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花溪山房 于 2011-11-25 11:35 编辑
中国文人向来爱竹,东晋王之猷有“不可一日无此君”之说,宋代苏轼则“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但居处栽竹,固然是最理想的文人生活环境,而真要实施起来,却也并非易事。所以,明清以来,文人们又开拓出了一个新的“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境界,这便是把竹材制成笔筒、臂搁、案头摆设等等,并在其上施加雕镂,饰以各种典雅的图案或诗文,庶几日日与之相对,涵养清韵标格的品操。
文房竹刻的名家,在明代有以朱小松一门为代表的嘉定派,以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入清则有吴之、封锡禄、周颢、潘西凤、邓孚嘉等,真可谓代不乏人,各有佳作传世。论其雕镂方法,有阳刻、阴刻、深刻、浅刻、留青、浮雕,乃至透雕等;论所雕镂的题材,则不限人物、山水、花鸟、书法,大多以清雅的内容为主,如高士、仕女、松泉、四君子(梅兰竹菊)、花卉、翎毛、鱼介、草虫等等。清人潘西凤有一件《铭笔筒》,刻铭文曰:“虚其心,坚其节,供我文房,与共朝夕。”再清楚不过地反映了文房竹刻的特殊文化涵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