来到中国书法院就是想把书法写好,并且用书法的笔法去营养自己的画。这个说法我赞成。谢汉彬也真的是把书法当成主攻目标,而不是想当书法票友。他是个勤奋的人,每天除了上课以外,课余时间几乎全部用于对书法的学习和训练。在他的租住房里,墙上,地上,都是帖的满满的临帖和创作,有行书,有隶书,还有草书。他废纸三千,常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可以看出南方人在创业期的吃苦耐劳精神,而从他的作品中又可以明显看出,他的笔性好,取法高,一招一式中又透出了南方人的智慧和性情。他是在做苦行僧,把自己关进小屋里,拼命地练习,晚上与古人对话,白天听老师教诲,有空就和同学切磋交流,这样的轨迹,是我们中国书法院同学们的典型生活写照,而谢汉彬似乎又比别人更加刻苦,更加勤奋,因为他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倔劲儿!从他迅速的进步中,看得出他已经在书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此外,谢汉彬选择了一条与别人不同的路。近年,他时常往返于北京与景德镇之间,一年数次之多, 与众大师们交流学习,他沉醉于青花得永恒;古彩的经典;新彩的瑰丽;粉彩的持重;现代色釉的梦幻。往返于釉下、釉中、釉上。悉心揣摩各种器型的特质。默默等待着窑变的升华。见其作品, 可知他负出的努力和艰辛。在陶瓷上作画,一个个陶瓷精品彩绘, 经高温烧制脱世诞生, 神奇的窑变让人赏心悦目。
谢汉彬还有种绝活就是制作和刻紫砂壶,这种手段,令我赏心阅目,那精巧的制作配以精致的匠心独运的刻画,让这种弥漫着古典文化气息的工具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魅力,一件件精工雕刻的艺术品,就象一个个精灵,让我叹为观止。我真的佩服南方灵山秀水陶冶出的他这样的细腻品格和高超手艺。他把自己的画、自己的书法刻进小小的紫砂壶中,把自己的青春、感情和爱刻进了小小的紫砂壶中,也把自己的人生和对艺术的感悟刻进了紫砂壶中。
我一直在想,一个人,能够在艺术领域里广泛涉猎又都小有成就,这是个有着艺术天赋的人,但我对天赋的理解不仅是他先天的聪颖,而是他后天的造化。我从谢汉彬的身上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当然,艺术的成就需要时间,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攻克的难关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能抓住人生的每一个关键节点,玩儿命地去训练,去钻研,那么越积越厚,越攀越高,越走越远,在你的前方就是那风光旖旎的美丽景象,会领略到艺术峰巅的大美之光!
                                                                            燕下居士  姜玉波
                                                                           二0一三年五月三日
                                                                      (中国书法院教学部主任)
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9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笔接宋元气  意生淡然风
——谢汉彬先生艺术浅谈


杨福成

一顶小帽,下巴上留着一撮小胡子,篮球打得超级棒,天天背着一个大背包,这样的一个人,让我感到很神秘。
有一天,我正在北京的大望路等812公交车往中国书法院赶,恰巧碰到了他。他很热情地说:“不要等公交了,我们一块儿拼车走吧!”
我欣然同意,但到了学校,他抢先将车钱付了,我再给他钱,他说什么也不要,这让我突然感觉,“神秘人”还是挺真诚的。
之后,因为天天在一起上课、打球、聊天,我们就熟悉了,知道了他叫谢汉彬,是一个诗书画印刻瓷画壶样样精通的南方汉子。
绘画上,汉彬先生取法于宋元。
宋代绘画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巨大价值在于丰富艺术表现的手法,运用提炼精粹而纯熟的描绘技术,直接并间接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汉彬先生的作品也是这样的,他不是简单地画画,而是注入了生活的体验。
了解汉彬先生的人都知道,他少言寡语,甚至是一个孤独的人,他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到了笔墨之中,线条里流动的都是思想上及情感上影响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绘画艺术魅力不可忽视的方面,是艺术家传达给欣赏者的真实面目。
宋元之风,从宋的精妙转变至元的疏散,这种变化反映出了美学思想、题材的转换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具体表现为超然其外、体道悦性、立象尽意,将天、地、宇宙视为内心的寄托,研寻淳朴的理想精神、审美意境。
仔细分析汉彬先生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他的思维也是与这些“理念”吻合的,他透过生活,体味“道”的自然、佛教禅宗理念的“虚静”和“悟”与“禅趣”,体会着文人画的自然闲逸、澄静和清远。
在刚到北京时,我就有幸欣赏到了汉彬先生的绘画、篆刻、紫砂壶等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是数米巨制,有的是掌中小品,但每件作品都让人感觉到了一种强烈的张力。
张力是什么?张力是艺术的内在结构因素,意境因为有强大的内在张力而使它成为一个挖掘不尽的多义性世界。
张力,能让人感觉到艺术家的思想意境构思中,充满了“内涵”和“外张”的统一、动力与气势的自然和谐,这种韵律美感,蔓延渗透于作品的细枝末节,强有力地吸引着人们的视觉,这些,也更加突出地彰显了汉彬先生的意识化、神韵化、诗意化的境界。
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及其艺术风格的改变,都是生活所赋予的,可以说,艺术家有什么样的生活,他的艺术作品就会呈现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在经过一番深刻的思虑后,汉彬先生放弃了稳定而优越的教学生活,只身北上并全身心投入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书画艺术研究当中,可谓忘我。
应当说,汉彬先生的这个决定直接影响了他艺术风格的变化,这一倾向性的标志符号是,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都有意无意地透露出了八大的信息。
当然,北上之前汉彬先生也喜欢八大的东西,但是南方的山水氤氲,南方的安逸生活是无法让他寻到八大的艺术真谛的,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只有放弃一些依恋东西,只有打破自己固守的套路,才能对艺术有全面的认知,真正的觉悟。
也正是因为汉彬先生的能够放弃和打破,他的画面中、书法里、刻刀下、瓷壶上才有了八大的简约、淡然、宁静和空灵。
八大绘画风格的形成,源于他的“平常心”,能将“大执著化为大自在”,汉彬先生在执著于艺术的同时,也寻求着大自在,他以平常心待人,他执著书画艺术之道,他累了品品红酒,兴奋了到歌厅大唱摇滚,这些让人看不懂的吊诡,却有无疑就是艺术家的内心反映,其中,有苦与乐、省与思。
艺术是一条艰苦的路,越是深入进去,这种苦就越发浓烈,汉彬先生之前没有这样的感觉,而现在,却是深有体会,但他说:“无论多苦,既然走了,就要走下去!”
艺术是一种品格,从汉彬先生的作品当中无不渗透出淡然、雅静和空灵的艺术品格,品格需要滋养,用汉彬先生的话来说,就要学会对话。要对话古人;要对话自然;要对话当下;要对话自己,涉猎各种优秀的文明成果来供养,方可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生发出独有的艺术品格。汉彬先生无疑是在一直这样践行着。
艺术门外汉凡•高,早年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传教士,但他后来却下决心“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结果,他有了大成。我相信,汉彬先生在与艺术的苦斗中,也定会有大成。
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