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d001

海上·上海 立足何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2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上·上海 立足何方?

我们发现,当我们在当代上海的文化交流与混合现象中寻找中国现代性的佐证时,可能过于急切地热衷于建构一个主体性权力话语,而忽视了一切文化交流最初、最直接的意义,即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断延伸的地平线、一个世界的框架。由此,我们得以在人类文明史和精神史的思想范围内追问中国文明在当代发展的机缘与可能性。文化交流所凸显出的差异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究之物,它使文化内省空间的确立成为可能。对之,我们应该留下足够的时间沉思,而非迅速将之纳入一个目的论的观念套式。这种目的论的功利主义维护着一种认同和解释现实的思想惰性,它常常将文化建构从存在之源中抽离出来,送到了一种似乎宏大、实质却狭小的层面中去,从而使我们"调和"和"建构"中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了反观自身的机会。恰是这种反观自身的机会,是上述现代性追求中建构内在的自我反思机制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籍以重新确立中国当代文化现实的独立阐释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个意义上,?quot;中国现代性"的关注和讨论应该是一种正在进行中的、与现实境域密切相关的思想和想象而非关于一个未经反思的现实或历史的描述与认同;应该是关于独立的自我阐释能力的有力的有益而坚实的思想探索,而非全球化蓝图中的"另类现代性"的匆忙而空泛的界定。
  何谓"上海精神"?一年多以来,这个诘问就象马格利特画中巨大的苹果时刻悬浮在我们的心中。每一届上海双年展的策划过程都是一个不断反复着的讨论、争辩与选择的过程,这是由特定的历史现实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它才得以反映出当下纷繁复杂的文化现实,并获得了某种可能的阐释能力。
  当我们眺望这个改变了东方地平线的巨型都市,并企望把握其它地域性格特征的时候;当面对上述诸多文化问题展开思考,试图通过双年展来寻觅它的精神本象的时候,我们发现:上海,正是我们得以梳理这些问题的表征丰繁、内涵深刻却又难以辨识、歧义重重的主题本身。正如上海美术馆的建筑是八十年前海上飘至的"化外之物"、八十年代后成为某种程度上的城市文化象征的这一戏剧般现象一样。"海上·上海"的立足之点就在这纷繁变幻着的文化现象以及将这一现象置于全球境域之中展开积极而隽智的关注与讨论里边。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巨大变化如此具有戏剧性,我们只能从变化本身中获取理解它们的钥匙。因此,本届双年展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将上文所论及的各种文化问题尽可能多的纳入双年展的对话之中,以建筑起一个公共性的意义空间,正是它们赋予了上海双年展存在和继续存在的意义。
  今天,这个公共性意义空间的建立已成当务之急,这需要足够宽阔的胸襟,需要一个全球视野以及将这个全球视野本身当作问题来思考的勇气和能力--这些无疑正是上海在当代中国的优势所在。只有从这些优势出发,将文化问题、艺术问题重新置于日常生活和社会联系的磨砺之中,深入当下存在境域来去蔽求真、开启自身,我们才能再次获得独立的自我阐释能力,并以此支撑起一个当代中国文化的宏伟构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