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82|回复: 10

马树清——————画畦点灯...艺术中国发表的文章.........片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2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佛缘系列

佛缘系列 一果不其然竟其然
-------
开言唯恐

今晚接郑州友人关君电话约稿其专业杂志代为宣传,(意在将近期探索的作品发一下,约写此文可能是配合画面之需)究竟几时能够拟出该题为发端……文人究竟书画乃至要将自己的心性与人生感悟做一些坦言,作为修学之人虽为无可无不可之事,要真的面世一些作品文字之严谨,逻辑性的推求,文思的独立意义当是首要考虑的东西------既有了果不其然竟其然的之语。  多少书画之爱好者自由兴趣入之经验多年历练之身心憔悴者居多,而真正要找一知音畅叙幽情则更为重要且当今媒介众多市场混乱,学术伦丧的拍卖炒作成为主基调的艺术环境为修行者研习者都设置了美丽的诱惑与陷阱。所以做此课题则更为重要的一点要尊重学术,探求绘画的究竟则必然摆到了每一个学习,演绎人生命题之上;如何以干净之养就干净之躯就成为做任何学术课题之重要的关隘。当今之世做真正的学问之人少矣。  修习之路乃文化幻化之路,苦旅之心境如盘,如泣如诉亦正是其然之道耳。所谓甘甜自品享乐自知,然一享字与乐字则有极大之区别,真正将甘苦心境书与毫端的确需要一番文辞的组织能力,奈何吾才疏学浅亦未必能够达其要义。每个文人心中真正渴望亦绝非金银为则,而金玉良言则是真实不虚的东西——那就是要究竟学问,问鼎本源,探索人生究竟涅槃得以浴火重生才是文人真正的情怀。   纵观历代学者,近世天骄,当下之行走客无不验证着这些道理。让我得出一个结论:文人是有情怀的,有人格的,有思想的,有追求的,大学问是无愧于心的;而非冠冕于世证的内心清静,流涟与书画之间,倘佯于人生漫步之途中;找到解决方法过后的心境安宁,则是其然然不熄的修习过程;正好验证的是时间,今后验证的同样是时间。命题筛选仅是心灵的轨迹显露,渺苍天之一瞬,凌九霄之回观,亦是文人墨客的真正含义,同样也是我今天做这一课题于此的心愿境地。   既有友人因缘果证,心路尚未干涸,历程之一瞬,纸上得来终觉浅,果不其然要面世,竟其然时心唯恐……可谓如此如此焉,唯心境之刻痕幻化成纸上因缘,亦未必竟其然,窥心中一瞬安宁即如我愿。毕竟岁月如刀事如钩,转瞬人生御九秋;翻倒衫袖扶心起,画面小略身已酬。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中国文人的质感效应--------脉动    古来文人的气节是一个耐得寻味的话题。古代文人最初并不是个专门说教的群体,而是自夏商以来就从事与神灵,大自然通会的,一个极具文化思考,教化众生与环境抗争的人文承传者。所以文人往往以自识与才情并举的文化承载者,这种自识是通过他身体力行的卓然实践所得来的因果报应。所以自识必然导致才情的确立发展,理论上的确立,实践的验证,构成了他们的情感要素,同时也为解读身边发生的一切意象思维的成就奠定了基础。文人的情怀高下直接反映在其行为的全部过程之中,为我们后世人留下了一笔笔无尽的宝藏,文人之骚,文人之浪,文人之气局都为我们研究古人的一言一行一事一顾及提供了极好的心灵轨迹,正是这样的文人气格,驱使我们对文人的情思,文人的行为产生了敬仰与追慕,成为了中华民族一曲曲的美谈。也正是文人气格的高贵与质感的强烈使我们的文化宝库藏匿了无数的珍宝,文人的书法,绘画,诗词,曲艺…….人文趣事中在诸多万方的行为中体现了硬朗高士的质感效应,也是在书法,绘画这一独特领域里每每出现奇葩的原因。我想如果不是如此恐怕就没有更多的人来研习书画了。   中国文人的情绪造成了巨大的势的概念与清的要义。唯清则正,唯质才能体现有势,就具备了冲击与承传的动力;唯质感的清正才会有文人独特的审美与人格魅力。现代我们众多研究书法,绘画及一切从事艺术活动的文人们无不以各种不同的见解,方式,形式语言来传承中国文人的质感风神;由此产生的效应将会反映在每一个行为轨迹之中。   中国绘画借以各种图示物象把属于其自身的艺术语言表现的淋漓尽致,无不证明着这一切:文人的风骨是硬朗的,才会有中国书画线条之骨质美;文人是放浪形骸的,所以才会有在悠悠天地之间的拷问与瞬间所得到的神情效应的阐示,幻化的结果--出现了无数的不同面目的作品…..文人是悲悯的,居多文人笑傲王侯;不羁的性格与诸多身边环境事件的不适,文人的人生际遇在融入社会之中会有诸多的格格不入;或达官显贵不能实现政治抱负;或穷困潦倒而不与世情相容;所有这些为文人的质感情性造就了温床,使他们在冷眼向洋看世界中得以人格的完美,得以人性的延伸,得以郁郁块垒的伟岸之举……上所述,中国绘画,书法正是文人找到的最好的一个传承气格扩举效应的方式,也是我今天专门作为讨论的所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书画同源的同源在哪里----------人文观    钟情翰墨转尔30年,自己每每再三的思考一个问题——都云:“书画同源”那么它真正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名家各派众口不一,使我有时产生迷茫之慨。用民俗的观念书者画者都依赖这        支神奇的毛笔;而从工具上入手解读虽是一番风景可寻绎,书画同源是否还有同宗同祖的另外的感觉呢?经过数年之探求突然感觉:在其同源问题的提出以后就必然有同宗同祖之说可以成立。  中国古人类的原始刻画符号乃至后来出现的岩画,氏族部落的符号痕迹……结绳记事在远古时是不可缺少的社会活动……能否就是书画之同源呢?经研究与其说同源绘画性则过于牵强,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呢?余经过一番研究还是以为:以神性意义的祭祀符号才是真正的书画同源之祖宗——为正解。
原始人在蛮荒的时期对大自然的很多现象并不能够做出如现代人这样的解释,宇宙之奥秘至今也是一个令科学家无限遐想的空间,更不要说原古的先民的当时状态了。所以我们把书画同源的源头定在最原始的蒙昧时期的与自然界抗争状态下,由于生存繁衍的需要则必然要存在于人类生存的状态之中;众多的自然场景地域差异共同演绎着生命顽强的赞歌;随之留下的当时的记录符号则必然是具有人性意味的记录符号,用这样的观点来解释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此种解释远比用阴阳理论研究书画同源更具有可成立的理由(阴阳学说比起远古的刻画符号要晚的……因为阴阳学说是文化递进衍化的产物…..)在原始的刻划符号之中有石质较硬的石刀石斧等工具,在原始的茫茫荒原上石壁上留下了古人意象中的非文字非绘画的精神状态的痕迹;也正是注入了原始人的生活状态及原始审美,而为此后的“书画同源说”奠定了同一源头的理论根据。我认为这是同宗同祖的原始解释。    我们设想原始的生活场景无时不刻不为人的生存意念左右着,并由此解读着他们生活中的未知与祈求神灵护佑的心理定式;使原始的生存状态更具有了意象的祈盼。而绘画之初的神灵祈许与心灵效应的结合,同样为原始的宗教意义式的生存播在了深深沃土之中的机缘…….绘画本来是描绘世间万物以达其与自身心灵契合的产物,精神家园的产物同样可隶定为绘画图示,演绎的初衷;后来的宗教亦同样为了解决人在生世的自然环境中所遇的麻烦,为求得心灵的慰藉,同样需要有一种依托生于信誓旦旦赖以平衡心境的一种方式。随后产生的宗教其实已经注入了人为的成分,人文的成分,以及政治的成分……..这些我们姑且不论。真正的要义的是原始刻划符号是生存之需要的痕迹;我们看到各种文化遗址,原始的审美符号都是在一种无意识状态下的,无功利状态下所反映的痕迹。而后来逐渐发现其中所有的现象规律则不断丰富佐证了神灵观念与得以和谐的方式方法。所以宗教作为形式也好,理想家园归宿也罢,无不时时现显示出人文的气息。界入由人为的愿意观念而主导解释着自然界的生存规律,同样解决许多已知和未知问题的方式方法得以传承和发展。绘画在描摹图像的特性以外同样得到了认可与发展……不妨我们将原始的刻划符号,西藏佛教的玛尼刻石,贺兰山岩画……沧源岩画,各种造像,碑碣,墓砖.题字…. 如今的宣传广告标识,路牌…人名,片卡,证件……都告诉我们一个信息:那就是文化的从哪里来到那里去。其功用目地都逐渐由原始的蒙昧走向成熟与明朗,绘画介于书法与心愿图示之间的一个最有效的功用,手段得以发展…….使人埋藏在心底的意象得到了充分的阐示,同样为一个地区的文化积淀沉积发展造就了丰沃的土壤,酿就了淳和的美酒。绘画远比书法更直观,更能够勾起人的记忆与心象的瞬间感应。(这些都是道法之讲,当不含现代人所评判的技法成分,就是有也极少极少)    当我们看到庙宇,道观,文化场所屹立的灵异怪兽以及灵性得动物,无不在昭示着人们寄予灵异动物的那一种纯真的心灵慰藉和了以解脱的清灵愿望。这些在各种文化的图示系列里都是可以得到验证的。同理而喻:中国原始的表达方式,使用的器具材料同时演进出了大量的书画图示,同样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表现手段;我们叫“母体语言”很贴切!   一个国家民族地域有其自己特点,特质生存环境下独到的语言,我们中国人的母体语言——从人类走出山洞或狩猎,渔猎或农耕,易货,游牧……凡其种种方式的生活,母体语言法定要带着中国人的色彩………工具由石头而铜而铁而钢………文化再由笔之各色特性由天地而演进的各色宣纸….由血浆岩石和着炭黑而演进的墨分七彩…..都在演绎着中国母体语言的进步与逐渐成熟下的定型,中国人的母体语言由此而产生而定格了…..好美!    当我们在继承中国母体语言手段的艺术表现时,我们不可以忘记的是源头——神灵感应的这把金钥匙,因为它既可以开启蛮荒的混沌,同样可以开掘后世的书写绘画的灵智之门。当我们深深的进行一番梳理以后,感觉到有许多课题大有可做的必要,…….诸如:毛笔的承传性,文人的特质性的由来及发展要义(该题我在前面略有小议,仅是抛砖扬尘引起关注此题而已)。综合文人观的演进,我们一旦理清了源头,我们就可从头做起,这样的必要与便捷是每一个书画家赖以生存得以福报的必由之路。如果还有什么捷径最起码至今本人尚未找到,理清思路认准源头,将灵异的感觉引入文思扩大意象思维,任意开掘那剩下来的,仅仅是那一份耕耘一份汲取和欢乐的事情了。
这是我在书画同源课题研究的一点新解,心动笔拙,言语漫漶自然难免,高眼人明鉴一笑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绘画究竟要带给人什么-----命题说在修习绘画这么多年里,我一直有一个问题:绘画究竟要带给人的是什么?这问题始终存在着。本人觉得是绘画本身的重要?还是人生的性情重要?是宏观的通会重要?还是思想的注入重要?……..等等何谓绘画之技法?命运?题材?色彩?何谓水墨?何为终极意义?何谓社会功用?很多课题亦多不得其解,多少问答非非如是,如梦如幻,似解非懂,似懂难解,这如此的纠葛有时不能使我入睡,同时又辗转反侧。近期得以将源头的问题理清以后反而使自己轻松了许多,至于画种画类画品一类的文辞术语则有迎刃之轻松,似可感觉到没有必要深究,即便逐一讨论亦无须大动笔墨了,这也是近期以绘画试图解开课题的体会。  吾认为绘画对每个爱好者都是十分神圣的,爱之愈深痛之愈切,万般探求以求心安。绘画首先要带给作者的是心境的清洁与安宁,探索语言之丰富与通盘关注历代名作后的心路归宿,了断人生一世的所见闻,如是的使命感。至于如何的让自己从中受益博取浮名那真是尚未入得门径的儿科游戏而已。对于绘画之命题我们可以同泛泛尘世之说法种种云:胡折腾,了心性,求高节操守,赋山川神灵…….等等,一个百家争鸣,一个百花齐放,一个百舸争流,一个审美差异,足以抵挡千军,万马军阵的轰雷……真正要给自己做一个命题的攻关亦绝非易事。     平时我们所讲综合素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所谓修兮!养兮!实则多带有托词之义。绘画之命题说确因人而异,真要深入其中,绘画的命题是人生的命题。   佛教净土宗意在让人了脱生死解决人生死观,道家让人宏观的博弈直取上将首级——直面绘画的灵魂深处,余以为要正名的是社会意义——当是教化社会;让人在研习交流中对人生人性有所感悟远比描摹场景有意义,虽然和画幅有大小,用笔有粗拙细腻之分,选题之事可以任何,若注入生命意味的人生诠解,若注入人文特质下的文化体现,结合人生磨难的历程才是真正生命意义的命题。至于何种画风,面目,对世俗的好恶都不属于文化问题的关键,有许多是障人耳目的说教,更何况历代多少“画学精论”大多都是在内容上良莠不齐,各持己见的经验之谈呢,真正意义下的命题其实与本体绘画语言关联不大,而拨灯见光明理解正谬误,当时首当其冲的问题。每一位画家能够将这一课题做一番推论与自省我想是会有新的心解的。   诸如一幅画可以千姿百态,可以构成色彩,笔墨,立意上博得许多人的喝彩,这些都无关紧要,而真正的将人生命的课题注入其中,这幅画的线质,人性完美,心境的通脱,都将会产生不可端倪的变化而透出的生机情趣是会不一样的……所流露出的痕迹也同样是干净的。   诸如一次和画友讨论:当今要允许画存在大瑕疵的问题时,我讲:“真正动人的作品留有大瑕疵应不为过错,而真正要表达的意愿是否更具有深度,这当是一个学术性极强的问题”。我的这位朋友哑言一会说:“这不符合完美!”我说:“这可能,如在一个竞技场,当我们寻找到一种崭新的感觉与技法时会欣喜,当我们窥见到生命意义的课题得以解答信号时,要高于其作品本身的价值意义………”最后还是以这样的观点结束了这小小讨论。如果我们以注入生命意义的解读而且得到验证时,教化社会,唤醒人性的作用无疑是对绘画命题的一个褒奖,况我们看到0000画作并未引入人性这一课题时,我惊愕了,如今的绘画竟如此的美术?……..如此的偏离人性,如此的忽略思想,如此的不堪一驳?(所说虽为一笑,亦不无道理,亦非取闹于文字篇幅,望文生意,听取画外之音者乃大聪慧之人)合掌称念缘分的意义要高于绘画来自于对命题的讨论与引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我对文化的推敲------心路    文化一词包罗万象一个极具宏观效应的词句对文化二字的解释我是这样认为的,“文”字在古文字的一些教科书中----为一人身上的纹身或是心中所想的美丽的意思。(这是一些资料上的字面义,当下暂时以此论,因为学术界考释并不可能由此而终止)所谓“化”为两个人体形变化意谓化字。合在一起我的理解为:人之内心与外表追求审美而随心理的审美改变形象而产生的某种改变为“文化”,如果按这样的理解认为:人类演进的过程中审美的变化。
我国自夏商已有相对完整文字或许时间更早,严格的说其中只要有生殖繁衍的存在,审美与讨好异性的意识就存在着,就有审美的种种行为变化,这应当是最初的文化解释。我们人类一直发展到今天仍然保持,发扬,继续着这一亘古的审美,讨好异性审美之初义。而人类注入人文的程度(如学习,受教育,及各种方法汲取知识积累的各种优势的方式方法等所以由此产生的宗教,政治的法律的地理的变化等等的解释都是审美的演变化合的结果。)一个人化合各种审美的能力十分重要,一个人注入文的程度越深,有可能为他的化合变幻起到极好的作用;有时也可能成为障碍。由文化二字延伸的程度是有量的变化为前提,化合其审美的能力则是需要场合,场景,事件积累的诸要素很好解决后的瞬间刺激迸发,才会有更高级的审美变化出现。由于文化需要含量,程度,化合需要条件,相应温度,所以构成了文化理解发展的差异,这就是文化魅力的不同和辐射带给人类的财富。而我们人在生活的某些事件之中,当我们注入文的程度,注入度时往往忽视弱化了对文化化合的组合,变幻,幻化的动态解决意识,这一点是很可怕的,就如有些现象,文化好,文凭高,资历高,资格长,幻化不好,食古不化,给人以陈腐的感觉……在艺术上的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及复古的赞叹,不思进取的恋旧情绪,多少书画家抱孤本遗恨终生….莫不是来源于对文化二字的推敲不够所造成的。这一点我常常抱以惋惜之慨,
真耶夫!喜哉文!喜哉化!喜哉变!喜哉深度的幻化组合!悲耶夫!悲哉文之守旧!悲哉化之不幻合!悲哉文之承载过多,幻化组合无力的产品过多的充斥这个世界!   我不想抨击任何人,因为每个修习文化的个体都不容易,都在积极的注入文的程度;而在幻化,变化,不化的种种状态之中。一分析则看到了更多丞待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那就是每个书画人作为文化个体的承载者,对文化二字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睁开眼睛审度一番会大受教益,至此始焉。当我们初步解决了文化一词的概念以后,如同找到了一把开启心智的大门的万能钥匙,我们再给自己做定位时,则省去了许多的非分之虚妄;恰能更直接方便的进入到艺术与人生契合交点上,加之自己文化积淀大厦的根基,在那一层面上进行化合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犹如人上层楼观景象,何种景象有何种感慨,或吟唱或笑傲的是无可以端倪的艺术现象,是瞬间的给历史的痕迹而已。   有感于斯文之端倪,成教于幻化之无尽藏,深深达其性情入其骨髓的则是文化的力量,学人当如此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绘画的二重现象及寻绎------始量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一个词语:“始量”(先做一下解释,------开始之量;进而追溯意为:原始时期的量化成分诸要素;解决认识问题。)回到绘画上来,讲这个问题就感到有些意思了,绘画的本体,原始祭神,继承,宗教乃人文发展脉络中的一小技而已。当属于大文化范畴之中的艺术表现门类其一。然而要究竟学问,则宗门派别,风格面目,貌相各异,不胜枚举;如果回归源头来梳理一番,注入文的程度,每个画家个体的化合能力则直接反映出作者能力的强弱,气局的大小,势头引领的技法是否外露,是否藏拙当巧等等问题之中……    这些都是明眼的问题,不多做解释,而我们要关注的是“始量”问题,当我们提出这个命题时就已经给绘画人提出了一个返视源头,澄清自我,解读人性之优势,以文化化合为归旨的问题。每个画家的心路历程是不可端倪的,唯“始量”一词可谓众多的砝码最引起关注的一个,能使天枰倾倒颓废的一个,能够细品“始量”的心路,想必是清醒而且是干净的,加之人生际遇的历练达到清冷,枯寂,淡远,遁世的感觉岂不离绘画本源更近尺许?而由此心境的福报者是文化本身其次才会是我们个人的人格体味。然然乎大千世界,人作为一个过客能努力探求者,其心路可昭可示;更有知音者则效应无边,古语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况有:“朝闻道,夕死足矣”,而现实的艺术是登峰造极的喧嚣,美之名曰:“做艺术人需要吃饭,下高速要收费……..且不顾荧光灯之炫目,灯红酒绿之害——心路可昭“始量”折扣!心路可昭,明眼人自明,冷暖自知!鞋穿在谁脚上合脚与否谁穿谁知道 。唯人贵者:人自有自知之明!    唯明“始量”为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人生几何画几何,丹青如梦画如幻-------本愿   多少文人墨客寄情于山水,倘佯于大自然安的怀抱之中,又有多少如梦如幻的不朽佳作,按照自己的解读方式语言进行一番诗情画意的解读;这其中抒情也罢,愤世也罢,感慨也罢,无不书写者每个作者的学养才情,披露的人生的际遇信息,诠释着人性的光芒;所区分之高下,难易,神采,灵异带给人的是自我价值的体现。追溯与前瞻并举,困涩与人生交合,愉悦与雅丽共赏,丹青与生命相许,足以说明人生几何以绘画当歌……艺术之纯情逸致将人带入如梦如幻的感知世界之中,以致忘却改变了的现实在深层的潜意识审美中得以发现,契合,延伸或驻足。人生的每一个行为过程无不昭示着某些冥冥之中的东西,似可相近,掬之不住思还想,理还乱,惊且喜,味其甘……..以上正是创作审美交流中的一些现象,用美轮美奂来相喻实则不为过。而真正绘画之人都有自己的本愿,下面我就来谈谈本愿对绘画人对绘画的影响,切肤之感,之痛,之端的不妨一一剖析,可算人生心路历程的小小段落。
作品面世还要写几句做个简要的阐述亦不为过,至于对错褒贬那都是两由之的事情,严格的讲与任何名声无关;唯深感不适者,心象飘忽,笔无定则,心可以为因缘于心境相合为是。    余崇尚古雅苍拙的书印之风,喜清冷枯寂的苦行僧心境,何故?人资愚笨还想学些砚边知识,唯感人生苦短,半路出道翰墨有缘,30年虽未敢轻心,取焉志以谢此生之丹青因缘,渐随心性之变幻,喜解人生课题,余将画分为三种,一一道来:
一曰:人美画类————人为的美化了的画面而已。   二曰:人情画类————风土人情记录的画面而已。   三曰:人性画类————以画面揭示人生命题,人性之发现类画矣。   余崇信:绘画的终极意义为教化社会。表现出文人气节之质感,若慰平生能解释人生命题,让人心性解放豁达,则绘画之事兴致颇高;惜对中国母体语言阐示之中尚需解决诸多问题,近期以佛教之庄严圣洁,参以中国本土文化之原始意象,来拷问是否会有一条更民俗的,更写意的,更深厚更神秘的画法值以探讨,可以慰藉心灵呢?有人说画面是绘画人的心灵寓所,所言极是,其作者都有将作品视如儿女之情结,但愿交流以后作品她会得到善待,在家也是藏在心底闺房之中的明珠,而教其艺文双全素雅高贵是他几十年的修持的结果,尽管画面是岁月的痕迹………参差不齐难免。   喜选藏传佛教,玛尼刻石,岩画,石窟造像,民间民俗的画法和高山之厚重,文化之深沉,对我来讲心尚而往之,诚然顶礼膜拜以完善这一志向,但愿丹青之幻化助我心旌扶摇所画一二之见解,实乃本愿途中小息之留痕,广愿绘事有知音,丹青不知老之将至之境恐时日遥遥,心象刻画今一语道出见笑于大方,实属今日之心象。   古语有:奈何,奈何,….可鉴古人亦多有无奈之处,况吾辈不如意事常八九,何足挂齿尺幅间。观者有心,画实则一时之迹,承蒙相观一议,距离远近心自知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苦行僧的修行图示---------琪中之有   通常有这样一句话:金玉其表,败絮其中;败絮其表,金玉其中。这两者的关系在实际上的苦行僧的修行中,极其深刻的表述着的则是看似文化苦旅之中的僧人们以极度的艰难困苦为自己的修行创造环境,用此来帮助其参修正果,以期对佛家教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即是我们作为书画方面的参学之人又何尝不是苦行僧般的心境写照呢?人生的历练,要么有作为,要么处无为之中,要真正研究书画一艺亦非易事。    苦行僧的心境是干净的,是无怨的,无嗔的,是无索取的,无利欲的修习文化参悟人生的大道。我们做书法,绘画又何尝不是这样之心境呢……古来能够修行大境界之人,准确的来讲:要由任何一种面貌且不时求变之人当之无愧,则无不有过苦行僧般的过程,感觉的。我们平时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亦非戏言,真正身体力行的去做这些事情,师大自然造化殊非易事。这一点无需多浪费笔墨,就其苦行僧之事,从远古的宗教仪式祭祀神灵的过程,结果之中使我们知道了远古人群中的神圣崇拜。古印度的宗教以及中国的道教,儒教,汉传佛教…..无不打着苦行僧般的文化苦旅的印痕,更显示出做文化人的神圣与庄严。当我们细检点书画及任何一艺的修习过程时无不打上朝圣般的虔诚,以蚁蜂般的勤奋去搬动那摆在每个学人面前的大山,其艰辛程度是不难想象的。同时笔者触及之处会有许许多多的个案供研究参考。   观终南山苦修行的高僧大德者无不验证着这些不争的事实;苦行僧之心境更多的图示形象向世人告知我们一个道理:什么叫至高境地……而我们对书画修习研究的全程之中每每想起这么个问题,那就是苦行僧与与画家的心路竟如此之相像,这样的心境与修炼,护持着一个神圣的信仰,且忠贞不渝以生命相许,正是我们作为学人的一个至高境地如此的想象和近似,则会看出文人心态竟如此如此如出一辙,因缘之相近同好焉之也!正好验证了书画家心境的图示效应。之所以无可否认的推崇苦行僧的修习作用也是我因此找到了个人的绘画图示的启迪,所要述说的是人如何修习,干干净净的清净心如何感悟人生的道理,绘画的道理在注入人文思想的开示中诠解绘画的社会功用以及能否起到教化社会揭示人心内那层善良的本愿,那悲悯的心带来的愉悦及生命结果的解脱…..当然要称念佛号 愿同好共修者合十冥念以求净静的去完成我们个人的爱好,许以人性意味的画必然导致如弘一法师的最后偈语:“悲欣交集 ”可谓成就亦如无有之境矣!
绘画书法能如此再好不过了,我深深恭敬地期待着,何时有此一二的因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绘画书法能如此再好不过了,我深深恭敬地期待着,何时有此一二的因缘……                      九文而不化与幻化------吉祥祉祉    这将是一个最难以解读的课题,记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有这样的句子:……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可谓真言要义焉,一个真正做修习切入行脚的文化人以文取其知识之丰满将不会是有大问题的,而要将所学所养付之于幻化而成为当下义的文化内容则太难了,何故?还是有许多的人,众多的文人,文而不化或化而不文了无高度….何作此说呢?还是内心不够干净之故。    远古的先民创造了优秀的神文化,宗教文化绝大多数并未有功利心和文化的过多的纠结,而我们生活在现在的时代文化的变奏曲目太多太多了,真正的契合书画为生命皈依的文化人太少太少。  讲一个故事:我一个友人焉好古琴与读书,终日以书为伴,以琴韵为妻,可谓文化之人不为过,他未曾有过高贵的称谓,他远离名利捧俸之场,其修习之高境,若视为当今魏晋名士毫无夸张之过誉…….   再有一位朋友挖掘中国神垕卢钧瓷釉色的神秘变化,奉若神明的追求…为烧窑求的那窑变的一瞬间的感觉变幻;为求其心中那无尽的想象穷困潦倒毫不减一个民间艺人的高贵品格,妻子离他而去并未伤其志向,终于有一日开窑见珍品,令我等友人欣喜若狂心动不已…余以为这才是真正的文化的传承者,是做文化的之人,是真正的现实生活中的苦行僧。虽不见其经幡佛号,烟缈磬声绝不比任何高僧大德逊色半分。   修行之道竟如此美伦美幻,而当我们面对社会之广焦镜头时,我们所看到的是周旋客透析名利之君子作伪作秀,之巧匠禁锢艺术为透明水晶盒里的羔羊……..始作俑者的鼠标……拍卖师那热熏的落锤………….我们当何其感叹乎!  文化是不会沦丧的,文人是可以变质的,贬值的,历代如此亦不必惊讶感慨,世风是风….刮过以后所不能埋没的却仍然是人心的善良,干净的文化所留下的痕迹终究是以干净而清白于天下。啊!尚飨文化!    尚飨!命运之无垢,吉祥祉祉!    汝愿兮!吾愿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善言三千的默奈,画坛亦然,要求得一方净土,要求得心灵的歇息处,的确对一个画家书家从艺之人是极难的事情,观古来众说纷纭的画论典籍亦不乏三千大千世界之现象而已。佛陀在世修行多善缘无尽,一切都在不言之中才有了拈花微笑的教化机缘…….状物绘画的本质上与其差别无二,唯默许之心,默默的面对无奈之文化变革方能生清净心。   任何一个修习绘事之人能入大智慧树下修持本身是及高级之境地,所事之业之技之法之无过于沉默之奈何不得也。所谓一默如雷方可以有了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慨,然也!   余以为默默做事,默默地追求冷毅高古的追寻,亦必然会有更精进之余地。从事何种艺事均不可绕过的因缘是大宏观,大智慧,得以开示唯默心相许生命意味,默身相期的涅槃之境,是成就任何一个画人的必由之路(这里非指佛教一脉,诸如 道儒及世界其他宗教同样具有其自身的超凡的文化传承效应)所以我选择了:默奈一词作为个人修习绘画的超然度外的心灵之路。尤其尚在途中之人,万不可以无缘于身心的事情,这样势必会将自己的感觉沦为俗格;其害处之大我想任何一位读到此文之人无不有切肤之痛,如临深渊之感也…….相近者本是缘分。  世上人皆喜神仙境界,然一遇到三千大千之世界的无奈和陷入不能自拔者居多,所谓红尘滚滚即是,修习绘事最怕者还是三千好语皆如雷贯耳,未触真痒,何须挠之。  近选藏传佛教与五千文化的符号对接,古典的文人效应气息格调与对人生的思考的意义相关连在一起,无非是行者途中的一些诠释;亦非真有经典之教化,仅是在养气修技的一些体会。  默奈即当下义,未来无可以言,任运动笔,随形纳言,出脱心境,亦可等观;可鉴人之心性,或虚无,或应声同气;感之银碗未必见雪,令狐疑于静默之中感化,采心神之旌动,酬形画符之际尚余通脱意,纷披之中尽染古苍魂。
此今朝所适,然学之道身边高人雅士比比皆然,小论十题仅为因缘于笔下,赋心胸以为丹青之好。公元2011年深秋时节于古牧野初稿此为第一稿无修正打印2011.11.05 后记:洋洋万言论述几乎使我达到心力交瘁之境,稍事休息恰华需君过访书斋,细数文化不觉增加了几分欣喜与自信;著书立论非一日之功,要说明一个论点要为自己的不与人谋的论点阐述一番,实非易事耳。余四年前参加太行写生团活动在石市继而入太行障石岩,五岳寨,得周君会然一语:马兄,“汝当为画作找一立论支撑………………..”此君说者无意然余听则有心,且基于心烦手懒未曾动笔,仅近年小有论点说之于茶座砚边……..今日始细数一番,虽有纰漏我想二稿会更有可掘进之余地焉。记此小段以备检之。凡瓮又记于灯下。
2011.11.25夜三稿校对于郑州桃李庄三区1902室
2011.11.26上午11.四稿校对于郑州桃李庄三区1902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