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第一现场】“仁者乐山”李立山书画印作品展在北京漫斋举行(回帖有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6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位老者,看传统的东西有兴趣,年轻明友的现代作不知好在那里不敢恭维。但上面少则得一方我觉得有疏有宻,则得借边显得苍劲是方尚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祝贺“仁者乐山”李立山书画印作品展成功。
         最近网展面向一些成绩突出的青年才俊,都有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既强调深入传统,又呈现出强烈的个人面目。李立山的这次展览,我也有同样的感怀。
        李立山先生是一位多才的艺术家,他不仅书画印做得好,而且文章写得好,可谓艺、文并佳。年轻的八零后,居然有如此的成就,令人敬佩有加,令吾辈汗颜。
      李立山先生的行草书以二王为宗,旁涉颜鲁公之意味,体势开张、刚柔相济、用笔轻松自然毫不强求顺势生发。这种轻松却不含糊是建立在精致的基础上,每一笔每一画都有俯仰立卧、欹正敛张之态,十分到位。书写从容闲适透漏出悠然淡逸的趣味。大片空白营造出虚静的氛围。笔清墨淡风韵自远。他虽效法颜体,却没有一味的照抄照搬,而是在探索创新,赋予了自己的笔墨语言,有了自己的面貌,可以说,在当今书坛颜体高手中,唯有立山先生的作品的艺术性最高。
      李先生的印作,感觉其创作审美定位恰到好处,既与时代的审美特征相契合,又不失法度渊源且又合乎篆刻艺术自身的规律,借用《书谱》中的话来说,就是: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观李先生的篆刻,一字一画无不呈现了其巧妙的构思,高古的风格,来展现抒发自己对艺术的性灵。每件作品都精雕细琢,渗透着真意,通过刀法运用,在块面布局中鲜明地表现出不同轻重虚实的节奏感。一个小小的印面,承载着他的情感、气质、学识乃至人生理想。他的印作既有古印的平静醇厚,又有今人的风流倜傥,方寸之间的美在平淡中透着惊奇,在微小中透着宏大。
       李先生的绘画是真情的流露。他的画作,尊重传统,笔墨清新,章法自然,或高山或近水,或茅舍或高士,古木新枝,小桥流水,重峦叠嶂,曲径通幽,似桃源仙境,给人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享受。所作山水画,以宿墨淡彩,重笔入纸,逸笔出尘,写胸中逸气,书文人情怀。先生笔下,那山林秀水,危岩丘壑,幽径禅房,高天流云,老树新枝,峰间清泉,已不再是自然山水之象,而是画家赋予山水深沉而细腻的情感。其点线笔墨得八大山谷朱耷气象,画作趋于一种萧散古雅之姿。同时,他由书入印,由书入画,博学多才,堪称青年之佼佼者,吾辈之楷模。      
       有道是“自古英雄多磨难”,凭着一股不怕挫折、不服输韧劲,考进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经过几年的不懈追求和勤奋实践,又进入研究生院深造。在国内众多艺术顶尖高手的言传身教下,使得他在艺术之路得以向最高层次进发,终得累累硕果。
       在李立山先生的艺术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熟练掌握了笔墨技法之后,没有固守一家,而是取众家之长,探索创新,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无论书法、绘画、篆刻,他都在已经付诸实践,建议立山先生在熟练掌握颜体书法技法的基础上,再向二王、魏碑书风延伸,掌握更多的技法,增加书体的韵味。米芾说:“草书不入晋人格辙,徒成下品。”多数书家经验证明,二王是学习书法不可逾越的高峰。立山先生还非常的年轻,他的人生和艺术之路还十分的漫长,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为世人奉献更加美妙 的艺术大餐。
      愿求书作欣赏珍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7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声明,这是我前年给周振老师在江湖写过几句评论以外的第二次想写的评论.但并不是冲着奖品来的.并且我觉得这种优秀评论有奖品的做法本身就不好.言归正传,立山兄与我未曾谋面,但有过网络接触,也不多,所以也许彼此印象不深刻.2005年我考美院,那时候立山兄已经是学长了.后来我再浙江,他在北京,说起来是两大阵营,但是我看是两个龙潭虎穴,我这么说,立山兄许能体会一二.说险恶是又理由的.中央和中国有个共同的毛病,就是在本科阶段会吧学生塑造成准艺术家的形象,导致学生功利心极强,整日忙于所谓创作,殊不知,四年的本科,打基础都还不够.于是,走捷径,学老师!看看近10年的两大美院,学老师的比比皆是.北京学刘彦湖的还好一点,因为刘彦湖的东西好学.而学王镛的基本上都是野狐禅,因为根本不懂王镛老师的深奥.而我们这边呢,学王冬龄会被骂,况且还不可能学好.祝老师的作品没那么有特点,所以大家不学,于是学白砥,学"传统".之所以传统加引号,是因为这个传统是伪传统,是剥离了古人精神的所谓传统.而立山兄就是众多我们同辈中走自己路的佼佼者.体现在几个方面,绝不跟风.与北京方面的几个老师都能拉开距离.即使也在用传统做作品,也有着自己很独立的想法.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临的<裴将军诗>,完全是再抒发气质,是书写性的流淌,一看便能想到唐代的大气磅礴.虽然原帖都不一定是鲁公所为.还有就是立山的对联,第一次看到我就会心一笑:这明明是山东版的林散之嘛.记得曾有人评论林散之和沙孟海的区别是一个气壮,一个味酸,沙是难得的南人北相,甚于乃师,而林老则是标准的旧文人,高明处夹杂着酸臭味道.不知道立山兄是不是在中和这个酸味,如果侥幸言中,我们将隔空碰杯,会心莞尔.今次看到立山兄的新作(有部分好像是旧作),感触更深,在读研的这几年,立山兄坚持着,升华着.继续思考着.我敢说,当今的两大美院,书法和篆刻的高度如此匹配者,凤毛麟角.而且写字\刻印还都是在大道上走着.07年我在学校听过刘彦湖教授的讲座,但是抱着换换口味的态度去的.刘氏有言,书法如果是线条的艺术,那他早就消亡了.立刻引起我们的热议.其实他说的对.因为他没有说书法不是点画的艺术.线条和点画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今次看立山兄的大作,就知道他懂了.从某种角度说,王镛老师的深奥,他摸到了精神,虽然二者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这个展览,也有我觉得很无聊的地方,那就是这批不疼不痒的画.也许是当代某种思潮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书家一定要诗书画印全能才代表着有文化,不匠气,其实错了.我觉得立山兄的画就完全没有必要画.和书法同理,画,立山兄还没有独立起来.为了画而画,不是好事.我们看历史上,能书能画的,董香光\徐文长,书画是相通气的,道惟一,行之各异而已.再看当代,王镛是这样,石开也这样.都是通透的.孙伯翔一画画就成了老干部.不可取!不能再写了,再写有人以为我利用立山兄自我炒作了.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知我者道我痛快,不知者道我无聊.与立山兄共勉.

                                                                         壬辰小暑壶生于邗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7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 贺进


    哈哈,长得多像母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7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李立山的书画印作品展后,我先给中国艺术研究院提点意见,咱是中国艺术,是中国自己独有的书法、绘画、篆刻的艺术,而我们的导师,我们的研究生穿的礼服都是从外国传来的,我们不是没有民族的服装,我们的民族服装也可以成为礼服的,我们的汉服,我们的唐装都可以的,为什么不用我们的服装做为礼服。再说了,我们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们民族的艺术,我们不是企业管理、不是外贸英语、更不是法学等的学科,是我们的国学,我认为应当用民族服装做为礼服。希望能从中国艺术研究院开始。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马头生态工业城计生局(马头镇院内)

邮编:056046    电话:18632011931    胡利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7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声明,这是我前年给周振老师在江湖写过几句评论以外的第二次想写的评论.但并不是冲着奖品来的.并且我觉得 ...
唐晟尧 发表于 2012-7-17 11:54



    说得好,有见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7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看了立山作品
1、有专业的精神
2、富于融汇的个性
3、张扬的形象
4、少年老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8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8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8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