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0
- 注册时间
- 2009-1-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196065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2-2-1 11:09 编辑 1 F* ]6 k! K7 u p5 g
【视 线】
( p7 p v9 t0 ^+ ^《东方艺术·书法》刊载“浴火重生的八零后”一文 全面介绍“八零点将录”群体
3 {) Q3 L' C% e) P1 N* |$ `
% W A6 D0 ]7 z( A, k9 X2 @3 Q) g6 [" y# i* e
, F' t" Z( h5 S
欲火重生的“八零后”
/ K- O8 `* b7 d" B; d# _* |7 I! {7 y! e3 ?* ~
文/贺进
. s( b% G/ s8 }0 A+ N$ N) U! F2 T, P8 Q6 G0 W3 t
八零后是浴火重生的一代。3 b2 O5 p. p% E5 a# S5 q
9 U0 X) f7 a3 O' y
记得在八零后作家韩寒的一篇小说中曾这样描述过八零后。对于“浴火重生”一词,我觉得用在八零后的人身上很是贴切,八零后的重生来自于对于自我的认知,来自于对新事物的“祈望”,正是这样一群人,造就了八零后在如今文坛和艺坛上的一座高峰。
2 }8 b- x( w h2 @/ c5 f- Y: U/ Q: t5 h- |9 Y# p3 K- `( A# J
在文坛上,大家逐渐认识了诸如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王朝东等耳熟能详的年轻作家。他们以清新的笔触、单纯的情怀、富有激情的心态创作出令人咂舌的文学作品。对于他们,有的人嗤之以鼻,指责他们是“垮掉的一代”,也有人美意垂涎,夸赞他们是“朝阳文学的开拓者”。无论褒贬,其实都是一种对新生事物的期许与夙愿。八零后有朝气、有活力、有梦想、有激情,对于未来更是以一种憧憬的心态来面对,当然也有对身边事物的叛逆与不屑,这都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烙印。到2010年,八零后的人已经迈入了30岁的门槛,也就是进入了“而立之年”的门槛,相比于先贤的那种大义担当,我们这辈人似乎缺失了理性的把握,但是我们八零后却以一种新的视角来挖掘深层次的“担当”与“责任”。+ M4 f) g' [4 x: K
4 n9 a. k& j3 _' \2 ?) q9 m
“叛逆”一词贴在了我们八零后的身上,使劲抖落其实都无法摆脱人们对我们的“亵渎”,其实这是很痛苦的事情,然转瞬一想,这又何尝不是夸赞之词?我们“叛逆”,是对传统的深刻反思,是对现实的理性思考,也是对原有事物的反思维判断,这是我们这辈人固有的时代印记。我们八零后以一种打破传统观念的思维站在了六零后、七零后之上,傲立群雄,争奇斗艳。) y2 `- t# S3 n6 r! f
" x( A% x; B8 Y
当代书坛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千年传统文化在历经沧桑之后洗刷了历史的痕迹,在当今异彩纷呈,消逝在岁月风华的千年,我们暂不提及,回眸百年中国书坛从戊戌变法失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到辛亥革命清王朝覆灭;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从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残酷摧残,到近二十年来改革开放经济的繁荣,书法艺术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80年代以来,中国大地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宽松,掀起近二十年不衰的书法热潮,在这热潮之中首先是以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为重要标志的社团兴起,同时书法理论、书法教育、书法创作、书法展览、书法出版物、对外书法交流均得到了超越历史任何时代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多元并存的当代书坛格局逐渐形成。百年之中尽管沧海沉浮,但中国这一个古老的传统文化在世纪之交不仅容颜未衰,相反更加放射出他强烈的生命光彩。我们八零后书法家有幸忝列在这个好的书法时代。对于我们,应该以一种新的视角去欣赏她、发展她。& P: @' r) u5 I9 h4 e
0 U8 u/ v# [6 p, L八零后书法家站在了当代书坛的前沿,这是不置可否的现状。我们这个群体当中大部分都接受过专业的艺术教育,在大学里磨砺了对书法的认知,对于书法,对于传统,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系统的认识结构。其次,对于当代书坛,无论是传统还是当代,我们有自己的角度,因为理性的判断来源于对审美的高层次提升。同样我们也重视对书法本源的把握,上承历史文脉,广泛吸收历代碑帖精华,同时勇于创新,大胆融入现代艺术元素。正是基于如此之契机,在我们八零后的作品中亦能看出这个时代的痕迹,或者说八零后的书法面貌有较为统一的一面。因为我们具有朝气蓬勃的艺术创作理念和文化气度,所以我们的作品能够彰显独特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体现出继承传统、面向当代、探索创新的时代精神,表现出当代书法艺术在立足传统基础上的新形态、新意象。+ @) g8 B- r% ~6 L6 g. S
/ Z- n' R3 y( q) ^
八零后其实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这个群体以书法的名义相聚集,在当代书坛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当今八零后书法群体,其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犹如文坛“八零后”一样,他们或者桀骜不驯,或者坚守艺态,总之在当今,八零后书家以其独特艺术面貌为世人所关注。 D% J( r! g5 x. z: K7 B) {8 R8 b
, }9 u5 k3 `6 q' X; ~. e+ B“八零点将录”就是笼络了八零后书法家的一群人,他们只是八零后团队中的一部分,不能说代表,只是说这几位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八零后书法团队的创作水平,体现了八零后创作团队的创作意识。他们来自于全国大江南北,从事于各种行业,有的仍在攻读学位,有的从事书法教学工作,有的潜心钻研书法精髓,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八零后书法家执着的求艺者。' r# R" l* r! a& m/ B
% _$ L. [5 j7 _" _
许飞飞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是书法院第一期学员,他以行草书擅长,其富有激情的创作理念是他人望尘莫及的,他也擅长清末篆书的把握,尤其对白石老人的篆书有极其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化之,用之,实属大才。
& x7 g+ i: E% O5 _5 b( x
; U' g% h5 T: x+ D5 M) [贺进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书法篆刻,擅长篆书且对中山王篆书有很深的理解,多年来以专业的理解打通楷书、隶书、行草书,小楷以魏晋写经卷为突破口进行创作,隶书根植于汉碑,行草书则以明清为主格调,多年来也再书法研究上有不小的成绩。! e* c% o6 C$ O8 ~' S6 @% K
" h9 s* U( ]& o$ C+ e" [
柳青凯是“八零点将录”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作者,他多年潜心研究篆刻艺术,且对肖形印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其尝试创作的“凤凰印”,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在书坛影响较大,近年书法攻八大之意,旁涉它体,铸就了其自己的艺术面貌。
Q/ X2 \3 n8 q# M: i; P' G+ L/ c4 i2 Q# F% ` a7 z+ `# _
李成军也是中国书法院首届学员,后师承两广篆刻家陈国斌先生,李成军以豪放的篆刻风格示人,其书风也是将创新的理念运用其中,以强烈的墨色冲击力、独特的章法构图意识取胜,是一位难得的艺术开拓者。: k0 e' `$ V$ N. |
- [: Q; p9 c. g6 I/ [1 D7 D& ?李立山祖籍山东,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毕业,曾师从王镛、刘彦湖、徐海等名师。近几年,立山作品以颜鲁公为主,在创作上取开阔之态,强调墨色的视觉感官,他创作的作品无论是气局还是空间表现上都是很夺人眼球的。
+ X. _* t s ]6 C- `8 A5 |. i
# ?9 y$ q, l0 S7 S9 a& g. M陈锋曾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院的技法训练在他身上有很好的表现,他用笔丰富,使转调和,力图表现行草书中独特的用笔意态,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出对传统理解之上的系统表现。1 V; s; d6 R' p' E9 w( @1 s" t
: N) r4 W3 _$ e, G$ F丁筱是我们群体中唯一一位女作者,她毕业于中国美院,现攻读中国美院研究生学位。她的作品以行书和篆书见长,细腻的用笔表现参之以豪放的明清章法是她的特点。6 Z7 S2 n* k" Q2 k+ N S
) g7 k4 u$ K) Q8 _+ r. z2 w
宋开智也是寓居杭州的一位作者,多年来从事篆刻及书法创作,书法作品从魏晋到明清都有很好的学习,所以他将二者融合并化解,达到新而不怪的面貌。
- r& D8 A( e: m" d' Q6 w8 W! Q( {! M; B
郑付忠毕业于南京师大,现就读于陕西师大,始终在书法专业磨砺。他的创作以章草为主,且在唐草书学习上有很独特的见解。近几年在书法理论研究上有很大的成绩,这与他反思书法本体意识是分不开的。
; @) n! @9 Y5 L0 K& w( P! m8 M4 N- C6 r' Y' u. `8 ]# T
彭双龙是近几年通过国展为人熟知的一位作者,他擅长对二王书风的学习与创作,国展获奖作品均已二王行草书为主,是一位难得的对传统理解到位的作者。
/ J7 a* J4 y) p2 h- ]9 X! T王海勇现攻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学位,师从著名书法篆刻家徐海先生。他的作品清新、质朴,以对线的把握为主,篆刻作品类似与西域的粗犷风貌相投,那种不事雕琢的精神面貌让人为之叹服。! Q5 J* b7 r# ], |, {! j5 @4 g
. @! O8 t" ^, r I0 G张圆满也是一位科班出身的作者,毕业于海南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圆满很巧妙地能将纵势与横势这种关系打通,堂而皇之游走于两者之间,最终将他的行草书推向意趣的方向。
+ g1 Q! B) a1 t8 e9 w6 Y6 J5 E/ g4 ?) {+ k$ v! U3 J0 c
十二位作者组成了“八零点将录”这个群体,他们以自己的面貌来打动观者,以独特的思维角度来理解书法,所以在八零后书法家中是让人关注的一个群体,也正是这个群体的形成,造就了当今对八零后书家团体的深刻认识,这是一种新的华章,我们都是“在路上”的一辈,“浴火重生”的一辈,对于艺术有着质朴的情感,有着独到的见解,只是“在路上”,无所谓“收获”多少,只为无愧于心。5 e6 F+ j- d6 q6 Z
" E; a" a0 a2 v. S“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坚信,并且企望。
4 o6 x( U8 ]# ?# {9 ~& A
9 }0 n1 x2 F- D% a+ i" T( [+ q5 l& [( T9 [% h# \' n, K# R
该贴已经同步到 贺进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