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dslici9

[推荐]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真草隶篆四体百家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9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真草隶篆四体百家姓

下面引用由一得2005/08/19 05:43pm 发表的内容:
开什么玩笑,看这字也不像是王羲之写得嘛。来者是客,希望楼主自重,不要误导各位道友
我误导? 那 上海同文印行 也会出错吗!笑话! 不是玩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9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真草隶篆四体百家姓

我看楼主还是把图片弄正了再发,可以让大家看的更清楚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9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真草隶篆四体百家姓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您看我这不是得罪了一个不是。
我说不是王羲之的字是有原因的:
1 王字没墨迹,有也是后人摹本
2 王字雍容典雅,哪像所发俗不可耐
3 从未听过王羲之还写过四体百家姓,百家姓乃是北宋年间才有的蒙学读物,和王羲之年代相差太远了
4 从所发图片来看更接近颜书,若为王书也是后人把王字加工,完全失去了王字的本来面貌,若让人学也是误人子弟。
  老兄发帖当鼓励才是,我想因为是对所有网友负责,才说了不该说的话,语气过重,向您道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20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真草隶篆四体百家姓

《百家姓》的作者是王羲之?
  八十年代初期,我偶然得到一些王肯堂的《六科证治准绳》手稿,里面还夹有一本有太元二年丁丑字样且落款是王羲之书的《真草隶篆四体百家姓》残贴(见照片)。因为是医学专著,里面保存了许多传世秘方,当时也就没有随意扔掉,留下几本涂改轻的扔在家中的陈年衣柜里。
  近几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走热,这几本被岁月尘封的破册页又被我翻了出来。人到中年,生活乏味,沿着古人走过的足迹,寻寻觅觅,生活中平旦又找回一份新的乐趣。
  王肯堂,字宇泰,一字损仲,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江苏金坛人,生于1549年,卒于1613年,明代万历十七年进士,曾授翰林院检讨,参与国史编修。后因上书抗倭,朝廷不采纳他的建议,遂愤然称病辞职还乡,重操他少时喜欢的医业,著成闻名华夏的六科《证治准绳》四十四卷。他博学善友,曾与邓其昌论书画,与外国传教士利玛窦论历算,与郭澹论数纬,与曾柏论参禅。当时在离金坛不远的江苏南通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外科医生叫陈实功,据我手中的这些资料显示,二人当时也过往甚密。这位名噪一时的大医学家只活了六十四岁,比书圣王羲之逝年仅长六岁。二人性同,其致一也。
  为什么要把王肯堂和王羲之联系在一起?从那本王肯堂遗留下来的落款为王羲之书的《真草隶篆四体百家姓》入手分析,我判断二人可能是一脉相传,《百家姓》的作者有可能是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生于东晋元帝大兴四年辛巳,卒于孝武太元四年己卯(321—379),享年五十八岁。据《即墨县志》等考:其祖籍即墨皋虞,有王公墓。王公就是王吉,汉宣帝时谏大夫;子王骏谏大夫、京兆尹、丞相;孙王崇管至大司空,加封扶平侯。王氏一族后迁至琅邪临沂。晋名臣王祥、王览及王羲之皆为其后裔。王羲之因官右军将军之职,所以世人又称王右军,在任期间,关心民众疾苦,因和上司王述不和,后淡漠仕宦,辞职还乡,寄情山水,采药炼石(见刘尚勇《王羲之书法作品集》)。当此时,南北对立,烽烟四起,王羲之是否居家临沂?金坛位于六朝古都南京脚下,这里是否应该繁衍着王氏一族?也在情理之中。
  王肯堂是否为王羲之的后裔?这大概连王肯堂也无从说起,笔者在此也不过是大胆设想。履高曾而上,又谁能起九源而问之?恐今唯有孔夫子一家而已!
  《百家姓》为何人所著?王肯堂遗留下的落款为王羲之书的《真草隶篆四体百家姓》是否是王羲之的真迹?这不是我等庸材所能考证的。本人在此仅就自己的一点浅薄认识谈谈看法:
  《百家姓》传为宋代有国时两浙一位姓钱的小民所著(见王明清《玉照新志》)。陆游《秋日郊居》诗第三首自注云:“农家十月,乃遣弟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可见《百家姓》早在宋代已广为流传。作者具体是谁?历史上是个谜。这本落款为王羲之书的《真草隶篆四体百家姓》传之于王肯堂,来自两浙,与历史传说有吻合之处,难道是巧合吗?但它是否为六朝产物,这还需从本《百家姓》的纸张、墨迹以及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等方面去分析考证。
  本《百家姓》纸张四周已朽如腐叶,内部尚佳,呈淡黄色。背部纹理粗密,正面有纹铁锈色。墨迹已脱为麻脸,说明其年代久远。四种文体中唯篆书墨渍浸润漫漶,这是由于篆书结构繁沓,书写缓慢所致。书上有许多乱线、暗线以及作者沾有墨渍的手印,在放大镜下隐约可见,无疑是作者在制格或书写时无意间留下的,至于笔画有如暗丝,若隐若现者不胜言之。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不能一言以蔽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言其刚柔,然其“刚”显而易见;“柔”却在腠理——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不亲临其境,亲把其脉,四时不废不能领悟。“横多露锋上挑,竖多用悬针,上下映带,同工异曲,一榻直下,斜中求正”等等都是后人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概括,没错;然则字随“义”出却又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一大特证。限于笔者的水平,在此不能例举。清代王树在《论书剩语》中说:“作书者不可不通篆隶。今人作书,别字满纸,盖缘末理其本,随俗乱写耳??????”。汉字由篆通隶的最大区别用郭沫若在《古代文字辩证的发展》一文中的一句话就是:“变圆形为方形,变弧形为直线??????”。隶书由篆书演化而来,它的脉道里流的是篆书的血,鼓的是时代的气息。过渡段承前启后,如本贴中的挂耳傍,隶书以四种形式出现,这便是时代的气息,像新中国成立,汉字简化后,人们一时间繁简并用。隶书的方,方而不方;隶书的直,直而不直。观本《百家姓》贴,豁然明目。
  本落款王羲之书的《百家姓》帖蝴蝶装,有折有格。据此,有人认为是印本,不足为怪。印本呆板,写本灵活,略加区别便知。《素问,玉板论要》篇说:“著之玉板,命曰合玉机。”《玉机真脏论》说:“脉事因格”。清代张隐庵《素问集注》解释说:“言脉行至数之要,若版籍之有格有序。”据《四部正讹》等资料辨《素问》为六朝医家据《内经》缀辑易名而成,这说明我国六朝时已有印格或用尺牍制格。手工制的格起落笔处墨重,且有破格、回笔、重线等。
  王羲之的《乐毅论》中说:“围城而害不加于百姓”。这“百姓”一词,是否也说明《百家姓》早在六朝时就已经形成?且《百家姓》为四言体,以“王”字起韵;“赵”又合着前赵政权的兴起,“钱”为钱塘。说《百家姓》的作者是王羲之,似乎也不比“赵乃国姓,钱奉正朔,所以钱次之”无道理。王羲之的作品不见真迹,其摹本大都历史传之有序,本《百家姓》则不在序列之内,说不定是种种历史原因或“秘而不渲,渲而不秘;秘者入墓,渲者长生”的道理了。摹本本来自真本,岂有摹本生而真本从此亡的道理?
  当然,这也是我的一执之见,不免圆样之士嗤之以鼻。我想:历史有卞和刖足的故事,平凡的人有时也有不平凡的事;但不平凡的传事,必由自不平凡的人。
  谨以此文作为新闻线索传递给我身边的传媒。
  笔者:吕锡霄
  写于2004年1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真草隶篆四体百家姓

字迹似乎和我小时候看过的一本万年历(?)上看到的百家姓三字经的字迹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1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真草隶篆四体百家姓

一看就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2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真草隶篆四体百家姓

这个东西偶也有,和哪个“草书诀”,“草书要领”一般,无非书商伪托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2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真草隶篆四体百家姓

呵呵,真邪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3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真草隶篆四体百家姓

后人托右军名为之,古已有之,不希奇。
肯定不是右军所书,这点都看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7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真草隶篆四体百家姓

楼主要是稍微有点识别能力,可以发现那字拙劣不堪。
我们公社很多斑竹的作品都比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