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论坛总务

邱才桢哈佛访学记(2012.4.19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华盛顿 Freer美术馆  北宋 (传)郭熙  溪山秋霁图 卷  
(2012-04-13 19:26:41)


标签: freer 弗利尔 郭熙 溪山秋霁图 文化
分类: 古代书画

    郭熙手卷,与立轴《早春图》有别。描绘的是秋天雨后初晴的溪山,壮阔而优美。
    郭熙手卷著名者还有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树色平远图》,为平远之景,少高大树木;郭熙画中大山高树的元素的典型无疑是《早春图》。
    曾布川宽和冯平均指出郭熙高山巨石的《早春图》有“官画”的特征,而《树色平远图》这类具有文人雅兴的手卷可能为公务之余的创作,“官画”一词,黄庭坚即已提及。
     有趣的是,这件《溪山秋霁图》兼具《早春图》和《树色平远图》的特征。



001.jpg
端方题签


002.jpg
全貌。


003.jpg
开始不久即为高山峻岭,并不常见。


004.jpg
此段树为主体。树的高低错落,前后左右,与山势高低形成和谐呼应。间有茅屋行人。


010.jpg
树与山渐行渐远,溪水泛漫至左边开阔空间。


011.jpg
空阔渺远的平远之景,《树色平远图》中亦有之。


005.jpg
皴法,非典型的卷云皴。郭熙的卷云皴大致呈圆形,这里拉伸为长方型。


006.jpg
《早春图》里的松树有虬曲伸展之势,这里的偏直,跟《风雪杉松图》更接近。


007.jpg
繁复的灌木,《早春图》中少有。


008.jpg
这类小亭,在《早春图》中也可见到。但《早春图》中偏扁,有左右伸展之势;这里偏圆,像蒙古包。


009.jpg
跋尾,金粟山藏经纸,上有吴稺登等若干人题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盛顿 Freer美术馆  南宋 (传)李公麟  蜀川图 卷  
(2012-04-14 20:12:47)


标签: 李公麟 蜀川图 乾隆 四美 董其昌 文化
分类: 古代书画


     (传)李公麟《蜀川图》卷,高32.3厘米,长752.1厘米。由Charles Lang Freer捐赠,Freer美术馆得名,也与此人有关。在Brattle旧书店看到过关于此公生平与收藏的书,很有趣,5美元,没买。
     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古人对于蜀地是心存向往,而多不能至。王羲之有《蜀都帖》,就表达了这种极为向往、羡慕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李白的诗篇刺激并强化了文人的向往,杜甫的《秋兴诗八首》的流传固然与感时伤世有关,对蜀地风物凄美的描绘也是重要原因。
     山水图在古代,有地志图的影子,也有导游的功能,我的博士论文讨论17世纪的黄山图,曾详细论之,此不赘述。在没有卫星的时代,古人何能作此宏阔之鸟瞰图?的确是个引人入胜的话题。
      Freer美术馆把这件作品定为“南宋”,而定为“李公麟”的是董其昌,之后乾隆皇帝加以确认,这是现存名作之作者归属的惯有套路。我研究过的张旭《古诗四帖》、陆机《平复帖》、“三希堂”之“三希”、“兰亭八柱”均属此列,结论如此统一,颇令人索然寡味,废然而叹。
     长寿而勤奋的乾隆帝对此卷十分宝爱,题跋钤印累累,并定为“四美”之一,与顾恺之《女史箴图》等齐名。段勇有《乾隆“四美”与“三友”》一书,彩图精印,可资参考。


image001.jpg

楷书题名

image002.jpg

image003.jpg

image004.jpg

image005.jpg
自此幅以下共幅为较大之局部,可见山川俯仰变化。


image006.jpg

Freer的著录中描绘此纸为“凤云纹”,于字的笔触中可见。

image007.jpg

款署“八一道人”,不知何许人。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是解放军大佬。

image008.jpg

右边有方印“八征耄念之宝”,退休之后的乾隆依然勤奋。

image009.jpg

乾隆这段题跋提到董其昌和“四美”的其它几件名作。

image010.jpg

从皴法与山势造型来看,合荆关、董巨为一。

image011.jpg

亦有名胜“花蕊夫人宅”,预设此图的观看者应该有风雅的文人,有导游图的功能。

image012.jpg

现在人们熟知此地盛产豆瓣,此塔还在否?

image013.jpg

成都,很多名胜至今仍在,但肯定已非旧观。

image014.jpg

这幅颇能引发思古之情。

image015.jpg

终觉山不知所在,从地名上看,应属当时佛教名山。山头做矮树,是荆关一路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盛顿 Freer 八大山人《临河序》  
(2012-04-17 19:11:24)


标签: 八大山人 华盛顿 freer 文化
分类: 古代书画

    八大山人的书画无疑是我华盛顿此行的重要目的。Freer藏有40余件八大山人的书画,此行大概看了十余件,加上其他书画,总量近30件。这不是个小数字。博物馆很少接待随机的来访者,加上博物馆自有日常或紧急事务,且人手有限,同时也要考虑藏品的来回折腾的损耗,往往一次只提供少量的几件。这次Stephen让我在馆里看了足足两天,对实在是对我太慷慨了,以致于后来我觉得都有些过意不去。
   Stephen还说,希望我下次有空去把剩下的八大山人看完,我希望五、六月能够成行。
   八大山人早晚期风格变化很大,无论书画,以1690s之后尤为精彩。人们常常不约而同谈起八大山人,似乎都有固定清晰的“八大山人”形象,我想了想,一般由如下关键词组成:“遗民”、“愤怒”、“白眼朝天”、“哭之笑之”。有了这些关键词之后,八大的书画风格就被装进了这些标准化的格子里。而其实这些,都是八十年代学者标签化了的概念,并没有获得有效的更新。因此,当我读到如今很多著作还在不厌其烦重复以上概念,失望是难免的。
    对于八大山人的书法,人们往往容易谈到其结构,而用笔的丰富性却常常被忽略。而八大山人写大字和写小字是完全两种不同笔法,前者篆籀中锋,后者魏晋古法。遗憾的是,人们注意到的,往往只是前者,而且认为大小字皆然。
    八大山人绘画的笔法相对简单,更近于前者。
    八大山人书法中的命门之处,不是结构,也不是笔法,而是其特有的“动力形式”。在其特有的“动力形式”推导下,笔法与结构相辅相成,运行无碍,如春泉出水、白云相逐。结构容易学,数月可成;笔法也不难学,数年可成。对“动力形式”的参悟,如对形意拳的参悟,所经年月因人而异。后者,是我在《逝去的武林》中领悟到的。
    学八大山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即乍一看很像,越看越不像。形略相似,妙在神气相通,而又有自家气象。
    八大山人的“神气”,并不在孤傲和倔强,是其后面的从容和简淡。就如同真正的高手,并不在于展示他的愤怒,而是他漫不经意的自在,而这正是最大的藐视。所以,当你看到很多所谓的“学者”还在喋喋不休谈着“白眼朝天”,你真要替八大山人愤怒了。
    八大山人的从容和简淡其实包含着结构、笔法和“动力形式”的无比丰富性,而且,要把这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又让人觉得浑融无迹,妙然天成,且外表呈现的,是朴素简淡的一面。是对无限丰富性隐忍的控制。这就是“天才”的重要意义。而天才不容易学,道理正在于此。
    想到谈论、学习和研究八大山人人群,我常常想到这么几个人:李逵、项羽;蒋干和诸葛亮。李逵是要“抡了板斧、杀到东京,去夺了鸟位”,草莽而已;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有勇无谋之辈也;至于蒋干,主动请缨,要凭三寸不烂之舌,“劝那周都督来降”,结果处处皆在周都督掌控之中,聪明反被聪明误;而诸葛亮,是真正“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者。
     每每想到这里,不由得一身冷汗。


bada001.jpg

通篇宁静的氛围为后面数字所打破,奇俏之气乃出。

bada002.jpg

结构和线条映带所呈现的节奏,最为动人。

bada003.jpg

起收笔处最为关键。尤其是起笔,执笔的动作和角度对整字乃至数字的节奏影响极大,进而影响整篇之“势”。对起笔不讲究者,往往徒具字形而已。

bada004.jpg

线条的连与断,结构的收与放,无不展示恣纵和隐忍的控制之间微妙的平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8-28日 多伦多、芝加哥  
(2012-04-18 19:15:26)


标签: 多伦多 芝加哥 旅游
分类: 行藏

4月18-28日 将作多伦多、芝加哥之行。
55b74f9eg796504d2b76e&690.jpg
55b74f9egbdf2306831c0&69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8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30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30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东西,特别是八大,看了让人眼馋。对八大的评价读之也颇有益。“动力形式”四个字令人玩味,这一段文字值得反复咀嚼——“八大山人书法中的命门之处,不是结构,也不是笔法,而是其特有的‘动力形式’。在其特有的‘动力形式’推导下,笔法与结构相辅相成,运行无碍,如春泉出水、白云相逐。”这样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书法,更能体现书法的本质。也许,对书法作品皆应作如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的好东西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3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佛烟酒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