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323|回复: 11

青年书法家杨家伟作品三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8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皖风堂主 于 2013-1-15 16:20 编辑

需要不同内容和尺寸的可预定,联系人:13146922319


杨家伟     1983年出生,河南新乡人,斋号吟墨轩、墨华堂;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硕士;
供职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1353295799390.jpg
杨家伟近照.jpg



W020121019415158544282.jpg





名家评家伟:


                                            1.家伟的书法之梦
                                                       白煦

(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协中直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家伟1983年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小时候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五岁时在祖父的启蒙和指导下学习书法。渐渐地他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初中时,他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会泡在新华书店里翻看各种法帖。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他在考大学时并未考上自己理想的专业,而是攻读了机械自动化专业。但在校期间,他并未放弃自己钟爱的书法艺术,一有时间就看书临帖,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书画社,任书法部部长,和其他同学一起组织书法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在即将毕业之际,他选择了报考书法专业研究生。但所有的参考书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并荣获一等奖学金。他师从王元军教授,三年的专业训练,使他在书法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家伟08年来到中国书协展览部,作为他的老领导,对他的工作我还是认可的。他为人谦虚谨慎,活泼机灵,又是部里最年轻的,所以我习惯叫他“小鬼”。家伟曾编辑出版《绍兴米帖卷九》(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12月出版),参与编辑《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集》、《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作品集》、《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作品集》等。他还先后在专业报刊上发表了《汉代石刻文化研究》(发表于200831日《美术报》)、《米芾<与守道文贤帖>考(发表于2009年第4期《书谱》)、《薛绍彭书法收藏考》(发表于2010年第1期《中国书法》)、《“弘文之印”新考》(发表于2010年第6期《书法》)等论文。曾参与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展览的评审工作,并编辑出版作品集。

到展览部工作以来,他一改幼年时内敛寡言的秉性,变得活泼热情,机智灵活,所以“小鬼”最喜爱灵变抒情的行草书也是必然的选择。家伟的基本功扎实,颇有悟性,他勤于临池,广涉诸家,博采众长。对于二王、孙过庭、米芾、董其昌……历史上的经典名家法帖,无不心摹手追。当然,在展览部工作就要放弃很多东西,例如向全国展览投稿的机会。因为我们制定的评选规定里工作人员不允许投搞的,而以家伟的实力想要入展也并非没有可能。所以说,展览部的小伙子们是为此做出了牺牲的。尽管失去了证明自己的诸多机会,但是家伟仍然执着于自己当初的梦想,所以他“体会到临帖的重要,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在临摹经典方面是下了苦功的,所临各帖均能取其风貌,精妙入微,尤其《丧乱》帖的临写几近原作,颇见功力。可见其临池不辍、持之以恒的决心。他的书风静雅恬淡,不激不励,稳健厚重,在线条的表现上尤为出色,饱满丰盈的线条伸展有度,收放自如,对于整篇手札式篇章的把握也十分得体,通篇位置适中,顾盼有致,尤其吸收了不少宋人书风中意态十足、典雅充沛的味道,更是他行草追求中突出的表现,也反映了他不俗的才情和志向。

不难揣测的是,家伟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临池不辍的毅力去追求自己心中梦想,这圆梦的一天已离他不太遥远了。


2.家伟印象

王元军

(中国书协理事、首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家伟2007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在读期间,无论在研究书法史论,还是践行书法技能上,都很努力,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文献考据方面,家伟善于发现问题,并以独特的视域来诠释并求解,故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到总结、创新。他发表在《书法》杂志上的《“弘文之印”新考》,对一枚屡次出现在历代书画藏品上的印章“弘文之印”,进行梳理、考辨,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论文《薛绍彭书法收藏考》,在北宋书法家薛绍彭研究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发表在《中国书法》上。他编写了《绍兴米帖卷九》一书,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除此之外,家伟的书艺也在逐渐提高,他追寻魏晋风韵,深研古帖,揣摩古人心态,下笔颇有神采。同时,他虚心向古人求教,向同道问艺,几年下来,已然是骎骎欲度,风生水起。

家伟从书法院硕士毕业以后,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工作。他勤奋、敬业,为人谦和,不辞劳苦,深得各位老师的和同事的认可。工作之余,家伟仍醉心于书法学习与研究,令人欣慰。衷心地希望他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切都越来越好。



3.家伟小识

田熹晶


汉有获嘉,晋为新乐,黄河浩浩,太行巍巍。承古郡之厚重,集山水之灵性。家伟生于河南新乡,自幼钟情古意,惯于寄意毫端,啸歌洛水,振衣山川。四年前求学于京城,得遇名师指点,便如蛟龙入海,云鹤游天。其书法远宗秦汉之质,师法魏晋之韵,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吐纳天地之正气,质朴以持心;博采百家之优长,谦恭以问道。静处如“闭门觅句陈无己”,动时乃“对客挥毫秦少游”。观其行书手札如娟娟新月,春宵花影;其长轴大草似翻墨游龙,千里行云。品其诗句,如凉风习习生天外;赏其歌咏,似帝子乘风下翠微。其性情活泼如龙跳天门,温润似玉出昆冈。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三省吾身,律己宽人。对学问精益求精,对师长虚心求教,对后进关照提携,对友朋一片冰心。

吾与家伟相识五载矣,或谈书论道,或诗酒长歌,或对坐青山,或品茶消日,往还之间,识得家伟一二,谨记于此。

                       辛卯季夏     田熹晶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折页-0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皖风堂主 于 2013-1-13 21:55 编辑

青年书法家杨家伟作品七幅
作品一:33cmX138cm

1.jpg

局部1
局部1.jpg

局部2

局部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皖风堂主 于 2013-1-13 21:54 编辑


青年书法家杨家伟作品七幅
作品二:33cmX138cm

2.jpg

局部1

2.jpg

局部2

2局部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皖风堂主 于 2013-1-13 21:53 编辑

青年书法家杨家伟作品七幅
作品三:33cmX33cm


DSCN0770.jpg


青年书法家杨家伟作品七幅
作品四:33cmX33cm


1.JPG





青年书法家杨家伟作品七幅
作品五:33cmX33cm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皖风堂主 于 2013-1-13 21:51 编辑

青年书法家杨家伟作品七幅
作品六:33cmX138cm

3.jpg


3-1.jpg

3-2.jpg


青年书法家杨家伟作品七幅
作品七:33cmX138cm


4.JPG

4-1.jpg

4-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8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清劲典雅,富有质感,颇有文徵明之风味,虽不甚老道,但仍是可人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7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年纪轻轻是竟然写的这么好,潜力股,值得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7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1_277:} {:1_277:} {:1_277:} {:1_27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