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5964|回复: 18

[转帖]楷书技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3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楷书技法  
楷书的用笔方法和结体方法,因各名家的宇态风貌不同而各有异同。晋人小楷、魏碑、隋碑、唐碑,均属楷书范畴。特别是唐碑中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楷书,对后世习书者影响极大,受到世人推崇。这里将介绍带有共性的书写技法。在介绍中吸取历代书家名著和近代著名书家的有关论述,结合本人的心得体会,分类分目进行叙述,以便于读者领会和掌握。
(一)楷书的基本笔画
学习楷书,最基本的技法是学会笔画的写法,也就是用笔的方法。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毫芒,一点之内,殊衄挫于锋杪。”近代书法家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说:“涂墨以成点,引点以成画,积字以成章,万字千言,莫不由点画错综蛆织起来,故学书应首先学点画。”以上书论,均阐明从点画开始为习书的第一要义。
流传后世的“永字八法”,虽然总结不了所有楷字的笔画,但基本包括了楷字的点、横、竖、钩、挑、长撇、短撇等八个基本笔画的写法,如再加上“折”的笔画,共九个笔画,这就包罗了所有楷字的基本笔画了。正如由1到0的阿拉伯数字,可以组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数字是同样的道理。但是这九种基本笔画分布在若干楷字中,就要做到因字而异。比如点有左右之分,横有上下、长短之分,竖有悬针、垂露之分等等,这就需由总括到具体了。
(二)钩画
用笔方法和书写要领:钩附在多种不同形状的笔画上,是经过笔画的转换而形成的。如“水”字的竖钩,其钩附在竖画上:“室”字的俯钩,其钩附在横画上;“我”字的戈钩,其钩附在斜画上。当某一笔画写成后将要挑钩时,先要顿一下笔锋,一是显现笔力,二是能将笔锋收拢好,然后将笔锋变换方向挑出,呈尖状的笔画,即成为钩画。钩要挑得干净利落,钩的出锋要长短适度,不可挑得过长,钩的收锋要实。钩的种类较多,钩挑的方向也随之不同,因此书写难度大。首先应该注意到的是:不同的钩要掌握好不同的角度,有尖角形的,有方角形的……如果角度掌握错了,将会影响到字形美。
带竖钩的字,其竖或直或斜要随字而定。如:“门、身、永、则”等字的钩为直竖钩;
“乃、万、方、而”等字的钩为斜竖钩。带俯钩的字,其钩如鸟嘴衔胸毛一般,钩不可低垂,如“虚、守、冠、骨、官、宝”等字。带仰钩的字,其钩如同钓鱼钩一般,这种钩在“心”字或从属“心”字部首的字中用之。应该注意的是:仰钩的起笔用顺锋,不要切锋或折锋,仰钩的底部强度要保持平稳。如“心,必、思、虑,想、慧”等字。
长曲钩的起笔处和挑钩处要控制在垂直线内,使钩的整体于弯曲中见立,不使钩偏左或偏右。如:“犹、独、子、予、学、乎”等字。
浮鹅钩底部要平稳,钩的左部转角处和右部挑钩处一般的钩为方角形。带浮鹅钩的字,左边有部首的,其钩要略高于左部。如:他、池、驰、仇、花、孔”等字。
凡是带竖钩的字,其钩的竖画左右无其它笔画的即用平钩。平钩呈方角形,如:“丁、子、宁、手、乎、学”等字的钩均从此钩。
戈钩多用在戈字上或带戈的部首上,所以称为戈钩。戈钩要长,略见弯曲,斜度也较大。这种钩用于“哉、成、盛、我、武、威”等字上。钩要下伸,要低于字的左部,显得字势舒展。
短钩用于字的底部,其钩要短;用钩过长,整体字即显长,影响字形美。如“原、守、等、持、架、梁”等字。



发表于 2005-3-4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楷书技法

好!
还有呢?接下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楷书技法

我的体会是,要写好笔画,关键是练习形成笔画形状的腕法指法。这两样不对,笔画的形状象了,力也不会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5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楷书技法

下面引用由羽一先生2005/03/04 01:26pm 发表的内容:
好!
还有呢?接下去啊!
:em02:  :em06:  :em07:  :em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楷书技法

谢谢几位的鼓励支持。病了几天,未及上网,定会续着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7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楷书技法

注意身体!好好休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楷书技法

谢谢羽总啦!我接着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楷书技法

楷书基本笔画  
  学习楷书,最基本的技法是学会笔画的写法,也就是用笔的方法。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
画之间,变起伏于毫芒,一点之内,殊衄挫于锋杪。”近代书法家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说:“涂墨以成点,引点以成画,积字以成章,万字千言,莫不由点画错综蛆织起来,故学书应首先学点画。”以上书论,均阐明从点画开始为习书的第一要义。
流传后世的“永字八法”,虽然总结不了所有楷字的笔画,但基本包括了楷字的点、横、竖、钩、挑、长撇、短撇等八个基本笔画的写法,如再加上“折”的笔画,共九个笔画,这就包罗了所有楷字的基本笔画了。正如由1到0的阿拉伯数字,可以组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数字是同样的道理。但是这九种基本笔画分布在若干楷字中,就要做到因字而异。比如点有左右之分,横有上下、长短之分,竖有悬针、垂露之分等等,这就需由总括到具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楷书技法

 书写姿势  
一坐写
适宜写小字或较小的字以及四寸以内的字。正确的坐姿要领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头正 就是头面部一定要端正,稍微前倾,平心静气,不要左歪右斜,目下视,凝神于纸上,眼睛和纸面要相距一尺左右,切不要把头伏在桌上。这样,视线正当,下笔容易看准,又不损伤视力,有利于把字写得端正。
身直 要求身体一定要坐得正直,即自然端坐,两肩平衡,腰背挺起,略微前倾,胸部不要靠近桌沿,距离桌沿二至三寸(约一个拳头)为好,留有活动余地,呼吸通畅,不易疲劳,利于健康。
臂开 就是右手执笔,左手抚按纸一边,并要随时调整纸的位置,以保持右手在固定位置书写,两臂自然开张,形成均衡对称之势,胸部舒展,笔放在脸前,而不是放在脸的一侧。这样,才容易把字写得横平竖直,撇捺舒展,挥毫自如。
足安 就是两腿平屈而松弛,两脚自然分开,相距与两肩同宽、放平、踏稳,既不交叉搭腿,也不将脚尖翘起,更不要踏在凳子档上,这样,双脚与臀部成三个支点,共同支撑上身的稳定。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咏执笔图》说:“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足安”。可见只有“足安”,身体才能坐稳,利于写字稳健,便于运力。
二站写
站写,亦称立式书写,有两种姿势:立式俯写和立式书壁。
立式俯写适宜写四五寸以上的大字。其基本要求是:头俯、身躬、臂悬、足开。
头俯 要求头朝前方而下低,面向桌面而下视,让纸面、笔锋和墨迹尽收眼底以利于下笔准确,用笔得力。
身躬 要求上身体略向前倾,微弯腰,保持平衡,挥笔潇洒,用力自然紧凑。
臂悬 要求右手执笔全部悬空,手肘和手腕都不靠桌面,左手按纸,支撑桌案,利于笔运气和纵观全局章法,臂悬的转动半径最大,挥笔无拘束地、大幅度地上下伸展、左右挥洒,姿态开张,可尽一身之力而用之。
足开 要求两足左右自然分开,距离与肩等宽,动笔时,左脚略前,右脚稍后,站立平稳,以利气势雄健,书兴易发,效果甚好。若双脚并立,不易使出全身力量;如右脚略前,就会感到书写别扭,更谈不上把字写好。
立式书壁,亦称:“墙壁前站写”。利用这种方法写字时,是将纸竖挂在墙壁上站在壁前书写。其基本书写要求是:左手拿墨盒,右臂微弯悬肘,为了视觉正确观之,要求面部与墙面字的位置始终保持平等,同时随字位置的高低身体时有起伏,全靠两腿屈伸来调节。写字时笔濡墨量不宜太多,以防往下漫延流墨。用这种姿势写字的情况不多,难度较大,但用这种方法练习写字,能更好地训练运腕用墨技巧。米芾也说:“入学之法,在先写壁,作字必悬手。”悬手书壁是板书的一项基本功,长期使用这种方法练字,对书写水平的提高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蹲写
写特大的榜书和巨幅作品,有时因为桌面面积有限,就无法利用桌案站写,只好把纸或字幅等物放在地上,就用蹲写法写。写前首先通观全局,其次确定字形结构布局,然后再蹲写,其方法与普通蹲法不一样,是将左膝跪在地上,右腿曲膝下蹲,左臂支撑地面,同时并用手按纸,上躯前倾并下弯腰,右臂悬肘执笔书写。
以上三种,均须聚集全身力气,强调“气要足、力要遒”,通过臂肘、腕、指,输送到笔端,使笔力借墨毫而达于纸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楷书技法

执笔与用
要想写出巧妙优美的好字,就要正确地掌握执笔方法。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说:“学书有序,必先能执笔”。可见执笔之重要。
前人传下来的执笔方法很多,有龙眼法、凤眼法、拨灯法、二指法、三指法、四指法、单钩法、双钩法、捻管法、撮管法、握管法、搦管法、双手回腕法等等。
可以采用的方法有:载重法、握卵法、垂直法、平腕法。比较正确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且符合人的手腕生理特征和用笔规律的叫“五指执笔法”,相传是由“二王”传下来的,唐代陆希声得到后,再传至宋代钱若水,才公开出来。
五指执笔法的要领是: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指实,就是手指执笔要有力量,外侧四指相互靠拢,骨节向外,密实而不松散。内侧拇指中部骨节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圆如马镫形,这样五指一齐用力,执笔既坚实有力,又有助于运笔。使之松紧适度。太紧,运转不灵;太松,使不上劲。指实,才能做到“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力聚管心,执笔稳定。”
掌虚,就是执笔时掌心要虚空,不能曲指塞掌,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贴到掌心,好像手心里拿着了鸡蛋。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要张开大些。这样,运笔就能稳实而灵活,容易把字写得健美。
掌竖,就是执笔时手掌要竖起来。掌竖才能笔直,笔直才能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运转自如。
腕平,是指手腕与桌面要平行。康有为说“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竖其锋”。因为管直则锋正,这于运腕、掌声竖有密切关系,掌竖、腕平、管直锋正,加之悬肘用笔,既灵活又有力。
管直,执笔写字时要尽量保持笔管纸面垂直,使笔画容易保持中锋。但在具体的运笔过程中,笔管有时要有俯仰倾斜的情况,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稳。
执笔的高低:要适当,执笔的高低要根据字体的类别、大小和笔管的长短而定,一般来说,写小字执笔要低些,离笔头一寸左右,太低了笔画局促不自由。写中楷或大字,执笔要高一些,约二寸左右;写大楷和草书笔管要再执高一些,约三寸左右。执笔越高,回旋的幅度就加大,更便于挥运。但过高了,下笔飘浮,无力无筋骨。
另外,站着写大字,通常采用捻管执笔法,即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捏住笔杆上端,高高提笔,仍要求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这种执笔法适合书写大字,或者书写行草与狂草。用提斗笔书写特大的字或题壁,即用拇指贴夹住笔杆内方,力量由内向右用力,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列抓住园斗外面,用力方向
与拇指相对,小指则贴在下面,高悬肘腕,以臂代替笔杆的运转,这种执笔方法叫“提斗抛笔法”。另一种写特大字的方法是“双手回腕法”。它是用左手握住笔杆的上端,由左内向右外用力;右手握住笔杆的下端,由右外向左内用力。这样,双手齐力,气势豪迈全身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