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974|回复: 7

林散之的睿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3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林散之的睿智
诸培弘 2005-9-17 17:02
  民国时期的南京,云集了一大批达官贵人、文化精英、学者教授。据曾经历过的老人们回忆,有多少“大书家”曾名噪当时。但仅过了几十年,历史便作出了无情的汰选,当时大红大紫的书家们大都烟消云散,他们当时留下的“墨宝”大多数也灰飞烟灭,偶尔能从故纸堆里觅得些残纸碎片,也散发着陈腐的气息。而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乡间遗贤林散之却作为“金陵四家”的杰出代表受到广泛关注。林散之的晚年被誉为“当代草圣”,逝世后还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十大杰出书家”、“中国千年十大杰出书家”,散翁遗墨近年来更是身价不菲,一字千金。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林散之年轻时便才华横溢,我们从他年轻时自订的《古棠三痴生拙稿》、《四时读书乐》诗稿就可以看出他当时的诗文、书法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林散之没有满足,而是拜求名师,学得真经。他先拜范培开,继而又拜张栗庵,后又由张引荐负笈沪上拜黄宾虹为师。在名师指点下,广泛搜罗和临摹古代碑帖,探其奥秘,明其要径。“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入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习。于汉师《礼器》、《张迁》、《孔宙》、《衡方》、《乙瑛》、《曹全》;于魏师《张猛龙》、《贾使君》、《爨龙颜》、《爨宝子》、《嵩高灵庙》、《张黑女》、《崔敬邕》;于晋学阁帖;于唐学颜平原、柳诚悬、杨少师、李北海,而于北海,学之最久;于宋之米氏、元之赵氏、明之王觉斯、董思翁诸公皆力学之。”一部《张猛龙》碑,他所临之稿竟有两部橱高。他铭记师训,师古人,更师造化。37岁曾抛妻别子,孤身作万里游。华山险峰、太白危途、黄山烟云、峨眉秀色,皆入其怀抱,并化作笔底波澜。
    林散之大半生时间游骋在古代碑帖之中。因为他深知,传统是继承不了的,要想得到传统,必须花大力气学习才能得到。浸之愈深,得之愈多。入之愈深,出之愈显。他没有沉湎于大王草书的凤翥龙蟠,怀素草书的惊蛇走虺,王觉斯草书的飞腾跳掷,而是独辟蹊径,独创“楷草”,童年摹习,白首始成。他从中国书法历史的长河中上下求索,从传统的海洋里“孤傲”地发掘属于自己的那一块书法语言,“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怒涛啸于侧而不变声”,过去,曾有多少忠实于“传统”的学究们,毕一生之功,但又有几个人能走出“传统”这条幽暗深长的胡同呢?
    书法作为艺术,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创造。历史上一切优秀的书法遗存,是书法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表现,却不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本身。如果把继承和发扬书法传统与再现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和其他历史上的某些优秀书家等同起来,就是用书法艺术的一个历史形态来否定书法艺术的生命本身。林散之深明此理。“余学书凡三变:初从范先生,一变;继从张先生,一变;后从黄先生及远游,又一变。唯变者为形质,不变者为真理。”“变者生之机,不变者死之途。”他研习传统,并不是为了“展现”古人,而是在书法历史的崇山峻岭里开掘矿藏,再用自己的心灵重新安排,并经过灵魂的酝酿,然后再把它重现出来。“既学古人又变古,天机流露出精神”。“以字为字本书奴,脱去町畦可论书”、“能从同处求不同,唯不能同斯大雄”。但他又批评那些毫无根基,割断承传的创新。对忽视民族传统的所谓“创新”,林散之是深恶痛绝的:“摇摇摆摆飞上天,钉头鼠尾钩相连。”他认为:“创新是自然规律,不是人为拼凑”。艺术发展中只有渐变、蜕变,没有摇身一变,忽视书法艺术的民族特点和历史积淀,不在民族传统上理解和认识,所谓的书法创新极容易变成“时髦”。时髦好学,三岁孩童,贬夫走卒“哇塞”,“拜拜”之声不绝于耳,就是明证。
    林散之是寂寞的。高超和深刻的艺术需要时间理解,高超深刻的艺术需要寂寞来酝酿。正因为如此,林散之才能从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中,自甘寂寞。“不要学名于一时,要能站得住,要站几百年不朽才行”,要“有创建,不动摇,不趋时髦,不求艺外之物,别人理解,淡然;不解,欣欣然。”“细字青灯夜夜情,窗前不倦写平生,年来何物催余老,半是风声半雨声。”喧嚣浮华中是体会不到这沉郁无奈的叹息的,也是读不懂散之老人的。许多聪明过人之人初出道时,鹰隼试翼,左右逢源,便沾沾自喜。君不见,“诗书画印四绝”、“诸体皆能、”“自成一家”之声到处充斥书刊、报端吗?有人曾当面称赞林老“诗、书、画三绝”,林老却板着面孔:“多了就不绝!”这不正是对时下急功近利、邀誉躁进的“书家”们最语重心长的忠告吗?
    齐白石年轻时曾写得一手乱真的“何绍基”体,八大山人早年学欧阳询、董其昌、黄庭坚,都几近乱真,傅山也“写鲁公《家庙》,略得其支离。又溯而临《争座》,颇欲似之”。但我们看到他们的传世之作,完全是戛戛独造,自成一家。林散之醉心传统愈久,创造的思想就愈强烈。他没有被传统所吞噬,而是在响亮继承后的果断放弃。这是绝情的,但孕育着新生,这是痛苦的,但充满了欢乐。浅薄和无知的所谓“创新”,世故而僵化的所谓“传统”,在林散之的书法艺术实践面前显得多么的可笑和可叹!书法是心灵的艺术,书法是天才的艺术!深刻而伟大的创造既依仗勤奋,更需要天才!
   

发表于 2005-11-6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散之的睿智

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6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散之的睿智

林老确实古今独步,沉下心做了学问
令后生心仪不已
只是以前读他的《笔谈》
说唐楷要习二十年,魏碑要二十年,再写二十年汉隶与行书,方可问津大草
算来至少须六十岁后了
此一说也甚有意味:)
难怪小王不以草书名世,他只活到43岁嘛
不才轻狂胡说了,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em5 em5 em5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8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警钟长鸣啊!!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1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4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字里行间提出的问题是值得思考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