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5392|回复: 2

关于李斌权音乐书法不得不说的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9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关于李斌权音乐书法不得不说的话

王炳学

作为《墨乐之韵》一书的参与者,近期一直在关注这场较为轰轰烈烈的文字口水战。原来不想说什么,因为本人不擅长也不喜欢也没时间打这些无谓的口水战,今天看了烟消云散先生的文章感触颇多,有话在喉,不吐不快,在此仅就有关问题表明一下个人观点:

1、“音乐书法”无可厚非,李斌权的音乐书法没有脱离开书法的本质,只是在形式上与姊妹艺术联姻,相得益彰,增强了书法艺术的欣赏内涵。因为书法的节奏性以及韵律性是大家都公认的,在悠扬的乐曲中挥洒笔墨,而线条节奏随着音乐节奏流动、起伏,听觉与视觉感应共生,何尝不可?李斌权的音乐书法与一些根本不搭界的表演书法和书法表演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书法与音乐的搭配更进一步提升了艺术欣赏的价值,是一种审美方式的改变,与某位老兄说的“秦腔书法”、“黄瓜书法”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也因此我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李斌权先生的音乐书法的尝试。

2、关于身份歧视问题。与烟消云散兄有同样的感觉,当我收到书后,看到编辑的几个部分划分,也是如鲠在喉,感觉到一丝不舒服,我本人历来对什么名与利不是很在乎,不是假清高,而是自己有着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研究书法纯属业余,对于书画艺术是自己发自骨子里的挚爱。而其他所谓的“书法爱好者”很多都是专业评论家、理论家、书法家,并且自身工作也很专业。尽管有些不舒服,但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包容,这也是前一段与天津书协常务副主席张建会先生的一次谈话中提到的,建会先生对目前的很多创新和探索性书法追求都抱着包容的态度,很可贵,也很值得借鉴。

很体谅傅德锋先生,编辑一本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有所遗憾在所难免。但是,目前的书法界身份歧视的现象确实很盛行,圈子本位严重,有形无形的小圈子比比皆是,新的山头不断地雄起,圈子里的人对自己人吹捧宣扬,对圈子外面的人贬斥讽刺,说白了都是为了那三两口粮。一些人动不动就“著名书法家”、“著名学者”、“XXX创始人”,云里雾里,听着就反胃,不把你整糊涂了不算罢休,只有把你整糊涂了才能从中渔利。这样的事情很多,不光书法界,其它门类艺术和其它行业都存在这种现象,大家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但是,我认为,无论做什么,都是以实力说话的,东西好人家才认可,即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暗暗服气。肚子里没有真东西,拉虎皮扯大旗,早晚会露馅,也会被人鄙视。

3、关于学术争鸣的问题。多年来,很多人不是为学术而争鸣,很多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比如炒作,正的反的,大锅炒完小锅炒,实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要回锅炒,无所不用其极。这种事情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而目前在书法学术界的一些谩骂、攻击之风也很盛行,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关注,文人骂起来比流氓还流氓。我就不明白,现在很多原来的流氓都一心向善,在靠近和参与书法活动,很想附庸这份风雅,好消除自己曾经流氓的不光彩的一面,而我们的一些文化人却越来越流氓。烟消云散先生这篇文章虽然也有所指责,有所不满,但都是从正面角度去表达,去争鸣。而有的本人却不敢苟同。比如像刘正成先生的“集体堕落”是不是太绝对化了?是不是以偏概全?书法界有堕落,但到什么时候都不会集体堕落,因为任何事物发展都是辩证的、客观的。比如某位仁兄,以赵长青先生的身高与书法水平说事,还有前一段针对张海先生的指责。我认为,书法水平和领导水平是两码事,书法界的领导不一定是顶尖书法家,顶尖书法家不一定能担当领导的责任,尤其是党的领导。领导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能力。所以,我个人认为,谩骂、指责、叫嚣没有用,也解决不了问题,也因此,强烈呼吁正常的、学术性的学术争鸣,有不同看法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沟通,一到了打架,我们的那点文人情怀、文人义气就会丧失殆尽,没什么意思。说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前几天和一位刑侦预审专家的聊天,他说:在我们预审那里,你的预审室如果很乱,拍桌子瞪眼,说明你无能。在你强大的心理攻势或者充足的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低头认罪,那才是预审的最高境界。所以,在此更加强烈地呼吁,书法界多一些争鸣,少一些争吵,让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艺术研究和学术研究上。

个人观点,敬请指正。

(这是在烟消云散先生文章中回复的话,因过于仓促,里面有几处错字,现予以改正,重新发帖。请大家多指正)

发表于 2012-8-30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窃以为,固然书法的节奏性以及韵律性与音乐有相通之处,要在悠扬的乐曲中挥洒笔墨,令线条节奏随着音乐节奏流动、起伏,必须使书法内容及书写状态与音乐的节奏高度吻合。假若音乐至高潮时,而书写内容未进入高潮,书写状态也未达高潮;而当书写内容及状态至高潮时,音乐却又不是高潮之时,三者很难吻合,更难创作出高质量的书法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见地。我在为李斌权先生写文章的时候,看了三遍他在维也纳的表演,在书写过程中,他还是基本能够与音乐节奏相互配合,我想李斌权先生也对这一点有所认识。他在去维也纳以前估计应该尝试性地演练过。尽管现在大家对音乐书法褒贬不一,但我总认为,这只是欣赏形式的变化,是两种艺术门类的有机融合,其根本没有脱离书法的本体。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鼓励一下创新呢?特别是那些没有削弱书法本源和艺术发展规律的创新,大家应该多给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