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4995|回复: 0

[评批] 一、展厅文化背景下的多元化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2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展览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展厅时代的展览机制不断将书法从传统书斋推向公众空间,展厅一时间成为众多书家追逐的竞技场。为了适应展厅视觉要求,书法家们除了不断完善自我技法训练之外,也逐渐偏向书法形式的制作。毋庸置疑,展览对书法的发展和书法热的兴起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展览作为一种群体短时行为,注定了它追求靠视觉上瞬间的刺激而带来的短时的愉悦性和冲击力,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讲便是“创新”,或者是更时尚的说法“视觉上的震撼”。因此,一些“新、奇、特”的书法作品不断在展览中涌现。所以,第一视觉效应、形式制作等外在美感逐渐取代了古人“尚韵”和重“境界”等内在审美元素,成为当代展览机制中无法跳过的审美标准。在展厅时代,书法作品的形制不断趋向于大幅或巨幅条屏作品,即便是小楷或小行草书,为了迎合展厅的视觉效应也常常被划分为若干个豆腐块再重新拼接叠加起来。不同颜色的宣纸的拼接与搭配不但极大丰富了作品的形式美感,更增强了作品外在视觉表现力。应该说,这些都是书法本体正在发生变化的事实,然而也不得不承认这将大大削弱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符号的内质形象,对于书家内心的自身研修也并非益事。众所周知,清末民国时期,随着考据学的兴起,新的考古发现不断涌现,大量的碑版墓志、刻石甲骨等带有文字图案的材料相继问世,为书法在二王系统之外寻找新的突破积累了必要的材料支撑。邓石如、包世臣、康有为等人对碑学的宣扬与倡导更在理论与实践上为碑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至清末民初,碑学一门遂显于帖学,成就斐然,名家巨擘代不乏人。碑学在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它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于是更多的有识之士将视线转向了碑帖结合的领域。当今书法又遭遇了重要的变革时代,虽然它在很大程度上延续或扬弃了碑帖结合的学术实践、乃至无论是碑学、帖学抑或是碑帖结合的路数再也没有明显的分野,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敦煌残纸”所谓的“民间趣味”已蔚然成风,再加上现代构成形式的引入,书坛相继出现了纷繁复杂的各类风格,这便是对当下展厅文化背景下书坛多元化现象的全面阐释。
" S2 \& G% o7 e% b  s; n
+ o" o2 |- T/ p( ]7 z+ D( i5 w& [+ o
) g, M2 @, O  T( a' ]9 d+ T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贴已经同步到 翰墨田园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