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7715|回复: 38

河北省书协副主席范硕先生应邀来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讲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3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2012年1月,应书法学院陈阳静院长邀请,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理事,省书协副主席范硕先生来书法学院讲学,


      范硕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委员会委员、培训中心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文史馆馆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该贴已经同步到 钱塘客子的微博
_MG_308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范硕老师主讲的题目是如何从临摹走入创作,
结合范老师自身创作经验,
详细阐释从古代书法大师对自己周围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中如何悟得笔法,
_MG_312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学习和创作要厚积薄发,
换句话说要多研究、临摹,少创作。

像王铎这样的大书法家还要“一日应请索,一日临摹”呢。
我如果有几天只写作品不去到古人法帖中充电,
便感觉自己快要空了。
所以,在艺术上要永远不满足,
突破自己的办法只有向古人法帖中求教。
_MG_314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们仔细听讲中:
_MG_308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硕老师还讲到目前书法学习的碑帖结合等问题:
当今碑帖融合的创作不很理想,就境界而言,不用说与古人比肩,就连和民国时期的几位大家也没法比。谈到碑帖融合、相互渗透的关键问题,我觉着最难解决的是“自然”二字。大家都知道,我们所说的碑主要指的是北碑,基本都是楷书,其形态古拙,奇崛朴厚,章法上字字独立;而帖则楷书、行书、草书都包括,其内容丰富多彩,其形态流畅清柔、灵动自然。所以,一刚一柔、一拙一灵,要想完美融合谈何容易。我的办法是:以帖的点画形态为主,适当加入碑之方雄凝重的笔势,但不可过分追求方折的外形,同时强调线条中段的起伏变化,使线条中间沉实。这只是个人在处理技法层面上的心得。而真正意义上的碑帖融合则是化刚为柔,脱尽外在的棱角,犹如急流中的卵石浑圆而沉实。碑帖融合是需要下大工夫、花大力气的。如果急功近利则必会牵强,欲速则不达,这恐怕也是制约当代人书法创作的主要因素。
_MG_314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具体学习环节中
范硕老师强调首先应取法名碑,而民间书法或墓志只可取其意趣。对取法纯帖学,当然是可以的。但要明白应该怎样去学习。我经常见到有的书法爱好者把《兰亭序》、《圣教序》、《书谱》临得比拳头还大。要知道这些名帖字都很小,晋人写字只用指力、腕力,所以点画才能如此精妙细微。如果放得太大,就不得不站立悬肘,而写大字和写小字的运笔感觉是不同的,很难写得灵活。
IMG_190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碑帖融合的审美趣味我想应该是:既有帖圆润精妙的笔法,又有碑质朴古拙的风骨;既有帖体势的流畅,又有碑不事雕琢、浑然天成的意趣。就碑帖融合的创作现状而言,我觉得前景是可喜的,而且随着书法家对传统经典碑帖研究的不断深入,一定会在当代出现碑帖融合的大家
IMG_190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学生的状态就知道讲座精彩
_MG_309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学生的状态就知道讲座精彩
_MG_310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学习应像画家一样到自然中去感悟生命的状态。实际上我们的书法先哲们早就这样做了,不然,卫夫人怎么会在《笔阵图》中说:“竖如万岁之枯藤,点如高峰之坠石”呢?张旭为何会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出笔法,怀素观夏云变幻,听嘉陵江涛声而草书益佳呢?又为何观王羲之书法有“龙跳天门,虎卧凤阁”,观怀素大草有“惊蛇入草,飞鸟出林”之审美意象呢?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悟,我喜欢静坐在山坡上去欣赏太行山区如墨般浓黑盘礴的柿树,那不就是书法的线条吗?我还喜欢夜间仰望苍穹,去观察满天星斗,那或聚或散、或大或小、或明或暗、或虚或实的群星,不就是书法的章法吗?关于感性和理性的问题,我强调书法创作要重“感性”而轻“理性”。怀素往往醉后作大草是有道理的。因为人在微醉状态下大脑处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这种状态是最能见真性的,因此钱起有“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之名句。
IMG_181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