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书法初学者

[转帖] WUWEI评喻书家(汇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6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WUWEI评喻书家(汇编)

王冬龄
王兄的书法早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即已具雏形,几十看定型下来以后较之林老之老滕又多发出来那么多新条,纵观传统书法部分虽多有涉猎然诸个书体无一体达到化境,是故仙境早到便乐不思蜀了。
王兄在现代书法孜孜以求、多有探索,虽然未能尽美但较于几十年不动的传统书艺又显得有些多动了,这两部分怎么能中和一下呢?
王兄留过美,心里的印象总强于笔下的英文报头,心中的墨舞远胜于几张舞者暗示。
不知王兄意气风发之时还能否效法林散老活到老临到老的精神
光充实一下笔画的内涵,少“创作”一点儿现代“墨宝”可能于之长远有益无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6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WUWEI评喻书家(汇编)

曹宝麟(一)
曹兄的米字写来的确是精彩,可是一直处于极品的临书状态,也就是米就是我,我就是米,所以对于同样处于临书时段的学子们来讲那真是极至了。
可是细品米字的行气,字与字之间的避让引领依稀可见,因为他书写的时候在想着内容而浊在背临什么,或是在写作品。
曹兄已深得米字结体用笔之法,随意涂涂诗稿,多给老婆留几个便条(除此之外曹兄一定以为那都是书法可以存世,实为坏事),或许,随便写以后再撕掉,或可医之,否则可惜这等身手,只能做中小学书法教师或单纯研究书法理论去了。
让历史可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6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WUWEI评喻书家(汇编)

曹宝麟(二)
曹兄临米字很是到家,然几十年来依然字字如稍息、昂首、站立,左右无关、上下不系,米氏的动感定格了无生气。
但愿何日方可施展身手,打破僵局,自出胸襟,人畅其才,笔畅其渠。
如无学识为基,曹兄此时法书几与工匠同席,顺便一论,现人学米多爱其用笔,再借王铎放成大字,数年之内即可上市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6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WUWEI评喻书家(汇编)

魏启后与曹宝麟
魏老是当今书坛上既有继承又有发挥,人书俱老的值得尊敬的老书家之一。
魏老的行草书已接近随心所欲、挥笔自如的境地,其气势之流
畅,意识流般之布局无不显示此老对通盘的考虑已入化境。
而这些都是曹兄所短之处。
反之魏老笔简之处都不见曹兄领会米字最为精微之所在,使魏老书法走入精深受阻。
魏老已老不知尚能饭否?
曹兄尚轻,不知可否举重若轻乎?
书此帖之时已凌晨五时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6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WUWEI评喻书家(汇编)

韩天衡
从韩先生的印章与论印来看,在技术上已臻化境,较之古人亦有不遑多让之处。一些刻前、刻中与后整理的心得确让学习中的学人受益匪浅。八十年代独领印坛风骚,当之无愧。
纵观先生治印,是印是有书、书中有印型刻象。然近些年来印作多向精巧或大朴拙方向(两极)试探但都不甚成功,主要是因为篆书的功力在此时较之篆刻需要提升来讲有所不逮了。(因鸟虫印的书写功力要求不明显,故先生以此仍可独步天下)。笔形在印中有现,技法也是以辅之。但笔意弱,且自我意识为中心的部分过多精炼,自然抒发被不自然的经意所代替,古趣越来越少,随意的发挥也多被理智的思考所代替。精到不精神,为夺风采而特意表现出来的“假、大、空”造型已成韩氏品牌,不免显得俗气。
以韩氏对篆书的理解,还没有到达与其名相附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6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WUWEI评喻书家(汇编)

林健
功也在这个鼻子,过也是这个鼻子,这种感觉是我看完了林先生相片以后感觉到的还是以前,我已经无从说起了。
与石开先生相近的感觉是二位先生都有一个纲领。石开先生是用一只礅布在礅和拖,而林先生是结了一张网然后用一只鼻儿来扯,活生生的拉出造型来,有时候很美,有时候很做作,但是这就是林先生的个性,也成了一个标志。
所以每当我看到林先生的印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想到那只硕大的鼻子来。
当然,石开先生的字印也我想起来他拖沓的长发与胡须来。
有人讲画家画像,终了越画越像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6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WUWEI评喻书家(汇编)

石开(一)
石开先生的东西不能说没有灵气,不能说没有天分,(包括印和书法在内)让我想起个故事。小孩子刚学会说话,不知道从哪里学来一个冷不丁骂了一句街,啊呀,可把大人乐坏了,都过来夸这个孩子聪明,更多的人觉得有意思,一来二去小孩子就误解了,便一路骂下来,大骂而特骂,惟恐骂的不精,骂的没水平,惟恐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惟恐别人不再称许他。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傻眼了,再训他训不过他,再校正他,他已经不会别的人,再骂他毫无疑问根本骂不过他,看着这么个聪明孩子变成了这么个样子,大家没有责任吗?(这个世道)
这个孩子一发不可收拾,居然研究出书《骂人大全》,更去教更多的人如何如何,不知道骂人是多丑!
骂都骂到这个份上了,让人不叫声绝也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6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WUWEI评喻书家(汇编)

石开(二)
说石开先生聪明绝不为过,在那么多人都想出新都想写出个性的时代里抢先出得头来,也与石开先生自己在学术上的努力与社会上的经营有着很大的关系,这都是一个成功者的能力的表现。
我曾经见到过石开先生的一幅(好象是斗方)小行书(带颜味的)很是精彩,但是后来石开先生开创出自己的风格以后便在自己的风格中加入了很多人为的符号,为的是加深人们的印象,为的是使自己的风格更为突出。但由此以来使得刻意的成份太多了,原先自然表达的部分被掩盖掉了,自然的东西少了,自然精气神就没有了,只剩下一个躯壳。无论它做的多么精致,多么有个性,多么独特,也是死的。这才有人称之为“鬼气”。此外字也好,印也好,好象一出手都要经过筛子一样,或经过定型,而不是随性所为,这样做并不是一个有才华人所为。
字中、印中无骨,无骨之气或可称仙、或可称鬼,由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6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WUWEI评喻书家(汇编)

王镛(一)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所以才有了“风格”这个词儿。“风格”就是舍弃了很多而独崇某些自己酷看的东西,评判一个有风格的人的作品就应该在他擅长的风格所包括的圈子里去论,否则没得好讲。
王镛的成就是可傲于今世,开一派之宗,就在于他融砖刻于字、印,了然入其心胸,发于于笔墨与刀下,而非形式上挪用古典者可相提并论也。
砖为一刀一刀刻之,王氏入其至深,故一笔一笔之正书(隶、篆)得其神髓到了行书,王氏只落不提的用笔就画个满纸云烟,虚实不分!
刻印从刻砖,寿山无崩、青田脆崩,都没有砖崩,朱文可复刀去锐碴,(青田)白文复刀即多失天然刀痕。故王氏白文印多乱,远不如朱文印精悍。故取古于形,质(基本层面的汲古)虽化之,也同时受到限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6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WUWEI评喻书家(汇编)

王鏞(二)
大家都知道王镛先生的书法变自于汉砖。汉砖是一刀一刀刻上去的,所以王先生如果一笔一笔地写个对联确是精品。
然而写起行书来,原来只有沉笔慢慢才能写出来的砖味用快笔就荡然无存了。
只好在钢笔字的基础上发挥画家的本能
远看象片云,近看不见神,谁说是福地上下在倒气。
邓石如也是篆、隶、楷优于行、草。
顺说一句,用笔过重或只按不提者难以飞扬。然而用笔飘在纸上轻入轻出者亦难得深髓,是故帖、碑要同习之,当代书家应付展览要用大家,教教学生、自己玩玩册页、手卷、信札要用小字,不易
即使都擅长亦有长短,终归于性格使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