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831|回复: 4

岭南两大印家谢景卿、黎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岭南两大印家谢景卿、黎简
◆ 梁晓庄
清代是篆刻艺术的全盛时期。由于大量文物出土。考据学和金石学之风兴起,带动了金石学和文字学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书法篆刻界。篆刻艺术在“印外求印”中拓宽了技法和审美追求,各种篆刻风格和流派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使清代篆刻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天地,出现了程邃、丁敬、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等开宗立派的大家。乾隆时期,由于金石学的影响,岭南篆刻发展亦随之进入了高潮,扭转了清初岭南印坛沉寂的局面。在这一时期里,谢景卿与黎简被认为是清代中叶岭南最杰出的两大印家,对当时岭南印坛影响很大。陈澧称:“吾粤前辈中,黎二樵善刻印,谢云隐尤为专门。二樵专用汉法,云隐兼元人法。”他们的印艺超卓,为世所重。
(一) 雅正淳古的谢景卿
谢景卿( ?—1806),一名玉伦,字殿扬,号云隐,又号芸隐,云隐居士,隐道人。南海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庠生。著有《鸡肋草》,辑有《选集、续集汉印分韵》。传世印谱有《云隐印稿》、《云隐印选》、《紫石山房印蜕》等。
云隐族先辈谢铨,廪贡生,对历代书法碑版有极深的考究,云隐受他的影响,生平博学嗜古,精研六经之学、工诗、善篆隶,尤精于篆刻,一生以鬻书画、鉴别、治印为生,现存二十五册的《云隐印稿》中,存有其所刻的印章二千三百余方,可知他是一位职业的篆刻家。当时的名人学士伊秉绶、张维屏、郭适、邱学敏、吕翔等皆以得其所刻为幸,可知他的印艺声誉颇隆。云隐与黎简、张锦芳、黄丹书、温汝适、吕坚等一批岭南学人为友,互相切磋唱酬,彼此推重,有着良好的艺术氛围。云隐与黎简过从尤密,常帮助黎氏推介画作解决“家食计”。黎简曾有“代为家食计,特过草堂赀”和“寂寥交谊在,时照雪霜姿”等酬答诗句,又多次以画作答云隐的帮助。云隐亦常为黎简刻制印章,其中有一方六面铜印,黎简佚诗中有“云隐兄为予作六面铜章,既持归村庄,作此奉寄”诗,可见他们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云隐中年以后,每日以蓄书教子为乐事,不求闻达。其子云生、兰生、观生在金石、诗文、书法、篆刻方面均得其传,有声于时。
云隐早年治印,以秦汉印章为范本,摹刻古印近四百方,熟练地掌握了印章的技法特点,所刻直入汉人神髓,并汇辑成《秦汉铜章摄要》。马国权谓其印:“摹似之精,真令人真赝难辨,置之古印之林亦自当选。”云隐尝自曰“余自数十年来,随见(古印)即为抄摄。”“并借诸家汉印谱计不下百卷,悉心采录。”可见其对古印用功之勤,钻研甚深,领会各个时期各家各派印章的风格及变化。他深有体会地说:“夫缪篆出自汉人,固与碑文并款识并垂不朽。而是书分字隶韵,点画形模,悉仍缪篆本来面目。因流溯源,观其会通,不特为镌印家所取资。”他在篆刻上能独具一格,自出新意,实由早年对古印心慕手追,钻研特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致。
在清一代,由于金石学的兴盛和推动,金石碑版文字成为篆刻家搜集和研究,取法借鉴,从中获得新的营养而变化出新。在乾嘉金石学风及碑派书风的影响下,成为云隐篆刻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云隐篆刻风格的形成明显与他在书法上的突破分不开的,深谙篆刻创作的人都知道,印章中的章法情趣、刀法神韵,都离不开篆法的书写和笔意的变化。我们可通过其印章中的篆法去领会其篆书的深厚造诣。从其印章篆法中可窥探,云隐的篆书曾涉猎《石鼓文》、《峄山碑》、《天发神谶碑》、汉瓦文字及汉碑额。他所摹录的《选集汉印分韵》序文以隶书书之,其隶书师法汉碑,文字结构及笔法极富篆意,线条清刚遒劲,可知他精于篆、隶书法,自成一体。吕坚称:“吾既惜其篆隶之精,神力刚韧,副近程李夫斯至不仁。”从他印中所表现出的“印从书出”审美意趣,是与他有深厚的书法功夫分不开的。
云隐精于金石文字之学,书画、碑帖、古印无不广为搜集详为考订研究,故其篆刻广征博取,兼收并蓄,大胆汲取玺印、瓦当、秦篆汉碑等金石文字入印,富于变化。使创作观从单纯的印宗秦汉转向印从书出、印外求印,别出蹊径。溯源秦汉而能得其神韵,承接元人而又别出新意。圆转中见雄健,静穆中寓秀雅。所刻细朱文印,犹为称绝,自成一家。
自赵孟頫把玉筋篆引入印章之中,从而开启了元朱文的源头,以后虽然出现了几位元朱文颇有成就的印人,但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其布局、篆法大多停留于汉印形式上。云隐早年所刻的朱文印虽然在方中见圆,线条细劲,然也未走出汉印的平正模式。后曾在元人吴睿及清人林皋诸家细朱文中下功夫,打下了深厚基础。但这一时期的刻印仍无法摆脱工致刻意的风气,未能达到精熟和定型,最主要是他在印章创和上未融入以书入印的意识。《云隐印稿》是其中年的自刻印谱,他的创作观已由印内求印转而取法印从书出,其治印文字明显吸收秦刻石和汉碑额的书法意趣,并与元明细朱文印加以汇通变化(图1、2)。他在创作中十分注重笔意的圆转流动,运刀挺劲,在笔画的转折和收笔处流露出浓厚的篆、隶笔意,有着娴熟的再现力,线条极富“张力”,犹如“春花舞风,轻云出岫”。这一时期云稳的作品是以圆转劲健、飘逸婀娜而富有笔意的印风取胜。中年以后,其朱文印略有变化(图 3),他将《峄山碑》与玉筋篆书风熔于一炉,一洗元明朱文旧法,在妍美之中见质朴,给人以静谧、端庄之感,自成静穆典雅的印风,在当时的印人中别开生面,成就十分显著。
云隐治印在文字风格上取资甚广,丰富了其篆刻的表现手法。逐渐在篆法上突破平正方直的规范,以小篆刻白文印,线条劲健流畅;用切刀法刻细劲朱文玺印,古拙峻峭。尤其是取法小篆,意近石鼓文一类印风变化融会颇有韵致,他十分强调书法体势和刀法的冲切并用,印面气息厚重圆浑,入古而能出新(图4-6)。云隐精于六书,因而在文字和章法上他不拘泥于成法。尝谓:“缪篆固别为一体,屈曲填密,取纠缪之义。与隶相通,不尽与《说文》合。要其损益变化,具有精意,不可磨灭。章法配合,浑穆天成,不可思议。”又说:“其中一字而多至数十,愈见古人变化无方,灵府独辟,不拘《说文》矩矱也。”所以,他的印章在配字上讲究疏密、挪让、穿插,文字笔画之间互相呼应,左右相衬,使印面给人以疏淡匀净的整体美。他曾刻有一方“谢景卿字殿扬又名玉纶别号云隐居士之印”的多字印,此印的字形大小,笔画的繁简,点画向背,上下呼应均处理得妥帖自然。
明代由于开创了以石刻印的文人篆刻之风,冶铜琢金之刻印技法在文人印章中便稍为少见。云隐治印的印材非常广泛,有铜、玉、晶、磁等,这些印材对于一般印人来说是难于奏刀的,但云隐却能在印面上表现出刀法的刻凿意趣和线条的笔墨神韵,可见他不愧为治印的专家。云隐传世的印谱甚多,可惜在他的印章中均不见刻有边款跋语,这使我们缺少了研究其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线索,颇觉遗憾。
云隐的广征博取,求变出新,开创印章的新面目,与元明诸家及清代名家邓石如、吴让之、徐三庚等相比毫不逊色。其友人何绿琴誉其印曰:“依李斯之小篆,醉口翻澜;校许慎之说文,游天戏海。故当其精神炯勃,逸气纵横,锐意研求,小心布置,双管齐下,犁开玉壶之冰,十指春生,剨破瑶台之月。”陈永正也称:“其治印学,植根汉人,汲取元诸家之长,风格多样。所作印既有雄伟刚健,力追汉贤,亦有清峭秀逸,直逼元代吴睿、杨逵、王冕诸名家者。”
此外,云隐还精于印学,每多精诣之论。晚年后主要从事玺印文字的考订和研究。他鉴于袁日省的《选集汉印分韵》中谬误错漏较多,官私印放置混乱,于是,将该书因流溯源,悉为厘定,命子云生摹录成帙,重新纂成《选集汉印分韵》及《续集汉印分韵》,其序文中多有篆刻字法、章法变通之论。这两本篆学文字书籍流传至今,己成为印学书籍的范本。其嘉惠印林,以利后学,实功不可没。
云隐生活的时代是浙派印风的鼎盛时期,由邓石如所引发的“印从书出”的创作观是同治三
年才被提出,所以云隐篆刻风格的形成主要受到乾嘉金石碑派学风的影响,得力于他对金石考证及小学的研究和书法上的深厚功力。黄惇认为:“印章的直接表现对象是文字,其美学标准当然首先与书法息息相关,所以在邓石如之前,篆书对印章的影响,在文人印章艺术形成之初,便得到了关注。”可见云隐与邓石如在“印从书出”上只因取法同源而造成某些巧合,他们均为以书入印的开拓者。如果说邓石如以其“刚健婀娜”的风格标新屹立于印坛,成为一代大家,开创“邓派”印风,影响海内,而谢云隐则是以“雅正淳古”的印风卓然独立于岭南印坛。惜其所作不让皖人,然名声不出五岭,这是因为广东远处岭南,与江浙印人交往不多有关。另外,也由于受白沙之学“淡声华而薄名利”的文化思想影响所至。正如简又文云:“五百年来,粤中人士之致力于学术、文学、或艺术者,皆能受其影响而养成一种惟务求实际,潜心学艺,不尚声华,不求人知之风气。”“谢君云隐为人蕴藉义闻,不求竞于时,不屑屑然求远于人而隐于市。”因此,他印风虽然独出一格,然其人其艺鲜为人知,近代较有影响的印学书籍中未见著录。
(二)诗书画印四绝的黎简
在乾、嘉时期,吾粤在篆刻艺术上出类拔萃的人物还有黎简。黎简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成为名声远播于江浙的有清一代名家。
黎简(1747—1799),字简民,又字未裁,别署石鼎道士、狂简、樵夫、百花村夫子、乡国老农、如来乞食弟子、多病书生、未居士等。因常来往东西樵山之间,自号二樵。其性格高傲,固有狂名,自刻印章曰“小子狂简”。斋名曰五百四峰堂、石鼎诗屋、竹平安馆、药烟阁、艺余亭、众香亭、余闲室、中园、梅梦庵、仙湖客舍等。顺德人。著有《五百四峰堂诗钞》、《五百四峰堂文钞》、《药烟阁词钞》、《芙蓉亭乐府》。
二樵幼承庭训,少年时即聪明慧悟,10岁能诗文,善书画,工缪篆并以范铜为印。中秀才后,选为拔贡,便弃举业,淡于应试,自甘在乡当塾师。闲时专心于诗、书、画创作,博览群书,肆力学问。故有“三绝”之称。《广东通志·黎简传》载:“简才思敏妙,为诗援笔立就,兼工书画。书得汉晋人意,画直造元四家堂奥。”其诗“苦心孤诣,刻意新颖”,戛戛独造,著名岭外,与张锦芳、黄丹书、吕坚时相酬唱,有“岭南四家”之称。所作山水上溯荆关,兼法元代四大家。汪兆镛称:“气韵古逸,生意盎然,一种萧疏淡远者仿倪高士,一种淋漓苍润者,盖由梅道人而上追北苑也。”身后与谢兰生齐名,世称黎谢。其书法跟诗、画一样,极
富新意,所作直入晋人,兼学李北海,晚年多效法苏黄书风而能自成一家。黄丹书在二樵行状中称其“篆、隶、真、草得汉晋人之髓”,惜所作篆书不多见,由此局限了他的篆刻风格的变化发展。二樵于诗、书、画造诣颇深,篆刻师法秦汉,以古为新,自成风格,应以“四绝”称之。惜为画名所掩。麦华三称:“他篆刻的功力很高,足以和同时的浙派大师丁敬、蒋仁、奚冈、黄易四大家相比美。”二樵还擅长园林设计,可谓多才多艺。他生在岭南,而声名在岭外。翁方纲有诗云:“寄语二樵圆夙梦,苏门学士待君来”句誉之。
二樵在诗、书、画、印方面可说是一位天才。他自幼即嗜刻印,后曾师从历下吴青门治印。从其书画上所见到的自用印章有120 多方之多,内容多为姓名及闲印,其中有朱白相间印章及六面铜印,印材有铜、玉、磁、晶等类。黎骚说:“先生工摹印,于冶铜外,刻石工玉都称绝技。”马国权谓其印:“书画用印,皆出手制”。二樵治印,多从秦汉印出,间以隶书入印,兼之诗书画艺功深,所作古朴浑厚,气息高古。他在“金石延年”印款中曰:“癸未仲冬仿秦人白文法”。陈澧也云:“二樵专用汉法”。可知他长于秦汉印法,尤妙于章法的变化,他善于根据文字笔画的多少作疏密呼应及繁简挪让,或作朱白相间的处理,得汉印布局之妙。叶铭《广印人传》称其印“刀法峻傥如其人”。二樵刻石印用刀似汉凿,线条苍劲峻峭,稍有“峻傥”之感。所作铜印,如出汉铸,沉雄圆浑。尝见其自制“黎简私印”瓷印(图 7),为汉人琢玉法,印底极浅,然铃拓后的印面效果则古拙朴厚,仿如汉人所作。《兰亭砚斋印谱》录其“得闲多事处,知足少年狂”一印,边款有“辛丑人日仿黄小松法,二樵作”。可见浙派印风在清代中叶已远播岭南。二樵刻朱文印不多,偶有所作典雅自然,气息高古,得“文质之中”。
乾嘉年间,金石学的风气渐传岭南,使篆刻创作引入了钟鼎彝器、碑版石刻、砖瓦等各类文字,丰富了印章的表现形式。二樵的友人李文藻、邱学敏、张锦芳、冯敏昌都是在金石学方面颇有造诣的学者,对二樵影响甚深。因此,二樵在秦汉印的基础上不断汲取金石文字资料,丰富其印章的表现手法。据苏文擢《黎简先生年谱》载:“赵渭川以汉瓦当一枚及朱拓瓦当文三十款装十轴,并钱氏题识二轴寄先生。作歌纪之。”吕坚有冯孟家传安南铜铛歌云:“二樵曾歌汉瓦当,语妙天下如君房。”二樵借鉴瓦当文字资料入印(图 8),布局随形赋字,运刀古朴,富于瓦文的苍莽之美,自成淳厚古朴印风,可谓别有新意。
二樵于书画诗文外,更能范铜为印。郭汝诚、冯奉初《顺德县志·黎简传》卷二十六载其“十岁能为诗,工缪篆摹印,每取肆具范铜,父禁之不予,则独游蛮洞,得其起伏势,便能泼墨作山水烟云。”刘禹生在《世载堂杂记》中云:“二樵幼颖悟,喜缪篆摹印,每取器范铜为印,辄工。”他在三十三岁时所写的一首五言铜印诗中咏其铸印之事,其诗题称:“冶铜仿古私印,破一日,得三十颗,夜梦李南涧来索观,甚称美。”黎骚、黄文宽、麦华三先生合辑的《二樵山人篆刻佚集》中录其“六面印”一方(图 9),印文为“简民、小子狂简、石鼎道士、其狂不可及、简民、黎简之印”,此印风格变化多样,取法古玺、汉白文、汉朱文、朱白相间,刀法厚重,线条沉雄。马国权谓此印:“铸后复加补刀,或庄重、或古秀、各具其妙。”张锦芳《铜印歌赠石鼎》中有“山樵胸有造化炉,才镌万象无精粗。烟菲岚气入书画,余力尚兼摹印书……”可知二樵不仅精于篆刻,其铸印技艺之精湛,在当时的篆刻家中是比较突出的。张氏另有《为冯鱼山铸铜印》诗云:“黎生作铜印,能事在独辟。脱手赠朋辈,不数花乳石。我来京国游,始识金华客。范沙与樵异,古法诧今获。”据著名学者商承祚云:“二樵的铜印多为罗浮山清灵观一个姓项的道士所铸。”不管其铜印是他人所铸还是二樵自己所制,他的印艺影响了当时印坛。
二樵在《寄周编修书仓诗》中自负称:“狂简疏狂也自容,自矜柔翰劲于风。一时脱帽传张旭,直似横刀揖董公。”简又文评曰:“二樵虽自称‘狂简’,而实则作画矜持特甚。”在他的
部分印中也稍有放意豪纵之作,但我们看不到其狂怪的印风,他所表现出的正是一种以古为新、醇正典雅的面目。
二樵的诗书画享有盛名,他的篆刻极有造诣,惜为画名所掩。黄文宽先生在《二樵山人篆刻佚集》序中云:“足迹未逾岭表,而文采风流扬溢中土,二百年来饮誉不竭。其篆刻亦足以并世奚、黄,抗行雁序,加以范铜切玉精工无对,徒以为诗书画三绝之高名所掩。”可谓推崇备至。
谢云隐、黎二樵的创作观和审美观对后世的岭南印人影响甚大。他们之后的岭南学人陈澧、孟鸿光、朱越生、何昆玉、梁星堂及近代的邓尔雅、黄文宽等无不对其推崇备至。正如吕坚在云隐印谱序中所称:“而铁笔之工,遂使后世有志之士冥心学之,至老而不懈,屡变而不离其宗。”可见他们不愧为岭南印学的一代宗师。
(本文节选自《岭南篆刻史》)
梁晓庄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楼主| 发表于 2005-6-2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岭南两大印家谢景卿、黎简

[UploadFile=fyzw_20041211751_1119315999.jpg][UploadFile=fyzw_20041211832_1119316005.jpg][UploadFile=fyzw_20041211841_11193160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2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岭南两大印家谢景卿、黎简

[UploadFile=fyzw_20041211844_1119316038.jpg][UploadFile=fyzw_20041211852_111931604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2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岭南两大印家谢景卿、黎简

[UploadFile=fyzw_20041211750_1119316062.jpg][UploadFile=fyzw_20041211751_111931606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4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岭南两大印家谢景卿、黎简

好自豪啊!因为我就是谢景卿的后人(我已故祖父是谢观生的重孙),可惜现在我们家族里头无人继承祖上的衣钵,呵呵!祖上除了传下一本谢景卿及谢兰生修撰的族谱之外,没留下什么“文化遗产”。不过谢景卿的生卒年月有误与族谱所载不符。
我刚好路过这里,不好意思,小扰一下!
顺便一问,据我所知,市面上有否谢景卿/谢兰生/谢观生等人的著作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