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4891|回复: 14

“形、义、情”中国完美书法作品展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形、义、情”中国完美书法作品展览

书法艺术形、义、情的融合,是一种生命情感付诸文字由内而外的立体完美艺术表现。 “形”是书法作品(包括笔画线条)所表现的一切形态,“义”是书写内容的思想意义,“情”是笔画线条所赋予的情感(包含作者的情感)和文字内容所蕴含的情感。


3 u) }/ |. S! r$ g
4 ~1 X$ ?$ _: w0 S2 G3 g3 _- {; D9 \2 _6 G9 r0 p
6 E6 p, i7 \! {9 |
——倡导人:施政明) N: y% v6 S- C: ]

王羲之《兰亭序》.jpeg.jpg

标题:《兰亭序》

书写:王羲之

内容思想:写兰亭集会的盛况以突出生之“乐”,阐述了“死生亦大矣”的观点,表达珍惜短暂的生命,热爱美好的生活的思想。

行笔基调轻快、细腻、华美

“形、义、情”特色其书法“点画秀美,行气流畅”,“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媚劲健,绝代所无”。书写者王羲之以轻快、华美的笔法(笔画)表达快乐的文字内容,以细腻、华美的笔法(笔画)表达珍惜短暂的生命,热爱美好的生活的思想。文字笔画所赋予的情感与文字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得到后人审美情感共鸣,被誉为天下第一大行书。

颜真卿《祭侄稿》1.jpg

标题:《祭侄稿

书写:颜真卿

内容思想: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表达悲愤慷慨的心情。

行笔基调:浑厚、凝重

“形、义、情”特色书写者颜真卿以自成的书体、厚重的笔画随情挥洒,任笔涂抹,形成了悲愤慷慨、凝重悲壮的意境。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其文字笔画和内容思想双重情感充分地融合统一,渲染了气氛,增加了艺术感染力,成为行书典范,屈居天下第二大行书。

苏东坡《寒食帖》.jpg

标题:《寒食帖》

书写:苏轼

内容思想:抒写寒食节人生之叹,表达了苏轼惆怅孤独的心情。

行笔基调:典雅、清逸、简洁

“形、义、情”特色作者在苍凉惆怅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一开始心缓笔缓,随后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全篇笔随心境而变化,一气呵成。作者将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文字笔画和文字内容情感充分融合,达到极致,堪称“天下第三行书”。

 楼主| 发表于 2012-10-4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0 k. m( P; o4 v5 U" L+ s5 o* X; @8 S

圣教序.jpg

标题:《雁塔圣教序

书写:褚遂良

内容思想:宣扬和阐述了佛教的哲理,高度评价和赞扬了玄奘法师不避艰险,长途跋涉到天竺(印度)取经,及全力从事佛经翻译工作的精神,还颂扬了唐太宗提倡佛教的政策。

行笔基调:雍容、婉畅

“形、义、情”特色褚遂良把晋人的韵趣和兰亭的笔法融入端正严格的楷体,在朴茂中加入华丽,在刚劲中渗入遒媚,劲秀饱满,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与《雁塔圣教序》求法精神相吻合,与圣教所宣扬的修心养性,圆满人格相一致。文字笔画所赋予的情感与文字内容所蕴含的思想完美统一。

《砥柱铭》.jpg 标题:《砥柱铭》

书写:黄庭坚


9 Y& Y2 y( \! d( a
内容思想:奉执节励行,远邪佞而近忠义之精神,行清洁而有砥柱之气节。

行笔基调:典雅、清逸、简洁

“形、义、情”特色《砥柱铭》为黄庭坚晚年书风成熟时期重要的大字行楷书代表作。笔画锋利、爽劲而又颇具动感与气势,有暴风骤雨、诡异莫测之势。字体舒展而纵横、雄逸而豪迈,奇宕而飘逸,沉着而痛快,给人一种博大磅礴之势。这与《砥柱铭》全文内容奉执节励行,远邪佞而近忠义之精神,行清洁而有砥柱之气节一脉相承,真正做到了形式(书体笔画)、内容思想(意境)、情感审美的完美统一,不愧是道义精神与书法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王铎草书.jpg

标题:《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

书写:王铎

内容思想:感慨友人赴边路途险远,表达诗人对于友人始终如一的深情。

行笔基调:凝重、朴拙

“形、义、情”特色:这首诗从写景到说史,又从说史到抒情,曲曲折折,而于字句之间流淌不绝的。书法作者王铎运笔纯熟草书,左顾右盼,下笔如飞。他从那变化灵动的笔画中,伴随运笔时笔端呼呼作响的风声,这似乎是对友人始终如一深情的表白。笔画连绵,友情连绵;笔画顾盼,情谊顾盼。文字笔画所赋予的情感与诗的意境交织融合,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附: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 o2 I# E  S* A) i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 [( P" d& @3 ~2 z6 n+ N- F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5 S& W9 L4 J) N: A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4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米芾  《淡墨秋山诗帖》.jpg


* B8 l+ Z" S/ L( l

标题: 《淡墨秋山诗帖》(米芾)

书写:米芾

内容思想:表达诗人对于友人的深情和厚爱。

行笔基调:绮丽、清雅

“形、义、情”特色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潇洒俊秀,倜傥风流。全文绮丽如秋云织锦,烂漫若春花争荣,精巧、秀丽、清雅。这与诗中诗人与友人“重携手”的情感相融合,文字笔画所赋予的情感与诗的意境、情感完美统一。

附释文:淡墨秋山尽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一钩新月.jpg

标题:《新月》

书写:启功

内容思想:描绘了五彩缤纷月下海滩,表达了游人快乐的心情。

行笔基调:清新、隽永

“形、义、情”特色:我们再来看看当代大家启功的书法:一钩新月印滩涂,水碧山青世所无,仙景不须求外物,行人步步踏明珠。这是一幅美丽新月下行人游玩海滩的欢乐图。启老采用了清新、隽永的笔画书写,使书写的笔画很好地烘托了诗作的内容思想(意境),完全做到了形式(书体笔画)、内容思想(意境)、情感审美的完美统一,名副其实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品。 红军不怕远征难.jpg 标题:《长征》

书写:沙孟海

内容思想:表现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行笔基调:浑厚、峻险

“形、义、情”特色:再来看看沙孟海先生的书作。这是一幅抄录了毛泽东的诗作《长征》的书法。诗作《长征》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沙老采用浑厚峻险、灿烂豪迈之笔书写,笔法与内容浑然一体,感情强烈。形、义、情很好地交织在了一起。这也成为了沙老很有感染力的书法艺术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市东谈传吉语
; `( y" W* u3 k4 n  y八戒思维路人知7 M; J& }0 h) d4 }+ u8 N( l; n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4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寒巢___寒石 2 w9 }6 z2 U2 |
1 |& V( W' R2 ]: Q/ x

- G. ^1 R1 q" L1 E    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5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手写来而又没有情感相融的书法是不完美的,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写字,一种工具,一种抄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创作,认识领先。通过笔墨的运用,书法最终要表达出一种审美思想。思想是艺术的灵魂,没有这个前提,书写便是盲目的,不具有艺术性,也不会成为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5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半雨莲堂 / p$ _' c0 U% J9 S+ Z+ y* E+ P

, a. W6 c/ ^% h( Q
" B: A6 t5 ~0 R    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5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云南夏荣宽
7 }. b! X3 j7 r1 @1 Q: w
/ v7 J) p7 ?/ x
6 y7 r# `0 M* V! d/ B7 ~    说得有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