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410|回复: 1

单一形式下的精微——曲庆伟获奖作品评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4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单一形式下的精微
——曲庆伟获奖作品评析
文/贺进
在第二届兰亭奖中,五个一等奖名额中楷书作品占据三个,而在三个楷书作品中小楷作品占据两个名额,只有张维忠的一幅“碑体”楷书,在第二届兰亭奖的二、三等奖的楷书作品中,绝大部分却是“碑体”楷书,由此看来,“碑体”楷书在兰亭奖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从展览的审美规律来说,评委对于“碑体”楷书会产生一种视觉疲劳,果然在三届兰亭奖中我们发现这种书风少了很多,被行草书作品占据了上峰。正是在这种审美规律下曲庆伟的“碑体”楷书还是荣获一等奖,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艺术价值还是令人有所钦佩的。
我们回头来看曲庆伟的这幅获奖作品,从书法作品的艺术形式来讲,这幅作品在形式的构成方面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因为他并没有在形式上多做文章,尽量将作品的重心压在“字”上面,将“单一”的艺术形式以单纯的审美眼光来分解,这是独具匠心的思路,与当下风靡全国的“做形式”的观念唱反调,将所谓的“广西现象”扔到一边,重归最原始的艺术审美。我们谈到这幅作品的“单一化”,但是在整体形式的“单一化”后面,却掩盖了作者在字里行间对形式的把握,即使他将每个字框在了“方格”内,如果我们将“方格”去掉,能看到他采用了行草书形式的“避让”原则,字体大小布列,线条粗细对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应该说是有巧妙地变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作者对整体气息的把握。使得作品呈现出“平而不稳”的姿态,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这种单一的创作形式,其实很难把握,曲庆伟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较为高超的。yishujia.findart.com.cn
在“碑派”书法体系中,我们又可以将其划分为“摩崖”和“碑体”书法,在最近几年的国展中,我们所见到的大字“碑体”书法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精准的小字“碑体”书法,如我们所熟知的张维忠、李啸、李有来等。在这种环境下,曲庆伟的楷书,以一种贯通北魏的整体书风打通“碑体”命脉,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们在他的字里面似乎能看到《张猛龙》的结体,《张黑女》的习惯笔法,《爨龙颜》的稚拙处理,这在国展当中是受评委的喜欢的。这是曲庆伟之所以胜出的法宝,这也给以后的展览参赛者提了一个醒,那就是单纯以一种碑帖来进行创作是有狭隘性的。
对于这幅作品当然还是有尚待推敲的地方,比如在字的处理方面,给观者一种混杂的感觉,主要可能是是因为他在运笔当中滞笔用的太多,没有流畅性,在每个字的首个笔画看起来起笔较为呆板,没有多少变化,重复太多。其次是在运笔过程中受《爨龙颜》影响较大,横画运笔表现有些夸张,以至于给人一种清代李瑞清书风的感觉。颤笔在碑体书法中可以参用,如果太多的颤笔出现则会有些过头。作者太多运用“按”的笔法,使得“提”起来的东西过少。总体来说,运笔的方法造成这幅作品缺少灵动性。
回归到作品的本身,无论从书风取法还是形式构成,这幅作品整体上不野逸,有书卷气,字里行间融入行书、隶书的一些元素,更将这幅作品提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在本届兰亭奖中荣获一等奖还是当之无愧的。
发表于 2011-10-25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