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赵朴初、启功称林散之诗、书、画“当代三绝” 是加了引号的,很是正确 % N, u) d/ C. E( D
/ c; N. ?1 m3 F$ n: Z
0 D! Z( @9 j4 [9 F 林散之又自称“散耳”。自幼喜欢书画。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他那笔姿奔逸,划沙折股,虚实相生,持才放旷,初见震慑人心,感染人怀,力透空间 ,嶂眼极其。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这三绝是加了引号的,很是正确,为何这么说呢?是因为林散耳之书离大师之级别还有出入,林散耳之画同样不怎么的。 7 S4 e& ?* g4 H) q% J
2 G/ b9 |1 R: N$ X* S9 x6 ]
毛泽东年代,文化领域的头儿们的艺术取向,决定“颜、枊、王、欧、苏黄米赵董”以及报体魏碑等的盛行;对钟繇、张芝、张旭、怀素、黄山谷、徐渭、王铎、傅山狂草一路,直接道至无人问津的境地。林散耳间于大草的出现,反映了近代人对帖派的一种反照,满足了当时条件下的一种“心灵”需求。 * C) g* S# R9 q; v4 L; g( J
: O" C4 f2 a8 z& u& C3 C: f. V 我读过1985年出版的《林散之书法选集》。里面有多幅临古之作,很是平平,平得我都为林老打了几个问号?“林散之在结体方面至多是个半桶水”(网络评语),学古人字,先得其形迹,后得其神采。形迹结构都不像,岂敢奢言神采呢,这是常理;但古人又为那些未先得形迹之人大开绿灯地说:“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古人说错了吗?!其实不然!高人读此,必定这样回答:得形迹(结体)、又得笔法、更得气象,不是十全十美之大好事情吗?我看这就是一种“法高”了。林散耳之“法高”只得笔和气而未得结体之形迹也。
5 [3 {. G' f0 _& y. A6 S7 w2 \" V) p) }# v
# E9 z) d# r* S, ^ 林散耳书法线条质量还是很高的。其习担当老和尚大有解脱之相,并加以己见,多写瘦劲出奇一路,豪放直达,初看有一泻千里之势,再看有慌蛇烂拴、死皮纠缠之痴态,常常有过之而不为之处。林散耳好施以“破笔”、“痴笔”,亦即变化大,很是真性情的,能拖能拉,棍子找沙,彩带一样飘扬,流畅而飞动。这也是林散耳的一种“法高”吧。美妙之笔势,大可动人心魄,给林散耳挽回了不少声誉。
3 ]3 k. z6 |7 p: L- b: h+ g, ?4 s1 p1 g9 C* G( d
8 @. k2 |' A. n0 X& b
林散耳还有一种“法高”,叫“疯墨”。这疯墨是我从他的作品里、字里、行间里读出来的。疯,病态名也,通常指精神病,患者神经错乱,精神失常之“疯癫”、“疯狂态也”。结字不足,要强之人,实施此“疯墨”法,不可非议也。讲到林散耳“疯墨”,我不可不在此花些篇章,纯粹个人眼慧,与读者分享。 7 O0 [* \ \* K: |1 D
/ P( j& t H2 t& c ]3 I“先得笔力,继则退火气,使气魄遒劲而纯。”林散耳语也。这里的“继则退火气”,指的就是用好墨法的道理。用好了墨就能“退火气”,“使气魄遒劲而纯”,此林散耳之极高见解也。
% t' K( w2 n4 b; A: n9 n# i) t8 T" m h% x1 A4 |* K, u5 m
8 D( q. v: @; W9 z0 P! ?2 \ 林散耳于书道侵淫甚深,偶有偏执,瑕不掩瑜。其“笔法墨法”,常用残肢断体力施涨墨、浓、淡、枯、润、肥、瘦加以渍水变化救之,多有心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矣。
U' @! E3 c/ u1 ^; ]
: y( H6 \0 j0 K) H l2 B( k& Z* v怀素能于无墨中求笔,在枯墨中写出润来,筋骨血肉就在其中焉。林散耳亦能做到。笔蘸浓淡墨写,一笔写数字,里面起丝丝,枯湿浓淡;润含春雨,干裂秋风;有笔又见墨,有墨又见笔;做到了笔是骨,墨是肉,水是血的境界了。 & P/ V! t9 A H- w
! W {0 e& Q5 y8 B$ \ p' I$ L' Y# ]( b$ r& j, }
林散耳用墨以宿墨为主,其神秘之方就是在宿墨中略加点太白国画颜料,再加点鲜墨,然后装模作样地,在墨砚里研磨一下。每次书写作品,必调墨为之,一般不直接施以焦墨、浓墨……
9 z2 e8 R2 t* I; S; J/ G1 G% Z, ?+ a. J
7 a: Y/ V: Q* `) `+ a
古人书法嫉尖,宜秃、宜拙、宜厚、忌巧、忌纤。林散耳能秃、能厚、能拙、不怕尖、不怕纤、还施巧,常用勒笔勒出刚劲来。
0 C7 }3 j7 u6 m
7 B, @ z! a: N# O5 M% X% z0 I
/ ^8 t* c9 v' C& J8 b “墨韵横流”,自由使转,随心所欲而不伤“结体、笔意”者,境界最高。此法林散耳不能为也。
$ |- y" B+ j) Q9 F7 q; [9 F
1 S8 b. q9 {# ?, l1 l" b1 H6 |& ? e) P1 L
崇拜、服从、自我牺牲 6 P9 ?! C e' p* ?
% c$ v! C2 ` D* v s+ q 反观当下,很多书画、收藏爱好者,都习惯性地用耳朵听事情了。先崇拜、后服从、最后就自我牺牲。他们往往一听到某某主席、院长,就崇拜得不得了!还是某领导专家教授推荐的,放心了,不知不觉服从了,钱就自我牺牲了。你一说,这个怎么不好,那个怎么不好时,他便“去你的!”,“文人相轻!”,又说“你喝醋了!”。以上种种都是靠听而坏了的事情。为什么不能靠听来鉴别字画的好与坏?因为小学生甚至一个农民头,一经炒作,某大师、专家、教授一树起母指,他们就晕。小学生、农民头就不知不觉地成了“大师” 了。作祟者、欺骗者,能力太强。拍卖会上,“瞎子买,瞎子卖,还有瞎子在等待”。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作祟者太多,庸众更多。庸众多,必有庸官在后作祟,庸官作祟作用太大了,自然而然,人多得势,市场就大好。其实书画的好坏,可通过我们自己的眼睛一看二比较就出来了,但得有二三年的画画写写,胡涂乱抹的过程。$ i6 T1 W. U; p' _" k. h; R
$ `; P3 Q x2 N" f
; u% x+ w9 Y' e% |% n “大人物用脑,明白人用眼,庸众用耳”。5 a# C0 ~* J A9 h
- ~" `0 S8 V! E& T, L0 l 0 {- w" J3 |. n9 G3 |5 z, _
用脑者恶,用眼者实,用耳者都被恶者和用眼者洗脑后还被笑为庸人……,庸人最终是掏钱最快的那一个……
6 D) {/ G/ E3 U4 o, ^0 ]( W* g. ?7 k& Y
毛泽东主席云“……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
; K* l. l6 G: `5 h W \& I) N Y @; f3 y9 r4 j0 O
. y7 e+ S" A! z& U 鲁迅说:“中国本来是撒谎国和造谣国的联邦。”又说:“凡是愚弱的国民……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B1 Y9 E9 w& L! ~/ u
+ ~* \! s( i' o+ G# F
) n$ o! Z" y; N 你们读了我的文章,你们找找你们的位置,你们是用脑、用眼、用耳的呢……
+ C2 i# X, i u
6 E' h9 M9 F: D9 q& q2 q
6 u9 F# j- V- y* J% r/ F; ~) r,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