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3# 醉美万峰林
商榷钟华笔法论
岑 岚 于钟华先生乃陈振濂先生之入室高徒,其学之拔萃早已耳闻,今有幸于张海书法艺术馆得其教授书法理论,传以其近年学术研究之成果,可谓独具慧眼矣。余感触颇多,现就有关学术问题提出己见,与先生商榷并就教于先生。 其一,关于晋唐笔法溯源问题,于先生将笔法分为前晋唐、晋唐、后晋唐(宋元笔法),认为晋唐笔法乃笔法之正脉和本源,如此划分余以为不妥。于先生以为晋唐笔法是晋唐人为书写便捷而以侧锋为主,余以为不尽然,因晋唐法帖中不乏中锋者,如右军姨母帖几乎是纯中锋,若以侧锋为之则不得其法。其认为宋元笔法即以中锋为主,讹传至今,使晋唐正法消失殆尽。若此,宋之苏米、现代之白蕉大量使用侧锋,难道亦非晋唐笔法乎?近日,按先生之法书写确感方便,然笔力较以前单薄。之前忠康、海良师教学均以中锋为主,难道未得晋唐笔法而仅得宋元笔法乎?余以为非也,中侧无定式,当兼而用之,不可概而论之。 其二,于先生总结出自己之字法观,如三破、射孔玲珑、 如川之泓等,余以为有牵强之嫌。古人写字乃自然而为,并非刻意为之。且说射孔玲珑,法帖中空灵者有之,填塞者亦大有之,因书写状态及笔含墨多少而异,并非作者刻意安排。 其三,于先生以为字之空间由毛笔活动极限最大化所决定,并以右军书“勿”字例。其实不尽然,古人写字方式多以左手竖纸,右手执笔而书,其书写状态可达最大化,并非于先生之一种模式。若以先生书写方式,指腕不动,则不能使笔行走幅度最大化矣。 总之,无论何种笔法,均不能以现象概全部,当类而论之。若刻意寻求规律,必至笔法单一,刻板造作,终不达自然妙造之境,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