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田 于 2012-12-13 11:01 编辑
印化的篆书 ----观“云门流观”尹海龙作品展
很早的时候,在书店看过海龙的篆刻,徐本一用毛笔写的序,印很有味道,序也很有味道。今天在书艺公社看到海龙的展览,对海龙的治学精神不得不佩服,也知道了什么叫业精于勤,什么叫一丝不苟。 篆书是中国古老的文字,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海龙的篆书主要取笔划纤细如线而刚劲如铁的铁线篆,融汉篆、唐篆之用笔、结体,再采取印化的手法,以印入书,把篆书演义得十分精彩。
形化:结体方正有变
书法中的篆书和印章中的印篆还是有很不同,有联系,又有区别,篆字要取之入印都必须经过一番适合印章样式的变化,这个过程,谓之“印化”。 在制印时,我们会根据印文的需要,进行“印化”处理,篆字为了适应印面章法的需要,笔画和结构都作了相应的变化,或方或圆或三角或如心形等,使印面生动多彩。 海龙的篆书,把印化的理论反过来用于书法,以印入书,这个印化首先是“形化”。篆书在广义上,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等,在字形上,甲骨文、金文尖长,石鼓文、小篆偏长,缪篆、叠篆饱满方正。 海龙按印化的标准,将篆书定型为长正方形,端庄大方,你取四个字就可以直接入印了。在方正的结构中,海龙采取印化的方法,大胆地采用了斜划、弧形、三角、圆形,极尽变化。 如作品观大千世界,或正或斜或收或放,书写放得很开。观字融尖角与圆润、方折、平直、斜笔为一体,大字将横的“肩膀”朝一,呈下势,有力度,千字左斜一笔使整行正过来,三行的法字舒展,向上穿插,合为一体,门字中间连为一体,像一扇紧紧关闭的门,生动形象。 有些地方,海龙大胆地运用印化的部首移位法、笔划加减法、结构变化法,给作品增添不少色彩。如作品心经和屈子九歌,采取了印化的手法,在常规的书写下,个别文字生动不少。如菩字,将中横向两边拉下,像两根胡须,显得一分潇洒;蕴字的曰,里面画一人,生动不少;舞字的下部,用一个“5”让舞字生动不少。屈子九歌里,心字中间画一个心,为平正的篆书增添了几分生动;神字采取了鼎文的书写方式,很有艺术味道;寄字最后的竖勾反向取势,感觉很好。
锐化:用笔变化多端
李刚田说:“篆书不经印化而用之于印,则乏金石意;纯用古摹印篆,则又觉刻板少生气,兼而用之,合而化之可兼得厚重与灵动之美,然欲浑然天成则大难矣。” 印化是当今篆刻的一种时尚,以前早些时候还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规范的大小篆、甲骨文、金文,现在,篆刻家们不断开拓,将摩崖文字、汉隶唐楷,甚至古今行草都作为入印的文字,印坛顿时百花齐放了。 海龙作篆,用笔变化多端,作品以形取胜,以笔法取胜,不在乎墨的干枯。每书一字都如同初学,起笔收笔都是一丝不苟,十分可贵。如作品崔子正诗。结体偏长方,行笔实每个笔划的起笔收笔都交待得十分清楚,每笔都送到位,绝不马虎。笔划有弹性,或方或圆或弓或直或斜,有些笔划顺势反弓,很有张力,有篆刻的刀感。对称的笔划要么呈三角形,要么反弓,有力度。 作品有万喜,有字上方用斜笔,下面的月用圆笔;万字以方折笔为主,非常有力;喜字上平直方正,中间的口突然变成圆,心部又用折笔,再以草书题款,极尽变化。
异化:选字随意多样
明清以来,印家以书人印,印从书出,以赵之嫌、黄牧甫最为杰出,极具“印化”意识识。不论朱文印白文印,篆法均能适应印面的形式,而且能印外求印,融合诏版、瓦当等文宁.经过“印化”,形成自己的特色。 制一方印,首先是选字,根据印文的需要,选择一种风格相配的字入印,或小篆大篆、或甲骨金文,但不是每个字都有,有些字古代就没有人写过,找不到适合的字也就不可强行生造入印。找好了字,每个字的结构的方正、笔画的多少等都不一样,强行放在一起也是没有美感的,必须对这些字进行印化化的处理。 书法的选字也很重要,海龙书篆在规整一路的风格中,也有创新。如作品洪州观音句,在选字上,打破常规,或篆或隶或楷,用笔厚重,结体或扁或长或宽或窄,相互穿插,整体气势磅礴。
唐宋时期的“九叠篆”,是极具装饰性的入印篆字,可惜过于做作,字形刻板,格调不高,后世印家鲜有师法者。可见,篆字“印化”要适度,太过有损其艺术性。
一田,市书协会员,艺术专栏作者。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三路市民中心C4105,书斋名:尚书房。电话:13724396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