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7-3-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86003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展区)部分获奖作者(获奖感言)3 n$ P1 r5 {0 A' G$ Y* o
) j' V! C; G. A; A8 e郑庆伟
7 ]; ~2 R8 y9 Y这次全国展投了一副草书作品,没有请专家看,也没有和朋友交流,一切都是在很平淡的状态下进行的。在截稿前十天写好,截稿前五天寄出并获了奖,是我的幸运!8 @1 c& W3 A9 p- C# M# f9 m2 N
我是矛盾的统一体。喜欢古典、怀旧,追溯悠远的历史,和古人对话;喜欢古曲的哀愁,抹一缕心伤;用发黄的残纸,书写魏晋的线条。同样,我喜欢时尚、现代,喜欢放飞梦想,义无反顾的随性而为;喜欢摇滚和足球,在竭嘶底理和对抗中宣泄张扬;喜欢自驾,在荒无人烟的僻壤纵情率性。在书法艺术的追求上,矛盾始终陪伴着我——传统与现代、对立与统一、矛盾与和谐始终贯穿于我的学习和创作,在思辨、痛苦、沉寂中,我逐渐清醒、勇敢、成熟。
1 H# E$ |" f! q/ F/ D" L( b2 s3 m5 l我的学书历程始终沿着行草书为主线,篆隶为延伸的脉络进行着。追求古意是我学书的着眼点,碑帖结合是我学习的方向。我认为作品要直抒胸臆、狂放不羁,力争在作品的精神气质上昂扬浪漫,在气息上洋溢一种娴熟生新之气。在精神气质上追寻古意,但表达过程中要使作品从晋人文雅的书风中脱化出来,具有时代的特点,从而使表达更为精警劲健,感情上的表达也更为准确深入。这些想法虽然表现的还不到位,但是一直在努力尝试。
+ w4 s. @* q# {8 P. O8 F感谢各位师长、朋友对我长期的鼓励和帮助!我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我会再努力!
5 Z$ U, ]3 }6 i Y7 q! [/ a
$ D3 P% s2 r0 {- d" o) O
2 P: p, c) A4 f8 g7 H4 E; o金泽珊
8 X7 Y! P: W4 G$ u我崇尚自由的书写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多的摆脱经营,拥有更多的邂逅,真正的艺术品是要带有偶然效果的,是不可复制的。因此,我在创作时,一切影响或者干扰我这种状态的多余行为,我都会尽量避免。在下笔的那一刻,顾及越少越好。我想寻求一种真正的艺术创作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我享受书法创作,并达到抒发性情的目的。所以在这次十届国展作品的创作中并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准备,选择什么吉日,是在生活中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记得那件作品是在距离截稿日期还有一周时间完成的,没想到一定能获奖,但是渴望着获奖,面对鲜花和掌声固然让人兴奋,但是一件感性无声的视觉艺术创作能够得到认可和理解,那真的是最幸福的。。。。。。。
( l& O8 V6 M8 n R2 H: P0 S/ S% |0 ] A* Q% V/ c" Z
0 r: E- d. ]! R. }* Q, s林邦德
* m4 g" N& [# u: [! h就这次参加“十届国展”获奖的作品而言,此拟用中医处方的形式来表述我的学书理路和学术思考,以求教于诸方家及同好。
# i) N Z) E$ `) p1 s, O【辨证】临池10年以上,且备相当功力者,然面目单一,习古而泥古,消化瘀结,进步郁滞,入展几率虚弱。
: s5 h& H% E+ S1 N" r& q【治法】拜访名师,静心临习,善于思考,注重学法,并适度参加相关培训、3 q9 I5 }+ ?' q+ ^
展事活动。
6 F6 W# e; T$ O6 O2 H: l Q【方名】行草书法滋补汤
" l& \1 O8 j9 ~8 Z! X5 `, l【组成】商周甲金之奇古(少量),秦汉篆隶之风骨(少量),魏晋行草之超
) n0 }' m5 F9 g% [3 z4 l6 o逸(适量),唐宋行草之雄肆(少量),元明行草之秀润(适量),现当代行草之通灵(少量),传统文化之学养(少量),中国画画理之常识(少许),当代艺术思潮之趋势(少许),当代书法展厅之文化(适量),当代书法评审机制之标准(少许)。
7 ^6 B% Y4 D7 l【用法 】先将诸药用心思充分浸泡后,再用文火煎熬。服用后,再用适量之淡定凉水冲服效果尤佳。一般数年为一疗程。5 k, d; J; B7 d+ u2 b
【禁忌】出名心切、虚火上升者忌用。欲以书法敛财者忌用。愈学自觉愈易者勿用。功力弱者慎用。2 i; |# |/ |; `2 d
) }# F$ M0 X& J0 D6 l, ^+ L0 o
4 H8 C! B( w l7 @ j
余继忠; j+ j3 g% ~" L: N( t7 s5 U
辛卯仲夏,全国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征稿在即。周末晨起,欣遇小雨光顾,吾性喜雨雪天气,窗外淅淅沥沥,室内檀香袅袅。关掉××,电脑古筝音乐响起,读前贤《忠经》一书,创作欲望油然而生。
" g. a. K. B; L# ^8 ~7 x( }: N8 A# J作品创作风格以章草为基础,取简帛行草书、简牍、魏晋楼兰残纸等元素。作品以小字书写,用笔力求干净利落,注重细节的变化与处理,使作品拙中见巧,粗中见细。并在结体大小、字数、墨色及章法错落上不刻意讲究,随心所遇,注重书写性,强调自然书写状态,表现书法“原生态”。# s" u% Q: R- U( C# H; x# j3 i
性情书写数张选其八,左右各四拼接而成,即日快递寄出,出征本届国展上海展区。! H7 k& r: m9 ?
! \: s2 l# {; [, E% I) D2 s( P! X; H2 w# u! |) `* s
钱玉清
9 O3 U5 b. h' ~. F# {古人把书法讲得太玄,今人把书法说得太神。我简单的认为书法就是把汉字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化她,也就是把她写“好看”了。当然,这种“好看”是建立在你是否具有对历史经典的解读、领悟并成功运用到自己创作过程中的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同时,经过长期的揣摩、调整、完善,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独特个性语言并为世人所认可和接受的“好看”,符合或基本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使之大众化、社会化、平常化,并为更多的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我所追求的并催生我努力把字写“好看”的理由和动力。 ' n* n( ^; n( S E6 ~
& E9 r3 q) N& [/ }0 N8 p( M8 i6 o G/ ]/ i* Q
李建明
% i& }( a8 b- \0 g九届国展获奖后,网友及书界高人多有评价,褒贬各执。拨冗细品,觉得都很中肯。我从内心真切地感谢他们,使我从不同视角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 h, r$ R) n* R; n小楷的表现形式,或手卷,或册页,或小品,但都不符合这次国展投稿之要求。我也曾感到困惑,多蒙毛毅先生提点。若此样式,前后写了三遍,寻求疏密、庄谐之对比,在规制上,实际上还属册页之范畴。
2 G( l3 a( E& J" b; W, N在纸张选择上,字心采用泥金纸,旁批采用泥银纸,以求色彩上的差异,且这二种纸着墨感觉不一,徐疾有别,但都利于小楷之细部表现。
9 S3 O) N4 L+ A+ C+ n# T! j6 h+ a; v; E ?0 o) f; [, X
% K; I& G v7 P
李在兵
5 E' ]$ J) P0 O6 O+ w( ?得到获奖的消息,有激动,有兴奋,也有感慨。总结这次获奖,是偶然也是必然。必然来说,我准备充分。窃以为,江浙一带写二王行草,形美而线条不扎实;四川人写行草,线条扎实而字形不美。于是,我在锤炼字形的基础上,增多了绞转用笔,增强了线质,使这幅作品质实而研美,有别于其它。章法上,我强化了书谱中的撒豆原理,使紧者更紧,松者更松,加大用笔用墨的对比。形式上,我没有过多的去考虑,拼接追求大方而朴实,不矫揉造作,顺其自然,如此而已。& b; J% R0 u7 h
; ^2 ~) i- @; a& c; O/ b
, N E7 ~, i8 m# C周建军
3 V7 |- n; {- M! N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被誉为“中国书坛的奥林匹克”,感谢国家对我们书法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感谢中国书协、感谢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为我们书坛、作者提供这样的一个学习、交流、提高、进步的平台和良好的环境及氛围。书法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自幼酷爱我国传统书法艺术,刻苦学习研究我国古今及当代书法艺术, 潜心研习各种书体、各类门派,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去写,擅长巨幅大作毛体、启功体、张海体等,尤其古代的各种碑帖更是喜爱倍加,我主张尽可能的去博览群书,集百家之长于一体之中,包括现代人的都有很好的借鉴之处,要会古还要通今,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8 M4 Q' {$ u, f& ~9 w' X 我在十届国展的创作上,就是用我平时的书法创作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静下来作了一番深思、调整和统一,决定用楷书加上朱砂文字的题跋点缀去创作,又加上若干小楷和题款,丰富了层次感,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说实话,写楷书很难,欧阳修在《跋茶录》中说:“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清钱泳在《书学》中说:“工画者不善山水,不能称画家;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在书写的内容上我又作了合适的选择,整幅作品追求素净典雅。5 Q. t: @) ]/ X( y! Q' l3 d) W3 h
我会把这次十届国展的获奖,作为自己的一个新的起点,为我国的书法艺术瑰宝事业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做出自己更大的努力。
4 P: |5 u% t, l1 z$ m2 ^) y; `' {/ Z- b7 ~' d' x
- W$ ]% f1 s: |" r' l赵理民
- ?6 ]% L \0 ~* R全国书法展被业内称为书法界的“奥林匹克”,堪称书坛盛事,国人瞩目。余之作品获奖,深感荣幸。值此我衷心感谢中国书协所提供的展示平台和评委老师对我的厚爱。# S7 ]) N: C7 Q9 f
书法是艺术,书法是生活,书法是民族艺术森林中一棵永不枯萎的苍松。我自幼酷爱书道,少而即学;长后,坚持学习,不敢懈怠。现只求人书俱老,乐在其中。; v+ _% ? X$ H2 I2 `
一个人成长的因素俱多,自己的努力只是基础,师长的教导才是动力,伯乐的赏识乃是关键。这次获奖,给我的是巨大鞭策和鼓励。我要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我的同道朋友,感谢我的家人,长期以来对我的鼓励、关心和支持。我也要感谢书法,它提升了我的精神境界,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9 M4 \# L4 H) {8 z古人云:为有才华翻蕴籍,每从朴实见风流。我对书法的理解还很肤浅,书法艺术的路刚刚开始走。此次获奖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会继续努力在浩瀚的书法艺术海洋里求索不息。衷心祝愿我们的书法艺术蓬勃发展!' N( Z! W R5 G- c' y: e
7 K* f5 \9 j1 q" C' f9 q1 ^* |: ]) x7 I0 \. W s
周剑初
0 K9 L( I) y% f$ k说起我参加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的创作体会,可总结为八个字:率意书写,注重形式。- s! `& {9 q! Z2 I9 H
率意即自然。要自然,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信。自信何来?首先来自于对书法经典的长期研习。不重视传统,漠视于“法”、游离于“根”、想当然地书写,这样的作品一定不会得到认可。好的作品必须是作者以扎实的基本功作依托,以法度为准绳,并在精神状态的高度自由、心境的完全放松下的随意所适和真情流露。其次要在取法上求“博”。就小楷而言,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历代小楷大家为范本,而更要关注“五体”之涉猎,这也是我这几年一直提倡“书家当习五体”之缘由。有人写楷几十年,功力不可谓不深,但拘谨呆板,毫无生气。如以篆隶入楷,字里可透出生拙的金石意趣;以行草写楷,行间可显自然流畅,拘谨呆板之态顿可化解。三是创作心态宜平和。功利心乃人之常态,过分注重则事与愿违。入展、获奖是每位参展者的美好愿望,过于关注结果会使人心态失常,水平失准,我们关注的应是学书之道,享受创作过程中“痛”并快乐的愉悦,至于结果,应顺其自然。
0 E. h; q1 F' v4 w& `$ t, A就书法而论,关于形式的理解,我归纳为七个字:合理的与众不同。合理是前提,与众不同是关键。合理的概念是宽泛的,包括内容、书体的选择,笔墨、纸张的运用,空间、章法的把握等等,都要恰当、完整,达至和谐。光有“和”是不够的,更要关注“和而不同”。书法大展数万件作品同时PK,短短数日之内评出结果,若“长相”平平,毫无新意,自然惨遭淘汰,若能新意迭出,有自家风貌,才有可能与评委“一见钟情”,脱颖而出。2 x" I+ k- v* b4 D. [: @
是作,在颜色搭配上,以黑、白、红为色调,此乃书法之三原色,白为纸,黑为墨,红为章。正文采用白宣素笺书写,显得素朴天然;以红色菊条将十二桢小品联接成六尺斗方,既紧凑又不失热烈;上下粘接黑色宣纸为底,既使主体突出,更显沉着稳重,黑底适宜位置加盖印章,沉闷中可显活泼。对每桢作品的书写,打破小楷行列整齐常态,以“乱石铺街”之势,相互穿插,形成块面,以块面之势达以小中见大。/ g3 k r* M! N* ]- |, K3 p
, c$ C q* z* {6 d6 @0 p8 a, J R, j) X* m+ ]" ~% b2 E
梁文斌
2 B! O i6 j& M7 T" [+ `" Q参加比赛获奖了,当然是件开心的事,尤其是在全国展中获奖。若要言“感”,首先是“感谢”。
# `/ k; m" B# l2 F6 u感谢各位评委对我书艺的阶段性的肯定;感谢在我的书法之路上一直给我以指导、关心、帮助的老师、同道与朋友们;感谢一直默默给予我大力支持、鼓舞的家人,使我能专心于书法艺术,能安心于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继而又将继续我北京三年博士的学习。
8 [5 m. D9 ?9 U. r: a其次是“感恩”。首先感恩于这个时代。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书法的复苏与热潮、繁荣与狂热、理性与回归伴随了我整个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涯。( V% [* h; j+ C4 V
我很幸运。我幸运于自己在孩童时期就受到了外祖父的艺术熏陶;幸运于在自己的书法学习生涯中,一路有良师益友为伴;我幸运于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另一半。
. K" K) X7 N" S' ]获奖不代表成功,她是求艺道路上的一个加油站;获奖不是炫耀的理由,她是考量前进步伐的一个标杆。& @, X7 L; Q4 H, Y0 r! o0 T
我感恩“书法”。是她让我领略一路风景,感悟人生况味。生命从此与之水 乳 交融,形影不离。2 l) u" h; P; a) `7 T9 y1 n
书法,是我的心灵驿站。我正享受书法!$ J# t9 o9 r) B/ g: ~5 Z
" k" \8 C6 k, G# K
9 t$ h0 H) P* d5 p郑少渠 ( e+ @' N/ |8 D- y% n
这次十届国展,我投了一件钞写黄宾虹先生画论的小草。黄宾虹先生,无论为人、还是为艺,都让我深深地折服。投稿之后是等待,没想到等到的是自己居然能够获奖,这是各位评委老师对我的一次鼓励。这几年,无论工作再忙、生活境况如何改变,我每天都坚持抽出一点时间来静心临帖,力求能深入地剖析经典,把经典当成创作的源泉,通过经典,与古人对话。书法,俨然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法,是一座永远看不到顶峰的高山。我想自己应该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这样才不违学书的本意。9 Q' \' u7 v, y4 t) k
) u) h& U) @$ H* ^5 G8 j
该贴已经同步到 浓墨潇潇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