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088|回复: 38

缅怀周汝昌先生——周汝昌印(文/张公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缅怀周汝昌先生
周汝昌印
   

张公者


周汝昌先生以所著《我与胡适先生》一书赠我,签名处钤盖着我为周老所刻的两方印章。白文《周汝昌印》和朱文《贺周汝昌红学历程六十周年》。

《周汝昌印》刻于2004年,采访周老时,周老女儿周伦苓女士言及周老曾用的名章大多都找不到了……当时也在《中国书画》杂志的冯令刚兄说我印刻得如何如何好……话说到这儿,回到杂志社后便主动给周老刻了这方名章。记得是一次刻就的。周老的书作硬朗洒脱,风骨挺拔,而我那时的印章创作追求厚重,创作时便有意增强字法的流动,以使周老钤于作品上时与书作协调。这方印虽为急就,自己却颇为满意,因而也就经常拿出去发表,也不排除向人显示显示:“我给周老刻印了……”但前提是“这方印我刻得满意”。虚荣总是第二位的。

周老对红学研究60年之际,各界欲举行纪念活动,活动需用贺印一方。周老建议能否在印中体现“玉”意,按周老意旨,把刻好的《贺周汝昌红学历程六十周年》印转呈周老,周伦苓女士打电话给我说:“我父亲看到印章后的原话:‘我把它当成文物了,都舍不得用了’”。我想这是周老在鼓励我,这方印章我自己并不满意,大概令周老高兴的可能是印边的类似宝玉的隐约的龙凤图案。

周老前几年曾令刊“曹雪芹像”,我曾多次思考曹雪芹神态,可总无法为雪芹造像。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宝玉、黛玉,都有一个曹雪芹,一旦落成具体形象,恐世人都难满意,盖心中之人难以附形。我更不想让周老心中之雪芹俗化。若必为之,则照周老的神态刻制一方,当便是雪芹之貌也。


(原文选自:中华书局2009年版  张公者著《一印一世界》)


该贴已经同步到 网站编辑的微博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缅怀周汝昌先生——周汝昌印(文/张公者)

附:
周汝昌先生题《一印一世界》   

周汝昌


张公者先生的这本新书,体例和内容都堪称创新二字之真义,我喜欢这样的创新。创新者并非“喜新厌旧”,在我意中恰好相反,所谓“新”者皆自“旧”生,非由“旧”生之“新”乃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新而没有根源,则此“新”根本不能成立,即假新而非新也。再看书名题曰《一印一世界》,这就更好了,不妨让我引《红楼梦》里边的诗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这文章造化四字由四姑娘惜春既题作匾额又溶入诗句,可谓恰到好处。我如今把文章造化与《一印一世界》联系在一起,不管张先生的本意如何,我却自以为是不无道理的。因为,曹雪芹借惜春之笔而特意标出这个“文章造化”,与张先生的自题书名,说的都是我们中华文学艺术的根本理论与实践的最高总结。换个方式说,在我们中华人看来,每位大艺术家都与宇宙大自然的创作者等同,即所谓“造化主”者是也。我们常说每一篇好作品都有它自己的“境界”,这“境界”是什么?本来是佛经中的用语,指的是学佛之人修到的造诣等级,有高深的层次等级分别。而如今张先生不用境界一词,不说“一印一境界”而大书“一印一世界”,我觉得这可更好了,我以为这表明了张先生对制印艺术的非比一般的认识体会。我不知道应该再用什么样的“白话”来翻译张先生这个题名的语义,但我却能体会到张先生制印的造诣比境界更为广大、高超得多了,所以,我很喜欢这个书名,若是引申开来,我们应该做到“一首诗一世界”、“一篇文章一世界”乃至“一部书一世界”才是中华艺术的理想准则。

我自愧于制印之道一无所知,我只能看到张先生的篆刻不雕不巧、浑浑厚厚,有一种大自然原始的鸿濛之气,这正是“一个世界”的艺术表现吧。

戊子八月初三日周汝昌题于铸梦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汝昌著《我与胡适》

251751219171768750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6-1 14:06 编辑

张公者为周汝昌先生所刻:“周汝昌印”。

张公者为周汝昌先生所刻:“周汝昌印”。.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汝昌赠张公者《我与胡适先生》一书签名。

周汝昌赠张公者《我与胡适先生》一书签名。.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汝昌题张公者篆刻
释文:金石味厚,造像含情,边款行草尤奇。张弓者篆刻。周汝昌

abbr_5e444dfb38208df8100dc7f278e20bb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95岁红学泰斗周汝昌逝世
临终嘱咐不开追悼会


周汝昌.jpg



周汝昌 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1939年考取燕京大学西语系,1947年涉足于红学研究,成为继胡适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2012年5月31日凌晨1点59分,“红楼痴儒”周汝昌辞世,终年95岁。据周汝昌的女儿周伦玲介绍,老人走得很平静,临终嘱咐一切从简,不设灵堂及追悼会。

离世前一周,他向女儿口述了新书的提纲,以为不久便可以开始写作,但生命的火烛骤然而熄,新书的写作成为未竟之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68434175.jpg



缘起
红楼一入六十载
周汝昌生于1918年4月14日,长于优渥的诗书之家,诗词吟咏,丝竹书画,无所不涉。但旧学新知混于一处,而无导师循循促学,他曾作诗:“大化从来变几端,我生之世态千般,小童何以知途向,瞎马盲人旅亦难”。
时局维艰,求知不止。1939年周汝昌考入燕京大学西语系,中间因战争辍学几年,至1947年复而入学。大学毕业时,他以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惊座四方,成为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的第一名研究生。
1947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外文系的周汝昌,收到其四兄信函,言及他看到胡适之新近的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提到敦诚、敦敏系曹雪芹生前挚友,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
兴奋之余,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题名《曹雪芹卒年之新推定》,于1947年12月在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发表。胡适看到此文,后极为赞赏,把自己珍藏的《红楼梦》研究史料,托人送给了他。
自此,周汝昌正式踏足红学研究。他在曹雪芹身世研究上接续发力,开始投入到《红楼梦新证》的写作中,历时5年,完成了《红楼梦新证》,以丰富详备的内容及开创性,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于1953年出版,三个月内再版三次,一时洛阳纸贵。
《红楼梦新证》被誉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它所考证的事实与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红学的重新兴旺,可以说是后世红学研究的基础。之后因各种政治风波,历经艰难,至“文革”结束,才得以回到自己念念所系的红楼研究中,晚年致力于红楼梦真本伪续的考证上。
晚年
贡献在于“大视野”
晚年,尽管双目失明多年,红楼痴意难减,周汝昌平日里由儿女们照顾饮食起居,每天上午听儿女读书报后,便开始以口述的方式延续自己的红学研究。流年暗逝,老人家却从不在家人面前表达自己对时光的焦虑,痴迷红楼大美之境,躬耕不止且乐在其中,一卷红楼触百思,最不愿儿女以年事高来劝他多休息。
“今年他过了自己94周岁的生日,作为儿女,在父亲耄耋之年仍能伴其左右,看到他一如既往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已是幸事,如此高龄辞世,应该说是喜丧。但想到真是生死两隔,仍然觉得无限悲伤……”周汝昌的女儿周伦玲笑着说完前半句,终泣不成声。
周伦玲说,周汝昌视红楼如生命,平时与人交谈,吟出红楼诗句,虽捻熟于心久矣,却仍会如孩子般,情不自禁鼓掌赞好,情真意切,令人动容。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卧病在床,只要女儿为他读些与《红楼梦》相关的东西,就会看到他褪去倦容,兴意盎然。
周汝昌毕生研习红楼,但一直保持着谦虚的姿态,始终认为自己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面前,才疏学浅故捉襟见肘。他也批评当下的红楼研究都是形骸而无灵魂。
今年年初,周汝昌出版了他的新著《红楼新境》,为口述之作。新书面世之后,赞词盈然,孔夫子网在四月份特意安排了他与网友在线交流,无论对方是怀着敬意而请教,还是以质疑批评的立场质问,周汝昌一律回以敬称:您。
当时有人请他评价自己对红楼的贡献,周汝昌说:“我既不能王婆卖瓜,又不能假谦虚,所以几句实话直说吧,我最重要的一点贡献就在于我研究《红楼梦》是用‘大视野’的眼光和心态对待进行的。大视野相对于小盆景而言,《红楼梦》不是一个好玩的小玩意儿,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精华,因为它包含总结了我们民族的文史哲和真善美,是一个前无二列的最美的大整体。我还是没有高的水平和能力把这个问题讲得更好,但我的努力方向却是如此。”
周汝昌不仅在红学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宋诗词研究上德高望重,曾主持编订《宋诗鉴赏辞典》、《杨万里诗选》等。他亦工诗,多述生平感慨,作文时常有诗歌附于文末。
今年5月份,在雅琴诗社的聚会上,他当场吟诵诗歌,不知老之将至。如果说,贵族气质的最大特征是从容优雅,那么,把周先生称作是贵族,绝不为过。

■ 生平著述
周汝昌一共有六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包括《红楼梦新证》、《曹雪芹》、《曹雪芹小传》、《恭王府考》、《献芹集》、《石头记鉴真》、《曹雪芹新传》、《范成大诗选》、《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书法艺术问答》、《永字八法》等。
其中,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为其首部也是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其丰富详备的内容以及开创意义在红学史上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被评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其历经五十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 周汝昌诗文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
一介书生总性呆,也缘奇事见微怀。岂同春梦随云散,彩线金针绣得来。
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
胡适等学者曾说《红楼梦》不足以与世界一流文学著作并列。我一直怀疑他们所说的世界一流文学著作到底是指什么。《红楼梦》到底哪些方面不及它们?他们用这么一句话就把我们自己的《红楼梦》给贬低了,我不服气。直到现在我还是坚持认为《红楼梦》是世界第一流的文学作品。
——周汝昌

采写/新京报记者 朱桂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周老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缅怀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