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毛體書法:七律【詠冬】 作者:馬燕洋 時間:2012年12月03日
馬王堆帛書:七律【詠冬】 作者:馬燕洋 時間:2012年12月03日
七律【詠冬】
閑覓冬光踏險峰,不辭嶇徑雪重重。
懸崖梅放紅千燦,深壑竹搖碧百泓。
飛瀑擊石滌遠憊,翔鷹展翅動長空。
更喜雲松迎傲立,為君指路認仙蹤。
毛體 書法: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沖一個農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毛澤東主席不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詩人,同時也是書法大家,被公認為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之一,有「行草書聖」之美譽。
毛澤東的草書采千古之遺韻、集百家之所長、熔眾法於一爐,世人尊之為「毛體」。 其狂草源於張旭、懷素,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風格獨具,蓋世無雙。特別是他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寫的行草書體,體勢開張、雍容大度,章法縱橫馳騁,筆墨瀟洒淋漓,布局嚴謹,用筆恣肆,渾然天成,遒勁剛健,縱逸奔放,為千古絕唱。 毛體書法是以行草為主,布局嚴謹,用筆恣肆,渾然天成,遒勁剛健,縱逸奔放,大氣磅礴,剛勁挺拔,蒼勁有力具有個人獨特風格的書法藝術。
馬王堆 帛書
:
馬王堆簡帛書法是隸變過程中的過渡體風貌
中國社會急遽變化的秦漢之際,也是中國文字的大變革時期,即從秦篆到隸,從古體到今體的轉變期,史稱「隸變」。我們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秦漢簡帛中就可以看到當時隸書的各種風貌。但由於簡帛書法眾多,書寫風格各不一樣,加上原帛書整理小組為了分類給帛書暫定名時,就有「篆書《陰陽五行》」、「隸書《陰陽五行》」的說法,以至許多人都以為馬王堆簡帛書中有典型的篆書和漢隸,而把馬王堆簡帛書字型分為篆、秦隸或稱古隸和漢隸三類。其實,嚴格地說,馬王堆漢墓簡帛都是隸書抄寫的,只是由於書者的不同或書寫內容不同或書寫時代先後有異而呈現出各自不同的風貌,它系統地、全面地反映了秦篆到漢隸的演變發展,之所以這樣認為,首先得從隸書產生說起。
一、隸書的產生
前人對隸書的興起,曾有不少論述。《漢書·藝文志》說:「起於官獄多事,苟趣簡易,施之於徒隸也。」許慎《說文解字·序》說法略同,後來又有秦人程
邈創造隸書的說法,張懷瓘《書斷》里記載:「案隸書者,秦人邽人程邈所造也。邈字元岑,始為衙縣獄吏,得罪始皇,幽系雲陽獄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圓而為隸書三千字。」等等。然而,隨著大量竹木簡牘的出土,糾正了「隸起官獄」,「程邈造隸」等說法,從出土資料看隸書作為篆書草體,在戰國時期已逐漸萌芽。一九八0年在四川青川縣郝家坪戰國秦墓出土的《青川木牘》,毛筆墨書,據專家考定書於戰國秦武王二年,字型方扁,橫勢強烈。用筆的動勢和筆跡清晰地表現出輕重徐疾的變化,向右方向的末筆已顯露波挑之勢,雖然還夾雜著許多篆體字,這正反映了戰國中晚期民間書體開始由篆向隸演變過程。一九七五年出土於湖北的一千一百餘支《雲夢睡虎地秦簡》,其中一部分的可追溯到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已有明顯的波挑,在運筆時有連筆意識和提按痕迹,用筆渾厚豐滿,由於處於由篆至隸的過渡狀態,故兼容了篆書和隸書之美。我們很容易從《青川木牘》至《睡虎秦簡》之間找到隸書的發展脈絡。
篆書在日益繁重的日常書寫中,為適應日常社會生活的需要,解散篆法,而向便捷的隸書體式演化。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簡帛書,據考證,部分成書年代與《雲夢睡虎地秦簡》年代接近,在用筆、造型、節奏等多方面都表現出風格的一致性,充分反映了隸變的大趨勢,說明隸書的筆法在日臻成熟。但馬王堆漢墓簡帛書仍處於秦篆到漢隸演進的過渡時期,既不同於篆書的迂迴盤屈,也不同與規範嚴謹,誇飾蠶頭雁尾的成熟漢隸。大概到西漢宣帝時的這一演化過程才結束。
二、馬王堆簡帛書法的風貌
字型要發生變化,字型結構在改革的同時,自然筆法上有創新和突破,所以,一種字型的確認,我們不能只看它的字型結構,主要是看它的構形取勢和點畫線條的具體形態。我們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簡帛書來看秦篆向漢隸演進過程中的各種風格的過渡體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