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307|回复: 3

工夫茶趣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3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工夫茶趣谈


每于静夜,冲一杯半淡半浓的工夫茶,捧着小巧玲珑的工夫茶杯,凝视碧黄的茶色,慢慢啜着,细细品尝着茶味,细细品尝着人生历程的甜酸苦辣的五味,便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人到了退休时刻,就得改变一下生活方式,特别是防止头脑的老化。“酒能使人醉,茶能使人醒。”饮茶,是最能令人头脑清醒的办法。有一首宋诗:“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写封建时代,皇帝传宣臣子进宫议事赐茶与饮,臣子喝了茶,归来兴奋得彻夜不眠。这说明茶确有提神醒脑之功效。
    茶能提神,我深有体会,每当精神困倦、喉头感到不适之时,冲一杯工夫茶饮下,即感到神清气爽,尤其是福建水仙茶,更能润肺。因水仙茶最解喉毒和消痰,熬夜之人尤为适宜。我觉得水仙茶优点是平、淡、清、纯。气味芬芳,回味甘醇。八十年代初期,有一个夏季,我在拓林市场见到了“北苑水仙”一时喜出望外,把店里的剩货一扫而光,人们都用疑惑的表情看着我,似乎我是个怪物。但我不管,把大袋小袋都装得鼓鼓的,一种满足感使我心情轻松起来。归家后迫不及待地试茶,当开水冲下茶壶时,一时香气扑鼻,涎水欲滴,及至沾唇,更觉其味无穷。从此后,我对水仙茶情有独钟。
    这几年,我体味到饮工夫茶的好处,能忘忧虑,能解胸中郁闷。因此,当我情绪低落,烦闷无奈时,我便点燃茶炉(泥风炉),煮水冲茶。因缺茶伴,故特买了一个陶制的小小茶壶,只冲二盅。茶冲好,先闻闻香味,对着眼前的小茶炉、小茶壶、煮开水的小水壶、红红的炭火及父亲特制的羽毛扇,和写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的茶鼓,举杯独酌。一时间五脏六腑似乎被那洁净的茶水冲刷荡涤着,此时此刻,有一种飘飘然的陶醉,无穷乐趣在其中,精神得到了升华,似乎进入了另一种境界。
    茶能引导人们进入一个默想人生的世界。所以饮茶之时,若在一个噪杂的环境,那真是大煞风景。苏东坡以茶喻美人,来说明茶的高雅。好的茶叶是在晨露中采摘,据说露水是天和地在夜间和融后的精华,多饮能使人兽长寿;茶叶经过露水滋润,能使人头脑清醒。故有“茶永远是文人雅士的饮料”之说。
    茶少饮有益,多饮伤胃。我想出一个办法,在茶叶中加入几片洋参、几粒田七花,泡出来的茶味更甘更醇,理更可口。因为茶叶偏少,脾胃也就不易被剌激。其实饮茶也不必太浓。“自宋代以来,喜欢饮茶的鉴赏家都认为一杯淡茶才是最好的东西。”茶疏的作者也曾说:“若巨器屡巡,满中泻饮,待停少温,或求浓苦,何异农匠作劳...”因此涓涓细滴,方知个中滋味。喝茶最好是慢慢品尝,待品出真味之后,再徐徐咽下。如此饮茶,会使人脱俗,会消除烦恼。
    我与工夫茶很有缘分,两岁时便饮上了瘾,而且晚上不饮茶便闹情绪啼哭不肯入睡,直到饮下上盅工夫茶之后,便睡得又甜又香。这并不奇怪。我喝茶是祖传的,我的祖母、伯父母、姑母、父亲和母亲,我的同胞弟妹及我们的下一代,算起来四代人都喝工夫茶。我的儿子三岁时便会冲工夫茶,当然是受我的影响。

发表于 2005-10-13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工夫茶趣谈

水仙茶是用水仙熏制的,还是一种鲜花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3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工夫茶趣谈

水仙茶是乌龙茶,也就是半发酵青茶。
水仙有两种,一种是广东产,凤凰水仙。
另一种是武夷山产的老丛水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工夫茶趣谈

对!水仙是乌龙茶中的一个品种。武夷山出产的也称闽北水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