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论坛总务

【琉璃厂人物志】两百年间一传奇——问古斋总经理寇建军先生访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寇建军书画鉴定札记

书画鉴定是一门经验科学。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书画造假手段也不断地翻新,许多作伪高手制作的赝品,看起来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山寨”,显然再度提高了书画鉴定的门槛。但是,无论什么样的作伪高手制作的赝品,放到一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面前,仍然难逃法眼。所以说,学习书画鉴定,首先要大量阅读书画家的真迹,通过量的积累建立起真迹的标准;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仅熟悉前人的造假方法,对当下出现的新的造假手段也要了如指掌。真迹标准的建立是一个很艰难、痛苦的过程,就拿一位画家来说吧,你不但需要了解他的姓名、字、号、出生年月,斋、馆号,主要活跃在什么年代、地域,与哪些人有密切的交往,主要笔墨风格特征,用笔起、行、收的变化,早、中、晚期风格的变化,主要喜欢什么样的题材进行创作,常用印有哪些,当这些知识形成了一个标准,在大脑中牢固的竖立起来,遇到这个艺术家的作品时,与大脑中的影像进行瞬间对照,立即作出判断。真正的高手,其整个鉴定过程有时连几秒钟都用不了,一件书画作品甚至不用完全打开,就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为了真迹标准的建立,要多到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阅读书画作品的真迹,多做笔记。我不建议朋友们再踏入这行,实在是太辛苦,风险也很大。如果你本身非常爱好书画的话是可以的,也就不觉得辛苦了——“乐此不疲”嘛。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只想着去赚钱的话,最好不要涉足这一行。


其实,作为一位书画鉴定家,不仅能够鉴定书画名家、书画大师的作品,还能够对普通百姓的笔迹进行鉴定,说到底,书画的鉴定就是一门笔迹鉴定学。面对一件陌生的作品,能很快地发现并掌握其笔墨、造型规律等,并牢记于心,就能够对这位作者的作品进行真赝的准确判断。




艺术市场的繁荣,使好多投机者涌进来,他们不了解艺术市场的风险,盲目的跟风,对艺术品本身及其著作者缺乏正确的认识,藐视或者漠视艺术品的专业化特点,好像觉得跟做其
他生意是一样的,而且在投资之初,就屡屡得手,以致利令智昏,进而干脆对艺术品的真赝也置之不理,对专业人士的劝告置若罔闻,这是艺术品投资最忌讳的。


我认为,目前处在价格高位运行阶段的艺术品,一定要更加冷静和谨慎。对于目前借助媒体强大的宣传优势炒作起来的艺术家,对其作品的艺术价值要有一个正确的考量。要把他们的作品置身于美术史的长河中进行比对,结合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参考西方艺术市场成熟的经验,对艺术家的作品进行综合、全面的科学评估,考察其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是否对等,如果出现严重的违背市场规律的情形,投资的风险就非常大。


在我看来,有些艺术家,特别是当代的艺术家,市场泡沫极大,中国官本位的思想、大肆炒作、投资者审美标准的低下、艺术家自我价格的定位过高、艺术家影响的地域性等都会导致投资的失败,对于有些画廊的经营者来说,风险尤甚,如果市场走向平稳,极有可能因为市场降温,所持有的艺术品变现能力差而导致入不敷出。现在有些人觉得市场火爆,还在想囤积居奇,不肯见好就收,无形中更加大了自身运营的风险。在我看来,单就投资来说,有些艺术家的作品不适合长线投资,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有的作品持有一天都会感到不安。有的作品的持有不能超过一周,有的不能超过一个月,有的不能超过一年,有的适合长期持有。




适合长期持有的当然是艺术价值受到普遍的认同的艺术品,虽然其目前的价位可能并不会让投资者获得暴利,但相对风险较低,这个是一个真正的收藏家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艺术品市场中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心存侥幸,还有一句老话叫做:“隔行不贪利”。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03.JPG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25.JPG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2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寇建军书画鉴定札记


——笑到最后才是英雄


艺术市场的火爆,必然催生一些怪现象。我不算是资深的大收藏家,但从事书画收藏也有多年,经历过艺术品市场的沉浮,亲眼目睹过艺术品市场的兴衰,也在经受当前市场的“火
山爆发”,但是,对于目前出现的一些现象,还是觉得匪夷所思。


好些刚进入书画市场的朋友,盲目跟风,不管真假,疯狂购买,简直就是在玩火。我觉得目前的书画市场,有些作品的价位已经远远超出了心理期待值,因此持币观望的时候较多。
相形之下,有些朋友就要比我“勇敢”的多。他们很乐观,好似艺术品市场的“义勇军冲锋队”,勇往直前,这边还没来得及反映,那边业已成交。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明知作品不好,物超所值,他们也不以为然,对朋友的劝告也不听,依然我行我素的疯狂买进。还说:“没关系,赌一把,能赚钱就行”。后来,真有一位朋友把刚买的一件赝品送去交易,结果获利颇丰。而且这种事迄今为止已经屡见不鲜。让我们这些自认为是“业内”的人士大跌眼镜。这种先下手为强,先“赌”为快的做法,居然可以凭侥幸获利,怎么不让人感到可笑和奇怪?我甚至觉得,多年在艺术品市场“摸爬滚打”积累的市场经验、鉴定经验,在他们面前,在那些丧失了收藏家良知的人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一文不值了。


我想起了股神巴菲特的一句话:“笑到最后才是英雄”。


2011年4月8日寇建军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32.JPG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46.JPG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47.JPG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48.JPG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49.JPG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5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寇建军书画鉴定札记


——对陌生书画作品之鉴定


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有些书画作者,在全国知名度不是很高,有些是某个地区比较知名(比如说这些书画作者的故乡、生前主要活动地区等),有些是在其他研究领域比较著名(政治、经济、文学、考古等),他们的作品存世量较少,可供研究的材料不多或者零零碎碎,难成体系,其作品价格不高,市场关注度相对较低,参与研究其笔墨风格特征的人数也较少。但这些因素,却给某些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有朋友托我帮他鉴定一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书法作品。因为平素对王先生的作品不太关注,没有建立起真迹标准,感到有些难度。但是就朋友提供的作品来看,写的矫揉造作,犹犹豫豫,浮华浅薄,根本难以与一位在各方面修养都很高的国学大师相联系,第一感觉应是赝品。但朋友对我说,从品相来看、还有新旧程度、纸张、裱工都看不出什么问题。


而且,我感觉这件作品好像不久前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脑海里多少有些残存的印象。就想:虽然我的朋友所说的什么新旧程度啊、纸张裱工不能作为真赝的主要标准,但也是可以鉴定的辅助依据。再说,一位国学大师,他的研究领域不是书法,可能其书法水平也就这个高度吧。因为当时出发在外地,手头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没有说服我这位朋友的有力证据,给他讲书法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得清的。


去了在朋友的下榻之处,很快在他的电脑上找到了类似作品,是2010年6月嘉德四季拍卖的一件作品,内容完全一致,连上款都是同一人,但是两件作品的书写水平相去甚远,从而验证了我的看法。


遇有陌生名头的书画作品时,建议应从时代气息入手,进行判断。


2011-4-9寇建军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36.JPG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37.JPG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38.JPG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39.JPG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4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寇建军书画鉴定札记


——谈中国书画的按尺论价


一、按尺论价,约定俗成。


“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乾隆己卯,拙公和尚属书谢客。板桥郑燮。”

以上是郑板桥在扬州卖画时的润格,里面很明确的提出“纸高六尺价三千”。至于大幅、中幅、小幅的标准好像还掌握在郑板桥的手里,或者当时大家买卖双方对于大幅、中幅、小幅的标准了然于胸。但是按尺论价,双方的标准应该更明确一些。


按尺论价的标准,应该源于宣纸的规格,比如说四尺宣,六尺宣,八尺宣等。还有就是“尺”是中国人最习惯用的长度单位,所以,逐渐发展到用平方尺做计价单位也就很正常了。

1914年上海振青书画社书画集第一期载缶庐(吴昌硕)润例是:“堂匾念(二)两、斋匾八两,楹联三尺叁两、四尺肆两、五尺伍两、六尺捌两,横直整张四尺捌两、五尺拾贰两、六尺拾陆两等。”


1931年11月,吴湖帆刊载在《墨海潮》第三期上的润格:“立幅三尺九十元、四尺一百六十元、五尺二百五十元、六尺三百六十元。”

1931年,齐白石也曾自订《齐白石卖画及篆刻规例》:“花卉条幅,二尺十元,三尺十五元,四尺三十元,以上一尺宽。五尺三十元,六尺四十五元,八尺七十二元,以上整纸对开。中堂幅加倍,横幅不画。册页,八寸内每页六元,一尺内八元。扇面,宽二尺者十元,一尺五寸内八元,小者不画。”这里,齐白石不仅规定了长度,也对宽度进行了限定说明。

漫画家丰子恺的计算单位就更为明确了。据记载,1948年他曾刊登出润格:“漫画(一平方尺以内)每幅32万元。册页(一平方尺)每幅32万元。立幅或横幅,以纸面大小计,每方尺32万元。(例如普通小立幅两方尺,即64万元。余类推。)扇面与册页同。”


可以看出,丰子恺的这种定价方式更为明确,也更为简洁,不存在模糊概念。这种计价方式迄今为止一直被沿用,显然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暂时也不容易被替代。




二、艺术家按尺定价,收藏家以质论价。
目前,艺术家的润格仍然因循按平方尺定价,但是市场有自身的规律,不会永远按艺术家的最初定价体现其价值。影响其价值的因素非常多,每个时代、地域也会有差别。


1、题材、内容不同,价格不同。
艺术家有时也会就题材制定不同的润例,花鸟、山水、人物的价格并不适用同一个标准,后来,由于收藏者对某位书画作者的题材的喜爱程度不一样,市场的关注度也会不同,就会出现价格上的显著不同。例如:齐白石的水族(虾、蟹)等价格明显低于寿桃的价格,我认为这属于非艺术价值因素——不是因为齐白石所作的水族其艺术水平就比其所作寿桃低,而是源于其他诸如色彩、口彩和其他一些社会、民族审美心理等因素。


2、创作时间不同,价格不同。
很多人会把艺术家的创作分为早、中、晚期,也有诸如“成熟期、创作高峰期”等的说法。每个时期的风格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成熟期(晚期)的作品价格会更高一些。


3、尺寸不同,价格悬殊。
巨幅作品其创作难度会更大,而且存世量会更少,如果是巨幅的精品,那么其价值自然会更高,价格也会有一个相应的体现。而且其价格不是按照平方尺等量增加。比如说,某位作者一张四平方尺的山水画售价40万,合10万一平尺,而相同作者一张16平尺的同类题材作品其价格就可能是350万,合20多万一平尺。


4、不同的藏家,也会体现出高低不等的附加值。
例如:2010年11月22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推出的“张仃收藏”专场,齐白石的四张花鸟画作品有两件拍出了每平尺超过一千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其余两张也价值不菲,与其他不知名藏家所收藏的齐白石的作品同期拍卖成绩相比较,差距确实很大。有些同一上款或同一藏家的书画作品,其来源清晰,也会出现较高的价格,这与大家追求真迹的心理密切相关,也体现出后人对某些前辈收藏家的眼光和水平的肯定,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有些艺术投资者的跟风和盲目,当然也存在迷信专家和名家的成分。


5、价格会因品相不同出现差距。
书画作品的品相完好与否、有无瑕疵,甚至是否原装原裱,都会导致同一作者、时期、题材、内容、尺寸的作品价格相差很多。


6、地域性差别。
某位书画家的作品在某一地域可能价格不菲,但是在其他地方就难以实现形同的价值,或者有价无市。这实际上是审美的地域性差别造成的,国际之间的差别会更大。


7、收藏群体大小。
“物以稀为贵”。在艺术品市场中,这个俗语体现的不啻是因为事物稀少而珍贵,而是因为收藏群体大而作品稀少,才会“贵”。譬如说:同一个市场环境下,同一时代的甲乙两位书画家。甲书画家的作品存世量是5件,但只有3个人对其感兴趣,就不会“贵”;而乙书画家的作品存世量是5000件,而喜欢这位书画家作品的收藏群体是500万人,那么其“贵”就不言而喻了。


三、以尺问价、以尺论价不尽科学。
有朋友曾这样问过我:“xxx的作品现在多少钱一平尺?”让人难以回答。因为基于拙文第二部分所述原因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作品的价格,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告诉朋友说:“得先看作品,才能给出一个比较明确一点的价格,否则对你不一定有参考价值。”
目前,创作难度较大,市场喜爱程度高,收藏群体大的作品,当代的画家也会给出不同的价格。齐白石的作品在当时的销售,因内容的不同,润格也会不一样。用洋红多的画要另加收费用。而且,据说齐白石是很狡黠和幽默的,他画小鸡的时候,画个三五只,留大量空白,然后用款识扩大尺寸。但买家更有心计,按小鸡的数量多少支付润笔。虽然说这则故事存在一定的误解(齐白石有可能是基于构图的考虑那么做),但至少说明按平方尺定价存在漏洞,不尽科学。  以尺论价会误导审美取向。画家自己开出定价、拍卖市场的成交价格和市场流通的交流价格的确立就必然带有很大的模糊性。由此一来,普通大众在一定程度上就会认为平方尺价格的高低就代表了书画家的艺术水平,形成了一种误导。也给了一些艺术家、艺术品投资商更多的投机机会。他们会利用这种普通大众的错误认识,纷纷把艺术家的作品开出天价,大肆炒作,制造虚假拍卖成交价格,导致艺术品市场艺术审美观念、标准混乱,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这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收藏群体的信心,使那些热衷于书画收藏的新生力量因为摸不着市场“头脑”而放弃艺术品的投资。




  2011年4月18日寇建军于问古斋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41.JPG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42.JPG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5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寇建军书画鉴定札记


谁来鉴定鉴定家


下面这些书法是哪位书画家的?我经常这样考考自己。刻意要求自己不假思索,有意不看作者的签名,靠平时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迅速做出判断。


一般来说,大师级的书画作者,他们的作品个性鲜明,风格独特,比较容易作出准确判断。但是,这种判断的准确往往只是第一步,还比较初级,因为作伪者也不同程度地了解这些一般性的知识,而且他们还专门寻找一般人容易忽视的漏洞,现在的作伪者已经不会再犯那些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低级错误了。


    鉴于此,一个书画鉴定师对自己所处的高度、研究的广度和对精度的考量不能再用一般性的标准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对某一家或数家作者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积累经验,并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形成一套科学的鉴定体系,练就如炬慧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对自己要进行反观,总结得失,不断学习,方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一个收藏家,首先应该是一个鉴定家,谁来鉴定你这个鉴定家呢?你自己。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52.JPG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53.JPG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54.JPG
问古斋寇建军访谈拍摄图片05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寇建军书画鉴定札记


书画鉴定要“与时俱进”


     许多朋友要转让、委托鉴定书画作品的,就请他们将照片发到我的电子邮箱里。有时间的时候,我每天会坐在电脑前集中进行处理一次。对于想转让作品的,只要我看好的,我会回复邮件或电话告知,约定时间,请他们带原件到问古斋来,再勘验原件。有时一天接收到上百件作品的图片,我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快处理完毕。因此对于自己的鉴定水平,我有些自信。
     但是,前几天的一次经历,居然险些被打眼。
     事情是这样的:我筛选邮箱里的邮件,发现有件作品是真迹无疑,就约定时间让发件人把作品带过来。作品带来打开后,我看了一眼,觉得东西不错,而且对方最后还出示了这件作品的出版物,最后商定的价格也相对合理,于是就准备办理一下交割的手续。
     但是,就因为看了作品那一眼,我总是隐隐觉得这件作品好像哪里不对劲,一时又难以说出到底是哪里的问题,就准备再打开看仔细一点。
     作品再次被打开,我仔仔细细的看,构图、用笔特征,用墨、款识,甚至裱工,没问题呀,但心中的疑虑还是没有消除。我又想是不是因为画廊的光线比较暗的缘故,拿到门口光线比较好的地方去看看怎样,结果真发现了问题——原来,这件作品是印刷品!我感觉到的不舒服,是因为墨色太平,变化较少,没有生气。
     我没有想到印刷技术会发展得如此神速,并迅速地被运用到书画造假“事业”上来。以前我也知道书画造假用木板水印加墨等方法,其他的印刷技术一般还比较容易看破。现在,没有想到现代的科学印刷技术造假会发展得如此迅速。
     事情已经过去有些日子了,现在我看书画作品,已经多了一种习惯——就是看到一件自己认定是真迹的作品时,再仔细看一下这件作品是不是印刷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好多老专家要面对的新问题。因此,一个收藏家,必须进行不间断的学习,要“与时俱进。”


2011年4月24日寇建军于问古斋





齐白石    天竺鹦鹉    设色纸本  立轴    46.3*110CM;
寇建军先生部分藏品欣赏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寇建军先生部分藏品欣赏
傅抱石    镜泊飞泉   设色纸本  镜框    36.5X52CM.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寇建军先生部分藏品欣赏
李可染    兰亭图    设色纸本  镜框    44X62.5CM.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寇建军先生部分藏品欣赏
李可染    迎春图    水墨纸本  镜心    46X68CM.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寇建军先生部分藏品欣赏
李苦禅    赤峰远瞩    设色纸本  立轴    67.5X133CM.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