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5799|回复: 3

东汉 蔡邕《熹平石经》残石 摹写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3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一称“汉石经”。其字体为一字隶书,故又称“一字石经”。汉代立五经于学官,置十四博士。各家经文皆凭所见,并无供传习的官定经本。博士考试亦常因文字异同引起争端,甚至行贿改兰台漆书经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由议郎蔡邕,堂溪典,杨赐,马日磾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得到灵帝许可。东汉熹平四年至光和六年(175~184),历时九年才制作完成,立于河南洛阳原太学门前。共四十六石,残石分藏洛阳博物馆、西安碑林、北京图书馆、台北历史博物馆等。

  《熹平石经》的书法为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的典型。因系官方巨制,书丹者自当是如蔡邕一流的国手。试以《周易》经石为例,略作分析。其结体方正,字字中规入矩,一丝不苟,点画布置之匀称工稳,可谓无懈可击。用笔方圆兼备,刚柔相济,端美雄健,雍容典雅,恢宏如宫殿庙堂。梁武帝《书评》云:“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观此可信。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说:“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了最高境界。……石经是两汉书法的总结。”当为的论。近年也有人讥其过于方整,而冠之以“馆阁派”。其实,它整饬而不板刻,静穆而有生气,和明清以来风行的拘谨呆滞的“馆阁”字,不可同日而语。惟其如此,《熹平石经》集汉隶之大成,不但在当时被奉为书法的典范,而且流风所及,至深且远。汉字字体由隶变楷的过渡,《熹平石经》起了桥梁的作用。

  本《熹平石经》残石(E),为台北历史博物馆收藏,该残石出土于东汉洛阳城开阳门外太学旧址——洛阳城东南十八里之碑楼庄朱家疙瘩,内容为春秋公羊经,表里镌刻,背面高49厘米,宽48厘米,两面共六百二十四字(本帖收录其中一面),是千年以来所出土最具代表性的石经。由沾化李杏村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购得,卅八年亲携来台,民国五十三年李氏因年事已高,以此国宝藏诸私家不如归诸公有,乃由立法委员会王广庆先生居间,复得政务委员叶公超先生赞助,由教育部长黄季陆先生以象征性之价格,即新台币二十三万元有价捐赠台北历史博物馆,终使辗转流离之国家重宝为博物馆永久保存。自此石经遂能公开展示。
20071105_10ec11317f011085c7a35oVZqZCJyJZs.jpg 20071105_1b9c4f16e93405f96472aBiv3T2rtxt3.jpg DSCF8803.JPG DSCF8804.JPG DSCF8805.JPG DSCF8806.JPG DSCF8808.JPG DSCF8809.JPG
DSCF8802.JPG
DSCF880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熹平石经》残石 摹写本 详见:淘 宝 网 搜“安然居熹平石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4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好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3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