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962|回复: 48

【还一个事实真相与公众】《吉金雅集》所引发王友谊的烦心事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7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1-11-18 15:30 编辑
了解整个事件过程,我们需要从《吉金雅集》这本书开始说起,到底是咋回事?王友谊先生为何烦心?请先阅读《吉金雅集》薛夫彬及主编王某某的两篇序文,请大家注意文中红色加重文字。


《吉金雅集》


薛夫彬

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成为钟鼎文,据考察,商代铜器上便刻有近似图画之金文,其后继续演进,至商末之金文亦与甲骨文一致,此种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绪延至秦汉,西周承殷末书风,直到成王时方产生独特的风格,书体雄浑典丽而壮观。在昭穆之后,则变为严谨端庄。学术文化之发展多少会受到社会及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西周前期,自武王克殷,至康王之世,由于天下统一,社会安定,加上周公制礼作乐,堪称太平盛世,如大盂鼎即为此期最典型之杰作也。而至昭穆之后,书风渐变,笔画由粗细相参而趋于均匀划一,收笔与起笔亦由方圆不一,而变成圆笔,行款甚至演变成方格之形式,书风极为严谨端正,端整典雅之颂鼎、典雅整赡之大克鼎及稍其早期之风之毛公鼎等,皆为此期之代表。
此书拓片是笔者王某某先生所藏,所藏之作虽无西周经典之作,但其品相较为完整,且所藏之作大部分出于有“岐周”之称的扶风、岐山两县。从时间上既有西周早期,也有西周中晚期之作,此书经笔者王某某历时数年收集拓片,至今已收录各式拓片几千余,某某虽年少却饱览群书,自幼习书,甚爱吉金。经笔者某某自述,此书编制过程甚是有趣,在其过程既有走访名师,与同道进行交流,大量的翻阅古籍对其进行校正。此书虽是整理而成,但却也蕴藏了对历史经典的严谨态度。


正如孔子所说:“惟名与器,不可以假。”同时,为了使得这些特殊的“款识”对社会的群体有着真正的影响力无论是训诂、册命、追孝还是律令、诏令、乐律,郑重的宣示终究需要通过某种方式“传达”和“普及”这些“国之重器”的纪念意义就恰恰体现在它的隐秘,没有多少人可以在近距离上注目这些常用于祭享的器物,就更不要说那些坚硬金属表面上刻划或熔铸了,在这“不见之见”之中,这些拓片就起了一个传承历史的重任,而这些拓片上纤小的文字就支撑起了宏大的群体价值。

王某某编撰此册,精选吉金文拓片三十篇,品行丰富以商周时期为主,有内容上百字的钟铭,铭,又有寥寥三五言的嚼铭文字,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面貌,对吉金文的学习和了解商周文化有一定得帮助。

王某某同学在大学学习生活之余,利用手头资料编纂成册,与广大书法爱好者交流,实属意举,望之今后再三再三。

薛夫彬

《吉金雅集》

王某某自序


接触到吉金文字大概是我儿时的事情,那时的我看到这些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感到非常的好奇,以为他们是一幅幅生动的漫画,那些文字虽为静物,但在我当时看来,每一个器铭上的文字都给人一种舞动的美感。自从那一刻起便对此种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小学时,我正式拜师学习书法,那时习书虽为游戏,但每当临习吉金文时我都会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崇拜,认为这是书法艺术里的上上之作,虽然那时自己并不能完全分辨出作品的好坏,觉得只要是吉金文字都可以拿来临习一番,后来考入中央美院在诸先生的教诲之下对吉金文有了更多的了解,使我更对之兴趣大增,从而深深影响了我的什么取向。

记得我第一次见到散氏盘拓本的时候,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令我久久不能平息。看着这远古的文字,虽无实物,但感受着这拓片上的凹凸感,仿佛感受到了这远古器皿的神圣。在以后的时间里,我陆续有了不少新的收获,一直关注着吉金文的研究发现,从相关史籍获知钟鼎铭器大多出土于商周殷墟洛阳,且存世稀少,较为珍贵。后来通过慢慢学习得知钟鼎铭器的出土地点远不止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相当数量的出土。随着资料的掌握,认识的加深,对我的书法创作和学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我从钟鼎铭文的拓片中所获得裨益是巨大的,直面古人优秀作品,其中滋养与愉悦,难以言表。

虽无学富五车的知识,也无历经坎坷的阅历,带着几分稚嫩的思绪,因为手中资料较少,故我自不量力的将这手中所藏吉金三十六品金拓片编纂并影印成册,意与同学交流和师长提点。

成书之际,回想编辑过程,尤谢周珂,运佳二兄及赵广宁先生黄殿琴女士的关照,特别感谢薛夫彬先生于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

庚寅十一月上饶于境堂
王某某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1-11-18 08:45 编辑

《吉金雅集》所引发的拓片收藏者的问题

《吉金雅集》这本书由团结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该书由薛夫彬先生作序。书中收录三十六品吉金拓片,所有吉金拓片图文并茂,并附有详细的文字资料详解。

薛夫彬先生的序文中有这样几句话比较引人注目:
“此书拓片是笔者(王某某)所藏”
“此书经笔者王某某历时数年收集拓片,至今已收录各式拓片,至今已收录各式拓片几千余......”
这是薛先生在序文中反复提到的,总结起来,薛先生要说的就是书中收录的拓片是王王某某收藏。大家记住这几句话,这是薛先生序文提到的,且在序文中又有这样的叙述“经笔者自述......”,这样看来这个观点(拓片是王某某收藏)是王某某对薛先生讲的,言下之意就是说王某某请薛夫彬先生作序时告诉了他这些拓片是他自己的收藏编撰成书的。

“......故我自不量力的将这手中所藏吉金三十六品金拓片编纂并影印成册,意与同学交流和师长提点。”
这是《吉金雅集》主编王某某自己说的,在这里他阐明了刚才薛夫彬提到的那个观点,那就是书中这些拓片就是他自己收藏的。经薛夫彬的序文和王某某的自序,我们确凿了这样的观点。

DSC_000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1-11-18 08:53 编辑

吉金拓片到底是谁的收藏?

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理顺一下这批“吉金拓片”的来龙去脉。

2010年9月26日,王友谊先生受邀前往陕西宝鸡参加“翰墨石鼓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该展览新闻可以查询中国书协网证实http://www.ccagov.com.cn/STXW/stywDetail.aspx?id=55ced2b5-25fa-4d04-9047-9c119891a7ab)及“青铜器博物馆”开馆仪式,在陕西期间,他的一位名为“刘博祥”(刘博祥是经姚杰的推荐拜师王友谊先生的)的陕西弟子找到王友谊先生,鉴于王先生多年来研究篆籀,学习金文,故答应王友谊先生过几天邮寄一批“扶风庄白窖藏”拓片。

2011年10月中旬,该批“陕西扶风庄白窖藏”吉金拓片邮寄到王友谊先生家,所有拓片一共63张。当时王某某也在王友谊先生家,他们一起欣赏该批拓片。随后王某某提出借用该吉金拓片,并且提出要将该批拓片出书用,王友谊先生想如此好的拓片出书与全国书法爱好者共享也是好事,所以没有犹豫便将所有63张拓片借与王某某。当时也没签任何书面证明,也没有声明何时归还等事宜。几天后,王某某又从王友谊先生家取走7本工具书。

直到农历庚寅年底(2011年初),王友谊先生让自己的儿子王京涛通知王某某归还所借的63张吉金拓片,辛卯年正月初四(2011年2月6日),王友谊先生正在从天津回平谷的路上,王某某将所借的63张吉金拓片及7本工具书归还,当时也没进房间,就把所有东西放在王友谊先生家的院子内。从那时起,王友谊先生没有见到王某某,也没听说这本书的所有事情。

直到上一周,王友谊先生驱车前往北京市区的工作室,王友谊先生的儿子王京涛在市区的工作室,在王京涛的车里发现了这本《吉金雅集》(王某某与王京涛的个人关系还不错),王友谊先生很是好奇,还在想这本书还没见过,随便翻阅几页拿回家仔细去看。等拿回家自己翻阅,原来这本书收录的吉金拓片就是自己的那批拓片,主编也是自己的学生王某某。再看薛夫彬先生的序文及王某某的自序,王友谊先生明白了他昔日的学生原来是在极力淡化他们的师徒关系,在两篇序文中颠倒黑白,说成拓片是王某某收藏的,这显然是混淆视听,抹杀事实。自己通过各种关系收集的拓片居然成了王浩然个人收藏了。

王友谊先生没有想到自己的学生会漠视他的恩师,没有想到自己的学生会拿自己的收藏打造他的艺术殿堂,没有想到自己看着长大的学生到现在会这样。这都是王友谊先生意料之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1-11-18 08:51 编辑

王友谊先生如是说。

王友谊先生跟我讲,一定要把事实真相说出来,说清楚这批吉金拓片到底是谁收藏的?不追究王某某的个人责任,只是还广大书友一个真相而已。同时也希望各位网友不要施加压力与王某某本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1-11-18 08:52 编辑

我想说的话

这件事我通过各种证明材料展示给广大网友,大家可以根据材料自己去辨别。对于王某某所做的这些事儿,我觉得从年少无知这一层面上可以理解王某某,因为他的年少,他的无知,做出这种事只能这一次,年轻人犯错,可以谅解,最主要的是他自己应该明白自己做错了事,改还可以给他一万次机会,如果不知错或者不改,那么这一次也不能谅解。


对于自己的恩师,我们一辈子都应该没齿不忘,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就算自己成了何等人物,你也要记得你的师父,就像记得你生身父母一般。如果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那么世人都不会饶恕你。

还要说说出版社的事儿,作为全国知名出版社,应该建立在透明、公正的机制上,对于出版社负责出版的书籍,理应调查清楚,而不是听取一面之词,为了经济利益漠视事情真相也是应该付出代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佐证资料。

当时王友谊先生学生刘博祥邮寄吉金拓片及秦公钟拓片。
我们看到印有“周原博物馆”的白色信封上注明五十八种,六十二片字样,灰色信封是装秦公钟拓片的,总共是六十三拓片。
DSC_015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佐证资料。

王友谊收藏的“吉金拓片”
一共六十三件
一件不少都在王友谊先生家中
DSC_0099.jpg
DSC_015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佐证资料。

为了便于大家辨识《吉金雅集》所录的拓片就是王友谊先生收藏的拓片,我分别找出原拓片与《吉金雅集》所刊登的拓片做一对比,大家会更清晰得了解真相。

所有图片左为《吉金雅集》刊载,右为王友谊收藏拓片。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佐证资料。

所有图片左为《吉金雅集》刊载
右为王友谊收藏拓片(王友谊藏品均有“契文斋藏珍”、“王友谊所藏青铜器铭文”朱文印)。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佐证资料。

所有图片左为《吉金雅集》刊载
右为王友谊收藏拓片(王友谊藏品均有“契文斋藏珍”、“王友谊所藏青铜器铭文”朱文印)。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