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322|回复: 5

曾说兰亭是假的广东人---李 文 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27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李 文 田


--------------------------------------------------------------------------------


  李文田(1834-1895)字若农,又字仲约、畲光。顺德人。1859年探花。历任翰林院编修,武英殿撰修,南书房行走,翰林院侍讲、侍读,内阁学士,礼部、工部右侍郎。其间多次外放任乡试考官、提督学政。曾谏止重修圆明园;慈禧六十“万寿”,奏请暂停“铺张点缀”。中法战争事起,力保冯子材出任军务;筹集巨款襄助刘永福督战镇南关。又热心家乡建设。1874年乞归故里,在籍十年,主讲广州凤山、应元书院;主持修补清远石角围及三水大路围等旧堤。1895年病卒。生平嗜学不倦,工书善画、著述甚丰,有《元史地名考》、《元秘史注》、《塞北路程考》、《和林金石录》等。
发表于 2004-11-27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说兰亭是假的广东人---李 文 田

后来在解放后引起一段公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8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曾说兰亭是假的广东人---李 文 田

李文田 八言联(图)[UploadFile=pic_2803_1101571261.jpg]
走进上村李氏宗祠,我感受到历史文化景观的精彩。
    李氏宗祠建于光绪五年,一九九八年定为顺德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家古老建筑三进两廊,砖石结构,镬耳山墙,屋脊灰雕禽鸟吉祥花饰,门前台阶,石狮昂着两旁。
    县挂于正门的“李氏宗祠”匾额为李文田嫡孙、现代知名书画家李曲斋集李文田遗墨而成。楹联“勋业西平望,文章北海风”,行笔苍劲,元气浑然,亦为李曲斋先生所出,无落款,为什么?原来有“古”可讲。
    李文田为咸丰六年钦点探花,历同治、光绪三帝。官至翰林院学士、内阁学士、乡试主考、会试副总裁、礼部及工部右侍郎,入值南书房。李公精研经典词章,西北地理。主持修筑北并石角围、三水大路围。效禹治水,造福庶民。大路围修“李文田庙”志念。
    庙宇宗祠是我国古代社会重要内容之一。有祭祖敬宗的顺德民间历来重视宗祠修建,“顺德祠堂”闻名遐尔。纵观祠堂史,多为士大夫而建。李氏宗祠也在此般环境下产生。建成之日,李文田手书“李氏宗祠”。京都文学宗人翰墨名流送来楹联祝贺,楹文涵盖李文田文风业绩。上联“勋西平望”之西平,为东汉西域郡名。李文田精熟辽金元史,被同僚誉为西北地理学家,业绩西平可望。下联“文章北海风”之北海,乃唐代大书法家李邕,号北海,擅行楷取法二王,自成面目,他反对一味摹仿。言“学我者死,似我者俗”。李文田书法工欧阳询、博汉魏碑融篆隶楷一炉,不拘泥于古而自成一家,大有北海风格,为历代藏家所珍。
    这么一件珍贵文物却毁于文革,红卫兵需要床板,楹联及“李氏宗祠”都一匾都因过长而被截断,后来不知怎么搞的都无踪无影。拔乱反正重修宗祠,人们依稀记得对文却无人记得为谁家所墨迹。书法家李曲斋重写此联不落款。大门斗石乃昆冈玉,重达二百斤。玉石刻有瑞兽浮雕,其工精巧。沦陷之时, 泼皮之徒操起铁钎,欲盗卖出境。李家父老誓死护玉,才得以幸存。铁钎凿去一小角,透视之,里间光彩夺目。一老人告诉我,此玉稀罕,广东仅存两件!
    大殿堂上,高悬慈禧太后御笔赐南书房翰林李文田“福寿”、“龙虎”二匾,笔墨沉雄,刚柔相济,仿佛这位垂帘听政的性情流露。老佛爷墨宝稀有浮世,游人当一饱眼福。
    神龛两侧,在石刻两块,此乃光绪皇帝两道圣旨,表彰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李文田之曾祖父善以开先业能昌后,恩赠资政大夫,曾祖母则恩赠夫人。第二道圣旨表彰李文田诗礼青湘扬奕叶之辉,恩赐资政大夫。圣旨文意,体现出光绪帝亲民情感。难得这位皇帝在变法维新中扮演了不寻常的角色。
    李文田的宫廷画像挂于大殿之壁。文革期间,画像失窃,偷者没有卖掉,也许因为失窃,才不至于在“破四旧”中毁灭。画像为工笔丹青,可以从中领略宫廷画之风采。
    李文田的书法艺术,收藏界视为珍品。遗憾的是上村本家却并没有收保存真迹,仓门“梅庄欧阳公祠”及正堂之“绍德堂”匾额,为李文田手书,被顺德史家称为“传世宝物”。梅庄欧阳公祠是一家极具观赏价值的祠堂,光绪八年建成,顺德重点保护文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8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说兰亭是假的广东人---李 文 田

兰亭序作者疑案
传统看法是,《晋书》本传明载《兰亭序》系王羲之代表作品,且曰“作序以申其志”。不同看法是,《兰亭序》出于后人伪托,是在《临河序》基础上改易而成,所“申”则非王羲之之“志”。

清人李文田在汪中旧藏《定武兰亭》跋文中率先提出这一见解。理由如次:
1.《世说》注引王羲之文,题作《临河序》,无传世《兰亭序》述怀大段文字,“则唐以后《兰亭》,非梁以前《兰亭》也”。
2.兰亭之会乃仿金谷之会,序文亦拟石祟《金谷序》。《临河序》、《金谷序》内容篇幅“相应”,而《兰亭序》、《金谷序》文次结构“不相合”,故所增文字“必隋唐间人知晋人喜述老庄而妄增之”。
3.《临河序》文末40字,为《兰亭序》所无,注家“无增添右军文集之理”。据此,李文田断然否定《兰亭序》出自王羲之之手。
郭沫若赞同李说,并针对“夫人之相与”一段文字补充论据。1.《兰亭序》兴怀太悲,与兰亭会情境不合。王羲之等42人“寄畅在所因”,“俯瞰绿水滨”(王羲之《兰亭诗》),“高高兴兴地在饮酒赋诗”,“《兰亭序》却悲得太没有道理”。2.《兰亭序》悲悯情感,与王羲之性格不合。兰亭修禊,王羲之47岁,“以忧国忧民的志土自居”,本传亦记其人“以骨鲠称”,王羲之“决不至于像传世《兰亭序》所说的那样,为了‘修短随化,终期于无’而‘悲夫’‘痛哉’起来”。
3.《兰亭序》思想倾向,与王羲之思想不合。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用庸俗的观点反对老庄,“和‘晋人喜述老庄’是貌合神离的”。
郭沫若进一步考证,《兰亭序》之依托者是王羲之七代孙、陈代永兴寺僧人智永。郭氏认为:“智永很会做文章,不仅《兰亭序》的‘修短随化,终期于无’很合乎‘禅师’的口吻,就其时代来说也正相适应。”至于智永所增文字之“胎盘”,则为《金谷序》中“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一语。
郭沫若的观点遭到高二适、章士钊等人的猛力反驳。高二适认为:
1.关于文题。王羲之写此文时并无标目,其标目乃是同时人及历代录此文者以己意加上去的”,故又有《兰亭诗序》《修禊序》《曲水序》等名称。《临河序》其实是注家作了删削的《兰亭序》
2.关于增文。《世说》注文“有移动及增减处”。文末40字,“是记述禊诗事”,“此或是禊饮中人写的,刘(孝标)既删节右军文,遂不妨给他添上,这也是注家之能事”。
3.关于思想。本传称王羲之“作序以申其志”,“王羲之的思想有许多矛盾的地方”,“这些矛盾反映在《兰亭序》以及诗句的情感变化上”,“则‘人之相与’一大段,确可说是右军的本文”。
章土钊引兰亭与会者谢安诗“万殊混一象,安复觉彭殇”以印证《兰亭序》“齐彭殇为妄作”,证明《兰亭序》正反映出与会者之心态。
脍炙人口的《兰亭序》是王羲之原作,还是后人伪托?双方各执其理,难分高下。解开这一文学之谜,看来尚须假以时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8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曾说兰亭是假的广东人---李 文 田

三、对“兰亭论辩”的鼓励与支持
毛泽东一生除精研王羲之法帖之外,对王羲之的生平事迹也作过较深的研究,并有自己的独 到见解。1959年初夏的一天,毛泽东在杭州与秘书们聊天时,引发了一场关于真伪《兰亭序 》的学术讨论。田家英说: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的真迹已作了唐太宗的殉葬品,现存 的都是名家临摹经过石刻的拓本。陈伯达坚持说:《兰亭序》陪葬于武则天,留存在世上的 均是宋人伪托。林克则说:古籍中有萧翼赚《兰亭》的传说。显然支持田家英的观点。毛 泽东开始观而不语。稍许,他讲了一个“入木三分”的故事,接着又讲了“一笔鹅字”、“ 墨池”等王羲之刻苦勤练的故事。末了才说:《兰亭序》不但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书 法艺术上的价值更大。要是真迹能留下来那是国宝啊!可惜葬到唐皇的坟墓里去了。又说: 我赞成田家英的说法。〔12〕如果说毛泽东参与这次有关真伪《兰亭序》的学术争鸣 因范围太小、影响还十分有限的话,那么他于1965年对“兰亭论辩”的鼓励、支持甚至参与 ,对新中国书坛可谓意义深远。
1965年5月22日,郭沫若写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后在《光明日 报》连 载,又在《文物》上发表。他根据其对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谢鲲墓志》等几 方东晋早期墓志基本上是隶书体的考证,推论《兰亭序》的文章和墨迹均是王羲之的第七代 孙智永所依托。本来,关于《兰亭序》的真伪问题,清代学者李文田和包世臣早就提出来了 ,只是未引起更多的注意。由于郭沫若是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又是书法界巨擘,地位 显赫,因而他的“依托说”一提出,即引起了学术界的震动,南京市文史馆馆员高二适写了 《〈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对李文田、包世臣直至郭沫若以及康生等进行指名道姓的辩驳 。他将文章寄给报刊,本想引起争论,也许是因为郭沫若在学术界所享有的崇高地位,同时 还涉及到康生等人,相关报刊均以退稿处之。高二适又将文章寄给章士钊,希望得到章士钊 的支持和帮助。也许基于同样原因,章士钊亦感到为难,于是于7月16日写信将高二适的文 章转呈毛泽东处理。
章士钊致毛泽东信:
润公主席座右:
兹有读者江南高生二适,巍然一硕书也(按硕书字出《柳集》)。专攻章草,颇有发明, 自作草亦见功力,兴酣时并窥得我公笔意,想公将自浏览而喜。此钊三十年前论文小友,入 此岁来已白发盈颠、年逾甲子矣。然犹笃志不渝,可望大就。乃者郭沫若同志主帖学革命, 该生翼翼著文驳之。钊两度细核,觉论据都有来历,非同随言涂抹。郭公扛此大旗,想乐得 天下劲敌而周旋之。(此论学也,百花齐放,知者皆应有言,郭公雅怀,定会体会国家政策 。)文中亦涉及康生同志,惺惺相惜,此于章草内为同道。该生来书,欲得我公评鉴,得以 公表,自承报国之具在此,其望虽奢,求却非望。鄙意此人民政权文治昌明之效,钊乃敢冒 严威,遽行推荐。我公弘奖为怀,惟(望)酌量赐予处理,感逾身受。此籍叩?
    政绥
                                                        章士钊  谨状
                                                        七月十六日
  该生致钊书附呈,不须赐还。〔13〕
毛泽东于7月18日即复信章士钊,信中说道:
    ……又高先生评郭文已读过,他的论点是地下不可能发掘出真、行、草 墓石。草书不会书碑,可以断言。至于真行是否曾经书碑,尚待地下发掘证实。但争论是应 该有的,我当劝说郭老、康生、伯达诸同志赞成高二适一文公诸于世。……?
                                                            毛泽东
                                                      一九六五年七月十八日〔14〕
同一天,毛泽东又致信郭沫若:?
郭老:
章行严先生一信,高二适先生一文均寄上,请研究酌处。我复章先生信亦先寄你一阅。笔墨 官司,有比无好。未知尊意如何?
    敬颂安吉!并问立群同志好。
                                                           毛泽东
                                                     一九六五年七月十八日
     章信,高文留你处。我复章信,请阅后退回。〔15〕
在毛泽东的亲自关怀和过问下,高二适的《〈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于1965年7月23日在《 光明日报》发表,1965年第7期《文物》还发表了高文的影印手稿。高二适文章的发表,即 激起讨论的高潮,《文物》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讨论文章。
尽管这场论辩迄今亦无结果,但由于有毛泽东的鼓励、支持甚至参与,从而使其具有不同寻 常的意义。
第一,毛泽东直接介入一场公开的纯学术论辩活动是极其罕见的。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 人,毛泽东对许多学术问题发表评论都带有强烈的政治意义,或被人赋予了强烈的政治意义 ,如评《水浒》等。相对而言,“兰亭论辩”的学术意味更浓一些。尽管如此,这场论辩却 因有毛泽东的直接介入而永载书法史册,成为书坛佳话。?
第二,在这场论辩中,毛泽东虽然没有明显地偏向某一边,但是却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学术见 解。他说:“草书不会书碑,可以断言。至于真行是否曾经书碑,尚待地下发掘证实。”南 京博物馆迄今已收藏出土王羲之同时代的墓碑30余通,虽各体兼备,唯一缺的就是草书, 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毛泽东的观点。这表明毛泽东不仅对王羲之及其所处时代极为熟悉,而 且治学态度也十分严谨。?
第三,“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对待“兰亭论辩”态度的意义早已超出了这场论辩 本身,对中国书法以及其它学术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可以想见,如果不是毛泽东的积极鼓 励和支持,这场论辩在当时根本就不可能发生。通过这场论辩,激发了越来越多的人研究书 法的兴趣,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新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此外,其它一切学术争鸣亦可从中获 得宝贵的启示。这也是“兰亭论辩”最大的意义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8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说兰亭是假的广东人---李 文 田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