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5076|回复: 1

[评批] 十届国展获奖者年轻化带来的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8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十届国展获奖者年轻化带来的启示

巨剑

十届国展落下了帷幕。有一种现象却让我思考良久。那就是这次国展中获奖者年青人数量的增多,相比往届呈上升的态势。由此说明,我们的书法队伍不断年轻化。其实,这也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的。

如果我们对眼前的事物略加分析,就会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最佳状态或最佳时期。这些最佳状态或最佳时期,在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能最充分地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人的一生从生到老,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的一生最佳学习期就是青年时期。青年时期,精神饱满,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学习一种知识,掌握一种技能,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中老年人不能比的。青年是美好的,但青年不是用来挥霍的。谁抓住了青年这个时期,谁就赢得了光彩人生。谁虚度了青年这个时期,谁就会掉了人生。

在历史上,大凡有成就者,他们在青年时代都有一段亮点。但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付出了加倍的努力。

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青年时代苦练书法,到了痴迷的程度。经常走路、吃饭时也要用手比比划划。又一次,他在书房练字,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馒头和蒜泥汁。他拿起馒头,竟把墨汁当成蒜泥汁蘸着吃。可见其专心致志。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有一天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说:“人各有体。”郑板桥思忖良久,忽然大悟,从此更加勤奋,坚持走自己的路。终于创立了人们喜爱的“六分半书”。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其实,象这样“池墨尽黑”、“仄不暇食”的学书故事不胜枚举。

这些事例都说明,青年时期对人生来说至关重要。能否抓住这一人生之佳期,并且有所作为,将对人生影响巨大。

通过这些事例,不难看出,青年时期,对于有志于书法的人来说,既是“播种”的季节,又是“收获”的季节。青年,既是成长,又是创造。这又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青年是书法的未来。青年盛,书法盛;青年弱,书法弱。

当然我们也不要由此进入一个误区。认为青年人活跃了,就意味着中老年书家不行了。事实不是这样。其实所有人都有过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这样一个过程。过了青年期的人,虽说从身体及思维等方面不如青年人,但青年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扎实的基本功还在。只不过从“新锐”进入“老成”而已。这是另一种境界。是青年人无法体会的境界。

话说回来,青年人虽然活跃。但青春毕竟是短暂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长住不灭。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万物皆流,无物长在。”青年也只是一个过程,它在人生旅途上只是短暂的一瞥,很快就会过去。我们不要把年轻当做资本。短暂的闪光,并不代表永恒的光鲜。王安石“伤仲永”的故事,我们不是没有听过。前几届国展中获奖的一些人,这几年同样不是销声匿迹了吗。所以,对于在国展上获了奖的年青人来说,不能把获奖当做骄傲的资本,而应该戒骄戒躁,把获奖当做继续前进的动力。惟有此,“伤仲永”的故事才不会重演。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让我们珍惜这份“年青”吧。

发表于 2012-1-2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届国展获奖者年轻化带来的启示就是“一个人的一生最佳学习期就是青年时期”?这篇短文完全可以不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