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用户名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帖子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雪松

龙托福运起墨潮《长海寄情》201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3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托福运起墨潮《长海寄情》2012大迎春
春风贺喜无言语  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赵嘏
z2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篇末以“既济”、“未济”结尾,是提醒人们万事无尽头,完成一个周期段落,又会有新的开始,不可自满自足。
友人送了套新茶具,泡了冻顶乌龙,茶香绕口,杂气顿消!龚自珍有感于此,作诗云:“未济终焉心缥缈,万事翻从缺陷好。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馀情绕。”所谓君子功成不居,不懈进取,才能持续发展。登上此峰,还有更高峰在前边等着你,那边更有无限风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托福运起墨潮《长海寄情》2012大迎春
春风贺喜无言语  排比花枝满杏园
P124036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托福运起墨潮《长海寄情》2012大迎春
春风贺喜无言语  排比花枝满杏园
P124065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托福运起墨潮《长海寄情》2012大迎春
春风贺喜无言语  排比花枝满杏园
P107088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大家新春快乐、吉祥如意、平安健康!

龙行天下
神灵本从虚幻出,威严确是实处生。一尊华夏五千年,

飞去来兮任纵横。鹏起天池风九万,龙游艺苑字三千!
P107088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要说的是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而艺术品大都如此,艺术品一旦与钱挂了钩,往往不再是艺术品,只能算作商品。同样的,艺术品是不容亵渎的,而把酒店之类搬到博物院只能说你扰了艺术品生命自身的清净,艺术品是有生命的需要一定距离的,就算是你的拿在手里把玩,它的生命还是与你有一定的距离,你只能算作旁观者,而不是它的主人,它才是它自己的主人,只有它才了解它自己,你不能以你的强势来侵入它的精神领域,替它说话才是。而倘若给家里挂幅名人字画却会增添许多文化气息,中国人历来讲求度也就是中庸之道,万事都有尺度,以不过分为最好之度。国外许多博物馆也都是亏损的,如果都要求发展而改变其本身的性质,也许想得到的不仅没有得到,反而失去了原本就拥有的美好,那才是得不偿失呢。
111932ncnf76ipnobr66bc.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1-24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用墨探究

一静


用墨是书法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书家所重视,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述书下》中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为书艺一大关键。”董其昌则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故历代书家都非常注重用墨这一书法技法的运用与研究。
书法用墨主要有浓、淡、枯、润四法为主要墨法。
浓墨古人有“用墨皆取黑,尤浓黑似漆”之说,这即是不但要黑而且要黑中透亮。用浓墨创作给人以笔沉墨酣富于力度之感,篆、隶、正、行书之创作皆宜使用。宋代苏东坡作书善用浓墨,东坡居士谓用墨“须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观其书迹笔墨沉酣丰腴、神凝韵厚、力透纸背。使用浓墨时,注意应以墨不凝滞笔毫为度,用笔必须沉劲于纸内而不能浮于纸面。
浓墨色彩深沉缥缈,光彩黝然。加之墨色发亮,更使书作神采外耀,故以浓墨作书较能表现出雄健刚正的内蕴气度,当需要表达一种端严、激昂、高亢的情绪时,选用浓墨作书,可以促成这种意境的表现。观苏东坡、颜真卿、康有为等书家的书法墨迹,多以浓墨书写,沉厚朴茂之中更显空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1-24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淡墨淡墨作书给人淡雅古逸之韵,空灵清远之感,但淡墨不宜太淡,不然掌握不好易伤神采,一般宜用于草、行书创作,不宜作篆、隶、正书。明代董其昌最擅长用淡墨,可谓“淡墨高手”。其自言:“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董其昌书法用笔虚、章法疏、用墨淡,造成了一种淡雅虚静的高远意境,给人飘然欲仙不染凡尘烟火的气息;使用淡墨有三种方法:一是用清水将浓墨稀释冲淡后使用;二是笔毫先蘸少许浓墨,再多蘸清水后运笔;三是笔肚饱蘸清水后,笔锋蘸少许浓墨使用。当想要表现清和静雅的意境时,不妨以淡墨法一试,或许别有一番情趣。
枯墨飞白、枯笔、渴笔是书者运用枯墨进行创作时较常出现的三种笔法(形态),能较好地体现沉着痛快的气势和古拙老辣的笔意。飞白,笔迹中丝丝露白。相传是汉代书家蔡邕见人以扫帚刷墙成字得到启发,便心领神会用于书法创作中,之为“飞白书”,唐代武则天女皇喜作飞白书,其亲书《升仙太子碑》的碑额,现收藏于浙江海盐县博物馆中。枯笔,指挥运中笔毫墨干用笔迅猛磨擦纸面,笔画所呈现出的毛而不光的笔触线状,宋代书家米芾善用此法。渴笔,是指笔毫以迅疾遒劲的笔势笔力磨擦纸面而形成的枯涩苍劲的墨痕,唐代孙过庭《书谱》中“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所指即为枯墨用法,其笔触疾中带湿,枯中见润,干而实腴,所谓“干裂秋风”。
润墨润墨指润泽的墨色从点画中微微漫润渗化开来,古人形容这种富于韵味的墨法为“润含春雨”。由于墨之滋润,故润墨行笔需快捷灵动,不可凝滞,于墨色渗润中使点画有丰腴圆满的韵致。明代书家王铎喜用润墨并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涨墨法”。润墨适宜于表现外柔内刚、劲秀峻爽的意境。
浓墨、淡墨、枯墨、润墨的运用,实际上与书者对自己所书字体,使用的宣纸的质地和毛笔的软硬有很大关系。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熟宣纸性较硬,作书宜用软毫笔,墨可稍浓一些,水可稍干一些,这样运行使转,自然笔墨得所。除此之外,墨法的灵活运用还受个人的爱好和习惯而定,清人刘墉喜用浓墨,而王文治却善用淡墨,两人分别被誉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用墨能将浓淡枯润的变化完美地统一起来,做到“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孙过庭《书谱》)便是用墨高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1-24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墨的变化,一方面取决于用墨的技巧,另一方面又取决于用笔的技巧。由于用笔的节奏不同,便可以产生墨韵浓淡枯润的变化,轻则墨淡,重则墨浓,徐则渗而润,疾则燥而枯。反过来,墨法亦影响笔法,如笔墨饱运笔宜快,笔墨少运笔宜缓,节奏的变化通过墨色表现出来,生机跃然纸上。墨色的变化须一任自然,切忌写一字蘸一次墨,否则不能产生墨韵变化。通幅作品要注意到上下、左右的关系,通过对比,表现出墨色的自然变化。
要产生用墨的变化,亦要讲究蘸墨之法。一般蘸墨不得深浸,深浸不但笔弱无力,而且墨色不易灵活变化。故蘸墨当如蜻蜓点水,一粘即起,以毫濡透,润而补渍为度。清蒋骥《续书法论》中说:“作书时,须通开其笔,点入砚池。如篙之点水,使墨从笔尖入,则笔酣而墨饱。挥洒之下,使墨从笔尖出,则墨溢而笔凝。”
作品中墨色浓淡枯湿的变化是靠水墨技巧的运用所表现的,陈绎曾《翰林要决》指出:“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又言:“水太渍则肉散,太燥则肉枯;墨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用墨好比人体气和血的关系,血靠气推动,气依血而生,气行则血畅,血畅则身健。说到底,书家对水墨技巧的成功运用和把握,实际上是对“水”的直接控制,若书家对水的控制能力较强,对水墨技巧能够熟练掌握、恰当运用,必会使水墨调和、骨劲肉匀、血脉连贯、风神洒落。
用墨要慎思活用,要做到笔不妄下、墨不虚发,使自己的作品匠心独运,这需要长期的实践和娴熟的技法方能实现。
1012031200da8b529cb97a530d.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