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932|回复: 11

[原创]把读书养成习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9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watermark]把读书养成习惯
渭水散人/文
日前,已经退居二线的一位中学时代的老师来西安看望儿子,我为尽师生之义,约老师到我单位一谈,并请他吃饭。老师看着我如同书房一样堆满书籍的办公室,显得无比兴奋。临走时借了三本他感兴趣的书籍,我又送了老师我近期书写的一个四条屏、一个六条屏。再请老师到回民坊去吃饭。饭桌上说到读书,这位教了一辈子中学语文的老师,说他最近来西安后,最愉快的是每天到书店去看书,中午饭都不吃。对有些确实很有价值的书籍,便买了下来。一般情况下是不买的,因为他的两个儿子和儿媳都不读书,他怕自己百年之后,现在省吃俭用买来的书籍,将来被他们当成废纸“论斤”卖掉。他说当警察的大儿子每天下班后倒头就睡,似乎总有睡不完的瞌睡。本科毕业的儿媳妇在政府部门工作,比较轻松,但也不爱看书。她说她拿起书就想睡觉。二儿子开出租车,初中毕业的程度,不看书还说得过去,二儿媳是中学的体育老师,也一看书就头疼。与儿子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位老师,一生酷爱读书。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但作为一位为人师表的老师,他是博学和优秀的。他的语文课一直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课程之一。时至今日,三十多年过去了,老师当年讲课时的语调、神情,在教室里走动时的姿势都能清晰地回忆出来。老师一生可以说是教书和读书的一生。
实际上老师是不必为儿子、儿媳们不读书生气的。看看如今社会,包括在大学执教的,哪一个不是“读书都为稻粱谋”呢?能认真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因为书本对人的吸引力远远不如娱乐场所和网吧、酒楼、茶秀,以及音乐、电视等等。一年到头不看一本书,既不影响你的升迁,也不影响你与人的交往。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本科生、硕士生多的是。他们一个个在单位都混得人模人样。
由此想起了几个比较少见的事例。家乡一位已过世多年的老人,是解放前的大学毕业生,因为误入***并当过几年的县法院院长,解放后在偏远的农村也没有少受管制。记得我上大学后,老人已经年过八旬,可他对时政特别关心,在我跟前打问中央领导们的年龄和经历,询问中央的一些大政方针。据村小学的老师们讲,老人每周要到小学里去看一天报纸,去时还带着个小本本,相关的数据、人名他都要用笔记下来。老人的父亲就是晚清的一位举人,家学渊源,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文革结束后,老人已步入耄耋之年,他不计较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那些无知的农民对他的凌辱和管制,村里每有婚丧嫁娶之事,求老人撰写对联,老人有求必应,从不推辞。老人听说***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集出版,让我给他代买一本,我那时虽然工资很低,但我还是爽快地答应了老人的要求,买来一本签名送给老人留作纪念。据说,解放初分田分地时,老人家的房屋、田地一夜之间收归国有,老人没有任何遗憾。但文革中“破四旧,立四新”时,红卫兵们从他家抄出了所有的书籍,这些书籍既有他父亲早年遗留下来的,也有他自己年轻时购买的,他把书籍看得比他的生命更重要。当书籍堆在街道上付之一炬时,戴着历史反革命帽子的老人,在家里捶胸顿足,嚎啕大哭,三天时间水米不进(据他的老伴讲,老人的父母亲去世,也没有这么让他伤心到如此地步)。老人还托我给他找四书五经,说这些东西虽然年轻的时候背得滚瓜烂熟,但毕竟后来几十年再没看这方面的书籍了。老人“不知老之将至”,没有功利思想,读书对他就是一种娱乐。他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单位有位同事,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考上的第一届大学本科生,获得计算机专业的学士学位。他先是在单位搞行政管理,后调入新成立的计算机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他的最大特点就是酷爱读书,他读书的范围之广、速度之快,令学校的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感到吃惊。每次到图书馆,他都要借走十几本书,一般一周后就准时归还,周周如此,从不间断。所借阅的书籍包括文史哲、天文、地理、自然、科幻、化工、物理、数学等等,很多藏书从没有人借阅过,他是唯一的读者。十几年下来,他几乎把图书馆大部分书籍都借阅了一遍,然后又托人从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借书。他这个生在南方,长在北方的男子,是个个头不高,动作麻利,性格古怪的人。按说,读过这么多书,应该是事理通达,八面玲珑,风光无限,实际上却是混得比较背时的。他搞了十多年行政工作,陪了四任科长,每位科长都是从这里升迁到副处长、处长,有的甚至到了副校长的职务。年龄上,从比他大几岁到后来比他小十几岁的,都是他的顶头上司,他却只是一个副主任科员。后来,处长、科长们越来越年轻,都感到他在科里实在有诸多不便,于是科长们私下给领导建议,让当时已经50出头的他走上了教学岗位,实际上他只能给学生们在机房指导和管理,是不能上讲台的。这个公认的读书最多的男人,如今终于混到了个副高职称。现在他已快到退休年龄了,既没有像样的文章和专著,也没有让人敬服的特长。他不会人际交往,不会研究学问,唯一的爱好还是读书。
我的恩师赵馥洁教授,现还兼任着陕西社科联的主席职务。他的个人藏书量全校第一。有一次与他说起藏书的多少,他强调:他也是全校最爱读书的人之一。记得有一次,先生让我给他写幅字,要求书写的内容是:“除却读书无所好,偶题诗句不需编”。先生60大寿时,我借用著名学者霍松林的诗句相赠:“借君光阴数十载,定将硕果献尧天”,用篆书写了,装裱之后送上,先生很高兴,称这是他60岁生日里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先生在中国哲学史尤其是价值论的研究上有自己的建树,出版专著多部。他爱读书,更勤于耕耘。学院其他专业的教授们,互不服气,相互说风凉话的很多,惟对赵馥洁先生的人品、学识、成就以及在国内同专业的影响等都是赞扬有加,没有半句微词。先生四十多岁时,曾担任过校级党委副书记职务,但几年下来,先生感到行政事务的确不是自己所长,便毅然决然地辞去这个令很多人艳羡不已的副厅级职务,回到教师队伍中。没想到的是,他最不爱当官,却偏偏官运亨通,64岁上,当选为正厅级的省社科联主席。
实际上,一个人爱不爱读书,与其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并不大。我就认识一位在图书馆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先生,现在已经70多岁。你不论与他交谈或者交往,都处处显示了他不爱读书的特点。他酷爱书画,但图书馆存量并不大的古今名家书画集他几乎一本都没看过。他弟弟从老家的箱子里翻出了一本清代一位关中理学家的书札(《路德书札》,理学家的后人将其汇集并托裱成册页,辗转到了这位先生的祖父手中),送到他这里来,他转手无偿捐献给了省图书馆。我至今弄不懂他当初捐赠这本手札的真实动机,要说邀名、求利,好像都没有。他不会写东西,简单的材料写起来都有困难。还有一位年近“知天命”的朋友,在书店工作了几十年,也是不爱读书。好像这么多年来,还没有一本让他感兴趣的书籍。问他业余时间干嘛?他答:喝酒、聊天、打拳、闲逛。
看来,能不能养成读书的习惯,除了外界的因素,还有自身原因。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养成读书的习惯的。养成读书习惯,需要具备很多主客观条件。
[UploadFile=0072C7E9_1127130182.gif][/watermark]
发表于 2005-9-19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把读书养成习惯

偶同意并执行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0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把读书养成习惯

好帖啊。。。
    难得一见的好贴。。。
    楼主的文章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
    图文并茂。。。嬉笑怒骂。。。
    指点系词。。。激扬文字。。。
    带给我们的仅仅是视觉上的感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0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把读书养成习惯

"把读书养成习惯"----坚决执行,并已养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0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把读书养成习惯

还要读好书,会读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1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把读书养成习惯

读书使浮躁的心沉静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2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把读书养成习惯

一直都在进行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6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把读书养成习惯

一日不读,如隔三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9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随处净土,
闭户即是深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1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的习惯能让一个民族少去不少浮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