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张维忠(第三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4-7-16 22:49 编辑

张维忠的书写境界

童孝镛

空军书法队伍建设和书法创作成果着实是令人称道的。他们的书法队伍不仅人数众多,活动频繁,而且成果丰硕,精英辈出。在这个优秀群体中,张维忠无疑是一位“战功”卓著的重量级高手。

维忠的书法创作惯常以小楷示人,兼作行书和行草。这其中小楷是维忠的主攻书体,也是其强项。维忠即是凭借着这一书体,频繁地在全国大展、大赛中摘金夺银,不断创作着他在中国书坛的书写神话。

在这篇短文中,我想着重对维忠的楷书艺术创作进行尝试性的解读与赏析。其目的一方面是为自己学习借鉴别人的优长开张门户,另一方面或许还会为许多正在着手楷书学习、创作的同路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因为维忠的书法创作实践是成功的,成果是骄人的,值得让更多的人学习、借鉴。

参碑入帖。维忠的楷书植根于传统。北碑的方阔质朴和帖系书风的飘逸灵动,在他的作品中是两个较明显、较突出的个性书写元素。碑与帖这两种很难调和的笔墨体系,在维忠的巧妙经营和精心整合下,都归依在他的笔墨范式表达之中。碑版的宽厚沉雄、帖学的雅致飘逸,在维忠的胸次中互为生发、相得益彰。可以肯定地说,维忠创造出了一种既别于古人,又不同于时人的全新的楷书书写风貌。值得提出的是,要想组建这样一种笔墨范式,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得到的。这期间既需要从艺者有过人的胆魄,同时还需要有过人的才智,甚至还需要从艺者具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艺术胸怀。

楷行相间。或许是严整的晋唐楷则对人的艺术自性的束缚太过于苛刻,近些年以行书意趣入楷渐渐成为了一种审美风尚和创作趋势。维忠无疑是这块处女地的先行者和成功实践者。除了对碑意帖学书风的整体性涵咏与观照,维忠更加注重楷书书写中的抒情性表达。他的高明之处即首先表现在他善于用简(减)省法。省减、弱化传统楷书繁复、机械的提按顿挫,代之以迅捷、圆转却又不乏起承转合的通透性线质。其次,他还敢于用速度。省减机械、板刻的提按顿挫一般的作者都可以做到,但能做到简约而不简单、简约中见丰富、简约中见精气神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了。维忠新颖的书写表达,颠覆了我们对楷书艺术创作、审美活动中惯常的思维模式;这种书写能让我们在审美视觉行走中,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新鲜的审美愉悦。

技道相发。书艺创作如果仅从技术层面对其进行考良和评估的话,那么势必会将艺术本身引向平庸、乏味。维忠是一位有着深邃书学思考的人,即如他对中规中矩、严整刻板的楷则进行的演绎和发挥——八面出彩、流美生动,这是维忠在技术操作背后对“道”最深度的解读。他在楷书创作上的成功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他对“道”的准确体察和对书艺真源的准确体悟。维忠的楷书从技术上讲,似乎已经臻于成熟和完善,但维忠的书艺创作之路、探索之路似乎还有无限伸展、延续的空间。技道相发或许是维忠往后书艺生活中最重要的书写追求。

谈维忠的书艺显然无法绕开他的行书和行草书创作。事实上受我个人创作方向的影响,我更加关注维忠的行书和行草书创作。为什么呢?因为维忠写这一路数时,有其他专注于行草书创作的作者无法相比的前提条件,即他有坚实的楷法作支撑,而且已经是一位有着深厚书法创作经验和审美积淀的老作者。所以看维忠写行草书时总感觉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尤其是握管驰笔时的那种果敢风仪,常常使观者沉醉在其上下翻飞的书写情境之中。因此,如果允许我作评价的话,我倒认为维忠的行书乃至行草书创作充满着无限的张力和活力,其继续伸张、发挥的空间甚至会超过其楷书创作上的成就。

和众多的同龄人、同路人相比,维忠已经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但维忠在书写之外还在努力地做着他能及的书外“功课”,这又让我越愈发觉得维忠书写心境的纯粹和书写情怀的沉静。其实,这门“功课”应该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养”。“养”的成份是多元的,读书、治性、培志、做人等等,都可归结在“养”的名份之下,这是一个真正想在艺术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要去修为的一门重要功课。而且这份“养”在艺术创作的后期会显得尤为重要。

谨以此文与维忠兄共勉。并衷心祝愿维忠兄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取得更高、更大的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欹侧生姿  清劲精雅
——我读张维忠的书法艺术


陈 宇

苏东坡说,“论书兼论平生”,这是中国式文艺批评的一种方式,因为中国艺术讲求积累,讲求艺如其人,所以这种品评模式就变得非常适合评论中国艺术了。我非常注重一个艺术家的出身,这倒并不是说注重他的身份,而是注重他的艺术与学术的经历与门径,这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学术门径与经历往往会产生独立与独特的艺术观念。

说起张维忠,我们最早相识于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世纪书风——当代军旅二十一人书法展览”。这个展览集中了当时活跃于书坛的军旅书家,不久,这二十一名作者中就出现了大量的获奖专业户,如李有来、钟显金、谢少承、李双阳、王卫军、李沾、周剑初等等,当然张维忠也是其中之一。他当时给我的印象是腼腆,蔫蔫的,话不多,显得沉静,当然这是第一感觉,而后就是他从沈阳调到北京工作后,空军的中青年书法家在民族文化宫美术馆举办了“第二届空军中青年书法家作品联展”,我和他都是参展的作者,在这段时间里接触相对就多了起来,他还是那种感觉,但话比以前多了许多,而后是我长期往返于北京徐州之间,会经常和他在一起喝酒聊天谈书法,觉得他沉静的性格背后却是有着一种独立的见解,对于艺术的自我观念非常强烈,这也就是后来他不断地能够获得全国大奖的重要原因所在,“独执偏见,一意孤行”,对于做人可能是不足取的,但对于搞艺术却是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在他不断获奖后,没有改变的还是他的平和和低调,他依旧沉静,依旧平和地写着他的字,或许正是低调与平和,才能使他在烦躁的现代社会中保持自己的一份清静,而这份心灵的清静是成就艺术的一个平台。


当代书法的发展,应该说是延续清末民初的书法发展的路数向下发展的,一时间碑学作者与碑帖结合作者成为了一种创作的模式与追求,尤其对当代的中青年书家影响非常深刻,张维忠的书法创作与学习正是在这样的底色下来展开的。


对于碑帖的理解,每个作者都是不同的,所以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艺术观念,不同的艺术观念对于各自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是起决定作用的,这种决定作用所指向的就是风格的取去与把握。艺术风格的形成,首先是人的有意识的一种追求,所谓的观念先导、审美理念,但它最终形成却是一个自然过程,因为在形成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变数,包括审美理念的转变、时代审美的要求,以及其它的各种各个不同的客观因素,这不是人的追求和控制所能把握与把持的。从张维忠的创作来看,我觉得他是碑帖互融型作者,在他的作品中你感觉到的是碑的趣味和帖的精雅的相互整合、融合。他的书法创作以楷书与行草书为主,而精力主要集中于楷书的创作。他在楷书的学习上下过很深的功夫,尤其对北魏石刻名作更是用力,但这种学习是建立在他自己的审美取向之上的,很少盲从与跟风。他在审美取向上,更多地倾向于清、劲、精、雅,而不是野、拙、苍、浑。所以你读他的作品,你会发现他所取法的碑体,在字的结体上都是倾向于典雅、精美的一类,而不是那种表现碑意古拙苍茫意趣的,从表现上看他的这种取法更贴近于帖的意韵,但帖的楷法结字和用笔规范往往容易流于甜熟圆滑,僵化干枯缺少情趣,所以他往往用欹侧、生涩的碑的结体趣味冲击平稳方正的楷书结字法,表现出的是整体作品既不缺失技巧而又不失情趣,绝无生硬刻板之态。笔力沉厚是大部分作者追求的一个路数,张维忠因为对于自我的创作有定位,所以在他的书法表现上,他追求的不是笔沉力厚,而是一种爽利与劲健,这种用笔法,是从行草书中化来,就是在楷书用笔中融合行书的笔意,而使笔法丰富,这与他曾师法的米芾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融入楷法中的行书用笔是一种纯粹的帖的用笔方式。碑的意义,我一直认为其在结体而不是用笔,因为笔法在碑里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理解,也就是说,一个作者必须用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来区别对待哪些是写手的,哪些是刻手的随意之为,所以用毛笔去还原碑的笔法,在我看来是不对的,而对于碑体书法的笔法仅仅还原为方式用笔法,这其实是有失偏颇的,而从碑中化解出来的那种生拙沉厚的用笔法,自是一种审美取向,但并不唯一要取法的,对于碑意的取法是要与作者的风格取势相对应。所以我一直觉得张维忠是善学者,他的这种善学主要表现在他的所取法的字形与用笔是合拍,是表现出他的意趣的统一手段,当然这种手段好坏如何、深浅如何,这要看他的深入程度,至少到目前,我觉得他的这种取法表现了他的一种意趣,这是成功的,正是对于这种用笔与结体的认同,所以他强调用笔的干净与清爽,那种模棱两可、古怪拙趣的结体和沉厚雄强的用笔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是找不到的,他的作品用笔精到,起收转承间的关系交待得非常清楚,没有拖沓的笔意存在,线条是爽利劲健的,而结体又是优美而富于情趣的,这也是他书风的取向所在。


应该说他的楷书创作与所取得的成果,与他对行草的深入学习与研究是分不开的,他的楷书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书意趣,是他非常好地化解行草用笔来丰富楷书的结果。一个人的学术去取,与他的从艺经历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他的行草书创作受到辽宁书风的影响,尤其是在取法上,虽然现在他在创作中与他的楷书取法渐相融合,但他的行草书受辽宁书风的影响还是看得到的,张维忠的行草书主要取法以二王和二王流派的作者为主体,他对《书谱》、《集王圣教序》和米芾的行书有过深入的研习,所以在结体上能看到这些作者带来的影响,但在他的作品中并无亦步亦趋的摹仿痕迹,从点画、字形到通篇气息都呈现出现代人的审美倾向,他在创作中强调字的聚散和整体的章法构成,在结字上强调疏密与枯湿浓淡的变化,这种变化使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根而又不失时代气息,这也是他的作品这些年能够不断获奖的原因所在。当然,从整体的审美情调上,他的楷书与行草书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都是颇为一致的,清劲精雅这种追求在他的行草书的创作上也表现得非常清晰,而这也是他的艺术的一个总体基调。


张维忠在部队的干部部门工作,这是一项事务性非常强的工作,既耗费人的精力,同时耗费时间,他大量的创作是在工作之余的晚上,或许那一刻既是他神游艺海的美好时光,也是他心灵沉静的一刻,或许正是这繁琐与吵杂中体会到的沉静,才是真正的沉静,这些年他的进步,不正是非常好的说明吗?所以从中我读到的是他对于艺术的真诚与执着,而这是我坚信维忠的艺术追求一定会有一个更为辉煌未来的重要原因。


平和沉静,是一个追求艺术的人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心理素质与心态,在张维忠那里我读到了,所以我坚信他有一个不错的艺术未来。让我们共同关注他吧
兰亭群星汇中原活动在红旗渠.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楷书艺术新突破
──军旅书法家张维忠先生楷书赏析


上官甫贵


张维忠自2006年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艺术奖一等奖之后,其书法便在书法界引起广泛关注。


张维忠的书法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楷书和行草两大方面。尤其在楷书创作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张维忠的楷书所彰显出来的总体风格是:遒丽、清新、俊逸、自然、灵动。其变化多端的结体,奇思遐想的神态,遥相呼应的点画;顾盼有情的字势;跌宕起伏的节奏;行草章法的布局;行距字距的随性安排,轴线的轻微摆动;笔断意连的运动轨迹等,是他的楷书留给我们的多种审美特征。这些特征,都是现代书法审美特征的重要方面,抑或说,是现代审美特征的主旋律。当我们把张维忠的楷书放到古典楷书中去比较,很显然,他的楷书与钟繇为代表的第一代楷书古拙质朴相比,则显遒丽自然;与二王为代表的第二代楷书遒劲秀美相比,则显俊逸洒脱;与唐楷为代表的第三代楷书静穆、端严相比,则显跌宕灵动,独具浓烈的生命气息。


张维忠的楷书之所以能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实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在思想精神层面所赋予的是: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几十年如一日,深入古楷杰作的探研精神;一种对传统的熔铸、提炼、取舍、化合的敏锐思想。他在理想层面的追求目标是:在继承中大胆地创新──并上升到一个时代的审美高度;使楷书具备多元的审美需求和宽广的审美包容。在师承渊源层面,他思路开阔,眼界高远──手临北魏《张猛龙碑》、《元思墓志》、东魏《敬使君碑》、《元思墓志》、东魏《敬使君碑》等;心慕二王小楷;目窥唐楷颜、柳、欧、虞、褚。另一条是逆流而上──从明清行草、二王行草中汲取笔法和结字的养份,浇灌在他的楷书根基里。


对北魏《张猛龙碑》,张维忠精心汲取的是变化多端的结体,奇思遐想的神态,稳健而又飘逸的气势。《张猛龙碑》结字稳健而又有飘逸之感主要是通过舒展撇捺、强化长横、放纵字形来实现的。在张维忠的楷书中上述三种情况并不明显,但张维忠的楷书却更有一种轻松的稳健,更有一种超乎飘逸的激越。那么,他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的呢?首先,他打破传统结字中宫紧敛的惯例,把字的内部结构统统打通开来,密处不让其紧闭而让其疏朗。就单字而言,使字的内部气流循环顿然畅达起来,毫无凝问这种畅达必然带到整幅作品中去。其次,他打破传统结字的收、放、开、合关系,当可左右舒展时他则放其一收其一;放不枉之;收不过之。有时当收他却放,有时当放他却收。在他的楷书中所有的字结构中都娓娓动听地叙述着一种“生动自然”的故事。在这些字的欣赏中,无不给欣赏者二度创作的空间。这种空间的客观存在是张维忠主观上的易学理念所提供的──正是“善为《易》者不占”。欲收不收,欲放不放;不放之放,不收之收,乃为高层次的放、收。一切都在意料之外,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这也清晰端现出他对楷书的艺术思辨──楷欲遒劲,而不以生硬为之;楷欲飘逸,而不以轻薄为之;楷欲精爽,而不以雕琢为之。


对于东魏《敬使君碑》,他尽情吸收的是遒丽、宽和、朗润的君子气度。他要把这种不同于《张猛龙》的特点糅合到自己的楷书中去,仅仅技巧是不够的,学识、修养、审美能力尤为重要。他的突出能力是将古典楷书中提按、留驻和匀速运动留下的显著特征以及魏碑中的方峻;沉雄、静穆的传统样式,在经过漫长的吸收、消化之后,又大胆地把它过滤掉,只让传统中的精髓和他的现代审美浓烈的线条卿卿我我。其中,一方面他注重长画的一波三折,另一方面他削弱魏碑中弯折处方峻的折笔,打破古典楷书线条运动中常常被分割成琐碎的片断一一组合的局面,实现使转连续推移。他的楷书用笔,也打破了传统中以中锋运笔、逆笔行笔为主的局面,采取的是中侧锋并用,起笔既不是藏锋逆笔落下,也不是明显的侧锋逆笔落下,更多的是中锋露锋起笔。这样,楷书线条运动的程式化被他简约到了一种灵动自然、因势造形的笔墨内涵。这样,他的楷书线条推移速度大大加快起来。所以,他从中能荡漾出一种情绪──自然轻松的情绪;能饱满出一种激情──步步为营的激情;能兴奋出一种期待──跌宕生动的期待。


不管书法的取法定位,还是风格追求,至少有两种层面的意识:一是思想精神意识,二是抒情通途意识。张维忠执着于楷,不是一种简单的追求,他的第一目标是:改变古典楷书程式化的面貌。第二个目标是:让楷书生动起来、活跃起来、清新起来、亲近起来。第三个目标是:让楷书赋予更多的性情抒发。这“第一”是手段,“第二”是目的,“第三”是桥梁。三者互为关系。所以当他工楷扎实地走完初步的艺术取值道路之后,又开始尽兴在明、清、二王的行草中,返回到楷书出炉前的“草”写。从中汲取笔法和结体的养份,浇灌在他楷书的根基里。这样,他的楷书线条引进行草笔法后,使楷书的性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他把行草书中笔画牵丝部分删掉,用笔断意连保留线条连续运动的轨迹,使楷书结字内部之间的映照关系多了起来,也让楷书线条切割平面空间的角度多了起来,这必然会使楷书有新的形势出现。又如:他把楷书作品章法布局的触角往行草方面延伸,字距、行距一一突破古典楷书章法布局旧貌。使我们体验到其楷章法布局的生动性、多样性、突破性──使楷书完全可以进入行草章法布局的审美中去。


读张维忠的楷书还能体悟到一种书写速度的快感,当现场观赏他的楷书表现时,就线条推移的速度而言,其快速敏捷而又沉稳程度非一般书家所能企及。当然速度不是考察作品的唯一重要指标,但在他的书写速度中,我们确实发觉到他对线条运动的敏锐和具有独自的动力形式。“动力形式是与节奏有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书写时力量分布和速度分布的形式……动力形式是比节奏深一层次的构成因素”(邱振中《书法》第100页)。他的楷书线条所蓄含的力量变化见证出他对传统碑帖的深入体察把握和消化、创新能力。所以他赋予楷书的欹侧有度、大小任意、粗细随心、浓淡相间、运笔徐疾有别的丰富变化,都使我们面对他的楷书时,心情激动起来、荡漾起来、怡然自适起来。这就是张维忠的楷书魅力所在
全家在大连度假.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维忠:有一种境界叫做自若

夜语风荷

深秋,晚七点,天色已完全黑透,风从街道的尽头狂奔过来,寒气越发重了。


航空装备研究所,张维忠的家。虽然略显凌乱,但整体基调明亮,欢快,让人不由得轻松了许多。最先吸引我们目光的,就是客厅墙壁上一幅二十四寸水晶照:照片中,一对年轻夫妇,双双着蓝色军装,相依相扶,珠联璧合,既含情脉脉又英姿飒爽,让人艳羡不已。

维忠是个沉静之人,话不多,连笑容也浅浅的。在部队机关,他负责人事工作,繁杂、琐碎、乏味,还必须认真细致,出满勤干满点,加班也是常事,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他仍然能在公余挤出时间,沉下心思,专心致志钻他的书、磨他的字,并悄悄地摘取一个又一个令人羡慕的国家级展赛大奖,这确实值得我们钦佩。他漂亮的妻子于晴晴说,我们家维忠啊,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我这时插话说:“还特别能获奖!凑三个特别吧?”

大家都笑起来,但这“三个特别”并不能概括维忠。他最有别于其他书家的特点,应该是那份初见之下你就能感觉得到的姿态:自若。不张扬,不浮躁,不冒进,清醒地把握着自己的方向,一派泰然。

受父亲影响,维忠自小喜爱书法,中学时代就开始在区县书法比赛中崭露头角。参军后,部队浓厚的文化氛围使他如鱼得水,义无返顾地踏上了深远的翰墨之旅。为基层官兵辅导书法、用书法作品慰问退伍老兵、装饰部队文化场所……维忠厚道、实在,把书法当成“工作的助推器”、“生活的润滑剂”,他乐呵呵地写着,书写水平逐年提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领导的赞扬,工作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在军队,维忠是个让领导满意、受战士爱戴的标准的好干部。因此说,他的事业和他的艺术,两相兼顾,和谐并处,此自若一。

维忠刻苦。因为对书法的痴迷,他几乎穷尽了所有的公余时间。九十年代初,他考入西安军校。这座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古城,为他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不知道有多少个节假日,西安碑林里多了一位年轻战士勤奋的身影:那些岁月剥蚀的线条,那些古老神秘的印记,被他一遍遍地揣摩,研读,他常常顾不上吃饭,忍饥挨饿去“泡碑林”,这段时期也是他对墓志产生兴趣的开始,奠定了他魏碑情结的主调;沈阳的冬天,滴水成冰的季节,穿了厚厚的棉袄,他照样临池不辍。有时候写到深夜,毛笔划拉不动了,定睛一看,笔尖上,砚台上,全结满了冰茬儿!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条件,深夜的书案前,维忠总是沉浸其中,把胸中丘壑尽数付与笔墨之间,此自若二。

维忠低调。在某次大展中,他获得了大奖,领导们进场参观的时候,大多数获奖者都站在自己的作品前,递名片,介绍自己的作品,兴高采烈地与领导合影……可这时,你却找不到张维忠了。原来,他正不声不响地寻到一个摆放入展作品的角落,去琢磨那些入展作者的作品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维忠深谙此理,善于从不同的作品中汲取不同的营养,也正是他的聪明之处。身外浮华满地,眼前唯有书香,此自若三也。

维忠多思。碑帖如何结合?在什么程度上结合?在那些元素上结合?确定自己走碑帖结合的路子,他也曾好一阵子彷徨,好一阵子茫然。他真诚地拜读现当代写碑的书法名家,从赵之谦、康有为和赖少其等大师的身上悟到了天然成趣的美学思想。他的学习状态也呈现一种泰然自如之势,不是一味地膜拜模仿,而是学而化之,为我所用。他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情趣和审美格调,对碑的刚劲雄健、帖的清婉柔美进行大胆取舍,并注入行草笔意,“该让的让,该曲的曲”,使温润的朦胧情调隐含在作品之中,张力十足,耐人寻味,到达了一种温润和谐又气象万千的境界。深入传统又不拘泥传统,他在取舍中坚定地站稳了自己的脚跟,走出了专属于自己的那片风景,此自若四。

或者,还有更多。
我知道,一篇小散文不能容纳多少,一种姿态描摹亦不能概括多少。
此刻,夜深了,维忠一定又展开了自己的黑白世界,一如既往。
一个懂得养心的人,一定更懂得为艺。
我们衷心祝愿,维忠在更远的路上,一路花开
为学员点评作品.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10-31 11:57 编辑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
No.3>>>张维忠
临赵之谦手札.jpg
照片 00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
No.3>>>张维忠
与著名表演艺术家于蓝合影.JPG
照片 19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
No.3>>>张维忠
与总政李继耐主任、艺术局李翔局长.JPG
照片 03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
No.3>>>张维忠
在敦煌莫高窟.JPG
照片 20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
No.3>>>张维忠
在兰亭.JPG
临元平墓志.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
No.3>>>张维忠
在五台山写经期间.JPG
张维忠2-(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扇形,72×3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