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第一现场】“行草十家展”亮相四川博物院(二十本作品集等你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2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12-14 09:51 编辑

再次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3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学苑路济水苑小区国风艺术楼二楼  书法教研室  王文博 收   电话:15837049633
谢谢公社,谢谢进哥,感谢各位书法兄弟连老师......文博鞠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3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为斋门外人 于 2011-12-17 16:23 编辑

多谢老师的厚爱,期待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3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 来得及不!
但是也要发帖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3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胡传海老师带领下的书法杂志,每月都能让我们获益匪浅,是我们书法爱好者的必读刊物!能有如此高的覆盖面,胡老师的功劳是功不可没的。胡老师又是一位能的书法家。能文:胡老师出了好多书作,用干练的语言阐释难懂的书法理论,可以说是我们当代书法理论佼佼者。当然学生更佩服的还是老师的书法。如其为人,洋洋洒洒,大开大合,豪不拘泥。作为当代书家所具有的先天素质,他对作品形式和艺术氛围驾轻就熟地把握。很能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对某一个小局部如标题的放大或缩小,或作尺度内的位移,马上就让你眼前一亮,作品突放出光芒来,真是有古有今有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3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洪武老师是我们服膺的领军人物了,对于笔墨技巧的独特技术手法,也正是这些手法使得大字线条具有了复杂的特征,线条中承载的欣赏、品味的审美趣味得到加强。从这个比较当代的大字行草书的创作,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过人之处。用我们东北话来说:
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3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王厚祥书老师的大草,选择了难之最,却为我们带来视觉的盛宴。每一幅大草,都似一场激越的狂舞。那些墨,安静而沉着的玄色,在他的笔下,是随着一种旋律自由奔放地舞动。回旋曲折,驰骋飞扬。此时的笔墨线条,是富于弹性和活力的,极好地烘托出了他狂草的情态气势,那倏忽之间的变化无常,急风骤雨般不可遏制。或骨力追风,刚健力拔,真如公孙大娘舞剑,笔势振奋昂扬;或迂回低缓,流水潺潺,如节奏明快的小跳,轻柔、方圆适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3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洪厚甜先生定位于当代中青年书家的典型代表,因为在他身上凸显出具有这个时代特征的书家的知识结构和书风特色洪厚甜写到今日,书艺已臻极境,正如仓颉观天地之文,纯以意度出之,其间,亦有古淡,亦有雄健,亦见宽和,亦见流利,亦具雄迈,亦具陡劲,多种因素综合乃得奇味。细心地查看洪厚甜的书法,会发现在把握住传统书法魅力的同时,还有一股浓烈的现代感弥漫于作品之间。我想,这主要是他已找到了传统书法中笔画和结构的活动域,所以常常会游刃有余的在其间作一些游移,比如一个小笔触的内在运动的复杂化处理,或者外部轮廓的一点点曲折变化等等,当其笔酣墨畅时,他往往能立于古典和现代的临界点上而酬躇满志,一展他那潇洒的笔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3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家市长张学群老师是我们早就熟悉的政界书家的代表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第一次比较了解张老师的是20046月《书法赏评》张老师的专刊。他对自然传统与继承的观点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可以说从此加速了我对书法的理解。那大幅的行草中堂,笔墨淋漓,激情流荡;那小幅的手札、小品,闲雅精致,沉着洒脱,不能不让人感染沉醉。大字展现气势,小字呢,用笔畅达自然,风格闲雅精致,细节把握比较到位。他所说的骨秀之气首先应该是说我手札、小品的特点。无论大字小字,都极其有骨力。书法作品笔法灵动多变,线条拙朴而流畅,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时代审美取向的准确把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3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京闻老师学书伊始便一直在魏晋书风中探求,并将典雅的书风作为自己的追求,从总体上展现着一种清逸的韵律。他的行草书以帖为本,博涉多优,多年来沉潜于二王的韵致。对二王和孙过庭《书谱》理解透彻。从其书作上来看,其具有相当纯熟的形象感受能力、想象力和艺术的表现力,作品注重线条、墨色的丰富变化和结字的腾挪转让,注重点画的纵横结合,注重情感和性灵的流露,注重点划使转的精到,字里行间处处充溢着真率、朴厚、开张的气象。刘京闻将技巧法度衍化为自我驾驭的能力,表现了对书艺规律的认知,足见其对书法敏锐的感知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