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柒零书法二十家 于 2012-7-11 22:45 编辑
代七十年代书家20人作品展
【王飞·方建光】
(2012年7月1日——7月7日)>>> 王飞
字成培;别号琴堂;生于甘肃兰州,曾学习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与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兰山印社社员.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毕业论文.优秀毕业生.庄汉生奖学金。创作专著有<王飞书法作品选>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王飞篆刻选>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水墨京南首届书家交流展王飞卷>香港文化交流出版社出版.
近期主要参展活动:
2012 水墨京南首届书家交流展 2012•5文字文明,纪念中韩建交20周年中韩艺术家交流展
2011 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邀请)
2011 “圣地问学”燕京八家精品展(山东)
2011 “藏经”全国书法名家写经展(北京)
2011 “翰墨焦点”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北京)
2011 “墨汇京缘”青年书家十一人提名展(北京)
2008 全国第六届篆刻展
2008 深圳首届篆刻邀请展
2007 中国美术馆当代篆刻大展
2007 西泠印社篆刻展三等奖
2006 首届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展二等奖
2005 广东首届篆刻展一等奖
2005 首届中国杭州国际草书邀请展
2005 全国第五届篆刻展 提名奖
2004 西泠印社第五届书法篆刻展
2003 “同人道”现代书法十三人展(六月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
2003 全国第二届行草展
王飞的“入木之术”
张怀瓘《书断》云:“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此乃言王羲之书法功力深厚及其达到的境界。何得王氏之“入木之术”? 通常的做法是像孙过庭《书谱》所言:“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锺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愈二纪”,虽一直“无间临池之志”,但还是觉得“有乖入木之术”。 王飞同先贤孙过庭一样:一是学习前贤的“余烈”和“前规”,二是在“专精”上下功夫,三是二十多年临池矢志不渝;不一样的是,他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另辟蹊径,以刀为笔,从篆刻切入中国书法的腹地密境。 纵览几千年书法艺术发展史,从陶器上的简单文字符号,到甲骨兽骨上的比较成熟的甲骨文,再到青铜器上的金文,乃至于石鼓上的石鼓文,等等,早期书法的书写工具都是刀。以刀为笔、以刀代笔是早期书法的生存状态。王飞从篆刻入手,在方寸之间的印面上刻写,可谓“取法乎上”,按照中国书法的生成规律办事。 蔡琰把笔法总归为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之法,书妙尽矣。”王飞在篆刻运刀中用“逆”,即刀锋在前,刀把在后,以锋入石,刀欲行而有物拒之,竭力与之抗争,如逆水之行舟,似长锥界面,紧快战行,沉着痛快,这正是古人说的“疾涩”之法。王飞从刀法悟得书法“疾涩”之法,此一得也。 书法是线条运动变化的艺术。春秋战国玺印线条的奇诡多姿,秦汉印线条的稳健遒劲,明清之际浙派的犀利刚劲,徽派的秀逸朴茂……古印线条丰神流动,拙朴古雅,曲直得宜,纵横有度,情态意趣盎然,常常让王飞如痴如醉。王飞从学习、临摹古印玺中悟得书法线条丰富的内涵和韵致,此二得也。 最重要的是,王飞长期的篆刻实践,让他获得了用笔如刀的感觉和能力,并用这种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冲刀的遒劲刚健、切刀的锋颖秀致、冲切并用的刚柔相济之中,通过穿插、挪让、参差、开合、收放等手段,参照界格、边栏诸因素,把方圆、轻重、疏密、拙巧等矛盾对立统一于一体,以“达其性情,行其哀乐”,以“传志意于君子,报款曲于人间”,此三得也。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些年来,王飞的篆刻和书法像两朵姊妹花竞相开放,在中国书协、西泠印社等举办的各项大展中频频入展并获奖。让篆刻和书法相互融通、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不正是王飞的“入木之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