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9-3-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063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傅德锋 于 2012-1-6 13:24 编辑
- }% L8 ]4 {0 M* M8 P9 N5 y8 u4 e/ ~# ?% U& u( ]! N4 [) X; T4 m! v1 t
傅德锋的书法家个案批评为什么不够犀利?
! u, a! V: `" ]2 V( o* d L
; C% X9 F4 F8 I* e n2 B
- V# _, h! S% e: T' L* t0 D* G/ X# R3 ^- o5 c5 a: `/ `8 z
傅德锋- [3 e8 L1 J _8 _. N
# v/ Y$ O$ D% e, w6 D' A& T$ Q
) G! I' {; j2 [7 z3 c
3 _( s8 Y4 p" C2 H( t
0 Z1 u% J" U& Z9 B8 h/ |- c0 M" H G经常有网友这样对我说:“德锋兄如此有思想的人,您的书法评论定位是低了点,为何不向郑志刚学习呢? 郭老郭老,诗多好少!”3 u# B+ `4 h! @0 C
( X! `' E- F h/ Z' {6 I7 D1 |! m4 }/ l! b, `5 t/ e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对我提出过。郑志刚那种风格的批评,我非不能也,而是目前不愿为之。盖因时机尚不成熟也。尤其是对新生代的青年书家,他们目前所需要的更多的是肯定和鼓励,因此我在今年7月份以后的《青少年书法报》开辟专栏撰写《中国国家画院沈鹏课题班——第一阵营的评论》(共48篇)的总序《控制好书家评论的分寸与尺度》一文当中讲过如下一段话:2 B) S# [2 e. e! ^! e
c5 E A5 m7 A/ h Q9 F/ n5 V% L/ m; q4 s/ y4 a
我写书家评论,向来有自己的主张,那就是对已经取得较高成绩和社会地位甚至声名显赫的书家,即使他们“德高望重”,而我“人微言轻”,我也会“初生牛犊不怕虎”,往往多些挑剔。因为浮躁的时代造就了人们浮躁的心态,身居高位而炙手可热者,往往会产生骄矜自满之心,待步入晚年之后,未能“人书俱老”,水平不进反退甚至大幅下滑,故他们正需要不乏善意的批评,甚至需要比较尖锐犀利的批评。
$ A% j$ _ a$ V6 d6 ]3 ?6 `) Q% I
) M) A( |# `6 N% G7 X; ^6 b+ `但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此类批评在具体操作起来,难度还是显而易见的。但无论褒也好,贬也罢,总要本着公正客观的原则,遵循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来展开自己的评论。那种完全带着个人好恶的极端情绪化的批评,看似尖锐犀利,其实是苍白无力的。随意全盘否定一个书家的艺术成就,是个人私欲膨胀之后的结果,任何评论当尽可能肯定一个书家的为书法所付出的艰辛以及其所取得的真实的成绩,在此基础之上,客观地指出其不足,则较为有利于书家的及时调整和社会对书家的再认识,也比较容易被评论者所接受。这种情况下,批评也就实现了自身应有的价值。 G+ l9 g2 X9 G- v8 p. S$ L
+ H9 ^+ D% m% ]1 b& C
& G7 u3 d$ G+ Y A
而我对于正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的中青年书家,则相对比较宽容,因为他们还没有在书界站稳脚跟,他们为之付出了很多,因此需要社会对他们给予更多的也是必要的关注和爱护。对于他们的评论,则主要以分析其学书和创作方式为主,帮助其理清思路,以便使他们能够从理性的高度对自己所走过的路有一个系统深入的回顾,同时也能够使读者从他们的成长历程和学习、创作的观念意识当中有所启发。$ A# ~1 B+ R3 V# m* C8 l* {
* B/ l0 {0 A. y0 [; H
. y% n) z! ^, q; f况当下之书家,又有几个是真正能够经得起批评的?大多浑身都是毛病,不如说些好话给予勉励,待他日成熟之后再批不迟。 如今,书法家们对批评早已麻木,再尖锐犀利的批评甚至是尖酸刻薄的讨伐都无济于事,你批你的,他写他的。如今的人才都是“夸”出来的,有几个是被“批”出来的?就像现在的孩子,学习不好,你越骂他越倒退,你越说他行,他还真的就赶上去了! 很多青年评手,旋风式地批评了很多人,可现状貌似什么都没发生,只是让人记住了评手自己的名字而已。何也?人微言轻故也!如果沈鹏、刘江先生出来批评某人或某件作品,效果会如何?自身尚未真正强大之时,而作强为之事,不仅达不到预期之目的,反致“猪嫌狗不爱”甚至“墙倒众人推”。国家不管批评家的死活,而养着大批的书法家和画家。你批别人,谁来买单?收益的是读者,是社会公众,而直言的批评家会被置于孤立无援之地。就像刘备,先需依附和团结他人以壮大自己,待兵强马壮之时,自会鼎足而三,讨伐中原!我的书坛现象批评,一向比较尖锐,而个案批评,大多比较温和。此为恩威并重,刚柔相济之策略耳!我之深意如此,他人岂能一旦而知也?!人家请去参加研讨会,即如你请亲戚朋友同学同事来参加尊长的寿礼一样,来人若尽说些丧气拆台的话,估计任何人都会反感的。
" r& J. }- ?0 j, V2 q+ ?' s. y
7 K \+ F; U) T' n2 V! V/ e& o3 Q
/ R ?8 E9 f" i1 I因此,先学会做人,然后做事可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