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联系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申请网络展览
开艺术家专栏
申请认证会员
手机客户端
开启辅助访问
在线图片编辑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广场
BBS
导读
Guide
书艺学院
书画观
书法班
微信直播间
最新发表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最新热门
我的帖子
书坛动态
国展动态
个人广告
书坛评批
书印研究
文房研讨
专题展厅
名家展厅
精英展厅
八零点将
获奖书家
墨·档案
新作上线
碑帖新临
篆刻创临
名家制印
古文研究
初学园地
历代书家
艺术档案
机构社团
地域联盟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书艺公社
»
广场
›
文学交流休闲区
›
【文学沙龙】
›
“不可救药的文人”:苏东坡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
0
隐身),
0
游客
只有游客在线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楼主:
苏莹
“不可救药的文人”:苏东坡
[复制链接]
林缘堂堂主
林缘堂堂主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04-11-13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700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4-11-17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救药的文人”:苏东坡
:em02: 偶最喜欢东坡先生了!!!字好,词好,文章好,人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4-4-4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1956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4-12-4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救药的文人”:苏东坡
俺陈涉是个粗人
更喜欢操起家伙就干的伙计
文人造反 三十年不成 哪里学得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烟雨楼
烟雨楼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4-12-18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1366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3-9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救药的文人”:苏东坡
小时候,我最敬仰的古人是岳飞,是读小学时从国文课本中认识他的,后来又断续看了《说岳全传》,对他更是敬佩得不得了,自然也对秦桧恨之入骨。
读初中时,国文课有白居易“村居苦寒”一诗,浅近易懂,诵读如同歌唱,于是他也成为我敬佩的古人。每冬日飘雪,总是回味他那首诗中还没有忘记的八句: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长大后读了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和几篇《史记》,从此认识了这位太史公。也为他大抱不平,颇有要为他报仇雪恨之意。《史记》文笔令我倾倒,虽是古文正史,却不深奥难读,”淮阴侯列传“中述韩信要官要王那段,刘邦发脾气,张良陈平在桌子下踢刘邦的脚这些动作,也活灵活现跃于纸上,严肃而不乏活泼。
后又认识了南宋的辛弃疾,将他那首“年少不识愁滋味”体会了不知多少次,到头来还是没有体会到真谛,还是不识愁,且死不醒悟,退休了还想“再上层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烟雨楼
烟雨楼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4-12-18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1366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3-9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救药的文人”:苏东坡
杜甫的“又呈吴郎”也使我感动。要搬家了,还惦记那邻居老妇人,特地交待新房主:你还是装着什么也没看见,千万别弄几根篱笆插着,那可是太那个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那诗仙反倒没有什么印象,只不过是知其人诵其诗,没有令我特别感动的,觉得他不是什么仙,倒像个酒徒醉汉。
然而,这些年我却一直被苏轼感动。苏轼苏东坡早不陌生,从前也是知其人诵其诗,更感兴趣的是他和他们家的那些逸事,什么苏学士戏法印呀,苏小妹三难新郎呀等等。后来余秋雨先生的一篇文章介绍我认识了他。回过头再读他的《念娇奴•赤壁怀古》感受有不同,特别是那劈头一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烟雨楼
烟雨楼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4-12-18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1366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3-9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救药的文人”:苏东坡
一下子抓住了我,捆住了我,让我不得不往下读。而谈到《前赤壁赋》,我总是回味文中的一段: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一段倡导廉洁的话说得多么顺耳入心啊!
又知道他也是个倒霉透底的人,被诬蹲监,几次遭贬谪,顺的时候尚书大学士,背时一贬再贬,贬到了天之涯海之角的琼州,连间档风遮雨的房子都要自己动手搭盖。
这里就光说他背时事吧。熙宁二年( 1069 年)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推行新法,拟变科举,兴学校。神宗皇帝命两制三馆议。轼奉旨言事,认为“得人之道在于知人责实”,做到了这些就不怕没有人才,反对变改科举。“安石素恶议论异己,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贬湖州”(见宋史苏轼传)。这是他头一次栽跟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烟雨楼
烟雨楼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4-12-18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1366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3-9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救药的文人”:苏东坡
如果苏轼从此谨言慎行,也许会一帆风顺。但是他没有。弟弟苏辙晓得老兄这毛病,担心惹来灾祸,来信劝曰:
北客南来休问讯,西湖虽好莫吟诗。
当哥哥的没有把这当回事,一天他看到一株大桧树,想到自己的处境,诗兴来了,吟曰: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这首“凛然相对”很快扩散开。国子监博士李宜、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抓住,“摭其表语,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上表参奏。
对这首诗,神宗皇帝开头也不以为然。龙就是说我吗?那诸葛亮不也叫卧龙吗?更不相信苏轼会有反心,但是架不住有人不断给他送材料,也就将信将疑认了苏轼的罪,于是被立案审查,史称“乌台诗案”。
这年七月,上任才三个月的湖州太守苏轼被逮回京城,关押在御史台,某些言官“欲置之死”(见宋史苏轼传)。
那时可没有不准刑讯逼供的规矩,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了再说,边打边审。通宵达旦的审呀,骂呀,打呀,关押在他南面囚室的一位被审官员,也闻之不忍,留下诗句曰:
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
官司久而不决。这期间,皇帝的祖母光献太皇太后病了,神宗要大赦天下给老太太却病延寿。老太后说:用不着大赦天下,你把苏轼给我放了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烟雨楼
烟雨楼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4-12-18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1366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3-9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救药的文人”:苏东坡
苏轼因此保住了性命,怎么安置呢?史载“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团练副使是个很小的闲官,相当今天的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北宋,重文轻武,连正规部队都没有什么事,人武部更是整日清闲,没有公务可办,轼日夜与田父野老相从于溪山之间。友人为他在黄州东城外请领了一块荒弃的营地,他在这盖了间小屋,开垦了几块田土,种上点庄稼蔬菜,安心住了下来。轼素喜白乐天,当年白知忠州有《东坡种花诗》一首,忠州黄州都是他俩人的谪地,且都在城之东,轼也将这里称为东坡,自此号东坡居士,“黜居思咎,阅岁滋深”(见宋史苏轼传)。
神宗元丰六年,小妾朝云给他生下个儿子,取名遁儿。三朝这天爸爸给孩子洗澡,顿生灵感,赋诗曰“洗儿”,有点意思,录在下面: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神宗觉得他“人材实难,不忍终弃”(见宋史苏轼传),对宰相王珪、蔡确说:国史至重,可命苏轼成之。珪有难色,皇帝老官一时也没有办法。三年后皇帝手令调苏轼到汝州,还是团练副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烟雨楼
烟雨楼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4-12-18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1366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3-9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救药的文人”:苏东坡
1086 年神宗崩,哲宗立,年号元佑。帝幼,太后掌权,旧党执政。轼调回京任中书舍人(起草辭令的官 )、翰林學士、知制誥( 起草詔敕的高级祕書)等。因在罢废“免役法”一事上与司马光分歧。司马旧党以为,当全废新法,轼认为免役法还是可行的,不应废。于是在元佑四年,再次被撵出京,知杭州。
六年召回,旋又遭贾易等人寻隙诬告,他惹不起躲得起,自请外任。这是第三次出京,先后知颍州、扬州、定州。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又得势。御史们议论,轼掌内外制时,所作词命,讥斥先朝……。又遭贬,先是以本官知英州(今广东英德),后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然厄运仍未了,没有多久再贬琼州别驾,居昌化(今海南儋县)。
《宋史•苏轼传》记载,初到海南,没有地方安身,僦官屋以居。官屋可能是驿站。但是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与侍妾朝云和幼子过,写作以为乐,时时和当地父老交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烟雨楼
烟雨楼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4-12-18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1366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3-9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救药的文人”:苏东坡
这里有个疑问,时海南昌化生活条件极差,“故儋耳地,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见宋史苏轼传),日常生活口粮蔬菜得从大陆运来,遇到台风十余天不通航,断粮无食也得忍着。苏轼不会不知道这些,他去海南应该不会携家带口,家眷们可能还留在他当宁远军节度副使的惠州。
元符三年(1100 年)徽宗即位,遇赦返,迁舒州,还是团练副使。
次年七月故于常州。
查得苏轼年谱,他 25 岁(1058 年)应试礼部,跨入仕列,到 68 岁故去,为官 53 年,经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职称学位高得很,有翰林侍读学士、端明殿大学士、龙图阁大学士三个职称学位。当过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却两次遭谗自请出京,以躲避风头。两次被贬罚,特别是第二次,一贬英州,再贬惠州,三贬儋州。
这位两部尚书,有着三顶大学士帽子,最后的官位只是舒州团练副使。移到今天,团练副使至多不过正科吧,从正部级的尚书到正科级的团练副使,该是一撤到底吧,其实他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说了些不该说,可以不说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烟雨楼
烟雨楼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4-12-18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1366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3-9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救药的文人”:苏东坡
说来几朝皇帝还是非常赏识苏轼的,“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哲宗皇帝的祖母宣仁后也很喜欢苏轼的诗词文,召苏轼问:“卿前年为何官?”
轼答:“臣为常州团练副使。”
又问:“今为何官?”
答:“臣今待罪翰林学士。”
再问“何以遽至此?”
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
太皇太后曰:“非也。”
轼不解:“岂大臣论荐乎?”
曰:“亦非也。”
轼惊曰:“臣虽无状,不敢自他途以进。”
太皇太后这才透底说:“此先帝意也。先帝每诵卿文章,必叹曰:奇才,奇才!但未及进用卿耳。”
原来是先帝没有用你,我太皇太后给你补上。
本是欧阳修最先发现并起用苏轼的,可没有多久,轼名遂与修齐,学生压住了老师。这大概是苏轼老是走背的主要原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一页 »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初学者园地】
【售结存档】
【山东书道联盟】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
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