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4323|回复: 3

★【饕餮盛宴】王乃钦诗书作品展览暨《王乃钦诗书作品集》首发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31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饕餮盛宴】王乃钦诗书作品展览暨《王乃钦诗书作品集》首发式


王乃钦诗书作品展览暨《王乃钦诗书作品集》首发式隆重开幕

主办单位: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
    泉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海西艺术网

承办单位:
    泉州市书法家协会
    桑莲居艺术馆

协办单位:
    王乃钦文化艺术学校

展览时间:2012.10.7—2012.10.15
展览地点:泉州市东湖街华侨历史博物馆一楼桑莲居艺术馆



人物介绍:

    王乃钦,号六柳斋主,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桥人氏。一九六六年毕业于惠南

中学,一九八二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

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学术顾

问、中国沧浪书社社员、国立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

果奖评委。

    书法作品曾两次蝉联全国书法大奖赛一等奖。多次参加国内外各重大书法

展览,入选第一、二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第二回中日代表书家

作品展,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参加全国

第三届书学讨论会,书法论文数十篇发表于全国性书法刊物及大学学报。一九

八六年底同泉州市市长赴日本学术访问。一九八七年被上海《书法》杂志“书

苑撷英”评为全国37位优秀中青年书法家之一。一九九四年应邀赴新加坡举办

个人书法作品展。《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报

刊杂志均有专题介绍。

    作品刻入黄河碑林等国内大型碑林,并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纪念馆收藏。

入选《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集》,《当代书画名家》,《当代文艺家辞典》、

《中国古今书家辞典》及《中国专家学者辞典》等几十种,并长期从事格律诗

词创作,著有《王乃钦诗书作品集》。



雅擅多种书体,宗法汉魏晋唐神韵,而能自出机杼,灵动雅逸,自然朴拙,

气格超迈,骨力充盈,为识者所重。


004.jpg


003.jpg


005.jpg

006.jpg

009.jpg

010.jpg


AA.jpg


011.jpg


诗 才 与 书 艺

华人德


    十多年前的一个寒夜,王乃钦君来吴门到我家访晤,挑灯抵掌而谈,十分投机。认识后,因沧浪书社年会和苏州泉州两地书法交流,多次会面,成为契友。其间曾一起到山东邹城,顶着骄阳,在崎岖的山岗上寻访北朝摩崖刻经;曾在严冬同登黄山,滴水成冰,雾淞似雪,云烟四起,空谷幽寂,社友十余人策杖在琼林玉树下穿行,真有无上清凉之感;曾在泉州谒蔡忠惠公祠,瞻遗像,扪巨碑,到洛阳桥上听潮声,浴海风,振衣长啸;曾在太湖之滨散步,水静如镜,天碧如洗,皓月凌空,清露湿衣,见一切空明,疑受洞庭君之邀,而置身于三万顷琉璃世界。想古代李白桃园之会,苏东坡赤壁之游,其情致兴会,不能过于此也。
    乃钦君喜豪饮,见景生情,感事抒怀,常常口占高咏,诗作多即兴而成,才思敏捷,辞意超迈,而又清新自然,饶有情趣。其诗名长期为书名所掩,实其诗才胜于书艺。用心苦,见孤诣的是其书法。临池四五十载,祖二王,宗鲁公,以宋四家为宾友,并上追汉魏,引碑版以入行草,刊落形迹,自出机杼,故论者往往不知其书之所出。尝自云:“拙不必藏,亦不必见。有心则貌拙而实巧,巧则多营,多营则是有所得而失随之,究之得不偿失。”又云:“笔墨性情,皆以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其书法天真烂漫,不刻意雕凿,平淡中见虚灵简远。有此境界,非仅从笔墨技巧上用功就能得来。更须从字外求之。


摘自《中国书法》2011年第11期




  

我对中国书法的钟爱缘于孩提时对中国汉字的敬畏、少年时代对汉字的恭敬。

    中国汉字奥妙神奇,她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历史最悠久的文字,又是最难学的文字,但又是学的人最多的文字。可以说每个汉字都是一个智商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里说汉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正是由于有这种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书写载体汉字,才使得中国书法经久不衰,弥久常新。

    中国书法永远也脱不开汉字的造型。中国书法借汉字以抒情达性,可以至简至繁地表达书法家内心的无尽的遐思,并通过其与读者共鸣,达到美的共识。

    “士”在古代,大约是读书人的意思,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知识分子。书法上所说的“士气”,就是说笔底要有“书卷气”,有知识含金量。“书虽小技,与性道通”。上天所赋予的美德谓之性,遵循上天所赋予的“性”谓之道。通过中国书法可揭示天地万物的无穷意蕴。

    余性驽钝,未能博宗,但求覃思。

    学书四五十载,略有体会。

    一、书法须追本溯源。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开宗明义:“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又说:“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皆学书所有事也”。无论何书何体,皆得有根巨。否则如浮萍,如无根之苗。所谓植根传统是也。书虽历千百年衍变,面貌可变,然血脉精神不能变。形式体貌再新奇怪异,让人一望便可知其所从何出,则为本、为源也。此本、源即古也。古即传统,又分为传统的书法与书法的传统,二者既分又合,皆为历代审美观念的积淀。一为传统,便不可切断,不仅要传承,更要光扬、发展,乃至开新。

    二、书法的境界、格调。古人论书最重一“韵”字,“韵”从何来,从境界格调中来。故刘熙载将“高韵、深情、坚质、浩气”视为书法的最高境界。境界高,则格自高。格高则字外有字,味之不尽。一切皆在于除俗。黄山谷云:“士生于世,可以百为,惟不可俗,俗便不可医”。

    常言笔力即骨力,故“学书重骨不重姿”。虞世南在《笔髓论》里说:“众妙攸归,务存骨气”。强其骨是书之首务。有骨气方能竖起脊梁,立定脚跟。若媚态作秀,涂脂傅粉,则落入簪花格,真气苶然。

    书法中美的属性很多,我追求古、拙、新、奇。偏爱稚拙天真,使笔好浑厚瘦劲,内敛灵动,形貌喜憨态朴厚,意境重空灵虚和。正如明·湛若水所说:“……故人之于斯文也,不难于文而难于质,不难于华而难于朴,不难于巧而难于拙”。(《元次山集序》)

    三、形、笔、势、气四者之关系。

    常言形由势出,势从笔生。任何造型,皆由笔势产生,任何笔势,皆由气之驱使。“夫文以理为主,必气以充之,然后振励而不苶;字以规矩为主,必气以驭之,然后豪迈而不萎”。(明·陈敬宗《题米芾遗墨》)。元气、真气、正气、浩气,当为主宰。一切俗气,皆因油、滑、飘、轻、软所致。早在汉代,刘安在《淮南子·诠言训》就说过:“为文要去昏气、矜气、伧气……,为文要有生气、浑厚之气、俊爽之气”。所以中国诗、书、画皆贬斥俗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脂粉气。

    评价一件作品,褒者常说:“天地一团气”、“元气淋漓”、“真气弥冲”、“笔所未到气已吞”。足见气之重要。故宁可失其形,不可失其笔;宁可失其笔,不可失其势;宁可失其势,不可失其气。

    生活中常议论某人得意忘形,其实作书若能做到“忘形得意,遗貌取神”,则已臻妙境了。

    四、书家须自立门户,自成体例。

    任何艺术,高标准的要求都是要有不可替代性。但不能无中生有,不能欺世盗名。要能熔铸古人,摄古人之神入自己胸中,将至情至性表于笔墨之外。很早的时候,北齐魏收在《魏书·祖莹传》里就说过:“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黄庭坚也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见王构《修辞鉴衡》)。元好问说得更彻底:“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论诗三十首》之一句)。当下是不要跟风,不要随波逐流。所谓张扬个性,应出自自己独特的艺术理解和艺术感受。时下书坛千人一面随风转太普遍了。

    每个人学书的过程,都是不尽相同的,但眼界、眼光、眼力都同样是需要的。眼界要宽,眼光要高,眼力要深透。我们常批评某人“眼高手低”,其实学书过程中若能做到提升式的“眼高手低”,则书法有望渐入佳境。清·黄之云在《野鸿诗的》中说:“眼不高,不能越众;气不充,不能作势;胆不大,不能驰骋;心不死,不能入木。此四者,作诗之大旨也”。学书也如斯。

    清初文人画家王原祁在《麓台题画稿》里说过:“笔墨一道,用意为尚。而意之所至,一点精神在微茫些子间”。这“一点精神”传达的就是情感的真诚、生命的意识和宇宙的意蕴。“意”之所云,说得简单,但又极难触摸。常言书意、诗意,说的都是艺术之美,也即天地之美,无言之美。如曾国藩说:“作书之道,寓沉雄于静穆之中,乃有别味”。此所谓“别味”,实乃书意。

    通俗地讲,中国书法应具备三个层次:一、文字的书写。二、文字的美化与加工。三、表达深一层次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缺少任何一个层次和达不到第三个层次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书法艺术。

    世间没有百分百完美的东西,任何艺术的审美属性都是带有倾向性的。所谓取而成之,是也。故就我的学书体验,认为学书须经过五个阶段:即取、炼、归、脱、成。如《大学·经文章》所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取”,即常说的取法,也可说是师法或师承。首先是眼界要高,目标要高,但又必须随性相近,强为则不达。同是经典,又有高下之分,古近之别,帖与碑之别,名作与无名作(如笼统说的“民间书法”)之别。

    “炼”,即锤炼、陶铸、历练。是漫长而无休止的。真正的书法家,必须具备三方面优势:一是功夫,二是学养,三是才情。而三者又须统摄于正心。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

    “归”,即“止于至善”,当然是一种理想境界。落实到书法上,即艺术趣尚和审美指向,各个人追求的风格都是不尽相同的。如“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是一种指归,“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也是一种指归。司空图在《诗品》中列出二十四种风格,书法艺术同样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风格。如:古、拙、重、野、厚、新、奇等;如雄强、浑厚、平淡、流丽、飘逸、空灵等;如萧疏简远、野逸清新、稚拙天真、浑厚华滋等。当然各种风格之间又不是绝然分开的,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兼容、相互融会的,但都是有所偏重的,这就是一种“归”。

    “脱”,可理解为脱胎换骨,也可理解为避俗、脱俗。其过程同样是漫长的。常言“十分学问七分抛”,无所舍则无所得,无所抛则无所取。如元好问所云:“豪华落尽见真淳”。

    “成”,即每个书家最终能达到的层次、品位和境界,那就要看各人的造化了。

    以上是我对学习中国书法的一些粗略认识。总之,我较重视艺术的总体修养和艺术风格的锤炼。其中书法的诗意是我侧重的部分。因此在这一集子里我撷取了一半以上的篇幅,书写自己创作的诗词楹联,并附上创作随笔,用以阐述我对诗词楹联创作的理解,以祈真实地示现在读者面前,并望同道方家斫正。

公元二零一二年三月一日于泉州六柳斋王乃钦



王乃钦诗书作品展览现场图片回放:


001.jpg


002.jpg


003.jpg


009.jpg


009A.jpg


010.jpg


011.jpg


004.jpg


005.jpg


005A.jpg


006.jpg


007.jpg


008.jpg


012.jpg


013.jpg


014.jpg


015.jpg


016.jpg


017.jpg


018.jpg


019.jpg


020.jpg


021.jpg


022.jpg


023.jpg


024.jpg


20121009_104425.jpg



王乃钦诗书作品展览现场书法作品图片回放:


20121009_103435.jpg


20121009_103454.jpg


20121009_103513.jpg


20121009_103547.jpg


20121009_103801.jpg


20121009_104226.jpg


20121009_104347.jpg


20121009_104358.jpg


20121009_104406.jpg


20121009_104436.jpg


20121009_104449.jpg


20121009_105029.jpg


20121009_105055.jpg


20121009_105132.jpg


20121009_105141.jpg


20121009_105155.jpg


20121009_105200.jpg


A001.jpg


A001a.jpg


A002.jpg


A003.jpg


A004.jpg


A005.jpg


A006.jpg


A007.jpg


A008.jpg


A009.jpg


A010.jpg


A011.jpg


B001.jpg


B002.jpg


B003.jpg


B004.jpg


C001.jpg


C002.jpg


C003.jpg


C004.jpg


C005.jpg


C006.jpg


IMG_1295.jpg


IMG_1296.jpg


IMG_1297.jpg


待续

20121009_103523.jpg
20121009_103532.jpg
20121009_103541.jpg
发表于 2012-11-1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2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0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喜欢先生的隶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