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719|回复: 5

百岁老人——姚奠中(1913---)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2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度公 于 2012-9-28 18:31 编辑

2012年04月07日 08:12:07 来源:太原日报

4月6日早上9时,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百岁老人姚奠中步履轻盈地踏上山西大学图书馆的台阶,与全国各地来参加“姚奠中先生国学思想研讨会”的20位学者亲切合影,学者们以崇敬的目光追随着这位精神矍铄的百岁老人,“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学者们从姚奠中先生身上感受到一种精神和人格方面的强大力量。     姚奠中先生是我省稷山县人,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晚年收录的七名国学研究生之一,也是惟一健在的关门弟子。这位出生在1913年的百岁老人,从1936年起,践行老师教诲,胸怀教育救国理想,辗转南北各高校任教六十余年,善教播德,备受学生爱戴,可谓是经历了一个世纪风云的国学大家。治学,从教之余,姚先生优游于诗林艺苑,其诗、书、画、印被文学艺术界誉为“四绝”,2009年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由博返约回真向俗     姚门弟子刘毓庆,是山西大学国学院教授,他用八个字“由博返约、回真向俗”概括了老师一生严谨的治学和为人的高尚品格,姚奠中先生以这种人格力量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影响了周围很多人。     姚奠中先生的学问贯通文史哲各领域,发表过的专著及文章170万字,出版专著(含主编及高校教材)23种。其中获得国家级奖两项,省级图书奖六项。结集出版了《姚奠中论文集》、《姚奠中诗文辑存》、《姚奠中讲习文集》等。其书乃其学之流溢,吞吐古今、兼容碑帖、高古大气、沉雄典雅,楷、行、草、隶、篆诸体并臻上乘,为当代书法之翘楚。     “姚奠中先生的文章文字简练、精干,但含金量颇高。短文之中,处处显现出先生的真知灼见。”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孙明君对姚奠中先生“由博返约”的境界深有感触。     “姚老先生几十年从教,要言不繁,从中足见老先生深厚的功力。不论从治学,还是书法等方面,姚老先生很懂得运用‘减法’,处处体现出他的人生智慧,‘嘲月弄花何所施,不关民命不成词’,每每捧读先生的诗篇,总能感受到那字里行间所洋溢着的昂然正气,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从中我们深受激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李炳海深有体会地说。丹青开境界翰墨见性情     姚奠中先生不仅学问好,其书法也蔚成大家。正是因为有学术做后盾,姚先生的书法有浓厚的学者书法意味:笔墨自由奔放而又凝重内敛,气势磅礡而富有强大生命力,笔墨线条中透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已臻达人书俱老之境界。     正如著名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所言:姚先生是一位“于学俱识,于道能悟,于艺亦精亦通”的通儒。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冯其庸先生盛赞姚先生是“论学当今推独尊,四海共望仰巨幡”;“雄才博学百年身,四海堂堂第一人。”     治学、讲学之余,姚奠中先生还辑有《南国零稿》、《樗庐韵语》等诗集,并曾在北京、上海、太原、河南及美国旧金山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然则,姚奠中先生却并不以诗人、书画家、篆刻家自居,而是将辞赋丹青视为治学之外的“余事”。但也正因如此,姚奠中先生广博的学养、深厚的修为才会融注于诸般艺业之中,别开生面、卓然不群。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卢永璘说:“姚奠中先生的书学自成体系,这么多年,这支笔,一直在手里。先生的‘字’和‘为人’是一一对应的,深厚的学问和修养,莫不体现在‘字’里。先生的字,是其学识、节操、涵养、阅历综合性的艺术外化。”文化人格熠熠生辉     “今天的研讨会,我没想到的是,姚奠中老先生能亲自来和我们大家见面、合影,作为百岁老人,虽然知道姚老先生的身体很健康,但今天的见面,还是令我大吃一惊。在生命的奇迹上,姚老先生堪称冠军,其作品中透露出的生命气息与年轻人别无二致。”中国书协理事、发展策划部主任白景峰说这话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姚奠中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古风翩然的学者、仁者,在任何时候,他对生活都充满着信心、热情。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姚先生的这种境界,放弃戚戚之怀,做一个坦荡的君子呢?从百岁老人姚奠中的诗、书,画、印“四绝”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这位百岁老人身上那熠熠光辉的文化人格。
    可以这样说:在自然生命和艺术生命里,姚奠中先生都是一个奇迹。记者麻毓筠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度公
姚奠中——学者书法之大境界
来源:三晋都市报 2012年03月26日 10:14

    姚奠中简介
  姚奠中,原名豫泰,别署丁中、刈草、樗庐,1913年出生,山西省稷山县南阳村人。国学大师、教育家、书法家。
  姚奠中先生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政协六、七届委员、山西省政协五、六届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书协副主席、学术顾问、名誉主席。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主委、名誉主委,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韵文协会顾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协会理事,山西省古典文学会会长。
  从读私塾起,先生便对书法产生了极大兴趣,日课大小楷,十年不间断,初从元代虞集入手,后改学颜,并学小篆和隶书。1932年就学省城太原后,曾从山西著名学者、书法家常赞春先生攻习小篆,并于《石门颂》《郑文公碑》用功甚勤。
  姚奠中先生先后在多所高校任教六十余年。发表过有关中国古代文、史、哲论文130余篇,出版和再版专著(含主编及高校教材)23种,其中获得国家级奖两种,省级奖六种。
  文史哲方面的著述包括《中国文学史》、《庄子通义》、《中国古代文学家年表》、《南北诗词草》、《姚奠中论文选集》、《姚奠中诗文辑存》、《姚奠中讲习文集》。书艺方面,金文、篆、隶、行、楷皆备,而以行、篆为主,兼事绘画和治印。书法多写自作诗,和画、印一起,被称为“四绝”,并出版过大型《姚奠中书艺》和其余六种书艺作品集。
  先生自谓以书法为余。但经大半个世纪染翰挥毫、不断探索,使其金文、篆、隶、行、楷并臻上乘,达炉火纯青境。他的书法作品还被收入众多大型书画作品专集、应邀为各种重要社会机构和当代历史人物题书写牌、入位、勒碑,部分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及多处博物馆收藏。山西众多名胜,比如晋祠、五台山、解州关帝庙、鹳雀楼、常家庄园等处也都有姚奠中先生的翰墨。
  山西著名学者姚奠中先生是章太炎先生现在惟一健在的弟子。这位出生于1913年的百岁老人,真可谓经历了一个世纪风云的书法大家。后来欣喜地看到他的书法作品,感到姚老不仅学问好,而且其书法也蔚成大家。正是因为有学术做后盾,姚先生的书法有浓厚的学者书法意味,很好地表达了他深厚的文化内涵:笔墨自由奔放而又凝重内敛,气势磅礴而富有强大生命力,笔墨线条中透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已臻达人书俱老之境界。
  姚奠中先生篆隶真草各体皆下过苦功,而以行书成就最高。姚先生年轻时初练赵字颜字,有时还写钟鼎小篆隶书,但苦于不得法。他迷惘过痛苦过,正是在迷惘、寻求、痛苦、临池、修为中,一步步探索书法表现的魅力。
  在我看来,姚先生的书法成就与他的学问人格必不可分,他广博的学识使其在篆隶行楷各方面皆有所长。行草以颜体为本体,熔铸篆隶魏碑之精神,厚重大气,宽博混茫。故而周汝昌先生称他是“于学具识,于道能悟,于艺亦精亦通的‘通儒’”;徐文达先生评价其篆书“姚先生的金文古篆,更是堪称绝唱,当以‘神品视之’”;霍松林先生称赞其:“仲淹遗泽在,奇士起河汾。学入余杭室,文空冀北群。诗风追八代,笔阵扫千军。永忆同游乐,何时酒更醺”。真可谓,学识超迈、书艺精深、人品高洁、德高寿长。观姚奠中先生《樗庐闲墨》册页,四体皆备。开篇的楷书,写得通透自然,神形兼备;中间的各幅篆书,运用秦汉以来篆隶的淳朴古茂,书写独有的内在感悟释放于笔法奇肆豪宕中;隶书朴质丰茂,清新自然、通透洒脱;草书笔力雄健,心灵之笔出于人生领悟之后的真情怀,书法线条的舒和与人生怅触无边暗合。这种在册页尺牍中透出的清逸,获得了开悟之后的笔墨解放。其草书用笔老辣,在表面轻松自得中蕴含着笔力的遒劲,在天真烂漫的章法中透出其不争不怨、知足常乐的意绪。
  姚奠中先生的书法是“守正创新”的书法,其书法美学风貌呈现出“正大气象”。新世纪中国书法界需要这样的大境界书法,更需要这样的学术与书法相结合的大学者、大书法家。
  王岳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度公

古今通观真卓识鸿儒一代足千秋:专访姚奠中

来源:三晋都市报 2011年01月21日 14:03




98岁高龄的姚老从车里走下,等候着的人们争相希望与他握手。笑呵呵的姚老有些意外:“怎么来了这么多人?”一生积蓄悉捐出,姚老云淡风清:“这些钱,我自己花不着,儿女们也不用我的钱,本想资助几名贫困学生,后来大家觉得成立国学基金更好,就采纳了这个建议。这是一件小事,没什么,钱多了放在那里没什么用,要让它发挥作用。”
  2010年12月26日,“山西省姚奠中国学教育基金会”在山西大学成立揭牌。这个由姚奠中先生率先捐出100万元发起设立、眼下已募集到386万元的基金会,旨在扶持与弘扬国学的研究与教育。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大陆,国学得到此类个人捐助及基金运作尚属首次。
  姚奠中。让我们再回首,瞻望这位德高望重的通儒大家,他的百年人生,是怎样一座高峰!
  作传者眼中的姚老:“为人为学称双馨,桃李不言天下尊”
  2007年夏,山西著名作家王东满接到姚老女儿请他撰写姚奠中传记的电话,王东满“几乎被这突如其来的盛邀震晕了”。他与姚老相识不过因诗词结缘两年,然而面对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通儒的看重与选择,谁又有权利和勇气婉拒呢?著名作家在姚老近一个世纪的生命维度面前有了胆怯与犹豫,它们却拧不过那份责任感:“姚老的人生阅历,正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忧外患交织,大嬗变、大动荡、大变革的百年。姚老的经历本身就是折射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面镜子。”王东满每周上门采访两三次、每次不超过两小时,这样进行了一年多。他讶于姚老的思维敏捷、记忆清晰,“说到开心之时,常常禁不住前仰后合朗声大笑!”他将初拟的《大师姚奠中》《姚奠中》《姚奠中传》三个书名念给姚老。姚老一听“大师”二字,哈哈大笑,摇头摆手:“别大师了!担不起……担不起……”最后选定一个不加任何包装的《姚奠中》。
  1913年5月21日,姚老出生于山西稷山一户耕读之家,身在河南的伯父写信来为他取名“豫泰”,字“奠中”。7岁入村堂读书,习字临帖,用两年读完四年的教科书,开始读《四书》。12岁,以第三名考入稷山县第一高小,前两名一人25岁,一人28岁。姚豫泰因此有了绰号“第三”。聪慧的豫泰成绩优异,作文常被当成范文,而他的大量闲空用于画画和读小说。当时乡中办红白喜事的人家,常请这个十几岁的小才子去画画。
  1932年从运城菁华中学毕业,20岁的姚豫泰以优异成绩直接考入山西教育学院国文系,以“汾朔少年”之名写成诸子风格论文20多篇。这个除读书学习外一切吃喝玩乐都不参加的“理学先生”已凭书画文章享有盛名。因为参加学生反会考风潮,他受到被捕监禁3个月并驱逐返乡的惩罚。但他悄悄潜回太原住在老师家中,帮老师抄写史料、批改作文。1935年秋,23岁的姚豫泰负笈南下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在多位学界名宿指教下学业愈加精进。国专每年举办论文比赛,经、史、子、集四道题任挑一个,要求两个钟头作成。他以《拟庄子〈秋水〉篇》名列第一。
  当时章太炎先生在苏州创办国学讲习会,姚豫泰每周前往,立在窗外旁听。半年后考取太炎先生招收的唯一一届研究生,名列七人中第四。太炎先生辞世后,研究生中四人被章夫人聘请授课,姚豫泰从此开始了治学教书生涯,仅《说文》就买了18种。
  “七七事变”爆发,流亡开始。去南京、转安徽、赴徐州、往重庆……40箱图书毁于战火。“一片丹心伤碧水,两行血泪哭青山”。他辗转参加过抗日游击队,也在同学筹办的国学讲习班中任教。时年27岁的姚豫泰制定了十教条:“以正己为本,以从义为怀,以博学为识,以勇决为行,以用世为归,不苛于人,不阿于党,不囿于陋,不馁于势,不淫于华。”
  此后十数年间流离迁移,自皖而川而云贵,自中学而大学,教书同时他编演过话剧宣传抗日救亡,发起过集体辞职抗议官员侮辱教师,支持学生反对军统而被迫离职……“齐心赴国难,誓辞相慨慷”。
  1951年,姚先生受邀回到阔别16年的家乡,执教山西大学。“肃反”中被隔离审查;打成右派;挖矿炼铁;下乡劳动;“文革”被批;住牛棚;掏茅厕;烧锅炉;修田挖崖……浩劫结束,他以64岁年纪焕发了青春。授课带研究生、担任政协委员和多种学术团体负责人……170万字的学术著作;中国书法最高荣誉奖兰亭终身成就奖;道德文章无以复,诗书画印称四绝。
  女儿眼中的姚老:“识广胸怀阔,静观气自平”
  姚力芸说,父亲的生物钟是与太阳同步的。无论睡得好与否他永远晨曦微露便起床,揉揉腰搓搓腿,穿衣,永远整整齐齐。弄一杯淡盐水喝下,用拄杖将窗帘拨开——阳光进入,唤醒了全家人。
  父亲来到小院里晨练。早年是棍和剑,后来是太极与八段锦,现在是自编的十段操。揉膝、挥臂、抡手……回到屋里铺床叠被、清洗夜壶,全部自己动手,直到半年前骨折。
  鸡蛋牛奶,馒头米粥,一壶绿茶,读书看报,接待访者,泼墨挥毫……这便是父亲每日的写照,几十年如一。
  虽然上门者众多,有各种各样的求字、求教、拜望、采访……但父亲总是尽其可能接待并允诺。访者十之八九都希望与他合影,于是常常不待访者开口,他便十分体恤地配合,正襟端坐,笑容可掬。私下他也会笑着叹息“我成模特了”,但从不对访者显出一丝怠慢。
  外人以为以父亲一平方尺上万元之“润格”早已大发其财,其实他写字是不收费的,在他精神健旺之时会欣然提笔,分文不取。只是年事已高而求字的人又实在太多,遇到商业机构求字时我们才不得不用去找所谓“经纪人”的方式来挡驾。他生活很朴素。一件衣服要穿多年,而为灾区捐款、为患病的学生筹款,他总是第一个慷慨解囊。周围有死丧之忧他也往往是上礼最多的一位。
  父亲曾主动请辞九三学社主委的职位,也多次在政协、作协等换届时主动要求不再连任。他是以《礼记·儒行》中“难进易退”为行动准则的。
  父亲的学术与艺术成就与他的早慧有关。他是个独特的个体。上无锡国专是一个坎,一入章门又是一个坎。他对章先生极为仰慕。
  他是根本不理财的人,更不会去挣钱。当年从大别山去重庆,找汤恩伯司令部要路条,有人给他一大盒瑞士手表让他捎到重庆去代销挣钱。他在旅舍为难了一宿,第二天又去还给人家,说一块也不能做。不能发国难财。又有负责军需的安徽熟人通过便利让他夹带贩盐,这是送他挣钱的机会。他却说:“我不需要钱。”其实都穷到家了。
  2009年父亲已将一百万元积蓄捐出,当时只想做一个“奖教金”。后来大家谈到不如将这钱成立基金会来滚动发展。在许多领导前辈的大力支持下,去年完成了手续,而且数额扩充到386万元。我们4个子女每人捐了三万元。按规定,基金会理事会成员由直系亲属、捐赠者和指定专家学者各占三分之一。它产生的收益已经用于扶持山西大学国学大讲堂和《国学之声》两个项目。
  其实做他的孩子“非常倒霉”。他忙死了,哪有时间管我们的学习,而且受他牵连,我们兄妹4个上世纪50年代都辍学了,唯一沾光的是读到许多书。当时中文系学生来用塑料布把我家大书柜都封起来了,造反派来了一看,封了,就走了。我们就从底下弄出书来看。后来我问他古书该怎么读,他说,你就翻译《孟子》吧。我就那么一点点地,啃通了。
  但做他的儿女也是幸运的,我们从他身上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我想就是那种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情涵养,那份为社会为人民做事的精神。身处牛棚,他写下“畜樊同泽雉,濡沫比陆鱼”,借庄周典故与难友互勉;烧锅炉他一定要烧得热腾腾,糊顶棚他一定糊得最好。谈到过去的不快与苦难,他会摇摇手说:“算了,让它过去吧。”
  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他经历过几乎一个世纪所有的苦难而仍能够那样乐观,那样对社会有深情有信任。现在我越来越理解他了。因为他骨子里是希望做大事的,这个大事就是为民族为社会做事。在他那个时代,民族危难更其深重,他自己亲自参加过游击队,深知“解放”之不易。所以他由衷地赞美那些让民族站起来的人。他的衡量标准不是个人的,而是民族的。父亲以前没有读过小说《围城》。我推荐他读,觉得小说中所写与他辗转云贵教书那段日子相仿,可他说:“怎么这书里没写到一位真正的老师,没有一句提到抗日呢?”他的着眼点,他的生命倾注是在国家与社会与民族。
  弟子眼中的姚老:“平生文史余宏愿”“一山溪水汪洋”
  “学贵在识,艺贵在通,道贵在悟。三者备,是为中华人所独标之‘灵性’,其品味凌驾于智与慧之上,而不可以言语形迹表现。”周汝昌这样说姚奠中。
  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梁兴国2009年成为姚老入门弟子,治印“樗庐门下”。(姚奠中自号樗庐老人)。他拜师时给姚老鞠了三个躬。先生说江湖那套磕头不必。未必非拜,学习即为弟子。他本以为随姚老研习书法便已是一生足够的研究课题,后才知随其所学是攀之不绝的高峰、取之不尽的宝藏。
  “我也见过一些名家指点书法,许多人是给你说说就不错了,而姚老却是细化到一个笔画一个笔画地亲为示范。一位近百高龄的老者啊!”姚老对古文字学研究非常深,要求也极为严格。有次指出他“岁次”中“岁”字错了:“人所常见的这个‘岁’的写法其实不对:‘步’用‘戊’分开,一步步跨越时间的过程,为‘岁’。”若向他请教诗词更就长见识了。
  姚老的仪容从来是整洁庄重、一丝不苟。每件事都认真,礼节周到,更兼关怀体恤。每去姚老家总是怕累着先生,请教十分钟左右就主动告退,然姚老从未显出过半点不耐与倦意。姚老的药和水果是要定时服用的,一见保姆端着药前来,梁兴国便要告辞。但往往姚老摆摆手:“不急,咱把这个讲完。”还会主动安排:“中午你就在这里休息!”没有人不被先生的谦和仁厚所感动。
  姚老自“文革”以来厚厚九大本60多万字的日记,那是灾难年月中的记述,而点滴记录不怨不怒,只评古不论今,字里行间是豁达与担当。这更让梁兴国“有了对比才更知其人的伟大”。学养不必说,更深的感受是道、德、品、质。
  姚老有很大的包容心。他真心保护年轻人。姚老不轻易评价人与事,但“严谨得怕人”。他见不得不负责,常说投机取巧最终是害了自己,凡事要扎扎实实做。他对书法界或相互轻慢或相互浮夸的风气深恶。
  姚老也有幽默天真的一面。据说他曾在一次会议中,坐在台下,与相邻的张颔先生一起,两位世纪老人悄悄比赛背诵古代经典。“走近先生,才呼吸到真正的中国儒学大师的那最高的品德、那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先生说过:文化不是传承的,而是承传——你承了才可能往下传!能成为他的弟子是我的幸运,我不能辱没了先生的师名与学养。”
  记者手记
  1月15日,在姚老家中,姚老的矍铄与谦和,令人如沐春阳。他谈到经典的学习:“开始得越早越好。背诵得越多越好”。他谈到当下中国教育现状的问题与方向:“非常着急,但我习惯了不骂人,不悲叹,尽自己的力量去推动。”我给他看他自己的诗句:“寄语东风须著力?但期新绿遍天涯。”姚老再一次笑了。
  首席记者 冯 迪 文/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度公

山西表彰中国书法“兰亭”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姚奠中先生

2010年08月24日 07:50:28 来源:新华网山西频道



8月23日,中国书法“兰亭”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姚奠中先生发表获奖感言。     当日,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联联合召开了“姚奠中荣获中国书法‘兰亭’终身成就奖表彰大会”。     姚奠中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现年98岁,山西省稷山县人,是我国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招录的7名国学研究生之一,也是章先生唯一健在的弟子。     新华社照片,太原,2010年8月23日  新华社记者 南婷 摄     新华网太原8月23日专电(记者南婷)姚奠中荣获中国书法“兰亭”终身成就奖表彰大会23日在太原召开。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胡苏平表示,全世界正在掀起“中国文化热”“孔子学院热”的文化潮流,姚奠中先生获奖将会对激励后人继承先哲文化传统、促进文化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书法兰亭奖是由中宣部批准、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并评定的我国书法界唯一的综合性大奖,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专业奖,至今共举办过三届。在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比中,姚奠中先生被授予“兰亭”终身成就奖。     姚奠中先生是跨越了三个时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现年98岁高龄,山西省稷山县人,是我国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晚年收录的7名国学研究生之一,也是章先生唯一健在的弟子,现为山西大学国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山西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担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两届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姚奠中先生诗、书、画、印等作品先后被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在此次表彰大会上,山西省委宣传部还向姚奠中先生颁发了刻有“德艺弘通”四个大字的金字牌匾,以表彰他对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事业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度公


    姚奠中国学艺术研讨会在山大举行

2012年04月09日09:44    来源:《山西晚报》   

本报4月8日讯  (记者  王冠兴  实习生  冯琳)6日,姚奠中国学艺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对姚奠中先生在诗、书、画、印方面的贡献进行了研讨。

姚奠中先生原名豫泰,稷山县南阳村人,是民主革命家、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晚年收录的七名国学研究生之一,他的诗、书、画、印被文学艺术界誉为四绝。2009年,姚先生获得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三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2010年,他率先捐款100万元,发起成立了山西省姚奠中国学教育基金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