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7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7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6624|回复: 82

春风贺喜——2012年《中国书画》杂志新春贺岁网络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8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2-1-18 20:46 编辑
                      春  风  贺  喜
            ——2012年《中国书画》杂志新春贺岁网络展


                    春风贺喜无言语  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赵嘏


--《中国书画》编辑部人员合影.jpg


                  幕  后  的  思  索
       ——写在2012年《中国书画》杂志新春贺岁网络展之际


                                                                                               文/韩少玄

  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是写作这篇文字的最大难点——而我,也没有自信做到——或者,过于褒奖,则不免有自夸的嫌疑,若是,想来读者是不能满意的;或者,太过谦逊,之于我本人倒无可厚非,但对其他人,则难免略有踌躇,似乎对他们而言也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中有些人早就拥有较高的知名度。除此之外,我很难想象到一种近乎完美的所谓的客观。
  所以,在这里我不打算过多的谈论我的这些同事以及他们的创作。
  或许,这是最好的选择。
  把我的同事们和我的同事们的创作暂且搁置一旁。在这里,我打算粗浅的谈一谈对几个问题的不成熟的看法。问题分别是:书画艺术的专业媒体在当下应该有何作为?作为书画媒体人、书画刊物的编辑工作者如何才算是称职的?关于书画媒体人、书画报刊编辑媒体工作和专业创作之间的关系。如此一来,尽管是无奈之举,但是,也很说这些问题就与参与此次网络展的诸位同仁毫无关联。相反,我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恰恰是从他们哪里得到了一些启示,而也有一些也正是他们孜孜以求的。并且我也相信,从以下的叙述里,至少能够部分的显现出我的这些同事们另外一个角度的、不为人熟知的事实——侧面的真实——很希望能做到这一点。
  第一个问题——
  可以说,书画媒体(先是纸面的报刊媒体,后来又有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体加入)在20世纪以来的百年书画史上,居功甚伟。由于媒体力量的加入,使得这一阶段的书画艺术,呈现出之前不曾有过的面貌和方向。影响是多方面。诸如创作研究、教育教学、市场展览等等,无论从哪一角度观照,都不可忽视媒体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鄙意以为,在这百年来的书画史上,媒体在两个方面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无与伦比的作用。首先是观念的传播。事实上,由于缺少媒体的传播,一直以来书画艺术的创作观念、思想是呈封闭状态的,一种创作观念和思想只能流传于局部地区、甚或只在两三好友中得以共鸣,因此长时间的书画创作才会有明显的地域风格、才有所为南北风格的差异。但在媒体发挥作用之后,这一切就不可避免的改变了它的原有状态,一种观念、思想,经由媒体的传播,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因而极大地扩大了它的接受群体和参与群体,并且在接受和参与的过程中,来自相反角度的批评、质疑也加入其中。事实证明,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恰恰促进了甚至是保证了书画艺术百年来的健康的发展;其次是书画家社会地位、社会形象的改变。在很长一段历史中,书画家没有独立的身份,即便有也是极少数,他们更多的是把书画当做从政读书之余的消遣、失意于世事转而卧松眠月时的自我修炼,但无论如何,书画创作在他们那里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行为,没有直接的与社会、社会大众发生太多的关系,所以清高、雅逸是他们的必然追求。而媒体先天具有的是大众性格,缺乏大众、拒绝大众的媒体的是不存在的,让大多数人都接受并熟知是任何一种媒体都不会忽略的愿望。所以在媒体介入书画时,也就把它的大众性格带入进来,直接的或间接地改变了之前书画创作的固有性格,书画艺术走下高雅的神台,走向大众(当然媒体也并不能独立的完成这一切,而,这一切也未必全然是值得肯定的)。在书画艺术或主动或被动的做出这一选择之后,书画艺术、书画家在社会大众中的固有位置与形象随之得以改变,书画艺术不再仅仅是书画家自己的事情而要同时考虑受众的情绪、书画家不再是一种附属的业余角色而是在社会中拥有了独立的位置并进而部分地成为公众人物。在这两点内容之中,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媒体作为传播的工具发挥其作用。但是我想,任何一种媒体不会也不应该满足于此,简而言之,媒体还要成为它自己,它应该不仅是作为传播的工具还应该是本体性的存在。如此一来,在传播的同时,关于传播的内容、形式、角度、风格,就不免受到极大的关注。以我的理解,这是一切书画媒体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在媒体群体化存在的合理性不再遭受质疑的时候,成为 “这一个”,也就具有了某种必然性。很难断定,是否所有书画艺术专业媒体的从业者都能够认同我的这一论断。也不能苛刻的要求所有人都接受,那是没有道理的,相信事实会证明一切。其实,从被动的传播到主动的创造,这种转变已经在某些媒体那里略显端倪,当然也包括书画专业媒体,在传播的时候也隐藏了创造,我只是想,更这应该成为所有媒体的主动的追求。因为我知道,在未来的社会里,无论是某一个人还是某一团体、组织、机构,他们(它们)的存在,首先是以独立的创造性为前提的,创造至于他们(它们)意味着生存的权利、机会,独立创造力的有无与多少,或许终将会成为最为核心的评判标准。
  第二个问题——
  关于媒体人的职业素质、能力等等问题的探讨,当然不仅仅是书画媒体的从业者所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很多方面,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见解也已有所共识。宽泛的讨论这一问题,不是这篇文字的写作重心,我的思索范围只限于书画媒体并且是传统的纸面媒体。但是,也应该意识到,小范围的思索也不可能不与更大范围的思考在某些方面有所交叉、有所重叠。这是可以相信的。统而言之,作为称职的书画媒体人、书画报刊编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应该具备的。其一,人们常说,编辑工作是一项替别人作嫁衣裳的职业。既然如此,也就说明了,书画媒体人、编辑应该具有一种甘于奉献的职业操守。事实上,任何一种社会性的职业,奉献精神都是不可缺乏的,这本是合理的要求,但在当下时代,似乎谈奉献,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了。当下时代,大家似乎更关注的是索取和收益,至于奉献,往往的情形止限于说说而已。尤其是在进入经济社会后,大家都喜欢首先考虑在做一件事情从事一项职业的时候,能获得多少回报,当然,合理的收益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应该知道,有些工作有些事情,在选择的同时,也就选择了奉献,而不是收益。而媒体工作、编辑工作,则恰恰是这样一种工作。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呢?我想,是出于对文化事业、书画艺术的挚爱和责任。我们知道,当下的文化事业、书画艺术还不是最理想的状态,在某些方面还需要有所改易,但是要完成这一项工作仅凭一个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需要通过一种方式、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同我们一起做好这一件事情,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并没有完成、书画艺术在当下市场经济和外来艺术的冲击下也有些晕头转向,这些都不是最理想的,而我们很清楚我们的理想,出于一种追求、出于对一种方式的渴求,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这一工作带有着理想主义的色彩。那么,为理想而工作,还会有理由拒绝奉献么?其二,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媒体,对它的从业者都会有各自不同的专业性要求,书画媒体自然也不例外。作为书画媒体人、报刊编辑,无论如何不能够缺少书画艺术方面的专业修养,这些修养包括对书画艺术发展史的认知、对书画艺术相关理论的感悟、对书画艺术当下发展现状敏感而客观的辨析、对书画艺术在当下发展的积极关注与参与等等。我要说的是,仅仅做到这一些,还是不够。在前面已经谈到,书画媒体在今后的任务是成为“这一个”,其实,这一论断同样是用于任何一位书画媒体人、书画刊物的编辑工作者。既然书画艺术已经借由媒体走向社会、走向大众,那么书画艺术在当下社会、在当下文化中应该有何作为,就成为了他们必须思索的问题。思索的前提是,他是否能够拥有自己的文化立场、艺术观念,在自己的工作中借助媒体这样一种工作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使得这一声音不断地响亮起来进而成为一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声音。我想,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而只是将之作为谋生的方式、糊口的手段,相信,在此之外还有更多更适宜的工作等着他们,而不必局限于此。我想,这也应该是衡量以为书画媒体人、书画刊物编辑是否称职的不可缺少的评价标准。当然,除此之外,作为媒体人、作为编辑,必然还要具备一些特殊的工作技能,比如选题策划的能力、处理稿件的能力、必要的写作能力、相应的社会交往能力等等,这些是所有媒体人和编辑工作者都首先应该做到的,相关论述、著述比比皆是,于此不赘。
  第三个问题——
  只有在谈论以下这一问题的时候,这篇文字才多少体现了它的主旨,尽管,我会依然避免直接的谈论。作为一本书画专业刊物,《中国书画》杂志是业界内外都比较熟识的,对于这本刊物的编辑工作者,无疑大家还是比较陌生的。这也很自然,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道理是一样的,创刊至今,这本刊物的编辑来来去去,不可能要求读者们都细心的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这是题外话。我要在这里谈论的是另外一个问题。熟悉百年来书画发展史的研究者和关注者,似乎都已经注意到了,20世纪很多有成就的书画家都曾经有过从事编辑工作的经历,甚至,他们之中有过很多人还创办了自己的刊物。比如黄宾虹,就是很好的例证。本文不是关于这一问题的专门的论述文章,于此不做过多的引述考证工作,相信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因此,我不打算在这里对这一现象做过的描述、也不打算对这一现象的来龙去脉做更多的解说,我试图在这里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即,书画媒体人、书画报刊编辑工作者和书画艺术的创作者这两种不同身份,能否有机的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更重要的是,从个体的角度来考察,怎样才能很好的做到两者的并行不悖、相互促进,而不是相反。尽管同样是面对书画艺术,但作为创作者和编辑、媒体人的要求还是有所区别的。毋庸置疑,两者都会以对书画艺术的挚爱、感悟以及对某种书画艺术理想的追求为前提,这是相同的一方面。在另一方面,却是更多的错综复杂的不同,比如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等,在这些方面与其说具有差异倒不如说还会有根本性的冲突。仅以时间而言,创作者大抵是需要有足够多的供自己自由支配的完整的时间,如此他们才能很好好的完成他的创作,如果他同时还是以为书画媒体从业者的话,他的创作时间是很难得到保证的,众所周知,媒体人、报刊编辑的工作是琐碎的在有些时候工作也是不分场合不分昼夜的,这样一来,创作时间扥充裕和完整就难以保证,如何做到两种时间需要的协调,是摆在他们之中任何一位面前的共同的难题。解决这一问题,是需要智慧的。另外,这两种工作的性质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于对某一个人的要求也有所差异,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倾向于个人的,创作者在创作中没有个性的体验、风格的塑造、自我艺术思想的积淀,那么很难说他是成功的。而相反,媒体人、编辑所从事的,却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前面说到了他们要有自己的文化立场、艺术观念,但是,他们在坚持这些属于自我的立场和观念的时候,也不能不考虑这些立场和观念进入公众视野的时候,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回应,他的文化立场和艺术观念很可能对于他个人是必然的不可更易的选择,但却未必适合与很多人,他没有权力将属于自我的强加给其他人,相反,他们也没有理由无所顾忌的就因此而改变自己。这同样是两难的。表面看来,这些冲突是不可调和的。事实也没有那么悲观,因为,在这种种的冲突与两难的选择之后,还是有很多的人同时在这两方面做出了堪称优秀的成绩,如果举例的话,还是黄宾虹。黄宾虹以及很多的其他人是怎样做到的,相信没有一定之规,所谓“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倒不是我在这里有意的回避,事实确乎如此,而问题的关键是,在媒体工作与创作过程中,某一个体的人,是否感受到了这一冲突。不客气的说,多有些人来说,这种面对冲突的无所适从和面对选择的疑虑重重是不存在的。他们是幸运的,也是遗憾的。对另一些人,在感受到这一切的时候也在他们选择媒体职业的时候,其实,问题的解决已经蕴含其中了。
  拟定谈论的问题,就此打住。
  以上基本是拉拉杂杂的废话,最后,有两句很重要的话是不能不说的——
  一句是祝福,在这里,我代表参与此次网络贺岁展的同事们,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省略号代表一切最美好的祝愿,自由添加,各取所需!一笑!)
  另一句是期待,希望各位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关注《中国书画》杂志、关注《中国书画》杂志的每一位编辑以及他们的创作。
  
  
                                                                                   2012年1月14日
                                                                                   于京西《中国书画》杂志编辑部




该贴已经同步到 叶武的微博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1-18 21:48 编辑

春风贺喜——2012年《中国书画》杂志新春贺岁网络展

张树,号隐寄堂、慧树居士,1960年生于吉林市。

199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1997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0年进修于北京画院。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青年书协副主席、吉林市青年印社社长。

作品曾入选国际书展,全国第五届、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二、三、八届中青展,第二、三、四届全国篆刻展等。

00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贺喜——2012年《中国书画》杂志新春贺岁网络展

00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贺喜——2012年《中国书画》杂志新春贺岁网络展

00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贺喜——2012年《中国书画》杂志新春贺岁网络展

001-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贺喜——2012年《中国书画》杂志新春贺岁网络展

001-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贺喜——2012年《中国书画》杂志新春贺岁网络展

00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2-1-18 21:08 编辑

春风贺喜——2012年《中国书画》杂志新春贺岁网络展

郑雪峰简历
  郑雪峰,字寒白,号来鸿楼主人,1967年生于辽宁兴城。葫芦岛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副教授,自2004年起兼任《中国书画》编辑。能诗,与人合著有《名碑名帖集联》、《辽西三家诗》。

002-0 郑雪峰.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贺喜——2012年《中国书画》杂志新春贺岁网络展

002-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贺喜——2012年《中国书画》杂志新春贺岁网络展

002-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