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969|回复: 6

《说文解字》中的十种主要解说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4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形、音、义的字典,是我们掌握古代汉语、学习中医古典著作所不可缺少的一部重要工具书。但由于它成书年代久远,内容比较艰深、专用术语生僻繁杂,而后人所撰写的有关《说文》的文章不是过于简略便是过于冗长;虽然后代也有一些象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那样一些比较好的著作,但能读到它的人毕竟不多,所以,对初踏入中医门槛而古代文化知识又较欠缺的青年来说,要想通过不长时间的学习使能基本上掌握《说文》这部工具书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对书中那五花八门的解说方式,初学者更是感到困惑棘手。不少青年同志反映,希望对书中众多纷繁的解说方式有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以解决他们在学习《说文》时首先遇到的这个大难题。因此,我不揣冒昧地整理出这篇讲稿,从《说文》的几十种解说体例中选取了十种最常见而又比较重要的解说方式,分条列出,各举二例略加说明,以期对这些青年同志有所研裨益,并祈望由此得到大方之家的指教。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说文》对字的解说虽然相当复杂,但它有一个总的解说规律,即先释义,接着根据“六书”析形,最后释声。了解这一点,对我们掌握以下十种解说方式很有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05-3-14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文解字》中的十种主要解说方式

《说文解字》中的十种主要解说方式  [转帖]
王晓江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形、音、义的字典,是我们掌握古代汉语、学习中医古典著作所不可缺少的一部重要工具书。但由于它成书年代久远,内容比较艰深、专用术语生僻繁杂,而后人所撰写的有关《说文》的文章不是过于简略便是过于冗长;虽然后代也有一些象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那样一些比较好的著作,但能读到它的人毕竟不多,所以,对初踏入中医门槛而古代文化知识又较欠缺的青年来说,要想通过不长时间的学习使能基本上掌握《说文》这部工具书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对书中那五花八门的解说方式,初学者更是感到困惑棘手。不少青年同志反映,希望对书中众多纷繁的解说方式有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以解决他们在学习《说文》时首先遇到的这个大难题。因此,我不揣冒昧地整理出这篇讲稿,从《说文》的几十种解说体例中选取了十种最常见而又比较重要的解说方式,分条列出,各举二例略加说明,以期对这些青年同志有所研裨益,并祈望由此得到大方之家的指教。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说文》对字的解说虽然相当复杂,但它有一个总的解说规律,即先释义,接着根据“六书”析形,最后释声。了解这一点,对我们掌握以下十种解说方式很有帮助。
一、解释象形字。许慎对他认为的象形字一般直接用“象形”二字来点明。(以下举例皆以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的《说文解字》本为准)例1:“斤”。《说文》第299页下:“斤,斫木也。象形。凡斤之属皆从斤举欣”切。第一句“斫木也”是说明字义为“劈砍木头”。然后指明它是象形字。“几斤之属皆以斤”是说“斤”本身便是一个部首,也就是说凡带有“斤”的字都属于“斤”这个部首之内。后面的双行小字是反切注音,是南唐时给《说文》作整理工作的徐铉加上去的。(以下举例反切略去。)
例2:“心”。《说文》第217页上“心,人心,土藏,在身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凡心之属皆从心。”这几句话是说心是人心,是配属于五行中土的藏腑(段玉裁注:此为古文尚书之说),在人体内部。是象形字,而博士(指秦汉前后的一些文字学家)认为“心”当属“火”“心”本身又是部首。
二、解释指事字。书中对这类事的解说分二种类型:
1.直接点明是指事字。
例1,“上”。《说文》第七页上:“┴,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之属皆以┴。”
例2,“下”。《说文》第七页下:“┬,底也,指事。”
2.用“象××之形”表示指事字。(注意:此解说术语很容易使人误解为解说象形字)
例1:“疒”。(注意此字不是简化的“病”字。)《说文》第154页上:“爿一,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Zhu)之形,凡疒之属皆以疒。”这是说“疒”是“凭借”、“靠”的意思,是由指事符号“-”和象形字“”组成。(有人认为“爿”即是“床”,也有人认为爿指墙。见《文字源流浅说》第339页。)是指事字,它说明了人有病就靠在墙上或躺在床上这种情况。
例2:“血”。《说文》第105页上:“血,祭所荐牲血也,以皿,一象血形。”这是说用“一”这个指事符号表明装在祭神器皿中的东西--牲畜的血。(早期金文中的“一”与作“·”,甲骨文写为“口”。)
三、解说会意字。对这类字的解说也分为两种。
1.直接指明会意。
例:“信”。《说文》第52页上:“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句中的“从”是用来指出它后面的字是形符(意符)。
2.仅用“从×,从×”表示会意。
例1:“宁(寍)”《说文》第150页下:“宁,安也。从宀、心,在皿上。人之饮食器所以安人”这是说这个字由“宀”、“心”、“皿”三个形符构成,用一颗心放在屋子和饭碗之间,有吃有住来表示“安宁”这个概念。
例2:“析”。《说文》125页上:“析,破木也。一日析也。从木、从斤。”这是用“斧(斤)”,与“木”两个字来表示劈开木头这个新的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4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文解字》中的十种主要解说方式

四、解说形声字。《说文》对形声字的解说最为复杂而且使用频率也最高故对此应特别重视。它的解说方式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一般解说方式,后两种最特殊解说方式。
1.用“从某,某声”来说明形声字。“从某”是说以某字(甲字)作为形符、“某声”是说以另一字(乙字)作为声符。
例1:“病”。《说文》154页上:“病,疾加也。从疒丙声。”前一句是说疾患加重日病,后一句说明“疒”为形符,“丙”为声符。
例2:“肓”。《说文》87页上:“肓,心上鬲下也。(1936年版辞海曰:“下上二字误倒。”)从肉亡声。春秋传曰:‘病在肓之下’”。最后一句是举《左传》上的话为例。
2.用“从某某省声”来说明形声字。读这个解说术语时首先要断句正确,因《说文》正文中无标点。它应断作“从某某省声”。还要注意这两个“某”代表不同的字。“从某”,如上所述,不再赘述。“某省声”的意思是拿一个省略了一部分结构的字作为声符。换句话说,作为声旁的字已不是原字的全部形体,而只是原字的一部分而已。
例1:“疒寸”。《说文》154以下:“疒寸,小腹病。从疒,肘省声”这是说形符是“疒”,声符显“肘”,但“肘”在住这个字的声旁时,省去“月”,只剩下“寸”,而这个剩下的部分仍具有“肘”的读音。
例2:“梦(夢)”《说文》142页上:“夢,不明也。从夕,瞢省声。”这是说“夕”为形符,“瞢”是声符,但在新构成的形声字中,这个声符只用了原字的“夢”而省去了“目”,但“夢”仍具有“瞢”的读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4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文解字》中的十种主要解说方式

《说文解字》中的十种主要解说方式  [转帖]
王晓江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形、音、义的字典,是我们掌握古代汉语、学习中医古典著作所不可缺少的一部重要工具书。但由于它成书年代久远,内容比较艰深、专用术语生僻繁杂,而后人所撰写的有关《说文》的文章不是过于简略便是过于冗长;虽然后代也有一些象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那样一些比较好的著作,但能读到它的人毕竟不多,所以,对初踏入中医门槛而古代文化知识又较欠缺的青年来说,要想通过不长时间的学习使能基本上掌握《说文》这部工具书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对书中那五花八门的解说方式,初学者更是感到困惑棘手。不少青年同志反映,希望对书中众多纷繁的解说方式有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以解决他们在学习《说文》时首先遇到的这个大难题。因此,我不揣冒昧地整理出这篇讲稿,从《说文》的几十种解说体例中选取了十种最常见而又比较重要的解说方式,分条列出,各举二例略加说明,以期对这些青年同志有所研裨益,并祈望由此得到大方之家的指教。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说文》对字的解说虽然相当复杂,但它有一个总的解说规律,即先释义,接着根据“六书”析形,最后释声。了解这一点,对我们掌握以下十种解说方式很有帮助。
一、解释象形字。许慎对他认为的象形字一般直接用“象形”二字来点明。(以下举例皆以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的《说文解字》本为准)例1:“斤”。《说文》第299页下:“斤,斫木也。象形。凡斤之属皆从斤举欣”切。第一句“斫木也”是说明字义为“劈砍木头”。然后指明它是象形字。“几斤之属皆以斤”是说“斤”本身便是一个部首,也就是说凡带有“斤”的字都属于“斤”这个部首之内。后面的双行小字是反切注音,是南唐时给《说文》作整理工作的徐铉加上去的。(以下举例反切略去。)
例2:“心”。《说文》第217页上“心,人心,土藏,在身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凡心之属皆从心。”这几句话是说心是人心,是配属于五行中土的藏腑(段玉裁注:此为古文尚书之说),在人体内部。是象形字,而博士(指秦汉前后的一些文字学家)认为“心”当属“火”“心”本身又是部首。
二、解释指事字。书中对这类事的解说分二种类型:
1.直接点明是指事字。
例1,“上”。《说文》第七页上:“┴,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之属皆以┴。”
例2,“下”。《说文》第七页下:“┬,底也,指事。”
2.用“象××之形”表示指事字。(注意:此解说术语很容易使人误解为解说象形字)
例1:“疒”。(注意此字不是简化的“病”字。)《说文》第154页上:“爿一,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Zhu)之形,凡疒之属皆以疒。”这是说“疒”是“凭借”、“靠”的意思,是由指事符号“-”和象形字“”组成。(有人认为“爿”即是“床”,也有人认为爿指墙。见《文字源流浅说》第339页。)是指事字,它说明了人有病就靠在墙上或躺在床上这种情况。
例2:“血”。《说文》第105页上:“血,祭所荐牲血也,以皿,一象血形。”这是说用“一”这个指事符号表明装在祭神器皿中的东西--牲畜的血。(早期金文中的“一”与作“·”,甲骨文写为“口”。)
三、解说会意字。对这类字的解说也分为两种。
1.直接指明会意。
例:“信”。《说文》第52页上:“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句中的“从”是用来指出它后面的字是形符(意符)。
2.仅用“从×,从×”表示会意。
例1:“宁(寍)”《说文》第150页下:“宁,安也。从宀、心,在皿上。人之饮食器所以安人”这是说这个字由“宀”、“心”、“皿”三个形符构成,用一颗心放在屋子和饭碗之间,有吃有住来表示“安宁”这个概念。
例2:“析”。《说文》125页上:“析,破木也。一日析也。从木、从斤。”这是用“斧(斤)”,与“木”两个字来表示劈开木头这个新的概念。
四、解说形声字。《说文》对形声字的解说最为复杂而且使用频率也最高故对此应特别重视。它的解说方式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一般解说方式,后两种最特殊解说方式。
1.用“从某,某声”来说明形声字。“从某”是说以某字(甲字)作为形符、“某声”是说以另一字(乙字)作为声符。
例1:“病”。《说文》154页上:“病,疾加也。从疒丙声。”前一句是说疾患加重日病,后一句说明“疒”为形符,“丙”为声符。
例2:“肓”。《说文》87页上:“肓,心上鬲下也。(1936年版辞海曰:“下上二字误倒。”)从肉亡声。春秋传曰:‘病在肓之下’”。最后一句是举《左传》上的话为例。
2.用“从某某省声”来说明形声字。读这个解说术语时首先要断句正确,因《说文》正文中无标点。它应断作“从某某省声”。还要注意这两个“某”代表不同的字。“从某”,如上所述,不再赘述。“某省声”的意思是拿一个省略了一部分结构的字作为声符。换句话说,作为声旁的字已不是原字的全部形体,而只是原字的一部分而已。
例1:“疒寸”。《说文》154以下:“疒寸,小腹病。从疒,肘省声”这是说形符是“疒”,声符显“肘”,但“肘”在住这个字的声旁时,省去“月”,只剩下“寸”,而这个剩下的部分仍具有“肘”的读音。
例2:“梦(夢)”《说文》142页上:“夢,不明也。从夕,瞢省声。”这是说“夕”为形符,“瞢”是声符,但在新构成的形声字中,这个声符只用了原字的“夢”而省去了“目”,但“夢”仍具有“瞢”的读音。
3.用“从某省某声”来说明形声字。它应断作“从某省,某声”。“从某省”是说取某字作为形符,但又不采其全形,只采用省略掉一部分结构以后的字为形符。“某声”即以某字为声符。
例1:“寐”。《说文》153页下:“寐,卧也。从省,未声。”这是花“宀爿 在作为另一个字的形符时省去了它本身的一部分一夢,只采用了剩下的部分“宀爿 ”。“未”是声符。
例2:“弑”。《说文》(6页下:“弑,臣弑君也。《易》曰:‘臣弑其君’。从弑省,式声。”这是说“弑”(杀的繁体字)在作形符时己省略掉了其中的“殳”,只采用了“杀”,“式”为声符。“《易》曰”是举《易经》上的句子为例。
五、解说会意兼形声的字。许慎用“从某,从某,某亦声”表示一个字既是会意字,又是形声宇。
例1:“瘧””。《说文》155页上:“瘧,寒热体作,从疒,从虐,虐亦声。”这是说此字义为寒热交替发作。“疒”、“虐”皆为形符,而“虐”又是声符。
例2.“返”。《说文》40页下:“返,还也。从走,从反、反亦声。商书曰:‘祖甲返’。返春秋传返彳。”这是说“返”是回来的意思,“走(即辶)”与“反”都是意符,而“反”也是声符。后面举商书之句为例。最后又说在春秋传中“返”写为“(彳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4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文解字》中的十种主要解说方式

六、解说某些因采用不同的形旁成声旁而产生的异体字。用“或从某”这种方式表示这类字。
例1:“膀”。《说文》87页下:“膀,脋肉也。从肉旁声。髈,膀或从骨。”这是说此字因采用了不同的形旁(肉、骨),所以在“膀”之外又出现了“髈”这个异体。
例2:“肊”。《说文》87页下:“肊,胸骨也。从肉乙声,臆,肊或从意。”这是说,此字因采用了不同的声旁(乙,意),所以在“肊”之外又出现了“臆”这个异体。(注意:这种说解中的“或从”不是指意旁而是指声旁。)
七、若两个字的意义在某个方面有相通、相同之处,则用“同意”二字来表明。这也是“同义互训”的一种形式。例1:“辔。《说文》278页上:“辔,马辔也,从丝从车口(Wei牵引车前进的器物),与“连”同意。《诗》曰:‘大辔如丝’。”这是说“辔”与“连”都与“牵引车前进”有关,两个字有相通之处。(“连”古文亦作“辇”。)
例2:“工”。《说文》100页上:“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与巫同意。”那么。“工”与“巫”在什么方面有相通之点呢?徐锴紧接着这段文字作了清楚地说明,他说:“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巫事应当遵规矩,故曰与巫同意。”
八、若一个字在结构分析成词义解释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时,许慎就用“一曰”、“或曰”“又曰”来表示第二种看法。
例1:“裘”。《说文》173页下:“裘,皮衣也,从衣求声。一日象形与衰(即蓑)同意。”以上表示对这个字的构造有两冲不同的解释,前一种说它是形声,后一种说它是象形字。
例2:“遁”。《说文》40页下;“遁,迁也。一日逃也。”这表明了对“遁”的意义有“迁”、“逃”二种不同的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4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文解字》中的十种主要解说方式

九、解说读音。
由于许慎所处的汉代尚无反切注音法,所以他在《说文》中常采用“读若”、“读与某同”这两种方式来表明字的读音,前一种类似后来的直音法、后一种多为假借。
例1:“月幾。《说文》87页上“月幾,颊肉也。从内畿声,读若畿。”这是说“月幾”的读音与“畿”同。
例2“匋”。《说文》109页下;“匋,瓦器也。从缶,包省声。古者昆吾作匋。款史篇读与缶同。”这个字实际是“陶”的古有字,意为陶器。《说文》中说它当时具体“乞”的声音,而在史籍十五篇中又穹“缶”的读音。因为“缶”、“匋”二字上古在同一韵部,故此二者可视为通借。
十、在《说文》中,作者对某个字的字音、结构、意义尚有疑问乃至完全不知作何解释的即用“阙”来表示、“阙”即“疑缺”。
例1,“叚(即假)。《说文》第64页下:“叚,借也。阙。”这是说许慎对这个字的形体结构不知作何解释。
例2、“水水”。《说文》第339页上:“二水也。阙。”这是说不知这个字的读音。
以上是《说文》中最重要的十种解说方式,初学者倘能了解熟悉之,则有助于提高阅读运用这部工具书的能力。当然,如有可能,对《说文》中其它若干种解说方式最好也能掌握,但这毕竟是进一步的要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0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文解字》中的十种主要解说方式

谢谢!
收藏!
有些发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