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9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9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狂草王

刘小晴<行书基础知识>第四章 谈谈行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3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小晴<行书基础知识>第四章 谈谈行气

我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3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小晴<行书基础知识>第四章 谈谈行气

喜欢行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4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小晴<行书基础知识>第四章 谈谈行气

我要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4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小晴<行书基础知识>第四章 谈谈行气

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
:em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4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小晴<行书基础知识>第四章 谈谈行气

i qaj k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5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小晴<行书基础知识>第四章 谈谈行气

goo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5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小晴<行书基础知识>第四章 谈谈行气

    论中国书画之"得笔"
    从古至今,论笔法者无数,言之凿凿,都很有道理,真有某家之言读之能令后之学者明白其理,仔细想来终不是究竟,陈词不少,其文固美,读之可人,然而却不知所取,已经"得笔"者读之无益,未知其道者读之茫然.所谓的"折钗股","屋漏痕","锥划沙"等等一大堆的说词,足够砸死人的,要将读者砸醒就难了.
    怎样才可谓"得笔",想来实在不容易说明白,无妨勉勉强强一说,反正说的人多了,也不多我这一说,搏方家一笑亦可.
    若论"得笔",先得说说中国文化.如果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那么对"得笔"之说就容易理解得多.中国文化之精髓尽在一个"道"字,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万物者道,道生万物.万事万物唯道而生,无道则无物矣,这就是物之至道,至理. 所备者"理,象,数"也,不可或缺.而万事万物又不可一瞬不变,否则不复存在,这就是中国文化最根本之理,也是自然之理.本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原则.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老子这里的自然,并非某些学者所说之大自然,而是自然而然之自然,说俗点:就是那个样子!.遵循自然规律,就是最大的科学,所以祖先们历来反对人为的科学.试看近百年的科学世界,再反思祖上们反对人为科学的道理,那么当今社会之科学与否不难明白,留与后人说吧.
    为什么要"得笔",我说"得笔"就是得笔之"道",得用笔精髓,之真理,中国书画的特色就是笔墨,笔墨优劣与否既是评判中国书画质量的关键.不谈笔墨,中国书画也就失去了独立的价值和意艾.认为用毛笔在宣纸上画画就是中国画,无知,那是自欺欺人.如果不能"得笔"还谈什么中国书画.我们知道,凡是好的作品,必然是"精,气,神"十足,象人一样,"精,气,神"完备,哪怕相貌丑陋,其气质依然.反之身材相貌具佳,"精,气,神"不足者,和病人无异."精,气,神"是否充盈,既是书画作品质量高低的唯一准则."得笔"者得"精,气,神"其笔下之墨迹自然神彩飞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反之则不足观也!
    那么"得笔"之后的点线又该是怎样呢?
    一,"得笔"者力量丰盈.二,实中有虚,虚中见实,虚实共生,哪怕极小之点线也当如是.三,笃实厚重.细若游丝也不失也.四,刚柔相济.这不是一会儿刚,一会儿柔,而是一小点之中也有刚有柔,是弹簧一样的感觉,既具外貌,更备内质.五,变化不可捉摸.这不是人为的变,是一种自然的无规律的变,它与提,按,顿,挫毫无关系.笔下线条能表达这五点,应该说已经"得笔"了.黄宾虹有”平.重.园.留.变”五言甚是帖切,但终究不是究竟,书不可尽言,岂是这几句话所能道尽,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矣."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道者,是知道没有办法能说明白,既然没法说明白还免强要说,当然就是无知,所以我是无知者无疑."君之所读者,......糟粕已夫! "!,唯有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方可谓正道.固而得明师是为重要.至于"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者,与"得笔"风马牛不相及,最多算是笔法,或用笔之手法而已.
    怎样才能"得笔"呢?首先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行话叫"眼力",如果没有眼力,不要妄想"得笔".更别妄谈中国书画,言"笔墨等于零"者是对笔墨根本没有认识,没认识可以学习,当其真正学懂了再说等于零自然又有一翻有力的说词,不懂而闭上眼晴瞎说,那就成了无知老小儿,老了脸皮厚不会红的,但也可以闭嘴了!必竞会害子孙的.当今中国书画界之眼力,有三,五分者多,七,八分者少,十分者凤毛麟角,"得笔"者少之又少.知此,欲"得笔"者,就必须先练好眼力,唯一的途径就是多看.当然不是看形式,各有各体,你是你的他是他的,他的形式与你何干,要着眼细部,从一笔一画中分出优劣高低,最终找出"得笔"者.很多的裱工师傅和收藏家眼力都胜过一般书画家,原因就在他们把好的孬的看得多了.所以欲"得笔"者必先"得眼".好的线条是动人的,看的时间长了,不懂的人也懂,一样受其感染而获得美的享受.反之不可久观,越看越丑.中国书画并不是为了让人看不懂,而是要让不懂的观众逐渐得到良好的感染,从中获益,目的是利人的.那些不好的东西,哪怕出自伟人,名家之手,初看唬人,越看越丑,遮不住的.那些极尽表演能事,自吹自擂,互相吹捧者,终将为识者所鄙.
    有了一定的眼力再求"得笔"就有了正确的门径.(如果在名师指导下,没有眼力也可"得笔",可惜的是得了笔自己也不认识)老子言"知不知上,不知知下",所以最终还是要有眼力才行,有了眼力,才能正确的肯定自己,不为人言所动,具备了眼力之后,再找到最佳范本反复追摹,能坚持一年就小有收获,三年,五年就有小成.
    特别说一下,那些跟某某名家而非明家学过几年者,往往很难走出困境,反不如初学者来得顺利,原因就在先学者早已有了一些习惯和不正确的认识.如果再从头学习,自己已有先入为主的概念,新来者反不及过去的顺手,笔下也显得笨笨的,心中当然产生怀疑.其实眼力不够,优劣不自知,终难识其正道.
    一幅书画作品。的组成元素,一点一画质量不高,很难说这幅作品能高到哪里去.近几年的"豆腐渣工程"看来也差不多,要砸死人的.
   
     
[br][br]-=-=-=-=- 以下内容由 张无疾2005年12月20日 08:31pm 时添加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5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小晴<行书基础知识>第四章 谈谈行气

认真学习了。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6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小晴<行书基础知识>第四章 谈谈行气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6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小晴<行书基础知识>第四章 谈谈行气

我也想看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