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7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7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4531|回复: 181

张风塘、张志庆书画精品巡展启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2-4-1 14:27 编辑
          “文墨菁华走进大学”
      ----张风塘、张志庆书画精品巡展启动

         [书艺公社网 叶武报道]由文化部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办,北京交通大学书画艺术研究创作中心,北京林业大学MBA国学教育中心,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承办,青岛市美术家协会 ,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协办,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提供学术支持的“文墨菁华走进大学——张志庆、张风塘书画精品巡展”启动仪式暨首展于3月31日下午在北京交通大学书画艺术研究创作中心举行。

         开幕式由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北京交通大学书画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廖廷建主持。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研究院执行院长曾来德、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张旭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主任刘洪彪 ,华夏易明书画院院长马宝善,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部主任吴涛毅、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高福廷,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陈建成 ,中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组长、中国书协理事韩亨林,北京市人大副秘书长李福祥,海军司令部第四部原副部长臧光平,《中国书画》杂志主编康守永,原齐鲁商会会长周崇禄等专家和领导到场祝贺。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的部分师生,首师大书法文化研究院的部分研究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一百余人参加开幕式。

  中国书画艺术是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进程而发展形成的一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艺术,其中寄托着中国人的审美理想,是中国文化人的精神家园。为让当代大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传统书画艺术,提高对传统书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并感受传统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张风塘、张志庆两位作者在近期创作的书画作品中精心挑选60余件,联袂展出。两位作者都有二十年以上的创作实践,并有着很好的学术和理论修养。张风塘,沿长征路采风写生达八个月,行走两万余里,搜尽奇峰,在美术界引起广泛关注。张志庆是近几年在二王行草书风研究方面的佼佼者,在创作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在书法研究创作领域中成绩斐然。

  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还将在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大学,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巡回展出。

参展作者简介:

  张风塘,字法舜,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书法作品获第四届新人新作展全国奖,第四届楹联展获奖。首届书法兰亭奖。绘画作品入展全国体育美展,2009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奖。先后到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奥地利、荷兰、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做艺术交流展览活动,作品被数十个境外机构收藏。
  张志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交通大学书画研究创作中心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国学教育中心副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硕士,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助教。

  书法作品近二十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大展,并获全国首届行书大展一等奖;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山东省书法创作突出贡献奖,第十四届“群星奖”一等奖。山东省书法篆刻展一等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有《中国优秀中青年书法家——张志庆》。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中国书法》、《中国书画》、《美术报》、专题推介。


该贴已经同步到 叶武的微博
-.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2-4-1 19:00 编辑
          “文墨菁华走进大学”
      ----张风塘、张志庆书画精品巡展启动


快速导航:
                                 -----开幕现场>>>>>
                         -----参观展览>>>>>
                         -----作品欣赏>>>>>

                               (张志庆)
                               (张风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2-4-1 19:09 编辑
          “文墨菁华走进大学”
      ----张风塘、张志庆书画精品巡展启动


              碑意融入笔底 帖韵流溢毫端
                    ——张志庆书法创作评析
                                                                         傅德峰

              
IMG_0002.jpg
  70后书家张志庆先生在书法上,走了一条从碑到帖的路子,这是自清代碑学盛行以来,许多书家常见的一种学书模式。也比较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总体审美意识。他从学碑到师帖的转换,既是一种个体的选择,也是时代风气使然。他迅速能够以二王、书谱一路作品在近二十年以来的国字号展览上频频入展获奖,事实上就是当下所提倡的“新帖学”逐渐成为展览主流书风的一种极好验证。
  碑帖兼容是当代书法的主流态势,原因就在于明末帖学颓靡,书风柔弱,进入清季,包世臣、康有为大声疾呼,著书立说,倡导碑学,把北碑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概括了魏碑的“十美”。然矫枉过正,其后所出现之新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就连康有为本人也逐渐认识到过度贬抑帖学而单纯取法魏碑是很难走下去的。故在民国时期,很多有识见的学者、书家都开始尝试碑帖兼容,试图寻求一条更为广阔的通途。
  在新时期展览文化风行以来,因为此前一个特定时段内,社会意识形态的长期封闭,人们思想之压抑,由来已久。故书法复苏之后人们还比较热衷的唐楷便随即不为大家所看好,渐次推出了展览的舞台。一时之间,魏碑行书以势不可挡之势风靡书坛,成为中青年一代书人追捧的热门。理论批评家们在有意无意之间曲解傅山“四宁四勿”,进一步误读康包之尊碑抑帖,以致出现许多偏差,丑怪恶札、面目可憎之所谓创新之作大行其道,混淆了人们的视听。甚至“以丑为美”,以为“丑到极致就是美到极致”,欣然接受“皇帝的新装”。
  平心而论,碑与帖并不存在艺术审美层次上的高低之别,它只是中国书法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而已。帖,放笔直书,而碑先书后刻,钟鼎彝器文字,也是和碑一样,经过了一种工艺技术的再加工。此外,民间书手在书写技术上的不成熟以及风雨剥蚀,兵火战乱等等因素和年代的久远,广义的碑派书风便多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扑朔迷离之中透着一种拙朴天真。当二王帖系经典被写熟写滥以致俗不可耐之时,碑学就成为了唯一能够医治此病的良方。反之亦然。
  张志庆学书,所贵者乃入手路子正,用功甚勤,善于思考。这就避免去走许多弯路,祛除盲目性。这也是去高等艺术研究机构去升造学习者最受益的一面。所以在学习书法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入门的关键时期,是否有名师指点显得极其重要。古来书法大家莫不如此,更何况当今书人!有好的悟性,有名师点拨,再加上自己的刻苦用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临摹和创作当中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他从一开始的以碑为法到后来的以帖为用,就是一个自身的认识和调节过程。每个人的志趣不同,对碑或帖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理想中所要达到的书境也是各有差异的。魏碑的质朴粗犷和二王的流美萧散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境界,说不上孰高孰低,而在于自身的审美倾向。
  张志庆在二王帖系书风的学习研究方面,成效是十分明显的。他从孙过庭《书谱》入手,探寻帖系书法的精微细腻的笔法和自然天成的结体,所下的功夫不可谓不深。他善于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目的性很强,能够带着很有针对性的问题去进行思考性的练习。由于他又较深的写碑基础,并不缺乏用笔和结体的基本能力。他在找到相应的感觉之后,就能确立自己的研究目标,尽可能以正确的方法深入于其中。他写的行草书,除了首先解决好技术性的问题之外,更加注重精神气韵的表达。要让观赏者透过作品精美华丽的外在形式看到书作者思想情感的投入。再好的技术,如果不是最终为表达思想服务,不以“观道”为终极归宿,技术就永远处于形而下的低级层面,不再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作品的格调和意境也就无从谈起了。写书谱,写二王,最忌把字写得越来越巧媚,巧媚之极,便为大俗。当下二王风盛行,众多作者之间,书风雷同,除去技术上的大比拼,很少能够看到自我意识的显露。书法越来越体现出“炫技斗巧”的不良倾向,笔法、结体、章法以及形式设计,穷工极巧,从技术到技术,看不到文化精神的观照。时下展览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这种集体无意识,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展览评选在无形中所形成的导向作用和急功近利思想的作祟。有时候反过来想想,这可能也是新时期的书法在裂变和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个必要的过渡吧。从当代书法复苏时期对技法技巧的模糊认知到流行书风盛行时期对技法的浅尝辄止,再到现在的惟重技术,这一系列的表现其实是和我国目前的总的社会意识形态相符合的。从最初对西方文化的不理解和对传统“封建思想”的坚决抵制,到后来的不断吸纳,再到全盘接受之后出现的纷乱无序,现在就需要重新加以思考了。于是本土文化又开始热起来,孔孟学说成为时下的焦点。或许经过一番再认识,技术问题的不断解决也会迎来书道精神的新的回归和飞跃。
  从张志庆的文章可以感到,他对此也是有着理智而清醒的认识的,他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着较高的定位和期许,他懂得从什么地方入手,从哪一点上突破,这就十分难得。他说:“事先的设计和思想需长时间磨练达到入心、入理、入情,方能有好的挥运。书入高境一定是技巧、学识、思想、气质多方面融合的结果。书法是人的多方面综合素质的体现,任何一个方面的缺陷都会影响所到达的高度,暂时的拔苗助长与破坏没有区别。创作是对所学的一种检验,也是审视自我镜子,他会让你清醒,也会让你高傲,更能让你迷失方向,陷入自我的泥潭!”如果不是一个人生与艺术有着深刻体验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认识的。
  张志庆书法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以法传情”和“以情驭法”之间有一个很好的结合点。从他的作品里面既可以看到精妙的笔法,精准的结体,又能够感受到挥洒的快意和书者的激情,他的诸多作品既有总体上的统一风格,又有各自不同的艺术感觉。魏晋书风的简古萧散,唐人书法的情法兼容和宋代书风的意趣张扬,以及当代书法的形式美感,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用笔的提按转折,应规入距,富有节奏感。结体随形就势,变化万端。墨色枯湿并用,空灵自然 。章法虚实相生,悦人眼目。形式古今结合,清新雅致。他将碑意自然融入,笔底毫端便有了几许厚重,这也正是单纯学帖者所缺乏的。他的作品没有矫情虚饰和造作之气,重在体现艺术共性和自我个性的完美表达。
  他作为一个在展览上经常入展获奖的作者,能够对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时时反躬自省,扬长避短,这正是一个青年书家已经走向成熟的表现。对于一个优秀的书法家来说,其实书法并不是他的全部,书法只是他藉此入世进而感悟人生提升品位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思想境界的高低,文化修养的强弱和自我人格精神的不断完善才是最值得书家引起重视的。当一个人为书法而书法,把书法仅仅作为一种谋名取利的技能或是手段,书法已经不再是艺术,而沦为百工之技。展览文化推动了书法在新时期的发展,激起了大家学习书法的兴趣。但它也反过来助长了浮躁喧哗和急功近利。因此,过份漠视书法展览和过于夸大书法展览的功效都是不可取的,而是应该给书法展览一个准确的定位和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一个单个的个体,很难左右社会的风气,但大家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未来将会值得人们共同期待。对于张志庆来说,从展览中走出之后,如何走好自己未来的路,不至于在展览风潮的影响下封闭自己,而是淡定从容地走自己的路,塑造一个更为真实而特立不群的自我,正是我这篇文章的最终主旨所在。

          关于时空、气象在山水画中
                      的构筑把握
                          张风塘


IMG_0001.jpg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这是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的话,给我们以充分想象的空间,对朗朗乾坤增加了无限的向往。一位文学大师用简炼的语言,构筑了一幅充满时空与气象图画的美景。
   诚然,一幅好的山水画,同样有此功能。它要容纳大自然中的空气阳光,风雨阴晴,万物情感,既包含了忧郁者的万顷茫然,也包含了喜悦者的众山皆响,还包含了苦行者的霜天自由。这是山水画作品呈现给人们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的再现,不仅需要高超的笔墨技巧,更需要创作者把握构筑好山川的时空与气象。
  所谓的时空,即山水画中的空间、时间与位置的经营。早在宋朝郭熙就有论述:“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所说的天地,实际上就是指布局位置的经营,这种经营是预留给欣赏者的空间。大处讲,是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立意定景。合理而恰当地布局画面,时空交割,需要因势利导,宏观掌握。表面上讲,这种留有位置的画面处理,对于作者来说并不难,最难的是小处的留心与留情,就是在画某些具体的物象时,物象本身处理上,要善于留白,不要笔笔到位,在残缺中找出整体的平衡,黄宾虹先生在画山体和茂林时,皆处处留白,存以活眼,当代很多画家,为了追求墨密的效果,往往下笔时过于狠重,结果画出来的作品象烙糊的烧饼,僵硬一块,失去灵气,不见了华滋,让观者很难找到所寻找的精神空间。对于空间、位置的构筑似乎好理解把握。对于时间的构筑,我认为一幅好的山水画,同样能够充分地体现,比如季节的变化、阴晴的交替等都能在山水画中得以充分的表现。抛开这一点,一幅好的山水画,还能构筑一个时代的时间概念。比如,傅抱石的欧洲写生作品,让人看了马上就感觉到这是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大地状貌。傅抱石的“新金陵山水画派”的写生作品,让人看了立刻想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祖国蒸蒸日上的建设场面,对那个时期的中国印象就会浮想联翩。这种大的时间概念在山水画的表现,需要作者从宏观上观察山川地貌的整体表现,寻找有标记意义的物点,才能表现出来,从而也要求作者全面地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
  所谓气象,即山水画中的整体氛围与意境营造。这个整体氛围的再现,需要作者在创作中把握好气势轮廓,摒弃心中旧有的思路,不必过于考虑突出那一个好的景点,做到用笔起伏,山欲动而势长,放纵自如,山渐开而势转;开合起伏顺承天地自然而意境自出。汪清人笪重光在《画鉴》中说:“夫山川气象,以浑为宗。”浑,是整个画面的精神气质和格调的统笼。要使画面做到浑然一体,就要做到意在笔先之妙,从有笔墨处求法度,从无笔墨处求神理,让胸中万象泻于笔底,流露出一派天机。
  在把握时空与气象的过程中,虚实的变化尤为重要。传统上讲,笔墨的章法为实,气韵为虚。山水画的写生创作中,又无处不实,无处不虚,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笔画的轻重干枯,便有虚实;笔墨的浓淡干湿,即有虚实;画面的紧密空疏,即有虚实。虚实之变,犹如人体肌理的阴阳平衡,需在创作中积累体会,方可慢慢透出理变之道,
  黄宾虹先生有一句活令人遐想:“画有真景,有境界,随天、地、人而异。不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不求志趣修养之高,无以言境。”因此,若在宏观上调控作品,驾驭笔墨,构筑时空气象,提高人的自身修养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气象的阐发上,一幅好的画,全凭人的境界使然,靠志趣修养使然。在创作时将自己的主观精神、情感全部投入其中,从而达到一种深邃的自然境界。



                        关于风雪、空气、阳光、声音的
                       笔墨表现探析
             张风塘

       ,是可以触摸的。
  空气,是可以触摸的。
  阳光,也是可以触摸的。
  声音,也是可以触摸的。
  这种对自然界物景的接触感觉,山水画家是最有权力去形象地表达的。然而,这也是每一位山水画家在写生创作中遇到的困境。如何把烟云、风雨、空气、阳光、水分、声音等,我们生活中能感觉到东西,表现在山水画作品中,让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气息尽收笔底,是值得永远探索的课题。
  写生创作中烟云、雨雪的表现手法,古人有大量的经验可以借鉴。对于风与空气、阳光的表现,在借助技法手段的同时,更需要的是从观察到感应,让笔墨与心灵气蒸势活,从而表现出大自然变幻莫测的壮貌来。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必须走出书斋,走进生活,让整个的身心沉浸于大自然的怀抱,才能感悟到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寻找到支撑我们笔墨灵感的源泉。
  关于风雪,生活在北方的画家是极容易捕捉到其变化的法理。静态的雪景往往容易把握,然而风雪交加的场景要把握一个动态的气势。此时的场景,时有阴云遮天,天空惨淡,大地寂寞暗淡,有玄冥充塞气象,多以淡墨起山势,枯笔画树木,斜笔画风雪。对西南大地的长年高山积雪,非亲登不可,否则很难表现其寒冷凛冽之状。我曾道访过地处云南西境的玉龙雪山,也造访过川藏高地的四姑娘雪山,还有甘南与川西交际的岷山,这里的山上长年积雪。雪成冰,熔铸成山体,莹莹发光,冷气刺人。当年红军翻越雪山之艰难,不亲历者难以名其状。所以,在借鉴许多师长的雪山之作中,以亲身的体会,把握创作了《过雪山》的六尺整纸之作,试图以冷酷为基调,由坚实的笔触刻画出冰山、雪地的危险迷茫,将行军的艰难溢于纸上。同样,我在创作毛泽东《沁园春·雪》诗意国画作品时,不仅认真地领会毛主席诗词的意境,还要走进冬天飞雪的大山中,置身于风雪的环境间,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雪的真正含义,有了这种素材和感情的积淀,才能下笔创作,否则,只求技法上的表现,是很难画出感动人的作品来。
  风与空气、阳光一样,虽然没有痕迹,但无处不在。在山水画中不好直观地表现。需要借助于雨的淋漓、雪的飞扬、树的摇曳、云的舒展、水的纹理、草的低垂,去表现迅风、暴风、清风、微风。然而,表现空气、阳光的存在,在山水画中更为难以表达。它需要画家去用心灵感受后再诉诸笔端。我曾数次去青城山写生。都说“青城天下幽”,一个“幽”字,就带来了写生的难题。怎么表现“幽”,草树的茂密,青翠欲滴;苔痕的厚实,茸毛四溢;流水的丰沛,潺潺作响,这些都是撷取的物象。但真正表现“幽”字,还要抓本质的事物:湿气的上蒸、霭霾的杳冥,云气的下沉。蔚然深秀,明晦变幻。通过画面的巧妙处理,表现出空气的存在,能让人走进画中,去吮吸青城山的潮湿的味道。2010年的长夏,我与画友们走“长征”之路写生,有意到青城小住四天,前山后山,得《青城寻幽》系列写生稿十二幅,对空气与阳光在山水画中的表现略显感觉。
  山川之气,以烟云为总领,带空气与光风,挟日月和风雨,交融凝散,相为依存,互为关照,气象万千。当我们去观察、去体验,融大入自然的怀抱之后,才能有感而画,表现出大自然的和谐状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2-4-1 18:48 编辑
          “文墨菁华走进大学”
      ----张风塘、张志庆书画精品巡展启动

开幕式现场
_MG_722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2-4-1 18:49 编辑
          “文墨菁华走进大学”
      ----张风塘、张志庆书画精品巡展启动

著名书法家龙开胜、刘洪彪、曾来德先生参加了开幕式
_MG_722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2-4-1 18:47 编辑
          “文墨菁华走进大学”
      ----张风塘、张志庆书画精品巡展启动

张旭光先生致辞
_MG_722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墨菁华走进大学”
      ----张风塘、张志庆书画精品巡展启动
_MG_7226-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墨菁华走进大学”
      ----张风塘、张志庆书画精品巡展启动
_MG_722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2-4-1 18:49 编辑
          “文墨菁华走进大学”
      ----张风塘、张志庆书画精品巡展启动

曾来德先生致辞
_MG_723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2-4-1 18:51 编辑
          “文墨菁华走进大学”
      ----张风塘、张志庆书画精品巡展启动

张志庆先生致答谢词
_MG_724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