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876|回复: 6

一腔孤寂,满纸悲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1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一腔孤寂,满纸悲凉                  

                                                                           -----苏轼诗稿《寒食帖》赏析与解读

一.写作时间及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11月29日圣谕贬为黄胄团联副使。实为流放罪人。次年(1080年)正月离京往黄州,东坡是二月初一到黄州(今湖北黃岡),贫病交加,亲人离散,报国无门,归家无计。可想其心情之悲凉孤寂。元丰五年(1082年)的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就是诗人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寒食节的那天晚上,潇潇苦雨下个不停,半夜无眠,思前想后,思绪万千,即兴书稿,一腔孤寂,满纸悲凉。没想到这篇于东坡雪堂随心即兴写下的诗稿!会被后人,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世神品。
    东坡被贬黄州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线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继而转向了宗教。甚至练起了瑜伽!其谪居黄州,筑雪堂、号东坡,视海棠为知己,春寒苦雨,卧闻凋残,荒凉之感,油然而生,报国无门,嗟叹不足,因以成诗书与诗悠然共鸣。

蔣勳则认为書寫<寒食帖>的時間大約在翌年,或元豐七年離開黃州以後。试问:如果是先撰写好诗稿,其后再来书,在书写时为何还要出现掉字,误字!纯为无稽之谈!可笑之至!




二.书法赏析
   《寒食帖》,纸本,纵35.9厘米,横长188.6厘米。全文17行,共129字,此帖以行草写成,笔法自由,笔酣墨饱,神充气足,恣肆跌宕,飞扬飘洒,毕现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的精髓。通观整篇《寒食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纵观《寒食帖》通篇的笔法,由于使用短锋毛笔,东坡的执笔习惯,以及受当时的心情所影响,狭笔较多,如“来、惜、燕、闇 、屋、里、煮、寒、破、葦、墳、墓”等字都出现狭笔。以及出现的掉字“病”字,误字“子”和“雨”特别是写到第二首的时候,心情愈是悲凉不已,荒凉之感,起伏聚散,特别是“中”、“葦”、“紙”的最后出锋,不留间隙,紧紧接着就写下一字,甚至都连在一起,这是一种多么压抑的心情。其中还有几处的牵丝连笔皆因上一个字刚写完,笔尖还未离开纸面就急写下一字,因为是行书行笔,“花与泥”的牵丝连笔,本来是书写时,墨的浓淡,行尾末字的自然书写所致。观台湾学者蔣勳于北大所讲视频,对《蘇東坡寒食帖》的解读,非要说是东坡对花与泥的顾意!实不敢苟同!
一腔孤寂,满纸悲凉 ---苏轼诗稿《寒食帖》赏析与解读 - 清平乐 - 赏心斋




    据说东坡像拿钢笔那样执笔,因而点画往往左秀而右枯。他的学书经历,按黄庭坚说,也不过是学王羲之、颜真卿、杨凝式而已。苏轼每论及颜真卿,高山仰止,他的书法也以学颜为主。他的字没有颜真卿的堂皇、激越,却创造了另一种典范。在文人温文尔雅、诗文情致旖旎,以及心性的率真飘逸方面,迥然独出。
      
三.诗文详解                     
一腔孤寂,满纸悲凉 ---苏轼诗稿《寒食帖》赏析与解读 - 清平乐 - 赏心斋


原文(繁体)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
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
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裏。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赏心斋今译为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过了第三个寒食节。三年的时光何其漫长,然而又何其转瞬即逝,年年都想留住春天,春天又哪里能够留住。今年又偏偏这么多冷雨,春天竟像秋天般萧凉凄异。
倚在雪堂的床榻,想到海棠花在风雨中飘零,妍红的花朵沾满污泥。落红凄美!心如飘絮!
夜半无眠,突然感觉心情好了许多!精神起来,压抑的心情豁然,不知不觉中,心头重负,压力似乎一下子都荡然无存!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生病的少年,雄心不已,壮志难酬,报国无门!难道要等自己老了,头发都白了!是否还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抱负呢!

暴涨的江水将夺门而入,大雨无止无息。
小屋就像一叶渔舟,飘荡于烟水迷离。分不清是水里,还是云里!
空空的厨房里,用破灶难以点燃潮湿的芦苇,依然只能吃点冷菜了!
如果不是看见乌鸦衔来纸钱,似乎真忘了昨天就是寒食节。(诗人是明知故问!只是一种强调的手法而已)
君王的门庭深不可测,报国无门。清明扫墓,归家无计,我家的坟茔远隔万里。
也想学阮籍作途穷之哭,心却像死灰,风吹不起。




一腔孤寂,满纸悲凉 ---苏轼诗稿《寒食帖》赏析与解读 - 清平乐 - 赏心斋


注释(仅供参考)
1.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2.燕支雪:燕支,胭脂。古时又称作臙脂、燕脂、焉支或燕支,实际采自一种名叫“红蓝”的花,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整朵摘下,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晋崔豹《古今注·草木》记载:“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燕支,都可经过阴干处理,成为一种稠密润滑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姻脂”、“臙脂”。制作胭脂的原料,除红蓝外,还要加上重绛,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但胭脂二字也不全是用在闺阁中,也用作兵器的名字,《广雅·释器》载:“鱼肠、醇钧、燕支……剑也
3.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语出《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4.庖:厨房。
5.乌衔纸:乌鸦衔着纸钱。清明有祭祀的风俗,所以有纸钱。
6.哭途穷:在路尽头哭泣。语出《晋书·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唐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7.死灰:心境枯寂不动,形容消沉、失望。语出《庄子·知北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唐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自古江湖客,冥心若死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贴已经同步到 赏心斋的微博
发表于 2012-9-14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正派人也如苏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7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喜欢「寒食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8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8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但此帖难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4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1_253:}欣赏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4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1_253:}欣赏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