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4719|回复: 6

不创新,毋宁死!--写在胡抗美、沃兴华上海书法展之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9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不创新,毋宁死!

写在胡抗美、沃兴华上海书法展之前

微紫

因了书法批评的责任和意义,因了书法联系的疏离和隔膜,我迟迟未敢于纸上落下一字。

然而,对于即将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情感与形式》胡抗美、沃兴华书法展的期待和猜想,让我万千思绪,一吐为快。

从情感与形式上推此即彼,格物致知地对书法本源进行拆解。

苏珊格朗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苏珊·朗格(Susanne K.Langer,1895-1982)德裔美国人,著名哲学家、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之一。)书法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无疑有资格成为这一注解的明证。

试将公式代入证明:

艺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

书法=人类情感+文字! ]8 W* L& A, ^3 V

显然,我们的结论更倾向于文学。

那么书法到底是什么?

普遍的人类情感与什么进行创造才能成就书法的独特艺术形式?

书法的符号和形式包含哪些内容?

用笔、造型、章法、用墨、文字········

以上五个要素都是必要的,而且任何一个要素单独与人类情感进行创造都不能充分完成为书法。

记得沈老(沈鹏既是编辑出版专家,又是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及诗词作家,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在《书法,在比较中索解》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把书写的素材当作书法作品的内容,几乎是最常见的误解。当我们习惯地将书法中的文字理解为文意。那么作品的内容就堂而皇之地蒙混进了书法艺术的队伍里了。

为什么文意不是书法的必要形式?

在美国教书法的张充和先生(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她有三个姐姐和六个弟弟,丈夫是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HansH.Frankei1916-2004)。在父亲的影响下,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公数充和为最。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赴美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最有发言权,她曾戏言三千弟子尽白丁。张先生教授的是原原本本的中国书法无疑。而学习和模仿的老外并不懂得临写文字的意思。那么脱离了语意的老外临写到底还是不是书法?

有必要推想,执着于文意诉求的书法观念对于今天我们把优秀的传统书法文化推向世界,将产生多大传播的障碍。

其实,关于文意究竟是不是书法的本源,在历史上也有许多我们熟视无睹的公案。

譬如:东晋庾亮(庾亮,字元规,明穆皇后之兄也。父琛,在《外戚传》。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庄》《老》,风格峻整,动由礼节,闺门之内,不肃而成,时人或以为夏侯太初、陈长文之伦也。)怀张芝章草十纸,过江亡失,常痛诉妙迹永绝。十纸章草的内容既已了然于胸,痛失的是什么?书写的形式。

许多流传下来的名家法帖可以佐证。虽然有文貌并举,相得益彰的例子;但是还有更多类似董其昌《试笔贴》这样缺乏文学价值的法帖,却仍然是书界的珍宝。

胡抗美先生曾在《书学论稿》中写道:对书法作品的联想,是书法接受者被作品的艺术性所感染的一种表现。书法接受者与创作者之间对于对方来说,都是书法接受者,接受者既参加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间接地参与作品的再创造。一言概之,书法传播影响着书法的创作和审美。一头是艺术家,一头是艺术受众;通过书法传播形成震荡和共鸣。然而传播和到达的衰减是物理界所知的必然。

当书法所内含的传统文化历时越来越久远;书法历史所残存的遗迹越来越淡薄;古老书法语言与我们的实用技艺的鸿沟越来越决裂。我们用什么来挽回衰减的到达率?

立足于当下,书法家的创作、苦心经营,将以何种形式传播到广大受众当中去?谁堪以担当书法的歌喉。常常看见许多学术争端诟弊断章取义。试问,完章整义又在哪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塑造人物形象再丰满尚且书不尽意。书法传播与到达率的缺陷却正是艺术美的真谛。

一件难得真意的书法作品,通过断章取义的解读,感情的重构,能够达到见微知著的艺术效果。这大概就是接受美学里关于艺术价值再创造的理解。所以断章取义是美的。

记得看过胡抗美先生关于出血和贴边的艺术创新。(出血,是出版术语。指任何超过裁切线或进入书槽的图象。出血必须确实超过所预高的线,以使在修整裁切或装订时允许有微量的对版不准。贴边,画册印刷为了防止印刷油墨从网框的四边空隙处溢出,所以我们必须要贴边处理,同时,帖边亦可方便清洗掉边框的印墨。)曾有老先生不解地质疑书法的完整性。试想,千百次面对残卷的辨识和猜想,深切地探求与渴望,骤然觉醒了对残缺美的感悟,升华到艺术创新的自觉行为。未可知,也许这也是传播与到达的缺憾罢!

秉烛待曦的茫夜,叩问心扉和三尺之上的神明。书法真的会成为一门学吗?

一部书法史,就是个人技法与技术进步,尤其是与造纸、印刷术发展博弈的历史。风格流派的变化既有个人天赋的偶因,更是技法向技术屈服的必然。

技术的进步对于今天的书法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替代性的电脑书写,已经令很多人提笔犯憷。相较于90后的新生代,满纸狗爬的书写状态。这已经不是书法的耻辱了。试问,当下的哪一只妙腕精准堪比躺在我书房区区400元的惠普打印机?

那么书法的生命在哪里?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给了我希望的昭示。该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为了简化而未被列入的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书法这一艺术门类刚好具备求知需求和审美需求的双重要素,又处在今天这样的社会发展阶段。完全有理由相信,书法不死!

作为人类需求的较高级别。我想有必要讨论顶层设计的问题。当撇清了书法的本质,当理解了书法传播的困境,书法的发展在哪里?

权威!不是用财富丈量平尺的权威,不是私相授受名誉和荣耀的权威,不是一己之见自立山头的权威。是包容流派和异见;是敏锐洞见和清醒现实;是步步经营、披荆斩棘斧开书法出路和发展的书法群体。

为了艺术的纯粹理想,决然撇清和文学的关系。为了艺术的广泛需求,必然关照书法的实用性。有人诟弊展览书风、丑书盛行。但是在当下的社会发展阶段,丰富书法元素,以展览形式扩大书法的传播与到达,是书法公共性需求的自然选择。丑书,我想称之为质书也许更为贴切。相对于妍美,质书所呈现文字婴儿时代的天真率性和目前大多数人的少书写,甚至不书写状态有更多的亲近感。不信,去看看老上海城隍庙小吃店手书海报的幼圆书体,浑然市井生活的天趣。

书法,作为一种广泛的精神需求,不应该再附属于过去精英文化的传统范畴之内。一味深入传统而缺乏想象;书法评价标准,还窠臼于古人的那一套套话;下笔便到古人处,作品只能是无生命力的僵化摹仿。仿佛中,我听到七斤嫂在耳边喃喃自语“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真正懂传统者,均可创新;真正开历史者,绝不守旧。在传统书法道路上履深且坚的时候,返汲西方美学营养,祭起创新旗帜。不由让我在内心深处跳将起:不创新,毋宁死!的壮语。

是的,将诗歌封入墓库二十多年,嘶哑着笞问生命、赞美死亡的喉咙,海子死了。(一禾,海子生前挚友及诗人。曾将海子比作诗歌的喉咙。有评论说,海子的死意味着一个诗歌时代的结束。有人说“诗歌已死!”)

是的,率先将书法字体引入电脑,富于艺术创新的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死了。(乔布斯在创业之前曾经开发了一套充满艺术趣味的英文字体,并联系微软,向其销售,微软没有采纳。后来,在苹果的开发中,这套字体的使用为苹果公司赢得了很多客户。)

而书法,将在否定中重生。

突然想起沃兴华老师的一点映象。记得看过的一次沃老师创作视频,大概是在二三十平米的纸上写大字。写了区区一个字,抱着桶,泼墨与皴擦。最后的画面定格在洗过墨水澡般的沃老师身上,他坐在枣红色的仿明或者清的高背椅上啃一枚红灿灿的苹果,笑容有如孩子刚刚在口袋中填满邻居家的瓜子。书法的形式和意味在那段视频里似乎毫无意义。

然而,我再次回想视频的细节。字的书写过程像是一场哲学的拷问,意象豁然宏大起来。左上的一撇,提出问题我是什么?接下来一横一竖。是社会道德和法律的框架。长长的一提,跨越了道德,却不能超越法律。竖弯钩和一撇,构成了一个大大的,象征生命的否定和挫折。结尾一个干脆的点。我,就是我。线条的扭结和皴擦是不可复制的独立的生命过程。虽然,对书法的审美介入了文学的感受,但是,抽象出来独立的大字,勾起我对于书法的种种设想。

三个小时前,先生要出差。抱怨说,灰不拉几的行李箱在提取的时候很不醒目,央我做个标记。起初,我找了一枚印有他照片的工牌挂在箱子外面,挺咋呼,不喜欢。于是换作对联纸上红通通的一角,工工整整却蹩脚地用毛笔蘸着墨水写了他的名字和电话。箱子拖在机场的滚梯上,红色的小牌子,一闪一闪地抖动,是我远行的祝愿,很特别。

其实,对于浸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每一个人来说,生活与书法时刻都在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法也离不开其他艺术,尤其是文学;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的符号,文字。回想自己曾经沾沾自喜,一晚上就能看完一大本书法图册,俨然法盲(书法的盲人),该当何等的无知和汗颜。

于是,在胡抗美、沃新华两位老师大展之前,试以文学思考书法,或者误读。

不创新,毋宁死!

2012212
, B/ a) Y, f4 k* d. d

(人物注释均来源于百度,如有误,望涵。)

发表于 2012-2-22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不知所云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2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写书法的文章
# u- s. X; @3 L6 [1 d' X7 Z无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4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整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4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之余事,今人之生死,太壮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4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了,创新是为了不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6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在就是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