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秀灵动王卫军
王卫军先生的书法艺术在表现汉字形体的“完整性”与视觉张力的过程中,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草书形态的流变和审美空间的构建与发展;通过书法家潜心探索与创新,创作出千姿百态的兼容性、内涵性和风格多样的书法形态,其行草书颇受青睐,在继承文化传统、表现时代精神、主张个性品格等方面,逐渐形成了一种儒雅之道、风骨之力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气象。
通观其书法,字势飞动,清丽雅秀,飘逸洒脱,形神兼备。再看字与字之间,疏密得体,大小参差,错落有致:行与行之间,更是气脉贯通,气韵天成,字里行间更是有一股清气。点画之间,提按分明,含蓄多变,十分精到,似能窥见其情奔神泻,一挥而就,诸多地方露锋起笔,显出笔断意连态势,增添了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其用墨浓墨湛湛有神,渴笔枯涩如藤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快感。
王卫军先生在这种儒雅之道、风骨之力的行草艺术书风的探索中,始终表现出一种“格致俊雅、纵横放逸、骨力秀劲、学养深厚”的艺术通路,其行草书法作品,点画之间,提按分明、字势飞动、疏密有致、气脉贯通、气韵天成、含蓄多变,呈笔断意连态势,通体清丽雅秀、俊逸洒脱、形神兼备;既有结字规范、遵循法度、挥洒自如的书法形式的美学元素,又有传统功力、时代精神和个性品格追求的文化内涵。这也许就是唐人孙过庭在《书谱》中一再强调的“翰不虚动,下笔有由”的主旨,为历来书家奉为艺术之圭臬吧。
在当今审美思维多元性的影响下,书法的实用性逐步淡化,而书法的艺术性、抒情性和审美功能也会随着社会文化思潮的涌动而得到凸现和强化。王卫军先生的行草兼容了楷书的传统和实用,又表现出抒情、创新和审美的随意性、适意性和惬意性,给人带来无限的书写自如和创新传达的审美空间。其书在结字上那种“中宫收紧、重心平稳、笔势开张”的结字方法,以及用笔上那种深刻峻利的“锥画沙”、自然流畅的“屋漏痕”、丰厚凝重的“印印泥”、圆融贯通的“折钗股”等等艺术手法充分显现。
王卫军先生书法是创新的,其创新意识流露于字里行间;临吉,不复古,不泥古,不顽古,融会贯通,再悟新理、再创新意,既师法古法、古人,又师法自然、天籁、人文,从而使书法艺术呈现出一种具有传统内涵、时代灵魂和个性审美的生命意识和自然意象之美。这样的书法作品,其抒情性更为鲜明、更为深阔、更为旷达,不仅仅抒发书法家个人之情,还抒发了传统之情、自然之情、时代之情。
综观王卫军先生行草书法作品,可看出先生崇尚传统艺术精神和创新意识,,那种对民间行书粗头乱服的粗率风尚革故与出新的精神,使行草书法的原始点画、笔致、仪态变得矫健、刚柔、枯润、俊美,大气者如关西汉掌铜琵琶唱大江东去、细妙处似二八女执红牙板吟杨柳岸晓风残月……万千气象、、美不胜收。
王卫军先生的行草书法艺术之所以具有道劲朴实、厚重洒脱、儒雅自然、飘逸灵动的视觉美感,是因为先生始终把握一种艺术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即把握一种回归传统、儒雅传统、创新传统的观念,以及对艺术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书法本质的深刻把握,有了这种儒雅之道,一旦进入艺术创作境界,那种个性鲜明、神采飞扬、用笔简洁流畅、章法考究规范、刻画细致入真、意蕴深邃隽永的行草艺术,自然显示出娴熟的艺术功力、大巧若拙、质朴无华的表现手法,以及独具风骨之力的审美境界。南朝书法家王僧虔曾把这种风骨之力的境界归纳为“神采”,有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王卫军先生书法艺术的这“神采”,就是“骨力”、“骨象”、“骨气”,是行草书法艺术表现出力透纸背、气贯如虹、境界高妙的视觉景观。
能否赠作品一幅,不胜感激。
地址:安徽省金寨县财政局 张任东
邮编:237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