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783|回复: 2

(转)2012《中国书法》年展·当代中青年60名家提名展”作品杂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4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我是大师 于 2013-3-25 19:58 编辑

2012《中国书法》年展·当代中青年60名家提名展”作品杂谈

韩好古

        

        据【中国书协官方消息】11月24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主办,中国书法杂志社承办,CNTV艺术台、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协办的“2012《中国书法》年展·当代中青年60名家提名展”在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隆重开幕。据悉,此次参展的120件作品由入选“当代书坛中青年60名家”的书家所创作,是从中国书协历次展览获奖作者中提名,经《中国书法》读者投票、专家评审产生的,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2《中国书法》年展·当代中青年60名家提名展作品集也同时首发。
首先要说的是这个展览没看过,这个杂志也没订阅,在这里看到的只是网上的消息,如果不上网,还真不知道有这样的展览,也不知道这次展览的作品是什么样子的,这里借用各网站帖子中的图片,说说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看法,博大家一哂并请各位道友不吝赐教。
        参展名单如下,评论不分先后:白 砥 陈大中 陈扶军 陈海良 陈加林 陈新亚 陈忠康 戴 跃 傅亚成 高庆春 何来胜 洪厚甜 胡崇炜 胡秋萍 嵇小军 李洪义 李木教 李 强 李双阳 李文宝 李 啸 李有来 刘灿铭 刘洪洋 刘京文 刘新德 刘颜涛 刘月卯 龙开胜 吕金光 毛国典 米 闹 漆 钢 仇高驰 邵 岩 沈岩松 汪永江 王 丹 王厚祥 王金泉 王乃勇 王学岭 韦斯琴 魏 杰 文永生 吴 行 谢少承 许雄志 薛养贤 于恩东 于明诠 张公者 张 继 张建才 张维忠 张羽翔 赵雁君 周剑初 周祥林 诸葛丽娜


1.龙开胜
龙开胜的“声名鹊起”大概是在九届国展之后,说实在的,他当时获奖的那个册页作品还是不错的,但这几年龙开胜的书写水平似乎没有多大进步,甚至还有点倒退的感觉,看这次展览的作品,就能很明显的体会到这一点,从展览中走出来的获奖选手,在获奖后写水平停滞不前或者逐渐倒退,这不是龙开胜一个人的“专利”,后面好多选手亦有这样的特点,龙开胜要从流利的书写中再增加点作品的书卷气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按照这样的书写水平持续走下去,估计好多人会对你越来越失望,一位朋友曾经说龙开胜的字是写的不错,但问题就在于太“甜”了,从这两幅作品中,我们没有看到一丝甜的迹象,反而看到了更多的“疏”,这个疏,不是杨凝式韭花帖中的那种疏旷,而是作品疏于运笔,看第一幅作品第一个字“水”的竖钩、第一行中“华”的运笔、第二行中“远”字横画起笔时间的墨点以及第二幅作品中第二行“难”的结体,就知道这个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如果说当年九届国展后的“龙卷风”是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或笑料的话,现在说龙开胜能在书坛搅动起多大波澜,则只是一种空谈而已。再如果用龙开胜所认为的“书法是学术的,更是技术的”这样的观点或理论来指导他自己的书法实践,那么有一天龙开胜的书法逐渐远离书法人的视野将再也不会是杞人忧天。不可否认的是,龙开胜的书法作品这几年涨价比较快,记得刚在九届国展获奖的那个时间,他一个四尺整张的作品在兰州这里也就卖1200左右,现在随着艺术品行情的渐长以及他在书法界地位的变化,其书法作品达到了好几千一张,作为一种投资还是蛮不错的,只不过龙开胜的书法作品大都“以行草行世,亦都非作意书,第率尔酬应耳”,正如龙开胜自己所说“我的书法线条中还缺少绵厚和涩辣的感觉,还有就是缺乏对大幅作品的空间布构的把握。”这是大家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


2.高庆春
高庆春是写篆书的,这是大家的共识,虽然咱们不知道他的篆书作品在结字方面符合不符合六书的造字方法,但是其书法作品的格调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高庆春曾说,“写篆书不能不提及古文字。这里有一个关节点,即在某一篆书作品中古文字与个性书写的比重问题。文字的准确性固然重要,但如果忽视了个性化的书写、气息的融入,那样的作品可能会味同嚼蜡。”猛的一看,高庆春的书法作品视觉效果很强烈,个性化很强,但仔细品味一下,他的作品缺少的东西还很多,线条中糠、华而不实、偏锋横扫,在他的作品里可以一览无余,忽视了篆书当中的中锋运笔而一味的追求书写的个性或者风格,似乎有误把花样当风格之嫌,作为当年最年轻的中国书协理事之一,高庆春要在书法方面取得更高的成就,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要改变书写的习气,提升作品的格调这绝不是朝夕之功,可以肯定的说,当代写篆书的人,像容庚、徐无闻、蒋维崧等人那样以学养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此为忠言也。这幅章草作品,问题好像比较多,不再赘述。

3.李有来
最初知道李有来,是在一本钢笔书法字帖里面,当时的感觉是他的字写的很潇洒。后来在慢慢喜欢书法的过程中,才知道这人也写毛笔字(有点孤陋寡闻了,见谅),李有来的毛笔字和他的钢笔字是孪生兄弟,只不过钢笔书法线条的粗细不是很明显,提按顿挫没有没有毛笔字的那么分明,但这一特性用在毛笔书法中,缺点就凸现出来了,李有来的毛笔字写的很潇洒,但和苗培红一样,总是跳不出张荣庆的圈子,学古代谁的不好,干嘛非要学当代人的呢?张荣庆虽然大字笔力较弱,但小字还是能给人一种清新和悦目的感觉,老先生临圣教序的功夫很深,格调也很不错,入古不深,多时人面目,或许可以概括李有来的书法创作。看一下这两幅作品中“荆”、“稀”、“元”、“空”、“耐”、“本”、“无”等字飘忽不定、犹豫不决的用笔和“石”、“素”、“有”等字夸张怪异的结构,可见书法上的基本功在书写方面是多么的重要,吸引书法人的眼球,不只是光靠花架子而已。胡问遂在跟沈尹默学书时,沈老先生曾一再强调让胡学其学书的方法,而不是学他本人的字体,李世民《帝范》曰: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 此乃治病良方,嘻嘻。

4.胡秋萍
胡秋萍是学王铎的,这是书法界对她的书法作品的评语之一,说实在的,作为在中国书坛N多金花之一的胡秋萍,其书写水平还是蛮不错的,但是这几年,胡秋萍的创作处于倒退水平,从上次和张改琴、杨晓琳三人的书法联展中便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一点,胡秋萍曾说:“书法的用笔和结体又像是儿童手中的魔方,能幻化出无穷的魔阵,需要书法家用智慧才能破译。每一次的破译成功,都是一次忘我的生命探险。用笔的一俯一仰、一转一折、一提一按、一顿一挫,需要书法家对于笔锋性能的熟悉和用心感悟,才能做到对其细微处的控制,尽精微致广大,体现天地万物变化之道。”按此解释,我们这些喜欢书法的农民朋友就不能解释书法的用笔和结体了?此先不表,单说胡秋萍这次参展的作品,这次参展的两幅书法除了给人更多的视觉冲击外,其中所蕴含的艺术语言似乎少之又少,一向在传统书法书法中吸取营养而充实自己的胡秋萍,这次也不可避免的走上了现代展览中”大“、“狂”、“怪”、“野”的毛病,作为一位成名多年的书法家,这实在是不应该的。而要如何做到对笔锋细微处的控制,“尽精微致广大,体现天地万物变化之道”,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技进乎道,不是说说而已,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或许才能实现。魏源曰“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创作处于求变、求新和瓶颈期的胡秋萍及别的更多书法家,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这是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选择。对联先不论,光看这幅行草书法作品中这样的结体、运笔以及章法,如果再把胡秋萍的名字抹去,别人会说这是一幅书法名家的作品吗?

5.陈新亚
当代书坛章草式微,是不争的事实,回顾中国书法史,历朝历代的章草名家要比其他书体的名家少很多,有些朝代甚至找不出几个好的写章草的人来,张芝、皇象、索靖、陆机、赵孟頫、邓文原、宋克、祝允明皆为一世之枭雄,但这些人都没有形成强大的潮流,而且历史也没有选择他们,使他们的章草艺术源远流长,二十世纪可以说是章草书法艺术发展的辉煌阶段,从沈曾植、罗复堪、王世镗、郑诵先、余绍宋、高二适、沈从文、谢瑞阶到王蘧常,这些人在书法领域独领风骚的同时,也无一例外的都是章草书法领域中的佼佼者或集大成式的人物,随着这些老人的故去和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目前在世的人写章草的和章草写的好的是越来越少了。陈新亚的书法作品走的是大草和章草相结合的路子,他很成功的将黄山谷大草笔法的灵动融入到了历代章草经典的古朴当中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这是其不同于其他人的方面,用他本人的话说,他这样做是“手下笔墨既生辣又圆活了,而且还感觉到自己笔下充满了“生长性””,在当代物欲横流的时代,陈新亚能够坚持自己的选择并一直走下去,这是难能可贵的,而他从鲁迅等文化名人书法作品中汲取到的散淡气息,将他的手札创作带到了一个很让人赏心悦目的地步(暂不说境界),“如果书法而不能于文字的“功能性书写”中,轻轻松松地流露生命痕迹,即使你冲击视觉得厉害,也不过装模作样而已”,陈新亚的这句话对这次展览的好多选手同样适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陈新亚在章草方面如何发展,就看他的机遇和造化了。

6.张建才
请恕我孤陋寡闻,张建才这个人我实在是没听说过,我的影响当中,张建会好像是天津的,抱歉抱歉,扯远了,拉回来接着说张建才的书法作品。张建才的作品,一看就是学张海的,张海的字好不好,人家当上了主席,但问题是学张海的能不能成家,准确的说能不能成为一个书法家,这还必须要打个大大的问号,试问,如果张海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席,他的所谓的草隶能走多远?《寒山帚谈》 云“书法者,小艺道路也。此道不明,视南成北。古今名家不惜笔舌,亦云勤矣,惜乎盲儿非但不知他人好丑,亦复不识自己妍媸。”“学法书,必不可先学下品轨辙。古人云:法上仅中。浅言之也。至其实际,要知中由上出,下由中来。不师其师而师其徒,谬审矣,愚极矣。”但愿张建才的作品能够如他所说“能打动人,感染人,使观者与作者产生共鸣,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多说一句,从张建才目前的书写情况来看,真正要做到一点,可谓“于我心有戚戚焉””。


7.张羽翔
当年的广西教练张羽翔这几年除了书法上“临今”能力有所长进外,在其他方面似乎没有看到更多进步,作为一名出名多年的书法家,为什么“临今”的本领还凑合,自己创作起来就捉襟见肘了呢?或许正如一位评论家说的,艺术界有一类人,模仿谁的像谁的,但是自己的创作却成不了大气候,莫非当年叱咤风云的张小弟也陷入了这样的怪圈?“文字原流久矣。名家作法颇多,集美故是书家能事。若未有所得,驰向多门,徒滋识者讪诮,不成书也。会须甄别,认定趣向,寓目皆师,所谓多多益善,非狂走者同年而语也。若浑浑从事,东看则西,南观成北,不成文矣。俗人之言,不过曰真、草、篆、隶,自谓尽于此矣。此大可笑。”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我是大师

8.李啸



李啸的行草书是写的不错的,作为很年轻就出名的“陇西堂人”,其在书法方面的潜力曾一度被几个好友看中,但看了这次参展的作品,其在书法方面的发展趋向和潜力却值得让人怀疑。不知道是为了玩弄书写技巧还是本来就做到了胸有成竹,还是为了应付这次展览,李啸这次参展的这幅对联作品的书写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求求这些书法家了,书法作品不是怎么玩的,要知道这次展览是“当代中青年60名家”的作品展览,这样的作品能否代表当代中青年60名家呢?话多了,就此打住,还是说这个作品,孙过庭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得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如何做到务追险绝,这和创作心态、展览需要等各种因素有关“在迅猛中寻求安静、在快捷中寻求舒缓,在写意中寻觅精致,这正是我对书法创作的哲学思考。艺术就是辩证法,书法也不例外。山阴道上,那徐来的清风,正是我的笔在行走。”这是李啸的创作手记,愿那股徐来的清风,能够吹醒更多的书法家和更多的书法爱好者。补充一句,或许是我眼拙了。

9.胡崇炜
胡崇炜的字是学聂成文的,这是给人的第一印象,聂成文的字早年的书法作品比较传统,后来在玩弄起草书的同时,也玩弄起了书写游戏,章法散乱、用笔草率、结体夸张是聂成文草书的几大特点,草书不规范,神仙也难辨,抱歉了,说胡崇炜的草书是聂成文草书的病态照,不知恰当否?胡崇炜说,“作为一名书法家,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灵感不在,找不着感觉。找不到感觉必将远离艺术也达不到创作的状态。”与其说找不着感觉,还不如说找不着方向,跟聂成文学草书,或者说学聂成文的草书字体,真不知道以后该如何发展,须知“学行草,须审古人引势来历,方得不谬。若但依曲效直,不问创法所自,势必以讹传讹,一字字画成花押,数传之后,不知笔画为何物。”此可谓“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也!


10.王厚祥
说王厚祥是当代草圣或者当代草圣王厚祥大师,打死我我也不会同意,(这里个人主观色彩很浓烈,见谅)王厚祥的字是学张旭的古诗四贴的,这从他很多的示范光碟中可以看出来,谢稚柳学张旭,很成功的将张旭在古诗四贴中的笔意化为己用 ,王厚祥学张旭,除了火柴棒一样的运笔、满纸支离破碎的结体和散乱的章法外,其书法作品的气息距名家作品还相去甚远,格调更与谢稚柳等人不可同日而语,遑论古代名家乎?毛笔是书写的工具,而不是玩弄花样的工具,王觉斯的涨墨技法、林散之的渴笔技法不是很容易就能学到手的,在这个接近于斗方的作品里,王厚祥可谓过了把盖印章的瘾,大小10方印章显得如此的突兀和刺眼,须知,古诗四贴上的那些印章是历代收藏家盖上去的,并不是张旭本人的印章,陆游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一道里在书法上亦然同样适用,大千世界,书法人多如繁星,何必自我作古?“晋人行草不多引锋,前引则后必断,前断则后可引,一字数断者有之。后世狂草,浑身缠以丝索,或连篇数字不绝者,谓之精练可耳,不成雅道也。”“草书须刚柔相济乃得佳,怀素自叙妙在骨力,是以人不可到。若但取狂荡,真野狐矣。”可喜的是王厚祥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在笔法、字法这些属于技术范畴的问题上,近年来虽做了不少努力,但与古代经典大家相比,深感还有较大差距”。草圣之难,难于上青天!

11.诸葛丽娜
把诸葛丽娜和韦斯琴放在一起讨论,是他们两个具有很多的共同点,诸葛丽娜学陈海良、韦斯琴学管峻,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如果说胡崇炜学聂成文变成了聂成文的病态照的话,那么这两个人怎么说呢?或许可以怎么概括他们的书法创作,那就是诸葛丽娜在书法创作上和陈海良是近亲繁殖,韦斯琴在书法创作上和管峻是近亲繁殖,说的严重了,实在抱歉。接着说他们的书法创作,说实在的,如果不是经常上网,我还真不知道有诸葛丽娜怎么个书法家,(孤陋寡闻了,抱歉)因此,诸葛丽娜的书法创作我一直不在怎么关注,看了这次参展的这幅作品,就针对这幅作品说说自己的看法,在这个斗方作品里,诸葛丽娜除了某些字结构上的怪异和运笔上缺少收放、提按不明、犹豫不决以及转折生硬不自然外,同时也犯了既“录”又“书”的毛病,既然“录”了一遍了,后面何必要缀个“书”字呢?诸葛丽娜在创作手记中说,“我认为书法创作当以性情为上,不应计较书写中的一笔一画。因此,每每创作总是一挥而就,成则成也,不成则毁之”。看了这样的话语,在对照这幅作品,也许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这幅作品里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了,她“不应计较书写中的一笔一画”和这付作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形成了很强的对应关系。需要说的是书法创作中的“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在有的时间也是会误导人的,连基本功都没过关,何来神采和形质?“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至少在目前还没有完全过时,嘻嘻。


12.韦斯琴
知道韦斯琴是在她哪次获得兰亭奖后,当时对她没什么样的影响,后来在各类书法类书籍中偶然见到她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她的作品好像除了学了些管峻和孙晓云的皮毛外,在其他方面没什么新的变化和进步,“二十年前,将书法当作专业来研习时,曾有些无奈,更觉得茫然。”不知道二十年后的今天,在今人的窠臼里讨生活的韦斯琴还是否依然茫然?“书体流传,法非一代,代非一人。然徒拥其名而不见其形者众也。”韦斯琴亦不例外矣。


13.邵岩
从中青年展览走出来的邵岩,在当年的现代书法创作中曾经激起了小小的波澜,时至今日,在现代书法逐渐退出人们视野的同时,邵岩却继续坚持着自己的探索之路,用他本人的话说是“多少年来,只凭自己的激情书写,蹒跚前行”。在邵岩的这幅对联中,除了任笔为体,结构夸张、聚墨成形外,丝毫不见邓石如“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的笔墨效果,“如果我们将一个汉字写得大而放,几个笔画连的区域写得密不透风,而某些笔画所占面积比例大,且疏可走马,想象一下,这幅作品仅从结构处理上,就是一幅很现代的作品,疏密的对比关系越大,视觉张力、冲击力就越大”。不知邵岩是不是和他所说的那样,在书写中刻意追求“视觉张力、冲击力就越大”的视觉效果呢?邵书无法度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足如田舍郎翁耳”,愿邵岩在创作中能真正做到“貌似心手双忘,实则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又随机应变、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愿,但愿。


14.周祥林
在周祥林的简历中,好像有导演怎么个称谓,但他导演的电影或电视剧我一概没看过,这里不说他的导演,光说他的字,周祥林以前的字是学黄慎和徐渭的,在风格上和所见到的黄慎作品有点类似,可能是基本功不强的缘故,周祥林在创作时总会露出运笔单一、章法单一的毛病,而笔锋杀纸的功力则从未见到,这次创作的这幅作品,很明显的是学沈鹏的,如果说沈鹏的某些字的线条写的像麻绳一样的话,周祥林的这幅字则完全像猪大肠,做作的运笔、怪诞的结体、空洞的线条、为了追求章法的平衡而刻意的聚墨成形等等皆不一而足,骨力、风神、章法在这篇似乎神完气足的作品里全然不见,夫“近代时俗书,独事运笔取妍媚,不知结构为何物。总猎时名,识者不取。正如画像者但描颜面,身相容态则他人也;画花者但描须瓣,枝干扶疏则异木也,尚可称能画乎”!“现在所谓的学习西方,只是些皮毛,并没有真正地了解而去一味地迎合。”周祥林的这句创作手记用在他这幅学沈鹏的书法作品上最是恰当不过了,沈鹏的字好坏不是这里讨论的范畴,不赘述。


15.赵雁君
客观的说,赵雁君的字写的还是很不错的,他可以说是当代书法群体当中为数不多的具有真实水平的书法家之一,(个人感觉,说错了勿怪)  赵雁君的字是学徐渭的,而徐渭的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不计工拙,所有的才情、悲愤、苦闷都郁结在扭来扭曲的笔画中了。赵雁君在学习徐渭的书法时很好的避开了徐渭的这些缺点,他创作的侧重点在行草上面“二王他书法创作的基础,作品具有大气、流畅、洒脱的特点,“在创作过程或者创作实践过程当中,我又大量地参用了魏晋时期、汉魏时期的一种民间书法,通过民间书法与二王行书的一种结合,试图创造出一种新的书风。”这是赵雁君创作的指导思想,也是他努力的方向,但要创造出一种新的书风,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与其说创造出一种新的书风,还不如说“试图把它创作出一种新的名目”恰当,现年51岁的赵雁君,正处于精力充沛、事业有成的阶段,如果在创作中还能继续深入古法而又自出机杼,那该多好?人无完人,赵雁君“事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16.白 砥
白砥的名气太大了,名气大的似乎让人无法下手去说,趁着圣诞夜狂欢之际,胡乱狂言几句。说实在的,白砥的书名有被虚名所掩的感觉,白砥、薛养贤、曾翔以及这次参展的王金泉,在书法创作上都走上了异化的道路,用花架子掩饰书法创作基本功的不足、用怪异的手法来掩盖作品的格调的不高、用标新立异的作品形式来博取人们的视野是目前书法创作中的几大毒瘤,白砥等人的中毒之深,在他们的书法创作中可见一斑,以这次的两幅作品为例,白砥在创作中似乎在寻求一种古人的气息和独特的精神风貌,但事实恰恰相反,两幅扇面中第一幅突兀的龙字和第二幅扇面中凸现的印章,却将这两幅作品的格调降到了低俗,看第一幅扇面中为了平衡章法而写的与书写主题不搭调的左边的落款,就可以看出一幅书法作品在格调上要有很大的提高是多么的困难,再看第二幅扇面上突兀的印章,则可看出白砥的表现欲望是多么的强烈,请问,历代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中,除了乾隆老儿经常在经眼的作品上方盖一方“乾隆预览之宝”外,谁还会这么做?书法作品中文化底蕴的肤浅和表现欲望的低俗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白砥曾说“我于学习、教学不喜偏食,汉碑、南北朝碑、二王、旭、颜、宋四家等皆力取之,于创作则力揉之”。其实这样的创作风格从王宠、八大山人、弘一那里多多取经是很有裨益的,所谓“不专攻一家,不能入作者阃奥;不泛滥诸帖,不能辨自己妍媸”是也。愿其在创作上的“力揉”能够取得成功。


17.薛养贤
薛养贤是陕西书坛最近这些年名气比较突出的一位,他的字,或许正如徐渭说的那样是“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的缘故吧,种地的我是一点也看不出他的字好在什么地方的,做作的运笔、松垮的结构、粗头乱服的章法等等,假设这不是薛养贤的作品而是一个书法爱好者的作品发在网上让大家品评,大家会怎样说呢?记得在电视剧“金婚”里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是“你把舌头捋直了再说”,在书法上能不能把笔锋也捋直了再去写字呢?故作沧桑、随意改变字形结构、力不从心的雄浑苍劲,呜呼,一直在于右任的碑体行草里汲取营养的薛养贤,难道这就是学于右任书法所得到的结果?“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薛养贤“用笔不知禽纵,故字中无笔,终落狐禅耳”。

18.王金泉
王金泉是目前安徽书坛的中坚力量之一,他的字还是写的不错的,尤其是部分小字行草,写的还真有那么点具有古意的感觉,但是这次参展的这幅作品的水平却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放着自己拿手的行草书不写,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作品呢?“此展邀稿,初拟皆以行草书交稿,然忖度良久,如此未免单调,故择以隶书充数。”看了王金泉的创作手记,我们就不难明白其中的奥妙了,他自己都说了“充数”吗,我们又能见到多么高雅的作品呢?王金泉又说“此次所展楹联,亦属用心之作,内容简古,下笔不激不厉,以颜公笔意书明清形体,有宽博之感,整篇颇具饱满之效,大起大落,于虚实用功为佳,高下浅深,自然无拘,当属近期佳构”,前后矛盾的个中观点,余实不敢苟同,是孤芳自赏还是沾沾自喜呢?但愿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吧!
总结一句,白砥、曾翔、薛养贤、还有这次的王金泉等在书法创作中常追求一种稚和拙的感觉,此类追求和谢无量、徐生翁的创作风格有点类似,但谢无量和徐生翁都是异常成功的,不同的是这些老人们写字“只是为了写字,是为了心灵的需要,而没有写字以外的目的:用不着取悦别人,用不着迎合市场,用不着追逐时风”,这一点,恐怕这些选手这辈子是不能做到了。

19.李强
如果没记错的话,李强、尹海龙都是黑龙江走出来的优秀选手,说句开玩笑的话,李强的头发可以和刘欢的相媲美,扯远了,就此打住回来再说李强的字,李强的字,这些年除了继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玩弄小花样外,实在是没有多大进步,“我喜欢关注各种门类艺术的有棱角有个性的东西,创作也是由着性子来的,认识到哪就做到哪,注重个人感受,即自己的低吟浅唱,书写画画刻印先让自己愉快,当然别人欣赏更好,不欣赏就当自己聊以自慰。”看了李强的创作手记,我们就知道“由着性子来的”后果了,书而无法,何来书法?猛然间想起了山谷的那句话,“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


20.文永生
看这幅对联,觉得文永生的字和李文岗的字有点像,里面透露了学何绍基的影子,再看后面这个行草条幅,又觉得文永生的字更多的是学刘云泉和郭子绪的,学当代所谓的名家、拾取别人的牙祭、“希望自己的作品更多地带上自己的色彩”(文永生语)是当代书法创作和展览的几大风向标,文永生可以说深受其害,还是易经里的那句老话,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此所谓“今人学书肥瘦皆病,又常偏得其人丑恶处,乃其可慨然者”也!

21.于明诠
这是一个在章法上欲和乾隆皇帝弘历平起平坐的书法家,看那枚喧宾夺主的印章就可以看出这点了,虽然这是创作的印屏,但是追求以己为大的创作思想却在这里暴漏无疑,当年中青年展览的三连冠,在这些年风光无限的同时,在书法创作上却一直处于停滞不前亦或倒退的状况,如果说当年中青年展览的书法作品给人以一种新意博得了评委的赏识的话,最近这几年于明诠的书法创作则沦落到了“形而下”的怪圈,“书法之要,先别乎古今。今不逮古者,古人用质而今人用妍,古人务虚而今人务满。质所以违时,妍所以趋俗。虚所以专精,满所以自画也。”躺在曾经的获奖经历上而在创作中没有进步是当代书坛的普遍现象,于明诠亦不例外,悲哉!


22.张继
这是一个在隶书上扭扭捏捏、喜欢自我作古的书法家,看这幅对联中“长”、“排”、“龙”三字在书写时没有变化的机械化的横画排列,可以看出他在书法创作的基本功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欠缺的,“设使强而至于“古穆”,则墨猪、木算子等流弊百出。又熟得熟失耶?”



23.何来胜
如果没记错,何来胜是浙江的写隶书的。从何来胜的作品来看,他学张迁碑、衡方碑、祀三公山碑的影子很明显,同时又多了几分伊秉绶、青山农、黄苗子、沈定庵等人的影子,这两幅作品曾看了N多遍,感觉上除了章法散漫、墨色单调、行书款字较差外,其他方面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好的地方。“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伊秉绶的大气磅礴、青山农的沉着痛快、黄苗子的天真烂漫到哪里去了呢?不解。


24.张公者
张公者的书法创作和篆刻创作风格大概一致,说下个人感觉,这样的作品有“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感觉,看到他的作品,想起了古人评价张瑞图书法作品“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不贵”的话语,“然“张瑞图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张公者辈在作品里除了“一意横撑”外,还有哪些方面能望其项背呢?!

25.刘洪洋
刘洪洋的书作是孙伯翔的病态照,取法今人孙伯翔的痕迹异常明显,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或多或少的露出了今人书法展览中的拼接爱好,说现在书法展览中的作品是工艺品,过分吗?学书“气运有厚薄,与会有浅深,宋不如唐,唐不如晋,古人且然,又况今人乎?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今人只写得在家腕熟,或于高远有小分印合处,若一味临摹如俗工写真,耳目口鼻,尽寸不失,生气尽而神气去矣。今人只是刻舟求剑将古人书一一摹画,如小儿写仿本。就便形似,岂复有我?”



26.米 闹
这是从兰亭奖当中走出来的选手,写的一手规规矩矩的小行草,这些年一只没有多大变化,大字窘迫、小字局促、笔力靡弱,作为成名多年的优秀中青年选手,下一步该如何发展呢?“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27.陈海良
书法界的陈海良,最近这些年可谓是出尽了风头,记得去年和一书友聊天,书友说陈海良的小楷和草书写的“精绝”,想去报名参加他的书法培训班,我曾经说了有那个费用还不如买点好的法帖来自己学习的话,记得当时这话还惹得那位书友很不高兴呢,扯远了,回来说陈海良的作品,陈海良这次的两幅作品,俺也是看不出好在什么地方的,这就是传说中的陈海良“精绝”的草书吗?破笔散锋、线条空洞等等,不一而足。学草书需“精神专一、奋共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若“不奋苦而求速效,则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矣”!陈海良说“ 我认为书法首先是技术的,......我常常为一个技术动作而穷尽心思”,愿久负“剩”名的他能够做到技进乎道。

28.李木教
李木教、蒋平畴、柯云瀚总是出现在一起,他们可以说是目前福建书坛入展国展次数较多的人员,说实在的,福建那里的书画家除了潘主兰、沈觐寿、郑乃珖等人耳熟能详外,其余的人是没多大的影响了,与清朝统治者实行的爵位累降制度相类似,当今书坛书艺累降的状况也是非常明显,福建不能例外,广东亦是其一,谁能说广东省目前书法创作的水平超越了上一代的容庚、商承祚、秦噩生、麦华三、吴子复等人的创作水平了呢?李木教的字,“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29.刘京闻
刘京闻的字和王厚祥的有点相像,或许都是出于古诗四贴的缘故吧,但刘京闻的字比王厚祥的字少了许多缠绕和飞白,总体来说他写的不算好,也不怎么差,只能说气息尚可,可能是火候不到或者是格调不高的缘故,他的作品丝毫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书字虽工拙在人,要须年高手硬,心意闲澹,乃人微耳,下一步该怎么走,就看造化和努力的程度了。

30.陈加林
陈加林是贵州的,刚差点记成广东的了,抱歉抱歉,这也是一个以己为法的书法家,有书无法、率意而为是他草书的一大特点,此可谓下笔“枯涩拘挛、苦迫蹇钝、终无佳境”是也,“夫任笔成形,聚墨为势,漫作偏欹之相,妄呈险放之姿,疏纵无归,轻浮鲜著,风斯下矣,复何齿哉”!

31.陈大中
陈大中的位置好,但是字儿写的却一般,为什么目前中国美院的这些博导、教授们目前的书写水平(学问先不说)就赶不上或者超越他们的老师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等人呢?目前的这些教授们是不是也“书艺累降”了呢?“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一代人可以说是弟子必不如师的典型,在这两幅“一半印屏、一半书法”的书法作品中,作者似乎在追求一种高古浑穆的气息,但一字一印的轮番镶嵌却将作品的格调降到了冰点,书法创作欲天然自工,笔圆韵胜,实不易也。


32.陈扶军
陈扶军的字,和前面提到的好多选手类似,故作苍茫,大大咧咧,好像和李强的字有点像呢,是不?“作书当有馀地,无馀墨;当有馀情,无馀形”。此类矫情做作之作,应展览需要夺人耳目而已。


33.陈忠康
这是一个说多了会惹人的主,这里说的只是个人狭隘的看法,说他是当代帖学的代表人物或者是巅峰和经典,似乎还为时过早,20世纪以学帖为主进行书法创作的人除了沈尹默、白蕉、潘伯鹰、吴玉如、启功等人之外,谁还会载入史册呢,陈忠康的作品以学陆柬之、赵孟頫等人为主,“攻一帖为当家,若不能生发,流而为绣工描样。集众美为大家,若不能取裁,流而为乡愿媚世。一为浅俗,一为时俗,俗等耳。”


34.戴 跃
戴跃和郭际都是四川的,不看这次的展览,真不知道他的字是什么样的,如果说这个横幅上的20多个印章我们可以作为印屏来欣赏的话,条幅上的错别字则是目前书法创作中众多人士挥之不去的梦魇,抄古人诗词而错误百出的人何止戴跃一个人呢!这样的字不说也罢。


35.洪厚甜
张景岳、洪厚甜、刘新德等人都是四川书坛的中坚力量联盟,洪厚甜的书法以楷书居多,这次参展亦不例外,与平常见到的洪厚甜的书作不同,这次他还有个草书横幅参展,这幅字好像有点徐渭的味道,是吗?仔细看一下,没什么可观之处,聚墨成形、粗头乱服、设使强而至于“古穆”者多矣,要在草书创作上有所发展,洪厚甜要走的路或许还很长很长。瞌睡了,不写了。

36.嵇小军
嵇小军的艺名叫苑珍是吗,记不清楚了,好像有这么回事,他的书法创作以行草书为主,这次参展的草书作品横幅有黄山谷的影子,当代学黄山谷草书的人,周慧珺临摹的不错,陈新亚运用的不错,嵇小军的字里好像还欠缺点什么,或许正如他说的那样是“惊诧的视觉效果不完全符合书法艺术表现”的缘故吧,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感情的流露可能是一种浅薄”,怎么样才能使书写的作品显得厚重呢?愿大家一起思考。

37.李洪义
李洪义的落款好像是洪一,记得在兰州卖字时落款是这样的,别的情况就不知道了,又扯远了,回来继续说字,李洪义的这幅字写的是实在不敢恭维的,一首28个字的绝句,竟然能丢三个字,请问这还是首诗吗?原诗本来是这样的,“秋林红叶晚萧萧,乘兴携琴过野桥。人在翠微寻不见,白云如练束山腰”。可他却写成了“秋林叶晚萧萧,乘兴携琴过野桥。翠微寻不见,白云如练束山腰”以这样的作品来代表“2012《中国书法》年展·当代中青年60名家提名展”,我辈书法爱好者只能以头撞砚罢了。莫非这就是李洪义所说的“书法之道要汇入古人之法,取其骨、取其肉、取其姿、取其神,抒我情感,养我浩然之气”的结果?至于他“一空依傍、自我作古”的署名风范,在自家姓名上乱动手脚、当额著粪的事情就更不能继续说下去了(他写的洪一的一字由一点和一横组成)。书道如此,悲哉!

38.李双阳
李双阳是写草书的,记得在老齐写的书法家牛13系列里曾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他,他的草书的好坏先不论,这次参展的这幅隶书对联实在是有失水准,似乎和王金泉走上了同样的道路,以这样篆隶楷杂糅的书体来示人,不知出于何意?”“近代隶书,颇谓淳雅,然皆倚真书为骨,而遥想汉法为之,虽无徒隶之短,然并近于真书,亦其流也”。这幅等而下的草书不再赘述了。


39.李文宝
这个人没听说过,百度了一下是黑龙江的写篆书和刻字的,看了网上的这幅作品,便知道他也是深受展览毒害的作者之一,问题是这样的篆书写不的怎么的人家却能入选能获奖呢。李文宝说“作品要靠文化内涵打动人,要靠真情精心打动人,更要靠浑然天成打动人”,可说来容易做来难啊。当代在世的人,写篆书的好的没几个。

40.刘灿铭
江苏的书法家,头衔一大堆,字写了多年没什么进步也没什么变化,“写经已成为我书法艺术的根基,佛性的线条贯穿于书法之中,无论行书和草书。这是的结果”,这是刘灿铭的创作手记,在这幅作品中,佛性的线条在哪里呢,佛性的线条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恕俺孤陋寡闻啊,真没见过,但不管怎么样,他写经的功德是值得赞赏的。想起了一件事,一天,一位朋友在QQ群里发了个这样的消息,“热烈祝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现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现代书法研究院院长、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全国青联委员、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民盟江苏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灿铭老师于20121212日当选中国民盟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后一位朋友回复说“好长的头衔,看的人头晕”,有意思,嘻嘻。


41.刘新德
刘新德的有部分字是写的很不错的,有自己的特色,或许是出自谢无量、刘孟伉等人的缘故吧,运笔中“涩”性多一点,关于刘新德的书法,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自说自话之刘新德(上、下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搜索查看,谢谢。


42.刘颜涛
刘颜涛是写篆书的河南人士,曾在九届国展当中获得二等奖的,对吧?篆书的造字方法咱不理解,但是其甲骨文书法作品的气息、格调与鼎鼎有名的“甲骨四堂”、“甲骨四老”(书法史上有两个甲骨四老)、沙曼翁以及徐无闻等人的甲骨文书法作品的气息格调相去甚远,问题出在哪里呢?所谓“点画不得着粗气,运转不得着俗气,挑剔不得有苦气,顾盼不得有稚气,引带不得有杂气。永、苏诸人不能无俗,米、黄诸人不能无粗,不妨各自名家,但苦稚杂乱,不足道也。”



43.刘月卯
刘月卯这几年的字写的还不错,有的作品写的很有卖相,猛的看这幅作品,写的还是不错的,但是仔细看起来,毛病还是很多的,结体随意,运笔单调,臆造字形等等,刘月卯说“技法与才情,理性与感性,需要我们这一代高度融合,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和睿智”,此为的言。


44.吕金光
吕金光的字,俺也不会欣赏,哗众取宠吧。吕金光说“我一直很欣赏视觉形式感较强的书法作品。应该说,这一理念源于我的审美理想,我在创作上始终追求酣畅淋漓的效果,因为墨韵的变化不仅表现了书法的节奏感,而且是一种情感激越的倾吐与挥洒过程,这种墨色变化的强烈对比,所表现出来的创作意境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臻于理想的境界。”看看历代草书名家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是怎么回事呢?“字须结束,不可涣散;须自然,不可勉然。各自成像而结束者,自然也;曲直避让而结束者,勉然也。若夫交错纷拿而结束者,妖邪野狐,无足道也。”

45.毛国典
毛国典的汉简创作这些年一直没有变化,写的好的少,运笔雷同的多,风格较为单一,但总体来说部分精品写的还是不错的,“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书法创作之路越往前走越艰难”、“我却发现想突破自己再向前跨越变得困难重重”,这是毛国典的创作手记,在创作上处于瓶颈期的毛国典如何向前走,这是他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江西书画界,有了陶博吾和黄秋园,别人想超越他们,难,难,难

46.漆 钢
这是重庆书坛继许伯建、周永健等人后与李文岗等人差不多同时出名的选手之一,但这次参展的作品实在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想来想去还是用他自己的话来解答吧:“在书法创作上,由于目前很难有整块的时间来认真加以对待,所以,对于很多年轻作者成天津津乐道的诸如用纸、用墨、作品形式等等一概无暇讲究。此三件习作及平时的所谓作品皆不过是情动于中后依习惯养成的自然书写而已,观者似不必目之为创作也。


47.仇高驰
这似乎是江苏书坛目前为数不多的写篆书的选手之一,虽然出名早,但写字的水平这些年似乎却没有长进,在创作风格上由一种极端走向了另外一种极端,如果说他早年的篆书创作给人的感觉是怪怪的话,这次的篆书作品却多了几分己意,可让人仍然觉得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色,夫“ 篆法常谈铁画银钩。画易解,钩难明。唐、宋而下骨力柔弱者,此语蔽之也。篆之宛转处宜匀者勿论矣,其不必匀者,会须迭荡顿挫,始有笔意。近见镌工改而相配,便不成观”也。仇高驰要做到自己所说的“方能想方就方,想圆就圆,要长就长,要扁就扁,随心所欲,无所不宜”,何其难也!

48.沈岩松
沈岩松是刻字方面的能手,是吗?在书法创作上似乎没有引起人们多大注意,看这次这幅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没有正大气象,充满了靡靡之音,笔力的靡弱、结字的随意让人联想到了目前书法创作中的展览体,写到此,一个奇怪的想法突然浮现于俺的脑海,莫非这次的这个提名展有根据地域或其他方面来分配的初衷?当然,这只是臆测,就此打住。


49.汪永江
书坛上除了汪能江还有个汪永江是吗?差点搞混了,抱歉。汪永江这次参展的两幅作品,可以用痛苦的呻吟来概括,一派自我作古、自我鉴藏的手法将作品的格调带到了形而下的地步,“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若形模相似,转去转远”矣.

50.王 丹
王丹是辽宁书协主席是吗?记得他是搞瓷印的,还记得有次换届有这么个消息,别的没什么影响了。看这次这幅作品,王丹追求的是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某些字的运笔和祝嘉老先生的作品有点类似。王丹说“我的作品,碑而兼帖,互为体用。当然,早期之作,还是碑的味道多些。而近期所作,则有意突出帖的理趣,于流转中求变化,承接中取盘桓,力求写得刚柔相济,收放自然。不过,细论起来,作品中生辣之意还是多于婉通之处”。自己评价自己能这么到位的,不多见。作为书协主席的作品,王丹的书写水平比毕政、马少青等同样作为书协主席的人的书写水平是要高出一筹的,但如何提高作品的格调和笔墨技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51.王乃勇
这又是一个差点和王忠勇搞混了的对象,又扯远了,回来说作品,说实在的,王乃勇这次的这两幅作品差强人意的地方也很多,以对联为例,在10个字的对联中,出现了这样多的运笔雷同的地方,其书写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草书作品当中的诸多问题就不再一一罗嗦了,望识者自辨之。

52.王学岭
这是一个老老实实写字的人,在他的创作手记中就可以看出这点,他说,“我多年学书,有两点体会颇深:一是在书法艺术的学习中,没有跳级;二是在书法技巧的练习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我仍坚持每天临帖。这个功课不仅能时时纠正我可能或将要犯的笔路错误,还能从中发现昨天没有发现的心得,对我绝对是一种提升。就好像开车,不转弯也要随时调整方向盘。书法学习的方向,要时时修正,才能不离文艺正轨。”这次参展的对联和斗方作品,说不上有多么的好,但是也没有多么的差,要说他是名家当然还有一段距离,“书法创作既要体现当代风尚,也要善于展示传统精神”,此语中的,以后如何发展,就看自己的修为和造化了。

53.魏 杰
魏杰是写草书的,记错了,写草书的是辽宁的魏哲,抱歉抱歉。魏杰、赵熊等人是这些年陕西书坛的中坚力量,篆刻方面的成就比较突出,这个印屏的图片比较小,看不清楚,下面单就对联说说俺的看法,这幅对联的书写水平也很差强人意,在运笔上似乎看到了被人讥为“野狐禅”的石开的影子,给人更多的感觉是呆板、程式化、无生气、篆书需“用无定方,立有成法,圆不致规,方不致矩”,有魏杰这类创作趣向的书法家,或许要注意了

54.吴 行
一位家在定西接待过吴行卖字的朋友说,吴行的烟瘾很大,特别能抽烟,从这个照片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点,这是不应该讨论的范畴,想起来了就说说,抱歉。还是说他的作品,吴行的字是学苏东坡的,当代学苏轼的人也不少,但是这么专一的用苏体书法创作的人却很少,正如他说的那样,“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古雅,对传统的理解有多深,创作的水准就有多高。不要为了吸引别人眼球而追求新奇、怪异,书法要扎实平整,勿求张狂。”这两幅作品里确实贯穿了他的这个指导思想,“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大小真行皆有妩媚可喜处,随手写去,修短合度,无意为书家,而文章之气郁郁芋芋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作书要发货自己性灵。切莫寄人篱下。凡临摹各家,不过窃取其用笔,非规矩形似也。近世每临一家,止摹仿其笔画,至于用意入神,全部领会。要知得形似者有尽,而领神味者无穷。”如何在学习传统中找到自己的出路,这是我们大家必须面临的重要选择。

55.谢少承
除了对谢少承这个名字稍微有点影响外,他的作品的好坏一概不知,原以为在这么多的书法家中,他的作品会让人眼前一亮,但事实恰恰相反,看了这次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却是如鲠在喉。对这幅条幅作品,有以下几点看法:一.运用了现在书法展览流行的拼接手法;二.章法拥挤,格调不高;三.基本功欠缺,结字随意,笔走偏锋;四.大概数了下,总共盖了大小10方印章;五. ......


56.许雄志
一.许雄志的印章应该是刻的不错的,要不年纪轻轻的怎么能当选西泠印社的理事呢?二.他收藏的封泥比较多并出版了相关的著作,可以说是这方面的收藏家;三.汉简一路的创作功力很深、格调较高,以后应该会有更大的发展;四.什么时间作品有质的提高,能否达到人书俱老,值得考验;五.留给大家去说。


57.于恩东
如果不是当年的册页展当评委、如果不是新当选理事、如果不是当石油书协副主席,俺是绝对不会知道于恩东这个人的,作为按行业分摊的这类票友选手,艺、技皆平淡无可观之处,“每次下基层我都希望自己可以尽可能地多写、速写,尽量满足他们每一个人的愿望,让群众喜爱,我的书法才有价值”,这是于恩东的创作手记,这类作品,或许在这个行业喜爱的人比较多,但出了这样特定的行业,要让更多的人去接受这样的书法作品,或许还得继续努力。


58.张维忠
上了书画这个“贼船”,还和张维忠有点点关系,那年他刚获得兰亭奖就来定西卖字了,后一个老乡拿了几幅他走穴时的作品来兰兜售,一四尺对开条幅索价800,经我和一同学轮番砍价,以1200元购得三张。这没有什么奇怪的,要说的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买书法作品(虽然是帮同学买的),后来才知道买的有点贵了呢,那个时间,他的作品还不值这个价格的!也就是从那次开始,我才逐渐的去兰州的各个画廊转悠,慢慢的对当地的书画市场有了一丝了解,至今想来已5年有余矣。说远了,继续说他的作品,张维忠这次的参展作品,总体来说还较好,运笔、气息皆不错,和以往的率意奔放相比,他这次的书法作品多了几分含蓄和内敛,“真正的书法作品是写出来的。它摒弃更多理性的东西,少些故意,多些自然,朴实地表现自己的艺术情趣,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一定是经典,最起码来说格调是高的,是件纯粹的作品。”此属实话,问题是当代这么多的选手谁又能和他一样能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呢?!


59.周剑初
这是册页展造就的选手,如果没有册页展,他还会被“雪藏”多少年呢?他这次参展的草书作品条幅,用笔、结字问题很多,章法亦没什么可观之处,不知其五体书法示范中的作品有是什么样的呢?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体不专,五体能可观否?“学用笔法,能作一画;学结构法,能作二画三画,已上可类推也。不然,千万画无一画之几乎道,千万字无一字之几乎道。始而卤莽作字,稍闻此道,则见笔笔倔强,不知字字畸邪不合,才觉甚难,始是进德。未难即易,不足与言也。”

60.傅亚成
一位经营获奖选手作品的朋友曾经说,他认为当代篆书写的好的人是傅亚成和祝鸿新(但他并不知道陶博吾、高二适等人),从他的口中我才知道中国书坛还有傅亚成这么个人物,扯淡了,抱歉啊。继续说他的作品,傅亚成的作品可以说是当前流行的展览体的代表之一,无甚新意,笔法雷同,“字全在流行照顾,勿得失粘。有去无来谓之截,有来无去谓之赘。截之失生,赘之失俗。生可熟,俗不可医”也,其篆书中堂作品和刘颜涛的作品类似,不再赘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2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